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瘍醫》~ 卷之二 (2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2)

1. 久漏瘡

雄黃散,治冷瘡,暖瘡口。

雄黃(研),百合,乳香,黃柏(炙,去粗皮),牆上爛白蜆殼(小蚌蛤子是,各一分)

上為細末,研勻,先用漿水煎甘草、柳枝湯,溫洗拭乾,敷之。

黑靈散,治漏瘡。

牡蠣粉,虢丹,硫黃(研,各一分),露蜂房(銼,二分)

上同炒令煙盡,為細末,入發灰一分、麝香少許,和勻,敷之。

馬齒莧膏,治一切瘻。

馬齒莧(陰乾),臘月燭燼(各等分。一作,臘月鼠灰)

上為細末。以臘豬脂和,先以溫泔清,淨洗拭乾,然後以藥敷之,日三。

治脅下生漏瘡如牛眼之狀,膿水不止。

上以鹽少許,安白牛耳內,然後取牛耳中垢,以敷瘡上即瘥。如不用鹽,即牛耳不癢難取垢。

治諸瘡久不合口。

用炮附子去皮尖,為細末,唾津和,隨瘡大小作餅,置患處,用艾壯於餅上灸之,更服大補氣血藥,用江西豆豉為餅,多灸之亦效。

神應膏,宋褚防禦,治理宗久漏瘡,諸方不效,獨此膏愈之。如腸毒、胃毒,為丸服之神效。

當歸(一兩一錢),赤芍藥,大黃(各一兩五錢),香白芷,官桂(各一兩),玄參(一兩三錢),川續斷(一兩二錢),莪朮(一兩),生地黃(一兩二錢)

上九味,細銼。用真香油二斤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入鍋內以文武火,煎令黑色,濾去渣。如熱天用黃丹二十兩,冷月十五兩,旋旋下丹,不住手攪,試水中沉為度。不可令婦人、雞犬見。如漏有孔者,以膏送入孔內,外以膏攤貼之。

檳榔散,治癰疽瘡癤膿潰之後,外觸風寒,腫焮僵硬,膿水清稀,出而不絕,肉腠空虛,惡汁臭敗,瘡邊干及好肌不生,及療疳瘻惡瘡,浸漬不斂。(方見潰瘍斂瘡口藥。即木香、檳榔、黃連等分為末是也。)

治漏外塞藥

爐甘石(童便,煅淬),牡蠣粉

上為極細末,敷之。

烏金散,貼惡瘡疳瘻。

橡斗子二個,一實黃丹,一實白礬末,相合定。用黑俏麻皮纏了,火內燒,研細,加水少許。洗淨瘡貼之。

東垣截疳散,治年深疳瘻瘡。

黃連,麝香(另研),龍腦(各半兩),密陀僧,黃丹,白芨,白蘞(各一兩),輕粉(一錢)

上為細末,和勻。乾摻在紝上,以膏貼之。

應效散(又名托裡散),治氣瘻、疳蝕瘡,多年不效者。

地骨皮(不以多少,冬月取,只要皮,陰乾)

為細末。每用紙捻蘸紝瘡口內,自然生肉,更用米飲調二錢,無時服,日三。

治漏瘡,以五倍子末,和血竭末塞之。

久漏瘡,足內踝上一寸,(灸三壯六壯),如在上者,肩井,鳩尾。肺脈微緩,為痿瘻,緩者多熱。

白話文:

久漏瘡

雄黃散,用於治療冷瘡,溫暖瘡口。配方:雄黃(研磨)、百合、乳香、黃柏(炙烤,去除粗皮)、牆上爛白蜆殼(即小蚌蛤殼,各一份)。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先用甘草、柳枝水煎煮,溫熱後清洗患處並擦乾,再敷上藥粉。

黑靈散,用於治療漏瘡。配方:牡蠣粉、虢丹、硫黃(研磨,各一份)、露蜂房(切碎,二分)。將以上藥材一起炒至煙消盡,研磨成細末,加入發灰一份、麝香少許,混合均勻,敷於患處。

馬齒莧膏,用於治療各種瘻管。配方:馬齒莧(陰乾)、臘月燭燼(或臘月鼠灰,各等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與臘豬脂混合。先用溫水清洗患處並擦乾,然後敷上藥膏,每日三次。

治療脅下生長類似牛眼狀的漏瘡,膿水不止的療法:在白牛耳朵內放入少許鹽,然後取牛耳中的垢敷於瘡上,即可痊癒。如果不用鹽,牛耳就不會發癢,難以取得垢。

治療久治不愈的瘡瘍:取炮附子去除皮尖,研磨成細末,用唾液調和,根據瘡瘍大小製作成藥餅,放在患處,用艾絨在藥餅上灸治。同時服用大補氣血的藥物,用江西豆豉製成藥餅,多灸也有效。

神應膏,宋代褚防禦所用,治療久治不癒的漏瘡,其他藥方無效時,唯獨此膏能治愈。如果伴有腸毒、胃毒,製成藥丸服用效果奇佳。配方:當歸(一兩一錢)、赤芍藥、大黃(各一兩五錢)、香白芷、官桂(各一兩)、玄參(一兩三錢)、川續斷(一兩二錢)、莪朮(一兩)、生地黃(一兩二錢)。將以上九味藥材切碎,用真香油二斤浸泡(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然後放入鍋中用文武火煎煮至黑色,過濾掉藥渣。在炎熱的季節使用時,加入黃丹二十兩;在寒冷的月份使用時,加入黃丹十五兩,邊煎煮邊不停攪拌,直到藥膏沉於水中為止。煎藥過程中,不可讓婦女、雞犬看見。如果漏瘡有孔洞,將藥膏送入孔內,外部再敷上藥膏。

檳榔散,用於治療癰疽瘡癤膿潰之後,外感風寒,腫脹僵硬,膿水稀薄,流出不止,肌肉空虛,惡臭的膿液,瘡邊乾燥且好肉不生,以及治療疳、瘻等惡性瘡瘍,滲液不止,難以癒合。(藥方見潰瘍斂瘡口藥,即木香、檳榔、黃連等分研磨成末)。

治漏外塞藥:配方:爐甘石(用童尿煅淬)、牡蠣粉。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敷於患處。

烏金散,用於治療惡瘡疳瘻。配方:橡斗子兩個,一個裝滿黃丹,一個裝滿白礬末,混合均勻。用黑色麻布包裹,火燒後研磨成細末,加少量水。清洗患處後敷上藥粉。

東垣截疳散,用於治療多年久治不癒的疳瘻瘡。配方:黃連、麝香(另研磨)、龍腦(各半兩)、密陀僧、黃丹、白芨、白蘞(各一兩)、輕粉(一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將藥粉撒在乾淨的布上,再用藥膏敷貼。

應效散(又名托裡散),用於治療氣瘻、疳蝕瘡,多年不愈者。配方:地骨皮(數量不限,冬季採摘,只取皮,陰乾)。研磨成細末。每次用紙捻蘸取藥粉塞入瘡口內,自然生肉。再用米湯調服二錢,隨時服用,每日三次。

治療漏瘡:用五倍子末和血竭末塞入瘡口。

久漏瘡,位於足內踝上一寸處,灸三壯或六壯;如果位於上部,則灸肩井穴、鳩尾穴。肺脈微弱,則為痿瘻,症狀緩慢者多為熱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