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 (4)

1. 論陰陽法

夫先受其害者,既去而不返,後習而用者,猶迷而不悟。嗟乎!法高一尺,魔高一丈,若二子者,謂非軒岐之魔乎!非敢誹謗先輩,實冀夫盡洗積陋,以蘇生民之厄耳。

白話文:

唉!那些先受到傷害的人,他們的健康已經一去不復返,而後學習並使用(錯誤方法)的人,仍然迷惑不解。唉!如果說醫術高明一尺,那邪術就會高過一丈,這兩類人,難道不是醫術精深的黃帝和岐伯的魔障嗎?我並不是敢於誹謗前輩,而是真的希望能夠徹底清除累積的弊病,來解救百姓的困境。

2. 論瘡瘍分五方治法不同

經曰:東西南北中,五方人之土產厚薄,居處高下,風寒暑濕,各地不同,日用谷櫱頗異。所以黃帝舉五方之問,岐伯進五治之功,針砭溻淋灸之法,乃五方得宜之用,兼之年力衰壯,稟賦厚薄,五土之別,學者當詳察之,不可不備也。

澄曰:歷觀古人書集,有專主辛溫者,有專主寒涼者,有專主施攻伐者,有純用補益者,豈各成一家耶?皆緣五方風土不齊,西北方苦寒,故多主辛溫;東南方炎熱,多主寒涼;地土強厚者,堪以攻伐;水土薄弱者,固多補益。是以聚覽群書,必須體會各家著書義旨,以廣其用。

故醫者經歷其地,必先察其風土厚薄,並須留心四時氣候,如春當溫而反寒,夏當熱而反涼,秋當涼而反熱,冬當寒而反溫,皆為四時不正之氣,必多遏鬱於中,又當看天時,久陰久亢,及非時之雷霧,乍寒乍熱,有是氣必有是病,臨病體察天時人事,五方風土,當溫當涼,當攻當補,自無不當矣。

白話文:

論瘡瘍分五方治法不同

古籍記載,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土地肥沃程度、居住環境高低、風寒暑濕等氣候條件都各有不同,人們日常飲食也大相徑庭。因此,黃帝提出五方地域差異的問題,岐伯則進一步闡述了五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包括針灸、砭石、湯藥等,都是針對不同地域特點而制定的。此外,患者年齡、體質強弱、地域的土質差異,學習者都應該仔細觀察,不可忽視。

觀察歷代醫家的著作,有的專用辛溫的藥物,有的專用寒涼的藥物,有的專門使用攻伐的療法,有的則只用補益的療法,難道他們各自形成一套獨特的學說嗎?其實,這都跟各地風土人情不同有關。西北地區寒冷,所以多用辛溫之法;東南地區炎熱,所以多用寒涼之法;土地肥沃的地方,可以採用攻伐之法;水土貧瘠的地方,則多採用補益之法。因此,閱讀眾多醫書,必須體會各家著作的本意,才能更好地運用這些知識。

所以,醫生到了當地行醫,必須首先觀察當地的風土條件,還要留心四季氣候變化。例如春天應該溫暖卻反常寒冷,夏天應該炎熱卻反常涼爽,秋天應該涼爽卻反常炎熱,冬天應該寒冷卻反常溫暖,這些都是時令不正的氣候,必然會導致氣機鬱結於體內。還應觀察天象,長期陰雨或久旱,以及不合時令的雷雨、霧氣,忽冷忽熱等異常天氣,這些異常氣候必然會導致相應的疾病。診斷疾病時,要仔細觀察天時、人事、五方風土等因素,決定用溫熱還是寒涼,用攻伐還是補益的方法,這樣就不會用錯治療方法了。

3. 論肥人瘡瘍

夫肥人多濕、多痰、多氣虛,形體外實者,外雖多肉,其實內虛,凡體豐氣虛之人,瘡瘍故多癰。癰者,壅也。屬陽在表,氣虛即表虛,故多浮腫於外,皮薄色赤,宜內托之,使邪毒不內陷,則易潰而易斂。丹溪云:肥人宜二陳湯加參、耆、歸、朮、銀花、連翹等類治之,無出於此。

又曰:大凡體肥則肉潭於氣,加之斫喪,則真氣不足以維持,平日語言氣短,行動喘急,一遇膿血出多,空火陡發,精散神離,每多暴脫。

白話文:

肥胖的人多半濕氣重、痰多、氣虛。雖然體型豐滿,看起來很結實,但實際上內裡虛弱。這種體型豐滿但氣虛的人,容易長癰疽(一種較嚴重的皮膚化膿性疾病)。癰疽是因為氣血瘀滯阻塞不通而引起的,屬陽邪在體表。氣虛則體表虛弱,所以癰疽常表現為局部浮腫,皮膚薄而顏色發紅。治療應以內托法為主,防止邪毒內陷,這樣就能更容易潰破和癒合。朱丹溪說:肥胖的人治療癰疽,可以用二陳湯,再加入人參、黃耆、當歸、蒼朮、金銀花、連翹等藥物,治療方法就以此為準則。

此外,體型肥胖的人,肌肉脂肪過多,壓抑了氣機的運行,再加上勞累過度,真氣不足以維持身體機能,平時說話就氣短,行動也容易喘,一旦膿血流失過多,虛火驟然上升,精氣神都受損,常常會危及生命。

4. 論瘦人瘡瘍

夫瘦人多火,多血虛,血虛即陰虛,陰虛則火盛,火盛則發熱,筋骨瘦而不勝於寒,蓋皮寬肉緩,如生瘡瘍則多疽。疽者,沮也。屬陰,因榮血受邪,凝注不從,正是陰滯於陽,血滯於氣,則為疽也。又云:疽乃五臟之毒,癰為六腑之毒,故疽多附於骨,肉色不變,故難於潰,潰而難斂,治宜八珍湯中加金銀花、連翹、附子之類加減治之。

白話文:

瘦弱的人大多體內火氣旺盛,且多半血虛。血虛即陰虛,陰虛則導致火氣更盛,火盛則發熱。瘦弱的人筋骨瘦小,耐寒能力差,皮膚鬆弛,肌肉軟弱。如果生瘡瘍,大多會形成疽。疽,指的是阻塞不通。屬於陰邪,由於營血受邪氣侵犯,凝滯不通,正是陰邪滯留在陽氣之中,血液滯留在氣血運行之中,就形成了疽。此外,疽是五臟的毒素積聚而成,癰是六腑的毒素積聚而成,所以疽多附著在骨頭上,肉色不會改變,因此難以潰爛,潰爛後也很難癒合。治療應當以八珍湯為基礎,再加入金銀花、連翹、附子等藥物,加減調整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