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五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1)

1. 癮疹

孫真人論曰:《素問》云,風邪客於肌中則肌虛,真氣發散,又被寒搏皮膚,外發腠理,開毫毛,淫氣妄行之則為癢也。所以有風疹瘙癢,皆由於此。又有赤疹者,忽然起如蚊蟲咬,煩癢極者,重抓疹起,搔之逐手起。又有白疹者發冷;亦有赤疹,蓋赤疹者發熱。夫風癮疹者,由邪氣客於皮膚,復遇風寒相搏,則為癮疹。

若赤疹者,由冷濕搏於肌中,風熱結成赤疹也。遇熱則極,若冷則瘥也。白疹者,由風氣搏於肌中,風冷結為白疹也,遇冷則極,或風中亦極,得晴明則瘥,著厚暖衣亦瘥也。其脈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搏,則成癮疹;致身體為癢也。丹溪云:疹屬熱與痰,在肺清火降痰,或解散出汗,亦有可下者。

白話文:

孫真人論曰:《素問》云,風邪入侵肌膚,會導致肌膚虛弱,真氣散發,又被寒氣侵襲皮膚,外達腠理,使毛孔張開,邪氣橫行,就會引起瘙癢。所以風疹瘙癢,都是由此而來。

還有一些紅疹,會突然出現,像是被蚊蟲叮咬一樣,瘙癢難忍,用力抓撓就會出現疹子,越抓越癢。還有一些白疹,會感到發冷;而紅疹則會發熱。

風癮疹是由邪氣入侵皮膚,又遇風寒相搏而引起的。

如果是紅疹,是因冷濕入侵肌膚,風熱聚集而形成。遇熱會加重,遇冷則會減輕。

白疹是由風氣入侵肌膚,風冷凝聚而形成。遇冷會加重,風吹也會加重,天氣晴朗或穿著厚暖的衣服則會減輕。

其脈象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搏,就會形成癮疹,導致身體瘙癢。

丹溪云:疹子屬於熱與痰,應當清肺降火化痰,或服用解散藥物發汗,也有一些需要下瀉治療的。

,疹在表者,消毒飲子、防風通聖散。在裡者,大柴胡湯、四順飲子。虛者補中益氣湯。皆同傷寒施治也。朱院君三十餘,久患癮疹,身痹而紫色,可與防風通聖散加牛蒡子為極細末。每二錢,水盞半,入薑汁令辣,煎;食前、熱飲之。

或問斑疹何如?曰:方論皆謂緣肌中有濕,若涼熱之氣所折,熱結不散則成赤疹。若因風邪所折,風熱相搏則成白疹。赤疹得熱則劇,得冷則減,蓋熱氣鬱於內,故惡熱宜冷。白疹得陰雨則甚,得晴則消,蓋熱氣散釋於外,故惡冷宜熱。熱搏於血分,其邪因併發於表則赤。若風濕搏於氣分,則氣液不行,因邪併發於表則白。

白話文:

疹子如果表淺,可以用消毒飲子、防風通聖散治療;如果深入內部,可以用大柴胡湯、四順飲子治療;如果體虛,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治療。這些方法都與治療傷寒類似。

一位名叫朱院君的病人,三十多歲,長期患有癮疹,身體麻痺且呈紫色。可以給他服用防風通聖散,加入牛蒡子磨成極細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半杯水加薑汁煎煮,飯前熱飲。

有人問斑疹的治療方法,我說:古籍記載斑疹是由於肌肉中存在濕氣,受到寒熱之氣的侵襲,熱氣鬱結不散而形成紅色疹子;如果因風邪侵襲,風熱相搏則形成白色疹子。

紅色疹子遇熱加重,遇冷減輕,因為熱氣鬱結在內,所以怕熱喜冷;白色疹子遇陰雨天加重,遇晴天減輕,因為熱氣散發到外,所以怕冷喜熱。熱氣在血液中搏結,邪氣外發則形成紅色疹子;風濕在氣分中搏結,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邪氣外發則形成白色疹子。

夫如是然後與治法相應,邪熱者,故惡熱而喜涼。邪濕者,故惡雨而喜晴矣。方論中又有風痘癗者,即《內經》所謂汗出見濕,乃生痤痱。又曰:勞汗當風,寒薄為郁乃痤痱,即癮疹屬也。皶,㾦癗類也,此皆謂外邪郁肌肉玄府之熱者矣。然則與《內經》言少陽少陰而君相二火,客熱之勝為丹疹外發者,方論中則無有也。

故人氣、君相二火鬱發而變者,宜乎未之及耳。若此條是人氣所變之一者也。故二火鬱發出血氣之表,與外邪所郁無異。更有小兒發痘瘡之外必有出疹二次,亦是君相二火發出未盡之胎毒也。

初虞世治皮膚風熱,遍身生癮疹。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湯調下二錢,日二服。

白話文:

如果這樣才能與治療方法相應,例如熱邪入侵,就會怕熱喜歡涼爽;濕邪入侵,就會怕雨喜歡晴天。醫書中還提到風疹和痱子,就是《內經》中所說的汗出見濕,就會生出痤痱。又說勞汗遇風,寒氣薄弱郁結也會生出痤痱,這也就是癮疹。皶,與癘疹相似,這些都是指外邪郁結肌肉腠理之熱所致。然而,與《內經》中所說的少陽少陰和君相二火,客熱之氣勝過正氣而導致丹疹外發的說法,醫書中並未提及。

因此,人體氣機、君相二火鬱結而發生變化,醫書中並沒有詳細說明。這段內容正是人體氣機變化的一種表現。所以,二火鬱結而發散到血氣表面,與外邪郁結沒有什麼不同。還有小兒出痘瘡後,必然還會出疹兩次,這也是君相二火發散不盡的胎毒。

初虞世患皮膚風熱,全身長出癮疹。用牛蒡子、浮萍等量,以薄荷湯調服二錢,一天兩次。

苦參丸(《衍義》),有人病遍身風熱細疹。癢痛不相任,連腦、脛、臍、腹及隱處皆然,涎痰亦多,夜不得睡。

以苦參末一兩,皂角二兩,水一升揉濾取汁,銀石器熬成膏,和苦參為丸如桐子大。食後溫水服二十丸,次日便愈。

《千金方》治法,白疹宜者礬石汁拭之。或煮蒴藋和少酒以浴之良。(姚氏,以治赤疹),或煮石南汁拭之良。或水煮雞屎汁拭之。餘一切如治丹方法。俗呼為風屎,亦名風屍。盛者石南湯主之。

白話文:

有些人全身長了風熱引起的細小疹子,又癢又痛,從頭到腳,包括腿、肚臍、腹部和私處都長,還流很多口水和痰,晚上睡不著。可以用苦參末一兩、皂角二兩,加水一升揉搓過濾取汁,用銀器熬成膏,和苦參一起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飯後用溫水服用二十丸,隔天就能痊癒。

《千金方》中提到,白色的疹子可以用礬石汁擦拭,或煮蒴藋加少許酒洗澡,也可以煮石南汁擦拭,或用雞屎水煮沸後擦拭。其他方法都跟治療丹毒的方法一樣。民間稱這種疹子為風屎,也叫風屍。嚴重的可以用石南湯治療。

石南湯(《神巧方》亦名石南根飲子),治風癮疹,搔之則作瘡。風屍身癢,卒風面目腫起。

石南葉(《神巧》用根),乾薑(炮),黃芩,細辛(去苗),人參(去蘆,各一兩),桂心,麻黃(去節),當歸,芎藭(各一兩半),甘草(炙,二兩),乾地黃(七錢半),食茱萸(一兩二錢半)

白話文:

石南湯,又名石南根飲子,可以治療風疹,抓撓後會出現瘡傷,以及因風邪引起的全身瘙癢、突然發作的面部腫脹等症狀。

上為㕮咀。每服四大錢,水一大盞,好酒二合,同煎至八分,去渣。熱服不拘時候,衣蓋令出汗。

加味羌活飲,治風寒暑濕外搏肌膚,發為癮疹,憎寒發熱,遍身瘙癢,隨臟氣虛實,或赤或白,心迷悶亂,口苦咽乾。

羌活,前胡(並去蘆,各一兩),人參,桔梗(並去蘆),甘草(炙),枳殼(去穰,麩炒),川芎,天麻,茯苓(去皮,各半兩),薄荷,蟬蛻(去頭,各三錢)

白話文:

這藥方叫做加味羌活飲,用來治療風寒暑濕外侵肌膚,引發疹子,症狀包括怕冷發燒、全身發癢,疹子顏色依體質而有紅白之分,心神恍惚、口苦咽乾。藥方裡有羌活、前胡、人參、桔梗、甘草、枳殼、川芎、天麻、茯苓、薄荷、蟬蛻,每服藥四大錢,用水一大盞、好酒二合一起煎煮至八分,去渣,熱服,不拘時間,服用後用衣物蓋住身體,促使出汗。

上為細末。每服三大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渣。溫服無時。

羚羊角散,治風癮疹,遍身癢痛,心胸滿悶。

羚羊角屑,白鮮皮,白蒺藜,防風(去蘆),麻黃(去節),甘草(炙),羌活(去蘆,各一兩),枳殼(麩炒,去穰,半兩),人參(去蘆),杏仁(去皮尖,麩炒),黃芩(各七錢半),生乾地黃

上為㕮咀,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渣。入酒一合,更煎一兩沸溫服。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大錢,用一盞水,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溫熱服用,沒有時間限制。此方名為羚羊角散,用於治療風疹,全身發癢疼痛,心胸憋悶。

方劑由羚羊角屑、白鮮皮、白蒺藜、防風(去蘆)、麻黃(去節)、甘草(炙)、羌活(去蘆)、枳殼(麩炒,去穰)、人參(去蘆)、杏仁(去皮尖,麩炒)、黃芩、生乾地黃等藥材組成,每味藥材各取一兩,除了枳殼取半兩,人參、杏仁、黃芩各取七錢半。

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盞水煎煮至五分,去除藥渣,加入一合酒,再煮沸後溫熱服用。

樺皮散,治肺臟風毒,遍身瘡疥及風癮疹。

枳殼(去穰,用炭火燒存性),樺皮(燒灰,各四兩),甘草(炙,半兩),荊芥穗,杏仁(各二兩,麩炒,去皮尖)

上件除杏仁用水一碗,於銀器內熬去水一半已來,放令乾,另研令細;次用諸藥未同研勻,於瓷合內收之。每服三錢,食後溫酒調下。

犀角散,治風癮疹,心悶。

犀角屑,川升麻,人參,玄參,沙參,防風(四味,各去蘆),白鮮皮,白蒺藜(各一兩),甘草(炙),馬牙硝(各半兩,研),牛黃(二錢半,研細)

白話文:

「樺皮散」用於治療肺部風毒引起的全身瘡疥和風疹。方劑包括枳殼(去瓤,用炭火燒至存性)、樺皮(燒灰)、甘草(炙)、荊芥穗、杏仁(麩炒,去皮尖)。除了杏仁以外,其他藥材用水一碗在銀器中熬煮至剩下一半,晾乾後研磨成粉末;再將所有藥材粉末混合研磨均勻,裝入瓷器中保存。每次服用三錢,飯後溫酒送服。

「犀角散」用於治療風疹引起的心悶。方劑包括犀角屑、川升麻、人參、玄參、沙參、防風(四味去蘆)、白鮮皮、白蒺藜、甘草(炙)、馬牙硝、牛黃。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適量。

上為細末,入牛黃末同研令勻。每服二錢,用竹葉湯調下,不拘時。

鬼箭羽散,治風癮疹,累醫不效。

鬼箭羽,白蒺藜,防風(去蘆),白蘞,甘草(炙),白礬(枯,各一兩)

上為細末。先用粟米粉五合粉身了。每服二錢,溫熟水調下,不拘時。

漏蘆丸,治風癮疹。

漏蘆(一兩),枳殼(麩炒,去穰),苦參(各三兩),防風(去蘆),川大黃(煅),烏蛇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牛黃粉末一起研磨均勻。每次服用二錢,用竹葉湯調服,不分時間。

鬼箭羽散,用來治療風疹,反覆看醫生都無效的情況。

鬼箭羽、白蒺藜、防風(去除蘆頭)、白蘞、甘草(炙)、白礬(枯燥,各取一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先用粟米粉五合將身體塗抹一遍。每次服用二錢,用溫熱水調服,不分時間。

漏蘆丸,用來治療風疹。

漏蘆(一兩)、枳殼(麩炒去瓤)、苦參(各三兩)、防風(去蘆)、川大黃(煅)、烏蛇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二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溫漿水送下,食後服。

楓香丸,治風癮疹,癢不可忍。

楓香,白鮮皮,白蒺藜,蛇床子,羚羊角屑(各一兩),川烏頭(炮,去皮臍),藁本(去蘆),仙靈脾,蔓荊子,莽草,赤箭(各半兩)

上制服法,同前。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再用蜂蜜混合搗勻,直到搗了三百至兩百下,搓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熱的米漿水送服,飯後服用。

此方名為「楓香丸」,用於治療風疹瘙癢,癢得難以忍受。

藥材包括:楓香、白鮮皮、白蒺藜、蛇床子、羚羊角屑(各一兩)、川烏頭(炮製,去皮和臍)、藁本(去蘆)、仙靈脾、蔓荊子、莽草、赤箭(各半兩)。

製法與上述相同。

加味烏荊丸,治癮疹上攻頭面。赤腫瘙癢,抓之皮脫落作瘡作癢,或痛淫液走注,有如蟲行。

川烏頭(湯洗,浸三五次,去皮尖,焙乾),荊芥穗(各半兩),當歸(水浸三日,洗、焙乾秤一兩),薄荷(五錢)

上為細末。醋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或茶清送下。

治風癮疹,疼癢不可忍。

赤土(不拘多少,細研。)

每服一錢,空心溫酒調下。

治遍體疹風,側子(作末),冷酒調服。

治風癮疹,癢不止。

枳殼(麩炒,去穰,三兩),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無時。一方,水煮枳殼,為煎,塗之。

白話文:

加味烏荊丸

主治: 蕁麻疹上犯頭面,皮膚赤腫發癢,抓撓後皮膚脫落形成瘡瘍,或疼痛伴隨有如蟲子爬行的感覺。

藥方:

  • 川烏頭(先用湯水煮洗,浸泡三至五次,去除尖部,烘乾)與荊芥穗各半兩
  • 當歸(用清水浸泡三日,洗淨,烘乾,取一兩)
  • 薄荷五錢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末,用醋煮成糊狀,捏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溫酒或茶水送服。

其他療法:

  • 治風癮疹,疼痛難忍: 赤土(不限多少,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空腹溫酒送服。
  • 治全身疹風: 側子(研磨成粉末),用冷酒調服。
  • 治風癮疹,奇癢難耐: 枳殼(用麩炒,去除果核,三兩),研磨成細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另一種方法是用水煮枳殼,取煎液塗抹患處。

治風疹入腹,身體腫,舌強幹燥。

蔓菁子(三兩,為細末)

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又方

白蜜(一合),酒(二合),二味調和,空心溫服。

又方

白殭蠶(不拘多少,焙令黃色)

上為細末。用酒調服之。立瘥。

烏蛇膏,治風癮疹,結腫攻衝,遍身發熱癢痛,及治筋脈攣急。

烏蛇,當歸(去蘆),木鱉子(去殼),枳殼(去穰),大黃(各一兩),天麻,附子,烏喙,天南星,桂心,細辛(去苗),吳茱萸,羌活(去蘆),蒼朮(去粗皮),防風,牛膝,川椒,白芷,白殭蠶,乾蠍(各半兩)

白話文:

治療風疹侵入腹部,導致身體腫脹、舌頭僵硬乾燥的症狀。可用蔓菁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兩錢,溫酒調服。

另外,也可將白蜜和酒混合,空腹溫服。

還有一種方法是用白殭蠶焙黃,研磨成粉,用酒調服,可以快速止住病症。

烏蛇膏可用於治療風疹引起的發癢、紅腫、疼痛,以及筋脈攣急的症状。配方包括烏蛇、當歸、木鱉子、枳殼、大黃、天麻、附子、烏喙、天南星、桂心、細辛、吳茱萸、羌活、蒼朮、防風、牛膝、川椒、白芷、白殭蠶、乾蠍。

上件藥並生用銼碎。以頭醋半升,拌浸一宿。用臘月煉成豬脂二斤於當中,入藥以慢火煎,看白芷變黃紫色下火,濾去渣令淨,入於瓷合內盛之,用摩塗於所患處立效。

蒴藋膏,治風瘙癮疹,皮膚中苦癢,搔之血出。

蒴藋根,薔薇根(各二兩),白蒺藜,附子,獨活(去蘆),白芷,防風(去蘆),苦參(去蘆),川升麻,漏蘆,漢防己,川椒,木香,蛇銜草,茺蔚子,枳殼(一方作枳實),莽草,犀角屑(各一兩)

白話文:

蒴藋膏

功效: 治風瘙癮疹,皮膚奇癢難耐,搔抓後出血。

藥材:

  • 蒴藋根、薔薇根(各二兩)
  • 白蒺藜、附子、獨活(去蘆頭)、白芷、防風(去蘆頭)、苦參(去蘆頭)、川升麻、漏蘆、漢防己、川椒、木香、蛇銜草、茺蔚子、枳殼(一方作枳實)、莽草、犀角屑(各一兩)

製法:

  1. 將所有藥材洗淨,生用並銼碎。
  2. 加入頭醋半升,充分拌勻浸泡一夜。
  3. 將臘月煉製的豬脂二斤加入藥材中,以小火慢煎。
  4. 當白芷變為黃紫色時,即可熄火。
  5. 濾去藥渣,留下藥液。
  6. 將藥液盛入瓷器容器中,密封保存。

使用方法: 將藥膏塗抹於患處,可見效。

上件並生用細銼。以頭醋浸一宿,明旦用銅石銀鍋中盛,慢火上。以臘月煉成豬脂二斤半,與藥同煎,令白芷赤色膏成,濾去渣,盛瓷閤中。每取塗摩患處,累用即瘥。一方,無薔薇根。

莽草膏,治身體赤癮疹而癢,搔之隨手腫起。

莽草(七錢半),當歸,芎藭,大戟,細辛,芍藥,芫花,川椒,躑躅花,附子,蒴藋根(各一兩),苦參(二兩),豬膏(成煉者,三斤)

上件細銼。用酒浸一宿,豬膏煎之,候附子色黃膏成,去渣。以敷病上,日三用之。

白話文:

取上述藥材,細細切碎。先用醋浸泡一夜,第二天用銅、石、銀製成的鍋子盛裝,小火慢熬。在臘月期間煉製成兩斤半的豬油,加入藥材一起煎煮,直到白芷呈現紅色膏狀,過濾掉渣滓,裝入瓷器容器中密封保存。每次取適量塗抹患處,反覆使用即可痊癒。還有一種配方,不用薔薇根。

莽草膏用於治療全身發紅的癮疹並伴有瘙癢,搔抓後會隨手腫起。

將莽草(七錢半)、當歸、芎藭、大戟、細辛、芍藥、芫花、川椒、躑躅花、附子、蒴藋根(各一兩)、苦參(二兩)、豬膏(已經煉好的,三斤)等藥材,細細切碎。用酒浸泡一夜,加入豬膏煎煮,直到附子呈現黃色的膏狀,去除渣滓。將膏藥塗抹在患處,每天使用三次。

青羊脂膏,治風熱赤疹,搔之逐手作瘡。

青羊脂(四兩),甘草,芍藥(各三兩),白芷,白芨,黃芩,防風(去蘆),黃耆,升麻,寒水石(各一兩),石膏,竹葉(切,各一升)

上為㕮咀,先用水八升煮石膏、竹葉取四升,去渣,浸諸藥。豬脂二斤合煎,膏成。敷病處效。

蒴藋煎,治赤、白風癮疹。

白話文:

青羊脂膏可以治療風熱引起的紅疹,抓撓後會形成潰瘍。將四兩青羊脂、三兩甘草、三兩芍藥、一兩白芷、一兩白芨、一兩黃芩、一兩去蘆防風、一兩黃耆、一兩升麻、一兩寒水石、一升石膏、一升切好的竹葉,先用八升水煮石膏和竹葉,取四升汁液,去渣,再浸泡其他藥材。然後加入二斤豬油一起煎煮,直到熬成膏狀。塗抹患處即可見效。蒴藋煎則可以用來治療紅白風疹。

蒴藋根,白蒺藜,兔藿,細辛,虎杖(各三兩),辛夷,白礬,鹽(各二兩)

上銼並生用拌勻。每藥五兩,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渣,再煎至半升。用綿蘸藥塗患處,頻塗之即效。

治風腫及癮疹。

白礬,石灰(各一兩)

上件為末。用生薑自然汁調和如稀糊。薄塗患處,日用一上效。

治風癮疹,宜用,楓香湯,洗之

楓香(半斤),芎藭,川大黃,黃芩,當歸,川升麻,甘草,射干(各二兩),苦參(三兩),蛇床子(一兩)

白話文:

將蒴藋根、白蒺藜、兔藿、細辛、虎杖(各三兩)、辛夷、白礬、鹽(各二兩)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取五兩藥粉,加水一斗煮沸至二升,去除藥渣,再煎至半升。用棉花蘸取藥汁塗抹患處,經常塗抹即可見效。此方可用於治療風腫和癮疹。

另取白礬、石灰(各一兩)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調和成稀糊狀,薄薄地塗抹在患處,每天使用一次即可見效。此方亦可用於治療風癮疹。

若患風癮疹,亦可使用楓香湯清洗患處。楓香湯由半斤楓香、芎藭、川大黃、黃芩、當歸、川升麻、甘草、射干(各二兩)、苦參(三兩)、蛇床子(一兩)組成。

上件藥並生用㕮咀。每用五兩,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看冷熱洗病上,日三五度。

治風身體生癮疹,宜用,蒴藋根湯,洗之。

蒴藋根,蒺藜苗,當歸(各五兩),蛇床子,細辛(各二兩)

上件細銼。用水一斗五升煮取一斗,去渣。看冷熱洗患處,日用三五度,藥水冷,再溫用之。

地骨皮湯,治風癮疹。

地骨皮(半斤),當歸(四兩),鹽(二兩),白礬末(一兩)

上件細銼。每用藥五兩,水九升,煎取二升,去渣再煎至一升,收瓷器中。用綿蘸拭患處,五七度瘥。

白話文:

把藥材直接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五兩,用一斗水煮到剩五升,去掉渣滓。根據病人的體溫狀況,選擇冷或熱的藥水,一天洗三到五次。

治療風引起的皮膚發癢起疹子,可以使用蒴藋根湯來洗患處。

蒴藋根、蒺藜苗、當歸各五兩,蛇床子、細辛各二兩,將它們切碎,用一斗五升的水煮到剩一斗,去掉渣滓。根據病人的體溫狀況,選擇冷或熱的藥水,一天洗三到五次,如果藥水冷了就再溫熱一下。

地骨皮湯也可以治療風引起的皮膚發癢起疹子。

地骨皮半斤,當歸四兩,鹽二兩,白礬末一兩,將它們切碎,每次取五兩,用九升水煎到剩二升,去掉渣滓,再煎到剩一升,收在瓷器裡。用棉花蘸取藥水塗抹患處,五到七次就能痊癒。

治風癮疹,淋洗神效。

蒴藋,白蒺藜,白礬(細研。後入),茵芋,馬藺子,茺蔚子,細辛,扁竹(各二兩)

上銼。用醋漿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入白礬洗之。

治風癮疹,百治不瘥神效。

白礬(五兩)

上為末。用酒三合,小便一升,煎如稀膏。以綿蘸藥於上,輕手揩之令熱徹入皮膚,其風疹須臾消散。一方,只用白礬末,酒浸。帛蘸染患處。

治十種癮疹。

上用石灰不拘多少。研極細,和醋漿水塗疹上,隨手即減。《千金方》用石灰淋取汁,洗之良。

又方,蒴藋煮湯,和少酒塗之,無不瘥。亦可作湯浴。

白話文:

治療風疹,用這些藥物淋洗效果非常好。

藥方一:蒴藋、白蒺藜、白礬(研磨成細粉,最後加入)、茵芋、馬藺子、茺蔚子、細辛、扁竹(各二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醋和水一斗煮到五升,去渣,加入白礬洗患處。

藥方二:治療風疹,百治百靈,效果奇佳。白礬五兩研磨成粉末,用酒三合、小便一升煎成稀膏狀。用棉花沾藥塗抹患處,輕輕按摩,使藥物滲入皮膚,風疹很快就會消失。另一個方法是用白礬粉末浸泡在酒中,用布蘸取塗抹患處。

藥方三:治療十種風疹。將石灰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醋和水調和,塗抹在患處,立即就會減輕。千金方中記載,用石灰淋取汁液洗患處,效果很好。

藥方四:用蒴藋煮湯,加入少量酒,塗抹患處,沒有不治好的。也可以用蒴藋湯洗澡。

治癮疹癢,茺蔚子莖,作湯浴之良。

治風疹癢不止。

蕓薹菜三握搗取汁,於疹上熟揩,時時取少藥,揩令熱徹,又續煎椒湯洗之。

又方

蛇蛻皮一條。水一升煎取半升。雞翎蘸熱藥湯,塗上即瘥。

單方,治面目身體生斑,或癢或瘭子腫起,不即治,甚殺人。

上用羚羊角燒為灰,研令極細。以雞子清和塗之,極神驗。無雞子,水和塗亦妙。

癮疹入腹,亦能殺人。用蠶砂,煎濃湯洗之。

〔風瘙癮疹成瘡〕

白話文:

治療癥狀為疹子和瘙癢的問題,可以使用茺蔚子的莖來製作成溫和的浴液。對於風疹所引發的瘙癢無法停止的情況,可以採用以下方法:首先,準備三把蕓薹菜,將其搗碎後取得汁液,然後在疹子上進行熱敷,並時常使用少量藥物,直到熱感完全穿透,再接續以椒湯清洗。另一個配方如下:使用一條蛇蛻的皮,將一升的水煮沸後提取一半的液體。利用雞翎沾取熱藥湯,塗抹在疹子上,即可痊癒。單獨使用羚羊角燒成灰分,研磨至極細,用雞蛋清調和塗抹,效果極為神奇。若沒有雞蛋,用水調和塗抹也有很好的療效。如果疹子進入腹部,也可能導致嚴重的問題,可以使用蠶砂煎煮濃湯進行清洗。對於風瘙癥狀形成疹子和潰瘍的情況,以上提供的方法都能夠提供有效的治療。

夫風邪客熱在於皮膚,遇風寒所傷則起癮疹。熱多則色赤,風多則色白,甚者癢痛,搔之則成瘡也。

卷柏散,治風皮膚癮疹,及風熱生毒瘡。

卷柏,枳殼(麩炒,去穰),羌活(去蘆),麻黃(去節),五加皮(各一兩),赤箭,天竺黃,藁本(去蘆),防風(去蘆),芎藭,黃耆,桑耳,犀角屑(各半兩),烏蛇(二兩,酒浸)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薄荷湯調下。忌熱面、雞、豬、魚、蒜等物。

丹參散,治風瘙,皮膚赤,癮疹瘙癢,隨搔生瘡。

白話文:

風寒侵襲皮膚,就會引起蕁麻疹。熱氣重則疹子呈紅色,風氣重則疹子呈白色,嚴重者會癢痛,抓撓後甚至會形成瘡傷。卷柏散可以治療風寒引起的蕁麻疹以及風熱引起的瘡毒。藥方包含卷柏、枳殼、羌活、麻黃、五加皮、赤箭、天竺黃、藁本、防風、芎藭、黃耆、桑耳、犀角屑、烏蛇,每服二錢,用薄荷湯送服,飯前服用。忌食熱面、雞、豬、魚、蒜等食物。丹參散可以治療風瘙症,症狀為皮膚發紅,蕁麻疹瘙癢,抓撓後形成瘡傷。

丹參,人參,苦參(並去蘆),雷丸,牛膝(去蘆),白附子(炮),白花蛇(酒浸,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煎甘草酒,放溫調下。

升麻膏,治諸熱風毒氣,攻衝皮膚,搔生癮疹,赤起生瘡,兼有黃水結為膿疱痛。

川升麻,白蘞,漏蘆,枳殼,連翹,藍葉,黃芩,梔子仁,蒴藋根,玄參(去蘆),大黃,蛇銜草,川芒硝,犀角屑(各一兩)

白話文:

丹參、人參、苦參(去掉根部)、雷丸、牛膝(去掉根部)、白附子(炙烤過)、白花蛇(用酒浸泡,兩兩)。

以上成分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飯前用甘草酒煎煮,調和後溫服。

「升麻膏」,用於治療各種熱風毒氣,攻擊皮膚,引起瘙癢疹子,紅腫生成傷口,並且伴隨黃色水液凝結成膿皰疼痛。

川升麻、白蘞、漏蘆、枳殼、連翹、藍葉、黃芩、梔子仁、蒴藋根、玄參(去掉根部)、大黃、蛇銜草、川芒硝、犀角屑(各一兩)。

注意:這是一種中藥配方,使用前請諮詢專業的中醫師或藥師,以確保適應症狀及個人健康狀況。

上件細銼。用竹瀝三升拌勻,經一宿,用成煉豬脂二斤同煎,候白蘞色焦黃,絞去渣,令凝用。摩塗患處,日六次瘥。

治風瘙癮疹,遍身皆癢,搔之成瘡。

茵陳(生用),苦參(各五兩)

上件細銼。用水一斗煮取二升,溫熱得所。蘸綿拭之,日五七度瘥。

又方

蠶砂(一升)

上用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渣。溫熱得所,洗之,宜避風處。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用三升竹瀝拌勻,放置一夜,加入兩斤煉好的豬油一起煎煮,直到藥材呈現焦黃色,過濾掉渣滓,待凝固後使用。將藥膏塗抹患處,每日六次,直到痊癒。

此方適用於治療風瘙癮疹,全身發癢,抓撓後形成瘡口。

將茵陳和苦參各五兩切碎,用水一斗煮至剩二升,溫熱後使用。用棉花蘸取藥液擦拭患處,每日五到七次,直到痊癒。

另一個方法:

將一升蠶砂用兩斗水煮至剩一斗二升,過濾掉渣滓。溫熱後使用,用藥液清洗患處,注意避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