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女科》~ 卷之三 (2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8)

1. 積聚癥瘕

硇砂丸,(《大全》)治婦人食癥久不消,令人瘦弱食少。

硇砂,青礞石,穿山甲(炙),三稜(炒),乾漆(炒令煙盡),硫黃(各半兩),巴豆(三十枚,去皮心炒,不去油)

上為末,用軟飯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生薑、橘皮湯下。

礞石丸,(《大全》)治婦人食癥塊久不消,攻刺心腹疼痛。

青礞石(末),巴豆(去皮心油),硃砂,粉霜(並研),木香末(各二錢半),硇砂(半兩),

上研令停,以糯米軟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空心溫酒下,取下惡物為度。

上方犯硇砂、巴豆,非胃氣強壯而積氣堅頑勢不兩立者,不可輕用也。

小三稜煎丸,治食癥、酒癖、血瘕、氣塊,時發刺痛,全不思食,及一切積滯不消,心腹堅脹,痰飲嘔噦噫酸,脅肋刺痛,脾氣橫泄。

三稜,莪朮(各四兩),芫花(一兩),

上入瓷器中,用米醋五升,浸滿封器口,以灰火煨令乾,取出稜、術,將芫花以余醋炒令微焦,同稜、術焙乾為末,醋糊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生薑湯下。婦人血分,男子脾氣橫泄,腫滿如水,桑白皮煎湯下。

〔血癥〕

婦人寒溫失節,臟腑氣虛,風冷在內,飲食不消,與血氣相結,漸生顆塊,盤牢不移動者是也。皆因血氣勞傷,月水往來,經絡痞塞,惡血不除,結聚所生,久而不瘥,則心腹兩脅苦痛,害於飲食,肌膚羸瘦。問:癥一也,何以知是血癥?曰:血之外證,瞀悶煩躁,迷忘驚狂,痰嘔汗多,骨熱肢冷,其蓄在下焦者,必臍下結急,外熱內痛,尺脈洪而數也。桃仁、靈脂、生地黃、牛膝、大黃、甘草祛逐之。

〔薛〕,前證多兼七情虧損,五臟氣血乖違而致。蓋氣主噓之,血主濡之,脾統血,肝藏血,故鬱結傷脾,恚怒傷肝者多患之,腹脅作痛,正屬肝脾二經證也。潔古云:養正積自除。東垣云:人以胃氣為主,治法當主於固元氣而佐以攻伐之劑,必需之歲月,若期速效,投以峻劑,反致有誤。

加減四物湯(方見雜病積聚。)當歸丸,牡丹散(俱同上。)

大黃煎,(《聖惠》)治婦人血癥血瘕,食積痰滯。

川大黃(七錢半,碎,微炒),鱉甲(一兩,醋炙黃,去裙襴),牛膝(去蘆,一兩),乾漆(一兩,炒煙盡)

上為末,用米醋一升,煎為膏,每服一錢,食前熱酒調下。

〔腹中瘀血〕

婦人月經痞澀不通,或產後余穢未盡,因而乘風取涼,為風冷所乘,血得冷則成瘀血也。血瘀在內,則時時體熱面黃,瘀久不消,則為積聚癥瘕矣。

〔薛〕,前證若鬱結傷脾,用加味歸脾湯。(方見雜病健忘。)若恚怒傷肝,用加味逍遙散。(結核。)若產後惡露,用失笑散。(方見心痛。)若肝脾虧損,用六君、柴胡,以補元氣為主。(方見虛勞。)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為主。(方見雜病勞倦。)大凡腹中作痛畏手按者,此內有瘀血,若形體如常,屬病氣元氣俱實,用桃仁承氣湯直下之。(方見傷寒蓄血。)若痛而肢體倦怠,飲食少思,此脾胃受傷,屬病氣有餘,元氣不足,用當歸散調和之。(方見雜病溲血。)若痛而喜手按腹,形體倦怠,飲食少思,此形氣病氣俱不足,用六君、炮薑、芎、歸純補之。若痛而大便不實,飲食難化,此脾腎虛寒,用六君、炮薑、肉果溫補之。若痛而作嘔少食,此脾胃虛弱,用六君、炮薑、藿香。若痛而嘔吐不食泄瀉,用六君加薑、桂。若兼手足逆冷自汗,更加附子。此證多有因攻伐而致者。

白話文:

硇砂丸: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婦女因為飲食積滯太久,導致身體瘦弱、食慾不振的。

藥材包含:硇砂、青礞石、炙過的穿山甲、炒過的三稜、炒到沒煙的乾漆、硫黃,以及去皮去心的巴豆(炒過但不能把油去掉)。

把這些藥材磨成粉,用軟飯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顆,用生薑、橘皮煮的湯送服。

礞石丸: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婦女因為飲食積滯形成的硬塊,導致心腹疼痛的。

藥材包含:磨成粉的青礞石、去皮去油的巴豆、硃砂、粉霜,以及磨成粉的木香、硇砂。

把這些藥材磨勻,用糯米軟飯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兩顆,空腹用溫酒送服,直到排出穢物為止。

提醒:以上兩個藥方都用到硇砂和巴豆,這兩種藥性猛烈,如果不是體質強壯、積滯頑固到非用不可的情況,千萬不要輕易使用。

小三稜煎丸:這個藥方可以治療飲食積滯、喝酒引起的疾病、血瘀、氣滯形成的硬塊,這些症狀會時不時地刺痛,讓人不想吃東西。它還能治療各種積滯不消化、心腹脹滿、痰多嘔吐、打嗝酸水、脅肋刺痛、脾氣虛弱導致的腹瀉等問題。

藥材包含:三稜、莪朮,以及芫花。

把這些藥材放入瓷器中,用米醋浸泡並封口,用文火煨乾。取出三稜、莪朮,把芫花用剩下的醋炒到微微焦,然後和三稜、莪朮一起烘乾磨成粉,用醋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顆,用生薑湯送服。如果是婦女因為血分問題,或是男子脾氣虛弱導致的腹瀉、腫脹像水一樣,就用桑白皮煮的湯送服。

血癥

婦女因為保暖或飲食不當,導致內臟虛弱、體內有風寒、飲食不消化,與血氣結合,慢慢形成硬塊,固定不動。這都是因為勞累傷到血氣,月經來潮,經絡堵塞,惡血沒有排乾淨,積聚形成的。時間久了沒有治好,就會導致心腹、兩脅疼痛,影響食慾,身體消瘦。

有人問:都是癥,怎麼判斷是血癥?回答:血癥的外部表現是頭暈、煩躁、健忘、驚恐、痰多、出汗、骨頭發熱、四肢冰冷。如果血瘀在下腹部,肯定會出現肚臍下方緊繃,體外發熱,體內疼痛,尺脈洪大且跳動頻繁。可以用桃仁、靈脂、生地黃、牛膝、大黃、甘草等藥物來治療。

補充說明

以上提到的病症,大多是因為情緒不佳、五臟氣血失調導致的。氣的作用是推動,血的作用是滋養,脾統管血液,肝儲藏血液,所以情緒鬱悶傷脾、生氣發怒傷肝的人容易得這種病。腹部、脅肋疼痛,正是肝脾兩經出現問題。

古人說:養好正氣,積滯自然消除。還有人說:人以胃氣為主,治療時應該以固本培元為主,輔以攻伐的藥物,需要長時間調理。如果想快速見效,用猛藥反而會出問題。

可以考慮加減四物湯、當歸丸、牡丹散來治療。(這些方子在其他地方有詳細說明)

大黃煎: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婦女因為血瘀、飲食積滯、痰多等問題。

藥材包含:炒過的大黃、醋炙過的鱉甲(去除邊緣)、牛膝(去蘆)、炒到沒煙的乾漆。

把這些藥材磨成粉,用米醋煮成膏狀。每次服用一錢,飯前用熱酒送服。

腹中瘀血

婦女因為月經不順,或者產後惡露沒有排乾淨,又受了風寒,導致血遇冷變成瘀血。瘀血在體內,就會時常感覺發熱、面色發黃。瘀血久了不消除,就會形成積聚癥瘕。

補充說明

如果是情緒鬱悶傷到脾,可以用加味歸脾湯治療。(這個方子在其他地方有詳細說明)

如果是生氣發怒傷到肝,可以用加味逍遙散治療。(這個方子在其他地方有詳細說明)

如果是產後惡露問題,可以用失笑散治療。(這個方子在其他地方有詳細說明)

如果是肝脾虧損,可以用六君子湯、柴胡來治療,以補氣為主。(這個方子在其他地方有詳細說明)

如果是胃氣虛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半夏來治療。(這個方子在其他地方有詳細說明)

總之,如果肚子痛又怕按壓,說明體內有瘀血。如果身體狀況正常,屬於病氣和元氣都強盛,可以用桃仁承氣湯來直接瀉下。(這個方子在其他地方有詳細說明)

如果疼痛又感覺身體疲憊、不想吃飯,屬於脾胃受傷,病氣有餘但元氣不足,可以用當歸散來調和。(這個方子在其他地方有詳細說明)

如果疼痛又喜歡按壓肚子,並且身體疲憊、不想吃飯,屬於形氣和病氣都不足,可以用六君子湯、炮薑、川芎、當歸等藥材來純補。

如果疼痛又大便不成形、消化不良,屬於脾腎虛寒,可以用六君子湯、炮薑、肉豆蔻等藥材來溫補。

如果疼痛又想吐、不想吃東西,屬於脾胃虛弱,可以用六君子湯、炮薑、藿香等藥材。

如果疼痛又嘔吐、不想吃飯還腹瀉,可以用六君子湯加生薑、肉桂等藥材。

如果還出現手腳冰冷、自汗,可以再加附子。

這些病症很多都是因為過度使用攻伐的藥物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