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疔瘡」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疔瘡

疔瘡是一種皮膚疾病,是由於皮膚細菌感染引起的。疔瘡通常發生在頭部、頸部、背部和臀部。疔瘡的症狀包括紅腫、疼痛、發熱和膿腫。疔瘡通常會自行痊癒,但如果感染嚴重,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療。

中醫證候

中醫認為,疔瘡是由於體內的風、熱、濕邪侵襲皮膚所致。風邪會導致皮膚發紅、腫脹;熱邪會導致疼痛、發熱;濕邪會導致膿腫形成。

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疔瘡的方法包括:

  • 清熱解毒:使用清熱解毒的中藥,如金銀花、連翹、板藍根等,來消除體內的風、熱、濕邪。
  • 活血化瘀: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藥,如丹參、赤芍、桃仁等,來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膿腫的消退。
  • 消腫止痛:使用消腫止痛的中藥,如黃連、黃芩、甘草等,來緩解疼痛和腫脹。

預防

要預防疔瘡,可以注意以下事項:

  • 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手。
  • 避免接觸不潔的物品。
  • 增強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結語

疔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可以通過中醫治療得到有效的治療。患者在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並配合醫生的治療,以早日康復。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十全大補湯

  • 1.《外科大成》:「神授衛生散,十全大補湯,托裡溫中湯,金黃散,護心散(俱見首卷),蠲痛無憂散(見諸痛門),榮衛返魂湯(見腫毒門),九轉玉華丹,千金指迷丸(俱證治粗評),蟾酥餅,蟾酥丸(俱見疔瘡門)
  • 2.《外科大成》:「衛生散,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腎氣丸,八珍湯,離宮錠子,紺珠丹(俱見首卷),榮衛返魂湯(見腫毒門),八味逍遙散(見瘰癧門),拔疔散(見疔瘡門),五香流氣飲(見流注門)
  • 3.《外科大成》:「衛生散,十全大補湯,托裡溫中湯,六味地黃丸,陽燧錠子,離宮錠子,加減八味丸,補中益氣湯(俱見首卷),大防風湯(見股部),蟾酥餅(見疔瘡門)

逍遙散

  • 1.《外科大成》:「衛生散,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腎氣丸,八珍湯,離宮錠子,紺珠丹(俱見首卷),榮衛返魂湯(見腫毒門),八味逍遙散(見瘰癧門),拔疔散(見疔瘡門),五香流氣飲(見流注門)

當歸散

  • 1.《秘傳外科方》:「上件㕮咀,每服五錢,燈草十數莖,烏豆十粒,水一鍾半,煎至八分。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連進取效。若患疔瘡,始初不覺,不曾用前法出汗,過數日,外證皆罷,或在腹脅之間,或在胸之下腫起,此乃毒氣入里所致,宜用霹靂火治之。若服當歸散,外證不解者,亦急用霹靂火發散。

真人活命飲

  • 1.《簡明醫彀》:「_真人活命飲_,治一切癰疽、發背、疔瘡、腫毒。不問陰陽虛實善惡,赤腫大痛,或不痛。然當服於未潰之先與初潰之際,毒已大潰,勿服。發痛惡毒甚者,須一日夜服二、三劑可消。
  • 2.《古今醫鑑》:「治癰疽發背,疔瘡乳癰,一切無名腫毒,初起憎寒壯熱,甚則頭痛拘急,狀似傷寒,一日至四五日者,二三劑以解其毒,輕者則內自消散,若至六七日不消,宜服真人活命飲,後服托裡消毒散調理。
  • 3.《養生類要》:「在背俞,皂角刺為君;在腹,白芷為君;在胸,加栝蔞仁(二錢);在四肢,金銀花為君;疔瘡,加紫河車(三錢,即金線重婁,如無亦可)
  • 4.《古今醫鑒》:「治癰疽發背,疔瘡乳癰,一切無名腫毒,初起憎寒壯熱,甚則頭痛拘急,狀似傷寒,一日至四五日者,二三劑以解其毒,輕者則內自消散,若至六七日不消,宜服真人活命飲,後服托裡消毒散調理。
  • 5.《瘍醫大全》:「_真人活命飲_,治初起癰疽發背,一切腫毒疔瘡惡證。

排膿散

  • 1.《萬病回春》:「_神仙排膿散_,治惡瘡毒、風毒、疔瘡、背花瘡、小兒惡瘡,膿血俱從大便中出。亦治氣滯腹脹及婦人經閉不通。此方,壯實之人可用,虛弱者當忌之矣。

涼膈散

  • 1.《外科大成》:「_涼膈散_(見口部),_黃連解毒湯_,_蟾酥丸_(見疔瘡門)

黃連解毒湯

  • 1.《外科大成》:「_涼膈散_(見口部),_黃連解毒湯_,_蟾酥丸_(見疔瘡門)
  • 2.《外科大成》:「金蟬解毒丸,紺珠丹(見首卷),蟾酥丸,黃連解毒湯(見疔瘡門),神應養真丹(見股部)
  • 3.《外科正宗》:「黃連解毒湯(見疔瘡門)
  • 4.《外科正宗》:「黃連解毒湯(見疔瘡門)
  • 5.《外科正宗》:「黃連解毒湯(見疔瘡門)

六味地黃丸

  • 1.《外科大成》:「衛生散,十全大補湯,托裡溫中湯,六味地黃丸,陽燧錠子,離宮錠子,加減八味丸,補中益氣湯(俱見首卷),大防風湯(見股部),蟾酥餅(見疔瘡門)

補中益氣湯

  • 1.《外科大成》:「衛生散,十全大補湯,托裡溫中湯,六味地黃丸,陽燧錠子,離宮錠子,加減八味丸,補中益氣湯(俱見首卷),大防風湯(見股部),蟾酥餅(見疔瘡門)
  • 2.《外科大成》:「衛生散,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腎氣丸,八珍湯,離宮錠子,紺珠丹(俱見首卷),榮衛返魂湯(見腫毒門),八味逍遙散(見瘰癧門),拔疔散(見疔瘡門),五香流氣飲(見流注門)

荊防敗毒散


防風通聖散

  • 1.《立齋外科發揮》:「_防風通聖散_,治時毒腫痛,煩躁,表裡脈證俱實(方見疔瘡門。)

托裡散

  • 1.《驗方新編》:「治疔瘡及諸般惡毒,初起腫甚,脈弦實洪數,勢欲作膿,實熱堅滿,下其里而托之。銀花、大黃、朴硝、花粉、連翹、赤芍、皂刺、條芩、牡蠣(煅)各一錢,當歸四錢,酒水煎服。
  • 2.《奇效良方》:「治一切瘡腫,發背疔瘡。
  • 3.《秘傳外科方》:「專治癰疽、發背、髮乳、骨癰、疔瘡、腫毒,及一應諸般惡瘡癤,咽喉腫痛。
  • 4.《証治準繩‧瘍醫》:「_千金托裡散_,治一切瘡腫、發背、疔瘡。
  • 5.《証治準繩‧瘍醫》:「_羅氏托裡散_,治一切發背,疔瘡。
▼ 展開更多

敗毒散

  • 1.《本草綱目拾遺》:「敗毒散,不問新久腫毒、癰疽、發背、疔瘡皆治。家寶方:琉璃陳年破損者一個,楝樹子四兩,舊髮網巾一頂,鳳凰衣四十九個,三七一錢,敗龜板炙五個,共為末,每服五分,楝樹子湯下。

八珍湯

  • 1.《外科大成》:「衛生散,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腎氣丸,八珍湯,離宮錠子,紺珠丹(俱見首卷),榮衛返魂湯(見腫毒門),八味逍遙散(見瘰癧門),拔疔散(見疔瘡門),五香流氣飲(見流注門)

三聖散


五味消毒飲

  • 1.《外科備要》:「_五味消毒飲_,治疔瘡初起,壯熱憎寒。

連翹敗毒散

  • 1.《濟世神驗良方》:「連翹敗毒散,治癰疽發背、疔瘡,一切無名腫毒,憎寒壯熱二日至四五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