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捷徑指南全書

明朝醫學家王宗顯所著的《醫方捷徑指南全書》,是一部在中醫方劑學領域佔有重要地位的經典著作。全書分為上、中、下三卷,匯集了逾千首方劑,內容廣泛涵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中醫主要臨床範疇。這部著作不僅是明代醫學成就的一個縮影,其「捷徑指南」之名,更體現了作者旨在提供一套實用、便捷、易於檢索和應用的方劑集,以應對臨床診療所需,特別是對於可能面臨緊急或不便情況下的醫者或有心濟世者。

從本書開篇的「本草引序」可見,作者王宗顯對醫學有其獨到的理解與闡述。他開宗明義地提出「醫者,意也。藥不執方,合宜而用」的核心思想,強調醫學並非機械地套用公式,而是需要醫者具備深刻的理解與靈活應變的能力,根據病情的實際情況選擇和調整方藥。這點呼應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即「投機應病」,方能達到「酌杯可以起沉疴」、「刀圭足以延壽」的神效。序言中追溯醫學起源於神農、黃帝,提及《素問》、《玉函金匱》等經典,表明本書在繼承傳統醫學脈絡的基礎上進行編撰。

作者在序言中詳細闡述了人體生病的內外因,包括「風、寒、暑、濕」等外感邪氣的侵襲,以及「喜、怒、憂、思」等情志因素導致的內傷,並指出飢飽勞逸皆可損害氣血真元,邪氣乘虛而入,生病乃人生難免之事。這凸顯了中醫整體觀念,認為疾病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此基礎上,他強調了臨證診察的重要性,必須「望聞問切,須詳審」,用藥時則需「補泄宣通,尤謹嚴」,並要注意「先後緩急」與「澀滑燥濕」等藥性、病情的匹配。他透過舉例說明藥物神奇的效用,如蘿蔔寬舒心胸飽滿、牽牛快利肚腹脹膨等,以及某些藥物特性,如烏梅的酸、皂角的嚏等,藉此強調「物性各有不同,在智者隨宜取用」。

書中特別提到了單味藥與複方、藥物間的相互關係。認為「一物專攻」氣純而急速,而「數般相制」則味雜而效遲,但同時強調「相須佐使者,配合則併力以收功」,而「相反畏忌者,交參必爭仇而播毒」,這反映了中醫組方配伍的基本原則和禁忌。作者也務實地指出,對於未能「研精灼見」者,選擇「簡要易知」、「省其冗繁」、「便於倉卒」的方劑更為有利,這正是書名中「捷徑」的深意所在。同時,他也提醒讀者藥材質量的「真贗」關乎療效,方劑的「否臧」關乎安危,因此必須「精詳有據」,不能「滅裂無宗」。

在內容架構上,《醫方捷徑指南全書》以方劑為主體,如基本介紹所述,收錄方劑數量龐大且涵蓋面廣。內科方劑佔據核心地位,涵蓋了從常見的感冒、發熱、咳嗽、哮喘,到腹痛、腹瀉、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乃至水腫、黃疸、貧血、高血壓、糖尿病等相對複雜的病症。這體現了古代中醫對內科疾病豐富的臨床經驗積累。外科、婦科、兒科方劑的收錄,也囊括了各自領域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如外科的跌打損傷、瘡瘍癰腫,婦科的月經不調、痛經、不孕崩漏,兒科的發熱咳嗽、消化問題及小兒特有疾病如佝僂病、夜啼等。這種全面的疾病覆蓋範圍,使得本書具備了成為一本綜合性臨床手冊的潛力。

本書的體例設計旨在方便讀者檢索和使用。全書分卷、分門、分目,條理清晰。每個方劑均詳細列出方名、主治病症、組成藥物、製備方法、具體用法以及使用禁忌,信息完整,便於讀者快速查閱和理解。儘管提供的文本未直接展示圖,但基本介紹中提及「圖文並茂」的形式,若此描述準確,則 further enhanced本書的實用性和直觀性,使得複雜的醫學知識更易被理解和掌握。

值得注意的是,從提供的內容中,可以看到書中包含了一些以歌訣形式編寫的部分,如《藥本五味歌》、《引經報使藥歌》、《六陳歌》、《十八反歌》等。這種歌訣體是中醫古籍中常見的一種編寫形式,旨在將重要的藥物知識或用藥原則濃縮成易於朗讀、記憶的韻文,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和臨床應用的便捷性。例如《藥本五味歌》簡述了藥物的五味與五行、臟腑、藥性功用的關係;《引經報使藥歌》則歸納了常用引經藥物,指導如何將藥力準確導向病變所在的經絡;《六陳歌》提醒某些藥物宜陳久使用;而《十八反歌》則是重要的用藥禁忌口訣。這些歌訣的存在,表明本書不僅是一個方劑的匯編,也包含了一些基礎的藥物學和臨床用藥指導,具有一定的教學和啟蒙意義。

關於本書的閱讀與應用,作者或後來的編輯者給出了明確的建議。讀者應根據自身需求選擇相關章節,並在閱讀每個方劑時,深入理解其組成、用法、功效、主治及禁忌。臨床應用時,更是強調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體質差異來選方用藥,並根據病情發展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這再次回到了「醫者,意也,藥不執方,合宜而用」的活潑思想,強調辨證論治在方劑應用中的核心地位。同時,序言中提到的根據患者社會地位、年齡性別、風土氣稟等因素調整治療,也體現了治療的個性化原則。對藥物的炮製方法(「炮熬煮炙」)以及表裡陰陽等辨證基礎知識的提及,說明本書也觸及了中藥學和診斷學的相關內容,雖然可能不如方劑部分詳盡。

需要指出的是,如同基本介紹中所述,由於本書成書於明朝,時代久遠,某些內容可能與現代醫學觀點存在差異甚至被認為過時。現代重新編輯的版本對此進行了適當的補充和修改,主要參考了當代權威的中醫學著作,旨在糾正可能存在的錯誤和不合理之處,使其更符合現代醫學的發展水平。這意味著讀者所見的現行版本,是歷史傳承與現代研究相結合的產物,既保留了原著的框架與精華,又融入了現代醫學的認知,提高了其在當代的準確性和實用性。這種編輯方式體現了對傳統醫學既要繼承又要發展的態度。

總而言之,《醫方捷徑指南全書》作為王宗顯所著的一部明代醫學經典,以其龐大的方劑收錄量、廣泛的疾病覆蓋面以及實用便捷的體例設計而著稱。書中貫穿了靈活變通的醫學思想,強調辨證論治與個體化治療,並通過歌訣等形式總結重要的藥物知識和用藥原則,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和教學意義。儘管其古老背景要求現代讀者結合當代醫學知識來理解和應用,但經過現代編輯的修訂與補充,本書在保留其歷史底蘊的同時,也增強了其在當代中醫學習和臨床實踐中的相關性和準確性。它不僅是研究明代方劑學和臨床實踐的重要文獻,也是當代中醫學習者和從業者可以參考的寶貴資源。


卷之一 醫學入門

卷之二 用藥發明 (1)

卷之二 用藥發明 (2)

卷之二 用藥發明 (3)

卷之二 用藥發明 (4)

卷之二 用藥發明 (5)

卷之二 用藥發明 (6)

卷之三 總論 (1)

卷之三 總論 (2)

卷之三 總論 (3)

卷之三 總論 (4)

卷之三 總論 (5)

卷之三 總論 (6)

卷之四 (1)

卷之四 (2)

卷之四 (3)

卷之四 (4)

卷之四 (5)

卷之四 (6)

卷之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