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女科》~ 卷之三 (2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7)

1. 積聚癥瘕

療鱉瘕方(《聖惠》)

大黃(一兩半),乾薑,側子(各半兩),附子,人參(各三錢七分半),䗪蟲(一寸匕,熬),桂心(一兩二錢半),細辛,土䱉(各七錢半),白朮(一兩),

上搗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鱉瘕及心腹宿癥,或卒得癥。

上以白雄雞矢無問多少,小便和之,於器中火上熬令燥,末服方寸匕,多服不限度,以膏熬飯飼彌佳。

〔癥痞〕

〔大〕,婦人癥痞,由飲食失節,脾胃虧損,邪正相搏,積於腹中,牢固不動,有可徵驗,故名曰癥,氣道壅塞,故名曰痞,得冷則發,冷入子臟則不孕,入胞絡則月水不通。

〔薛〕,前證若脾胃虛弱,用六君子加芎、歸。(方見雜病虛勞,)若肝脾虛弱,用補中益氣(雜病傷勞倦。)及歸脾湯。(雜病健忘。)若肝火鬱滯,佐以蘆薈丸、(方見幼科疳門。)地黃丸。(即六味丸,雜病虛勞。)外貼阿魏膏。(見前。)患者須慎七情六淫,飲食起居,治者不時審察病機而藥之,庶幾有效。

穿山甲散,(《大全》)治婦人癥痞及惡血,氣攻心腹疼痛,面無顏色,四肢瘦弱。

穿山甲(灰炒燥),鱉甲(醋灸),赤芍藥,大黃(炒),乾漆(炒令煙盡),桂心(各一兩),川芎,芫花(醋炒),當歸(各半兩),麝香(二錢半,另研),

上為細末,入麝和勻,每服一錢,熱酒調下,無時。

蓬莪朮丸,(《大全》)治婦人癥痞,腹脅妨痛,令人體瘦,不思飲食。

莪朮(七錢半),當歸(焙),桂心,赤芍藥,檳榔,昆布,琥珀(研),枳殼,木香(各半兩),桃仁,鱉甲,大黃(各一兩),

上為末,爛蜜丸如梧子大,食前米飲下二十丸。

丁香丸,(《大全》)治婦人癥痞,結塊不散,心腹疼痛。

雄雀糞(炒黃),鱉甲(各一兩),硇砂,當歸(焙),芫花(醋炒乾,各半兩),巴豆(二分半,去皮心油)

上為末,研令停,醋煮麵糊丸如小豆大,當歸酒下三丸。

桃仁散,(《普濟》)治婦人癥痞,心腹脹滿,不能飲食,體瘦無力。

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者,麩炒令微黃),訶子皮,白朮,赤芍藥,當歸(各七錢半),京三稜(銼,微炒,一兩),鱉甲(醋炙,去裙爛,一兩半),陳皮(湯浸,去白焙,三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薑一錢三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上方皆攻積之藥,性多獷猂,用者慎之,如薛氏。

〔食癥〕

婦人臟腑虛弱,月候來時食生冷之物,脾胃既虛,不能消化,與臟氣相搏,結聚成塊,日漸生長,盤牢不移,故謂之食癥也。

〔薛〕,前證若形氣虛弱,須先調補脾胃為主,而佐以消導。若形氣充實,當先疏導為主,而佐以補脾胃。若氣壅血滯而不行者,宜用烏藥散散而行之。(散用烏藥、莪朮、醋浸炒,桂心、當歸、桃仁、青皮、木香,各等分為末,每二錢熱酒調下。)脾氣虛而血不行者,宜用四君、芎、歸,補而行之。(方見雜病虛勞。)若脾氣鬱血不行者,宜用歸脾湯(雜病健忘。)解而行之。若肝脾血燥而不行者,宜用加味逍遙散(結核。)清而行之。大抵食積痞塊之證為有形,蓋邪氣勝則實,真氣奪則虛,當養正辟邪而積自除矣。雖然,堅者削之,客者除之,胃氣未虛,或可少用,若病久虛弱者,不可輕試也。

白話文:

鱉瘕的治療方法(《聖惠方》)

藥材:大黃(1.5兩)、乾薑、側子(各0.5兩)、附子、人參(各3錢7分半)、䗪蟲(約一小撮,炒過)、桂心(1.25兩)、細辛、土鱉(各7錢半)、白朮(1兩)。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每次用酒送服一小撮(約一個方寸匕的量),每日三次。

功效:治療鱉瘕,以及心腹內長久積聚的硬塊,或突然產生的硬塊。

另外一種方法:用不拘量的白色公雞糞便,加入小便混合,在器皿中用火熬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撮(約一個方寸匕的量),多服也不限制。如果將藥粉摻入粥中餵食效果更好。

癥痞

癥痞是指婦女因為飲食不當,導致脾胃虛弱,邪氣與正氣相互搏鬥,積聚在腹中,堅硬固定不動,可以觸摸到,所以稱為癥。同時因為氣血不通暢,所以又稱為痞。這種病遇冷容易發作。如果寒邪入侵子宮,就會導致不孕;如果寒邪入侵胞絡(子宮的脈絡),就會導致月經不通。

薛氏的看法:如果癥痞是因為脾胃虛弱引起的,應該用六君子湯加上川芎、當歸來治療(藥方參見雜病虛勞篇);如果是肝脾虛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參見雜病傷勞倦篇)和歸脾湯(參見雜病健忘篇)來治療;如果是肝火鬱結,可以使用蘆薈丸(藥方參見幼科疳門篇)和地黃丸(即六味丸,參見雜病虛勞篇)來輔助治療。此外,還可以外敷阿魏膏(參見前文)。患者必須注意避免情緒波動和外界邪氣的侵擾,飲食和作息都要規律。醫生也要隨時診察病情變化來調整藥方,這樣才能有效。

穿山甲散(《大全方》)

功效:治療婦女癥痞、惡血、氣攻心腹疼痛、面色蒼白、四肢消瘦等症狀。

藥材:穿山甲(用灰炒乾)、鱉甲(用醋炙)、赤芍藥、大黃(炒過)、乾漆(炒至冒煙)、桂心(各1兩)、川芎、芫花(用醋炒)、當歸(各0.5兩)、麝香(2錢半,另外研磨)。

做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加入麝香拌勻。每次服用一錢,用熱酒送服,不限時間。

蓬莪朮丸(《大全方》)

功效:治療婦女癥痞,導致腹部和脅肋疼痛,身體消瘦,食慾不佳。

藥材:莪朮(7錢半)、當歸(焙乾)、桂心、赤芍藥、檳榔、昆布、琥珀(研磨)、枳殼、木香(各0.5兩)、桃仁、鱉甲、大黃(各1兩)。

做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前用米湯送服20丸。

丁香丸(《大全方》)

功效:治療婦女癥痞,導致腹中結塊不散,心腹疼痛。

藥材:雄雀糞(炒黃)、鱉甲(各1兩)、硇砂、當歸(焙乾)、芫花(用醋炒乾,各0.5兩)、巴豆(2分半,去皮心油)。

做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研磨均勻。用醋煮麵糊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當歸酒送服三丸。

桃仁散(《普濟方》)

功效:治療婦女癥痞,導致心腹脹滿、食慾不振、身體消瘦無力。

藥材:桃仁(1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訶子皮、白朮、赤芍藥、當歸(各7錢半)、京三稜(切碎,微炒,1兩)、鱉甲(用醋炙,去裙邊,1.5兩)、陳皮(用熱水浸泡後去白焙乾,3兩)。

做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生薑1錢3分,煎至六分,去渣,稍熱後飯前服用。

以上這些藥方都是攻積的藥物,藥性比較猛烈,使用時要謹慎,正如薛氏所說。

食癥

婦女臟腑虛弱,在月經來潮時吃了生冷食物,導致脾胃更加虛弱,無法消化食物,與臟氣相互搏鬥,結成硬塊,而且會逐漸增大,固定不動,所以稱為食癥。

薛氏的看法:如果食癥患者身體虛弱,應該先以調理脾胃為主,輔以消食導滯的藥物。如果身體強壯,應該先以疏導為主,輔以補益脾胃的藥物。如果氣血鬱滯不行,應該使用烏藥散來疏通氣血(烏藥散的藥材:烏藥、莪朮(用醋浸泡後炒過)、桂心、當歸、桃仁、青皮、木香,等分磨成粉末,每次用二錢用熱酒送服)。如果脾氣虛弱導致血行不暢,應該用四君子湯加上川芎、當歸來補益氣血(藥方參見雜病虛勞篇)。如果脾氣鬱滯導致血行不暢,應該用歸脾湯來疏解鬱結(參見雜病健忘篇)。如果肝脾血燥導致血行不暢,應該用加味逍遙散來清熱養血(參見結核篇)。總之,食積痞塊屬於有形的疾病,邪氣強盛則為實證,正氣虛弱則為虛證,應該扶正祛邪,積聚自然會消除。雖然如此,對於堅硬的積塊要削磨,對於外來的邪氣要去除,在胃氣尚未虛弱的情況下,可以少量使用攻積的藥物,但是如果病久體虛,就不能輕易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