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捷徑指南全書》~ 卷之四 (3)
卷之四 (3)
1. 水腫
諸水腫對症用藥歌
水腫之病出乎脾,時醫不識亂猜疑。
腎水脾上兩要固,脾上一虧水無圍。
氾濫迸流四肢去,使人浮腫黃光輝。
風腫氣腫並血腫,陽水陰水也須知。
風腫走注皮麻木,氣腫隨氣消長之。
血腫之病如何識,皮間赤縷血痕兒。
陽水身熱陰水冷,利水和脾總治之。
木香流氣除三腫,甚者當先用利宜。
陽水身熱八正散,陰水身涼胃苓奇。
水腫通用牛黃散,香平散子世間稀。
木香流氣飲,治陰水不煩,大小便利。
木香,厚朴,青皮,甘草,蘇葉,陳皮,肉桂,檳榔,草果,丁皮,藿葉,木通,人參,白朮,木瓜,菖蒲,白芷,半夏(薑製),麥門冬,香附子,蓬莪朮,大腹皮,赤茯苓
上用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熱服。
八正散,利小便,去浮腫
瞿麥,萹蓄,滑石,大黃,梔子,木通,車前子,甘草
上用水盞半,燈心一結,煎七分,食前服。
胃苓散,平胃散合五苓散,治水腫。
蒼朮,陳皮,厚朴,甘草(以上平胃),豬苓,澤瀉,茯苓,肉桂,白朮(以上五苓)
上用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熱服。
牛黃散
黑牽牛,大黃(三兩),陳米飯鍋焦(一兩)
上為末,曲糊丸如梧桐子大,常服四五十丸,淡薑湯送下,欲通利加至百丸。
香平散,治水氣血三腫。
香附子,黑牽牛,京三稜,篷莪朮,乾薑
上為末,各等分,共二斤,入平胃散末一斤合和,每服二錢半,白湯、醋湯、薑湯皆可調服,用老米醋為丸亦好。
白話文:
【水腫】
水腫這病症源自脾臟,但許多醫生往往辨識不清,容易產生誤解。腎與脾是控制水液的重要器官,一旦脾臟功能衰退,身體就像失去了堤壩,水分會泛濫溢出,流向四肢,導致全身浮腫,皮膚呈現黃色光澤。
水腫可以分為風腫、氣腫、血腫以及陽水和陰水。風腫來得快,皮膚會感到麻木;氣腫會隨著氣機變化而消長;血腫在皮膚上會出現紅色的血絲痕跡;陽水患者身體會發熱,陰水患者則會感覺寒冷。治療上,不管是利尿還是調理脾胃,都是常用的方法。
木香流氣飲能有效消除三種腫脹,特別是在病情嚴重時,先使用利尿法會更適合。其成分包括木香、厚朴、青皮、甘草、蘇葉、陳皮、肉桂、檳榔、草果、丁皮、藿葉、木通、人參、白朮、木瓜、菖蒲、白芷、半夏、麥門冬、香附子、蓬莪朮、大腹皮、赤茯苓。使用時,取兩杯水,加入三片薑和一顆棗子,煮沸後再煮到剩七分,趁熱服用。
八正散能促進小便,有助於消腫,由瞿麥、萹蓄、滑石、大黃、梔子、木通、車前子、甘草組成。使用時,取一杯半的水,加入一小束燈心,煮沸後再煮到剩七分,飯前服用。
胃苓散結合了平胃散和五苓散,適用於水腫。成分包括蒼朮、陳皮、厚朴、甘草(平胃散部分)以及豬苓、澤瀉、茯苓、肉桂、白朮(五苓散部分)。使用時,取兩杯水,加入三片薑和兩顆棗子,煮沸後再煮到剩七分,趁熱服用。
牛黃散,成分有黑牽牛、大黃及陳米飯鍋焦。將所有材料磨成粉,加入適當的麴糊,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一般服用四五十粒,用淡薑湯吞服。若想加強效果,可增加至一百粒。
香平散,適用於水腫、氣腫、血腫。成分包括香附子、黑牽牛、京三稜、篷莪朮、乾薑。所有材料均量,共計二斤,再加入一斤的平胃散粉末混合。每次服用二錢半,可用白開水、醋湯或薑湯調服,也可以用老米醋揉成丸狀服用。
2. 宿食
內消宿食對症用藥歌
宿食緣何不克消,只因體弱胃脾嬌。
最怕過餐生冷物,遂成積滯不僥調。
嘔惡吞酸兼噫噎,滿胸氣膈熱隨潮。
頭疼泄痢多般疾,虛實隨人用藥高。
輕者三稜紅丸子,重則麻黃等味調。
虛寒脾積並感順,突熱神芎治上焦。
投劑但能依此訣,何須過慮把心操。
三稜丸,順氣寬中,消積滯,除膨脹等症。
三稜(半斤,細銼為末,水三升煮成膏),杏仁(去心炒),青皮,蘿蔔子(炒),乾漆(炒),神麯
上為末,並三稜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
紅丸子,消食化氣,兼治食壅,取積下熱。服之神效。
雄黃(研),川鬱金(各一分),巴豆(十四粒,去油)
上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加至七丸,熱茶送下,喉閉用熱茶清調灌。
脾積丸,治臟腑一切寒食積。
丁香,生木香,巴豆肉,良薑(醋煮,各五錢),莪朮(二兩),三稜(一兩),青皮(一兩),皂角(三大個,燒存性)
上為末,入百草霜三匙,麵糊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隨症下。脾積氣,陳皮湯下。口吐酸水,淡薑湯下。嘔吐,藿香甘草湯下。小腸疝氣,茴香酒下。婦人血氣刺痛,淡醋湯下。小兒疳氣,使君子湯下。
感應丸,治停積宿食,不能克化,有傷脾胃。
百草霜(一兩),杏仁(去皮尖,肥者二百四十個),丁香(兩半),木香(兩半),肉豆蔻(去皮,二十個),川乾薑(炮,三兩),巴豆(七十個,去皮心膜,搗出油,研如粉)
上除巴豆、百草霜、杏仁外,餘四味為末,與前藥三味同拌研細,先將黃蠟六兩溶化,以重錦濾過,入好酒一升於器內,煮蠟溶滾數沸,傾出,候酒冷,其蠟自浮於上,取蠟稱用,春夏用油一兩,秋冬用油兩半,熬令香熟,次下蠟四兩,同化作汁,就鍋內乘熱拌和前藥成綻,油紙包收旋丸,每服三十丸,姜渴送下。
神芎丸,治上焦積熱,風痰壅滯,頭目赤腫,或有瘡癤,咽膈不利,大小便秘澀,一切風熱,酒磨服亦可,諸滯尤宜服。
大黃,黃芩(各三兩),牽牛,滑石(各四兩),黃連,川芎,薄荷葉
上為末,滴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送下。
黑丸子,治中脘有宿食不消,吞酸噁心,口吐清水,或心腹飧泄。
百草霜(三分),杏仁(去皮尖,三七個),巴豆(去殼,十個),半夏(九個),砂仁(三七粒)
上為末,痢疾加烏梅三個,麵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或三十丸,薑湯下。
木香分氣丸,寬中順氣,消導積滯。
甘草(炙,六兩),木香(不見火),甘松(各一兩),香附子(一斤),莪朮(八兩)
上為末,水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陳皮煎湯送下。
白話文:
[宿食]
為何宿食不易消化?主要是因為身體虛弱,脾胃功能不佳。
最怕的是過量食用生冷的食物,這樣會造成食物積滯,脾胃運作失調。
可能會出現噁心、反酸、打嗝的症狀,胸口悶熱,氣機不暢,熱氣隨著情緒起伏。
頭痛、腹瀉等多種疾病可能接踵而至,根據病情虛實,用藥需慎重。
輕微的狀況可用三稜紅丸子,嚴重的則可能需要使用麻黃等藥物來調整。
若是脾虛寒積或感受順氣,可以使用突熱神芎來治療上焦的問題。
只要依照這些原則用藥,無需過度擔心。
「三稜丸」,順氣寬中,消除積滯,緩解脹氣等症狀。
主要成分有三稜、杏仁、青皮、蘿蔔子、乾漆、神麯,製成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粒,以米湯送服。
「紅丸子」,幫助消化,改善食積,排除體內熱毒,效果顯著。
主要成分有雄黃、川鬱金、巴豆,製成芝麻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五粒,可增至七粒,以熱茶送服,喉嚨閉塞時,可用熱茶清調灌服。
「脾積丸」,治療臟腑的各種寒食積。
主要成分有丁香、生木香、巴豆肉、良薑、莪朮、三稜、青皮、皁角,加入百草霜,製成芝麻大的丸子,每次服用十粒,可增至二十粒,依病情不同,搭配不同的湯水服用。
「感應丸」,治療宿食停滯,影響脾胃運作。
主要成分有百草霜、杏仁、丁香、木香、肉豆蔻、川乾薑、巴豆,除巴豆、百草霜、杏仁外,其餘成分研磨成粉末,混合黃蠟、酒、油製成丸子,每次服用三十粒,薑渴送服。
「神芎丸」,治療上焦積熱,風痰壅滯,頭目赤腫,咽喉不適,大小便困難,所有風熱病症,可用水磨酒服用,特別適合治療各種阻滯。
主要成分有大黃、黃芩、牽牛、滑石、黃連、川芎、薄荷葉,製成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粒,溫水送服。
「黑丸子」,治療中脘宿食不消,吞酸噁心,口吐清水,心腹飧泄。
主要成分有百草霜、杏仁、巴豆、半夏、砂仁,製成黍米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粒,薑湯送服。
「木香分氣丸」,寬中順氣,消除積滯。
主要成分有甘草、木香、甘松、香附子、莪朮,製成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粒,生薑、陳皮煎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