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二 (23)
卷之二 (23)
1. 癰疽所兼諸證
2. 渴
〔大法〕,
瘡瘍作渴,不問腫潰,但脈數發熱而渴,用竹葉黃耆湯。脈不數不發熱,或脈數無力而渴,或口乾,用補中益氣湯。若脈數便秘,用清涼飲。尺脈洪大按之無力而渴,用加減八味丸。若治口燥,舌黃飲水不歇,此丸尤妙。
〔薛〕,瘡瘍作渴,若焮痛發熱,便利調和者,上焦熱也,用竹葉石膏湯。腫痛發熱,大便秘澀者,內臟熱也,用四順清涼飲,焮腫痛甚者,熱毒蘊結也,用仙方活命飲。漫腫微痛者,氣血虛壅也,用補中益氣湯。若因胃火消爍,而津液短少者,用竹葉黃耆湯。若因胃氣虛而不能生津液者,用補中益氣湯。若因胃氣傷而內亡津液者,用七味白朮散。若因腎水乾涸作渴,或口舌乾燥者,用加減八味丸。或先口乾作渴,小便頻數而後患疽,或疽愈後作渴飲水,或舌黃乾硬,小便數而疽生者,尤惡候也。苟能逆知其因,預服加減八味丸、補中益氣湯,以滋化源可免後患。
〔丹〕,癰疽發渴,乃氣血兩虛,用參耆以補氣,歸芐以養血,或忍冬丸、黃耆六一湯。
伍氏云:瘡作渴甚急,與神仙追毒丸,取下惡毒,清膻湯、千金漏蘆湯、五香連翹湯、六味車螯散、萬金散皆可選用。利後仍渴,卻用生津補氣藥,津液生,氣血完,渴自止,丹溪曰:大渴而與利藥,非明示脈證,何以知其當下?後言利後仍渴,卻用補藥,又不明言脈證,恐是但有大渴必下,下後尚渴,方與補藥,古人治未病,如此用藥可乎?況渴屬上焦,當腫瘍時猶或可用,若潰瘍後,渴多因氣血之虛,何待利後,方議其虛也。
《精要》口乾與口渴不同,不宜用丹藥鎮墜,用之其禍如反掌,用桑枝煎五味湯,以救陰水。丹溪曰:此妙方也。而不言食味起火,怒氣生火,房勞激火,吾恐渴亦未易除也。
李氏云:病疽愈後發渴,多致不救,惟加減八味丸最妙。蓋癰疽多因虛而得,疽安而渴者,服此丸則渴止,安而未渴者,服此丸永不發渴。或未疽而先渴者,服此不惟渴止,而疽亦不作。薛氏曰:前證屬腎水枯涸。虛火上炎,口乾作渴,飲水無度。或舌黃作裂,小便頻數。或痰氣上壅,煩躁不寧。
或二三年先作渴飲水。或口舌生瘡,兩足發熱,痰氣上壅,或瘡愈三四年而口乾作渴,小便頻數,急用前藥,多有復生者。能逆知其因,預服前丸,可免此患。若兼手足厥冷,真陽虛也,宜服八味丸。大凡瘡後審其腎水不足,用加減八味丸,中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氣血虛弱,用十全大補湯,陽氣虛寒加薑桂,如不應,用八味丸。
托裡消毒散加減法,飲冷作渴,熱毒也,加赤小豆、知母,如不應,暫用竹葉黃耆湯。善食作渴,胃火也,加石膏、山梔、天花粉。如不應,暫用竹葉石膏湯。食少體倦作渴,胃氣虛也,去芷翹、金銀花,加人參、白朮。如不應,暫用補中益氣湯。膿多而作渴,氣血虛也,去三味,加熟地黃、五味子。如不應,暫用十全大補湯加五味子、麥門冬。口乾舌燥,腎氣虛也,去三味,加熟地黃、山茱萸、山藥。如不應,兼六味丸。又不應,佐以補中益氣湯。自汗內熱口乾,胃氣虛也,去三味,加參耆、歸術。如不應,暫用六君子湯。盜汗內熱口乾,陰血虛也,去三味,加熟地黃、麥門冬、五味子。如不應,暫用當歸六黃湯。
白話文:
[渴]
[大法]
如果因為瘡瘍而感到口渴,不論腫塊是否潰爛,只要脈象呈現快速且發熱的狀況,就使用竹葉黃耆湯。如果脈象不快也不發熱,或是脈象快但無力而口渴,或是只有口乾,就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脈象快且便秘,就使用清涼飲。如果尺脈洪大但按下去卻無力而口渴,就使用加減八味丸。如果是治療口乾舌燥,舌苔黃而且不停喝水的情況,使用加減八味丸尤其有效。
[薛]
因為瘡瘍而口渴,如果出現紅腫疼痛發熱,大便正常,這是上焦有熱,使用竹葉石膏湯。如果腫痛發熱,大便乾燥,這是內臟有熱,使用四順清涼飲。如果紅腫疼痛嚴重,這是熱毒積聚,使用仙方活命飲。如果只是輕微腫脹疼痛,這是氣血虛弱阻塞,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因為胃火旺盛消耗津液,導致津液不足而口渴,使用竹葉黃耆湯。如果因為胃氣虛弱無法產生津液而口渴,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因為胃氣受損導致體內津液流失而口渴,使用七味白朮散。如果因為腎水乾涸而口渴,或是口舌乾燥,使用加減八味丸。如果先是口乾口渴,小便頻繁,然後才患瘡,或者瘡癒合後才口渴喝水,又或者舌頭黃而乾硬,小便頻繁,然後才長瘡,這些都是很不好的徵兆。如果能事先知道病因,預先服用加減八味丸、補中益氣湯來滋養身體的源頭,就能避免之後的疾病。
[丹]
癰疽導致的口渴,是氣血兩虛的表現,用人參、黃耆補氣,當歸、川芎養血,或是使用忍冬丸、黃耆六一湯。
伍氏說:瘡瘍導致的口渴非常嚴重時,可以使用神仙追毒丸來排出惡毒,也可以使用清膻湯、千金漏蘆湯、五香連翹湯、六味車螯散、萬金散等藥方。如果排便後仍然口渴,就要使用生津補氣的藥物,當津液產生,氣血恢復正常,口渴自然會停止。朱丹溪說:口渴很嚴重就用利尿藥,如果不是明白知道脈象和症狀,怎麼能知道應該使用利尿藥呢?後面又說利尿後仍然口渴,就改用補藥,也沒有明確說明脈象和症狀,恐怕是只要口渴就用利尿藥,利尿後仍然口渴才改用補藥,古人治療未病,怎麼能這樣用藥呢?況且口渴屬於上焦的問題,在腫瘍的時候或許還可以使用利尿藥,如果是在潰瘍之後,口渴多半是因為氣血虛弱,何必等到利尿之後才考慮用補藥呢?
《精要》說,口乾和口渴不同,不適合使用丹藥來鎮定和向下引導,這樣做的危害很快就會顯現,應該使用桑枝煎五味湯來滋養陰液。朱丹溪說,這是很好的方子。但沒有提到飲食不當會引起火氣,生氣會引起火氣,性生活過度也會引起火氣,我擔心口渴也不容易去除。
李氏說:瘡瘍痊癒後出現口渴,通常很難治癒,只有加減八味丸最有效。因為癰疽多是因為虛弱而引起的,瘡瘍痊癒後如果口渴,服用此丸就能止渴。如果痊癒後沒有口渴,服用此丸就可以永遠不再口渴。如果還沒長瘡就先口渴,服用此丸不僅能止渴,也能預防瘡瘍的發生。薛氏說:之前的症狀屬於腎水枯竭,虛火上炎,導致口乾口渴,喝水不停。或者舌頭變黃裂開,小便頻繁。或者痰氣上湧,煩躁不安。
或者先口渴喝水兩三年,或者口舌生瘡,兩腳發熱,痰氣上湧,或者瘡瘍痊癒三四年後口乾口渴,小便頻繁,要趕緊使用之前的藥物,很多人都能恢復健康。如果能事先知道病因,預先服用此藥丸,就能避免這些問題。如果同時出現手腳冰冷,這是真陽虛弱,應該服用八味丸。總之,瘡瘍痊癒後要檢查腎水是否不足,如果不足就使用加減八味丸;如果是中氣虛弱,就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是氣血虛弱,就使用十全大補湯;如果是陽氣虛寒,就加入薑、桂等藥材。如果這些都沒效果,就用八味丸。
[托裡消毒散加減法]
如果因為喝冷飲而口渴,這是熱毒引起的,加入赤小豆、知母。如果沒效果,可以暫時使用竹葉黃耆湯。如果能吃卻口渴,這是胃火引起的,加入石膏、山梔、天花粉。如果沒效果,可以暫時使用竹葉石膏湯。如果食慾差、身體疲倦而口渴,這是胃氣虛弱,去除白芷、連翹、金銀花,加入人參、白朮。如果沒效果,可以暫時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膿液多而口渴,這是氣血虛弱,去除這三味藥,加入熟地黃、五味子。如果沒效果,可以暫時使用十全大補湯加入五味子、麥門冬。如果口乾舌燥,這是腎氣虛弱,去除這三味藥,加入熟地黃、山茱萸、山藥。如果沒效果,可以配合使用六味丸。如果還沒效果,可以佐以補中益氣湯。如果自汗、內熱、口乾,這是胃氣虛弱,去除這三味藥,加入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如果沒效果,可以暫時使用六君子湯。如果盜汗、內熱、口乾,這是陰血虛弱,去除這三味藥,加入熟地黃、麥門冬、五味子。如果沒效果,可以暫時使用當歸六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