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334)

回本書目錄

別論 (334)

1. 蠐螬之醫治效用

《本草綱目》曰

蠐螬

【氣味】鹹,微溫,有毒。

【主治】惡血,血瘀,痹氣,破折血在脅下,堅滿痛,月閉,目中淫膚,青翳白膜。(《本經》)

療吐血在胸腹不去,破骨折血結,金瘡內塞,產後中寒,下乳汁。(《別錄》)

取汁滴目,去翳障,主血止痛。(日華)

汁主赤白游,擦破,塗之。(藏器)

取汁點喉痹,得下即開。(蘇頌)

主唇緊口瘡,丹,破傷風瘡,竹木入肉,芒物眯目。(時珍)

【發明】

頌曰:「張仲景治雜病,大黃蟅蟲丸方中用之,取其去脅下堅滿也。」

由上說觀之,則本藥之作用,可謂與水蛭、虻蟲大同小異也。

白話文:

蠐螬,味道鹹,性微溫,有毒。

主要治療:惡血、血瘀、氣血不通引起的麻木疼痛,能破除因跌打損傷造成的脅下積血、堅硬脹滿疼痛,也能治療女性月經閉止、眼睛出現翳膜,以及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疾。(出自《本經》)

還能治療胸腹內的吐血無法清除的狀況,可以破除骨折後淤血凝結,治療金屬外傷傷口內部堵塞,產後受寒,並能促進乳汁分泌。(出自《別錄》)

取汁液滴入眼睛,可以去除眼翳,也能止血止痛。(出自《日華子本草》)

汁液可以用來治療紅腫遊走性的皮膚病,擦破的傷口塗抹汁液也有療效。(出自《本草拾遺》)

取汁液滴入喉嚨,治療喉嚨腫痛,如果能讓喉嚨積液排出,就能使腫痛消退。(出自《本草圖經》)

能治療嘴唇緊繃、口瘡、丹毒、破傷風瘡,竹木刺入肉中,以及被芒刺刺入眼睛等。(出自《本草綱目》)

前人說:張仲景在治療雜病的方劑「大黃蟅蟲丸」中使用了蠐螬,是為了去除脅下積塊的病症。

從以上所述來看,這個藥的作用和水蛭、虻蟲等藥材非常相似。

2. 乾漆之醫治效用

《本草綱目》曰

白話文:

《本草綱目》說:

3. 乾漆

【氣味】元素曰:「辛平,有毒。」

【主治】療咳嗽,去瘀血痞結之腰痛,女子瘕疝,利小便,去蛔蟲。(《別錄》)

殺三蟲,主女人經脈不通。(甄權)

治傳尸勞,除風。(大明)

削年深堅結之積滯,破日久凝結之瘀血。(元素)

【發明】

時珍曰:「漆性毒而殺蟲,降而行血,所主之證雖繁,其功只在二者耳。」

《本草備要》曰:「乾漆,辛溫,有毒。功專行血殺蟲,削年深堅結之積滯,破日久凝結之瘀血(能化瘀血為水),續筋骨絕傷(損傷則瘀血停滯),治傳尸勞瘵,瘕疝,蛔蟲。」

由以上諸說,則本藥為驅逐陳舊瘀血,及發揮殺蟲殺菌作用者矣。

起廢丸方(乾漆、桃仁、反鼻霜)

乾漆、桃仁、反鼻霜各1克,大黃2克。上為細末,混合之,以蜂蜜及米糊為丸,一日三回分服。

【主治】主治陳久性瘀血,與下瘀血湯、抵當湯丸無大差。有乾漆,故帶殺蟲殺菌作用;有反鼻,有兼治瘀血性皮膚病、瘡瘍之特能。而本方本稱蝮蛇起廢丸,由蝮蛇、生漆、大黃三味組成,然生漆作用猛烈,不能耐忍者不鮮,故余以乾漆代之,基於下瘀血湯等之方意,新加桃仁也。

第二起廢丸方

乾漆、桃仁、反鼻霜、地黃各1.5克。丸法用法同前。

【主治】治大黃蟅蟲丸證及前方證之虛者。

《松原家藏方》曰:「起廢丸(求真按:『是缺少蝮蛇起廢丸之蝮蛇也。以下同此』),治一切痼疾。」

求真按:「痼疾多因瘀血而成,故云爾。」

蝮蛇起廢丸,治痼疾難動者。

同書哮喘條曰:「起廢丸,治年久不愈者。」

同書中風條曰:「起廢丸,治年久不愈者。」

《芳翁醫談》曰:「起廢丸主治甚多,不論血塊積聚,凡腹中有塊,外發攣急、氣促諸證者,皆必用之。世所謂勞瘵者,多因於瘀血,故又名乾血勞。其腹必有塊,而腹中拘急,形體瘦小者,皆宜長服此丸。蓋治勞之方,未有良於此者。反胃難治者,每於吐食後,宜貪食之。世醫以為脾胃虛,法當長服小半夏加茯苓湯,然非此方則難盡也。唯有驅逐其停飲耳。」

虛勞…咳甚者,宜麥門冬湯,並宜兼用起廢丸,凡此丸,男女皆可用之。

求真按:「不可必定兼用起廢丸。」

《方輿輗》曰:「起廢丸(求真按:『此即蝮蛇起廢丸』),療癲癇及血毒諸證,此藥實有排山決海之力,起廢之稱不誣也。一方無反鼻,加麵粉,名曰赤丸,又呼濕漆丸,治血癖瘕痼為痛者,並治蛔蟲。」

《百疢一貫》曰:「起廢丸,用此方有效者,必發赤疹可徵。本治瘀血久腹痛,又與諸痼瘀血用抵當湯證小有異同。抵當治因經閉之瘀血者,似有效;起廢丸一切瘀血,用之皆良。是故活用抵當於癩時,起廢丸有大效。又濕勞亦用之,由於胎毒瘀血而成勞也。起廢丸用於瘀血腹痛及一切痼疾因瘀血者。

白話文:

[乾漆]

【氣味】 有人說:「味道辛辣,性質平和,但有毒。」

【主治】 可以治療咳嗽,去除因瘀血積聚而導致的腰痛,婦女腹部腫塊和疝氣,利小便,驅除蛔蟲。(出自《別錄》)

還能殺死多種寄生蟲,治療婦女月經不通。(甄權的說法)

能治療傳染性虛勞,祛除風邪。(出自《大明本草》)

能夠消磨多年累積的堅硬積食,破除長期凝結的瘀血。(出自張元素)

【發明】

李時珍說:「漆的性質有毒,能殺蟲,還能使氣血下行,活血化瘀。雖然它能治療的疾病很多,但主要作用就在這兩個方面。」

《本草備要》說:「乾漆,味辛,性溫,有毒。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殺蟲,能夠消磨多年累積的堅硬積食,破除長期凝結的瘀血(能把瘀血化為水),續接斷裂的筋骨(損傷會導致瘀血停滯),治療傳染性虛勞、腹部腫塊和疝氣、蛔蟲。」

綜合以上各種說法,乾漆這種藥物主要作用是驅除陳舊的瘀血,以及發揮殺蟲殺菌的作用。

起廢丸方(乾漆、桃仁、反鼻霜)

將乾漆、桃仁、反鼻霜各1克,大黃2克,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然後用蜂蜜和米糊做成藥丸。每天分三次服用。

【主治】 主要治療陳舊性瘀血,和下瘀血湯、抵當湯丸的功效沒有太大差別。因為含有乾漆,所以還具有殺蟲殺菌的作用;含有反鼻霜,所以還兼具治療瘀血引起的皮膚病、瘡瘍的特殊功效。這個方子原本叫做蝮蛇起廢丸,由蝮蛇、生漆、大黃三味藥組成,但是生漆藥性太猛烈,很多人無法承受,所以我用乾漆代替,並參考下瘀血湯等方劑的意旨,新加入桃仁。

第二起廢丸方

乾漆、桃仁、反鼻霜、地黃各1.5克。做成藥丸的方法和服用方法與之前相同。

【主治】 治療適用於大黃蟅蟲丸證,以及前方證的體虛患者。

《松原家藏方》說:「起廢丸(說明:此處的起廢丸缺少蝮蛇起廢丸中的蝮蛇。以下也都是這樣),治療各種頑固的疾病。」

我認為:「頑固疾病多是因為瘀血造成的。」

蝮蛇起廢丸,治療那些頑固難以治癒的疾病。

同書的哮喘篇說:「起廢丸,治療多年不癒的哮喘。」

同書的中風篇說:「起廢丸,治療多年不癒的中風。」

《芳翁醫談》說:「起廢丸的主治範圍很廣,不論是血塊積聚,還是腹內有腫塊,以及由此引起的抽搐、呼吸急促等症狀,都可以使用此方。世俗所說的勞瘵病,大多是因瘀血引起的,所以又叫做乾血勞。這類病人的腹部一定會有腫塊,而且腹部會覺得拘緊,身體會消瘦,都適合長期服用這個藥丸。治療勞病的方法,沒有比這個方子更好的了。難以治癒的反胃病,每次吐完食物後,應該多吃一點。世俗的醫生認為這是脾胃虛弱,應該長期服用小半夏加茯苓湯,但如果不使用這個方子,就很難完全治好。唯一的方法就是驅除體內的停飲。」

虛勞、咳嗽嚴重者,適合服用麥門冬湯,同時也適合服用起廢丸,這個藥丸男女老少都可以使用。

我認為:「不一定必須同時使用起廢丸。」

《方輿輗》說:「起廢丸(說明:這裡指的就是蝮蛇起廢丸),可以治療癲癇和因血毒引起的各種疾病,這種藥確實有排山倒海的力量,說它能起死回生並不誇張。有一個方子沒有反鼻霜,而是加入了麵粉,叫做赤丸,又叫做濕漆丸,治療血癖、腹部有腫塊且疼痛的疾病,還可以治療蛔蟲。」

《百疢一貫》說:「使用起廢丸有效的病人,一定會出現紅疹。這個方子原本是治療因瘀血引起的長期腹痛,和使用抵當湯的瘀血證稍微有點不同。抵當湯治療因閉經引起的瘀血,似乎比較有效;而起廢丸治療各種瘀血都有效。所以,在治療麻風病時靈活運用抵當湯,使用起廢丸會有很好的效果。另外,濕勞病也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因為濕勞病是由於胎毒瘀血形成的。起廢丸適用於治療因瘀血引起的腹痛以及各種因瘀血導致的頑固疾病。」

「…服用這個方子後,如果出現瘙癢,那就說明用對了。這個方子同時配合鷓鴣菜湯等,也可以治療蟲積並排出寄生蟲。如果病人精氣耗盡,難以使用大黃,可以用《千金方》中的地黃煎丸。這個方子主要治療月經不通、肚臍下有像杯盤一樣的硬塊、發冷發熱交替、腹瀉消瘦,這些都屬於血瘕的症狀。做法是用地黃(取汁三十錢)、乾漆(一斤研磨成粉末),把漆粉放入地黃汁中,用小火熬製成丸,每次用酒送服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三顆,沒有效果可以增加劑量,通常在飯後服用。乾血勞的典型症狀是月經不調、小腹部急劇收縮、皮膚乾燥粗糙、手掌有斑紋、嘴唇乾燥、食慾旺盛。」

《叢桂亭醫事小言》說:「生漆五十錢,加入味淋酒一升,浸泡七天後飲用,全身會發出像麻風病一樣的紅疹,將瘀濁排出體外,長久以來的疾病立刻痊癒。多年因血枯造成的腹痛等症狀,用這個方法非常有效,赤丸的效果也一樣。」

赤丸(又稱濕漆丸,是治療血瘕腹痛的方子)

將生漆、大黃、麵粉(各等份)混合,再加入蜂蜜調成藥丸。每次服用五分,用白開水送服,每天兩次,晚上一次,出現紅疹就說明用對了藥。

《生生堂治驗》記載:「有一個三十歲的男子,一年多說不出話,各種治療方法,包括符咒祈禱,都嘗試過了,卻沒有效果。醫生診斷後,發現他心下急迫,腹部摸起來像一個盤子,嘗試讓他開口發聲,舌頭就會跟著收縮。於是開了大陷胸加烏頭湯,同時也用了漆膝丸(說明:也就是在起廢丸中加入了牛膝)。服藥五六天后,全身發出紫色的斑點,像剛出鍋的蝦魚一樣,奇癢難忍。病人不斷抓撓,更加煩躁。突然大喊一聲:『伽由呂(和語,意思是癢)』,聲音低沉含糊不清。周圍的人都嚇了一跳。再讓他嘗試說話,就像有東西從嘴裡要出來一樣。

第二天,喉嚨和舌頭都能靈活轉動,說話也清晰了,紫斑也在慢慢消退。繼續服用之前的方子一百多劑後,其他醫生都拒絕治療的疾病,竟然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