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335)
別論 (335)
1. 乾漆
…用此方後,瘙癢出者,妙。此方兼用鷓鴣菜湯等,亦能治蟲積而下蟲也。若病人精氣脫,難用大黃者,用《千金》地黃煎丸。其方主治月經不通,臍下堅結如杯盤,發熱往來,下利羸瘦而成血瘕者。以地黃(三十錢取汁)、乾漆(一斤為末)二味,納漆末於地黃汁中,微火煎熬為丸,每服以酒下梧子大三丸,不知加之,常以食後服。蓋乾血勞之目的證,月水不調,小腹急結,肌膚甲錯,手掌斑紋,唇口乾燥,消穀善饑也。
」
《叢桂亭醫事小言》曰:「生漆五十錢,和味淋酒一升,七日飲盡,一身發疹如癩,瘀濁外泄,宿疾頓治。多年之血枯腹痛等證,用之妙,赤丸效亦同。」
赤丸(又呼濕漆丸,為治血痼腹痛之方)
生漆、大黃、麵粉(各等分)。
上三味,和蜜調為丸,每服五分,白湯送下,日二夜一,發赤疹為知。
《生生堂治驗》曰:「一男兒,年三旬,不語歲餘,凡百治療,以及符咒禱祝,無所不盡。先生診之,心下急,腹內如盤,試開口發聲,舌輒隨而攣縮,與大陷胸加烏頭湯兼用漆膝丸(求真按:『起廢丸加牛膝也』),五六日,通身發紫斑灼然,如蝦魚之發於新鼎,悶癢不堪,搔抓衅隙,病者彌憤,突然喝曰:『伽由呂(和言,謂癢為伽由呂)。』與沉吟之聲交發,一座大駭,復使言,即如揬口欲出者狀。
至翌日,喉舌旋轉,言足達意矣,斑亦經日愈。服前方百餘帖,他醫所拒之病,竟辭藥矣。」
白話文:
如果使用這個藥方後,出現搔癢的症狀,效果會很好。這個藥方如果同時配合鷓鴣菜湯等一起使用,也能治療體內寄生蟲,並將蟲排出。如果病人精氣虛弱,不適合使用大黃,可以使用《千金方》中的地黃煎丸。這個藥方主要治療月經不通、肚臍下方有如杯盤狀的硬塊、時冷時熱、腹瀉消瘦而形成的血瘕。用生地黃(取汁三十錢)和乾漆(一斤磨成粉)這兩味藥,將漆粉加入地黃汁中,用小火熬煮成藥丸,每次用酒送服梧桐子大小的三顆藥丸,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逐漸增加劑量,通常在飯後服用。這主要是治療血勞病的典型症狀,如月經不調、小腹緊縮、皮膚乾燥粗糙如魚鱗、手掌有斑紋、嘴唇乾燥、容易飢餓等。
《叢桂亭醫事小言》說:「用生漆五十錢,和米酒一升,七天內喝完,全身會長出像癩瘡一樣的疹子,將體內的瘀血排出,多年的宿疾就能治好。多年血枯腹痛等病症,用這個方法效果很好,用赤丸的效果也相同。」
赤丸(又稱濕漆丸,是用來治療血瘀腹痛的藥方)
生漆、大黃、麵粉(各等分)。
將以上三味藥混合,加入蜂蜜調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五分,用白開水送服,一天服用兩次,晚上一次,出現紅疹就是藥效發揮的徵兆。
《生生堂治驗》記載:「有一個三十歲的男子,一年多都不能說話,各種治療方法,包括符咒禱告,都試過了,都沒有效果。醫生診斷後,發現他心下急迫,腹內有硬塊如盤,嘗試讓他開口說話,他的舌頭就會隨之捲縮。於是使用大陷胸加烏頭湯,同時搭配漆膝丸(作者按:即起廢丸加牛膝),五六天後,全身出現像蝦子剛煮熟時的紫紅色斑點,又悶又癢,抓撓後皮膚出現裂痕,病人更加煩躁,突然大喊:『癢死了!』,同時發出呻吟聲,在場的人都非常驚訝。再讓他說話,他就能像要把話擠出口一樣說出來。
到了第二天,他的喉嚨和舌頭都能靈活轉動,說話也表達清楚了,身上的斑點也逐漸消退。服用這個藥方一百多帖後,其他醫生都放棄治療的病,竟然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