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赤白痢」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赤白痢是中醫古代疾病,主要症狀為大便帶血或膿血,常伴有腹痛、腹瀉等症狀。中醫認為,赤白痢的病因主要與飲食不節、情志不遂、外感六淫等因素有關。飲食不節,過食生冷、肥甘厚味,損傷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運化失常,水谷不化,形成宿便,宿便內含有大量的細菌,在腸道內發酵產生毒素,刺激腸道黏膜,引起腸道炎症,出現腹痛、腹瀉、大便帶血或膿血等症狀。情志不遂,長期情志不舒,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大便帶血或膿血。外感六淫,感受風寒、暑濕、燥熱等外邪,侵襲人體,導致腸道功能失調,出現腹痛、腹瀉、大便帶血或膿血等症狀。

赤白痢的治療,以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為主。常用中藥有黃連、黃芩、大黃、白芍、甘草等。此外,還可以配合針灸、推拿等治療方法。

赤白痢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飲食宜清淡,不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 注意衛生,不吃不潔食物,不喝生水。
  3.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4.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如果出現腹痛、腹瀉、大便帶血或膿血等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甘草乾薑湯

  • 1.《皇漢醫學》:「《魏氏家藏方》曰:「二宜丸(求真按:『此即本方之丸方』),治赤白痢,為末,蜜丸服。」
  • 2.《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上為細末,以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小兒兩丸。心中痰患,薑湯下。心痛,酸石榴皮湯下。口瘡,蜜湯下。頭痛,石膏湯蔥茶下。一切脾氣,橘皮湯下。水瀉、氣瀉,煮陳皮飲下。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白痢,甘草乾薑湯下。胸膈噎悶,通草湯下。
  • 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上合研勻,熔蠟和丸,如黃米大,每錢作一百二十丸。每服一丸,小兒半丸。水瀉,新汲水下。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白痢,甘草乾薑湯下。並放冷臨臥服,忌熱物一、二時辰。
  • 4.《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上件研為細末,熔蠟搜和為丸,如麻子仁大。每服一丸,小兒半丸。水瀉,新汲水下。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白痢,甘草乾薑湯下。並放冷臨臥服。孕婦莫服。忌熱物一、二時辰。
  • 5.《楊氏家藏方》:「上件為細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赤痢,甘草湯。白痢,乾薑湯。赤白痢,甘草乾薑湯下。食前。
▼ 展開更多

小柴胡湯

  • 1.《蘇沈良方》:「常時止壅痰實,只依本方,食後臥時服甚妙。赤白痢尤效,痢藥中無如此妙。蓋痢多因伏暑,此藥極解暑毒。凡傷暑之人,審是暑暍。不問是何候狀,連進數服即解。

甘草湯

  • 1.《聖濟總錄》:「上四味,先將巴豆霜研細,入諸藥同研細,用糯米飯為丸,如小豆粒大。水瀉、新汲水下一丸。赤白痢、煎乾姜甘草湯放冷下一丸。吐瀉、煎生薑木瓜湯放冷下一丸。白痢煎乾薑湯放冷下一丸。不拘時候。
  • 2.《世醫得效方》:「上為末,用鹽梅三個,取肉,入少醋糊同杵勻,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白痢乾薑湯下,赤痢甘草湯,赤白痢乾薑、甘草湯下,不拘時服。
  • 3.《奇效良方》:「上為細末,熔黃蠟一兩搜和丸,如麻子仁大,每服一丸,小兒半丸。水瀉新汲水下,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白痢甘草乾薑湯下,並放冷臨臥服,孕婦勿服,忌熱物一二時辰。一方熔蠟入油二十點,和劑令軟,用油紙裹旋丸。
  • 4.《皇漢醫學》:「《外臺秘要》曰:「近效一方(求真按:『此亦本方也』),療赤白痢,日數十行,不問老少。」
  • 5.《幼幼新書》:「上為末,麵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七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白痢二宜湯下。
▼ 展開更多

黃連湯


四物湯

  • 1.《世醫得效方》:「虛瀉,人參、川芎、白芷、蒲黃、炒阿膠、白朮、茱萸、續斷、乾薑、黑附子、肉桂、黃耆、赤石脂、甘草,蜜丸,鹽梅湯下。白帶,用龍骨酒。胎前、產後、痢後風,乳香、龍骨、茱萸、木香、肉桂、蒼朮、牡丹皮、白薇、人參、甘草、澤蘭、大椒、茴香,煉蜜為丸,木瓜酒下,亦治帶下。赤白痢,陳米飲。

五苓散

  • 1.《凌臨靈方》:「按:赤白痢初起亦從此法,即胃苓合香連之變方也,以米仁代術,車前代桂通陽,餘三味合之即五苓散也。

胃苓湯

  • 1.《邯鄲遺稿》:「產後不拘赤白痢者,以胃苓湯一方而可治也;雖有食積,多服幾劑自愈。

生薑甘草湯

  • 1.《證類本草》:「研為末,以醋、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空心服。瀉用井花水;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白痢生薑甘草湯下。孫兆口訣治陰毒傷寒,手足逆冷,脈息沉細,頭疼腰重,兼治陰毒咳逆等疾。川烏頭、乾薑等分,上為粗散,炒令轉色,放冷再搗為細散。每一錢,水一盞,鹽一撮,煎取半盞,溫服。
  • 2.《醫學入門》:「每五丸,空心服。瀉用井花水下;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白痢,生薑甘草湯下。

三黃湯

  • 1.《兒科要略》:「(十一)三黃湯,治痧後下赤白痢,滯下兼實者。

柏葉湯

  • 1.《馮氏錦囊秘錄》:「用東南枝上柏葉一秤,水一桶,煎三沸,去渣甕盛,旋熬蠶砂調服,初服此苦澀,三五日後甜,十日四肢沉重,便赤白痢,一月後發出瘡疙瘩破,用烏龍散搽之。

梔子乾薑湯

  • 1.《皇漢醫學》:「《聖惠方》曰:「治赤白痢,不問日數老少,乾薑散方(求真按:『此即本方加薤白七莖,豉半合也』)。」

生化湯

  • 1.《絳雪丹書》:「凡產後七日內外,患赤白痢疾,後重頻並難治,欲調血行血而推蕩痢疾,猶恐產後之元氣虛,欲滋榮益氣而大補氣血,反助痢物之滯結,須當行不損元,補不助邪,惟生化湯減炮姜而代以木香、茯苓,則善消惡露兼行痢滯,並治而不悖也,再服加味香連丸,俟二三日後看痢勢而後加減可保無虞。

白朮散

  • 1.《資生集》:「鄭文康曰:餘外祖薛氏家傳,胎前痢疾,不拘赤白,悉用養胃湯,始終只此一方,便可祛病,否則胃苓湯。若傷生冷而下白痢,五積散;赤白痢,香連白朮散。白多香倍於連,赤多連倍於香;有外邪者,紫蘇飲加神麯,身無熱加木香。蓋治孕婦痢,無異於常,惟以固胎為主,此藥最穩,脈小者生,脈大者死。

芍藥湯


胃風湯


四君子湯

  • 1.《証治準繩‧女科》:「_〔熊〕_,治產後赤白痢證,用四君子湯加黃耆、粟殼神效。
  • 2.《女科證治準繩》:「_〔熊〕_,治產後赤白痢證,用四君子湯加黃耆、粟殼神效。

真人養臟湯

  • 1.《瘴瘧指南》:「治小兒大人。腸胃虛弱。患赤白痢。或下膿血。或如魚腦。髓臍腹㽲痛。日夜無度。大便脫肛。

溫脾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