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捷徑指南全書》~ 卷之二 用藥發明 (5)
卷之二 用藥發明 (5)
1. 訂補得效諸方歌
甘草五味姜煎服,咳嗽痰升效最靈。
貝母散中桑白皮,款冬花與杏仁知。
五味甘草姜煎熟,火嗽日久服無時。
款冬花散知母先,桑葉麻黃阿膠黏。
杏仁貝母並半夏,甘草㕮咀入姜煎。
木瓜湯用吳茱萸,茴香甘草蘇鹽扶。
再研生蒜塗腳底,不慮昏危人腹俞。
蟠蔥散用玄胡索,桂姜蒼朮甘砂搏。
梭莪青丁白茯檳,蔥煎熱服見歡樂。
十味香茹有四君,木瓜扁豆樸相均。
加上黃耆連最妙,和脾消暑有功勳。
清暑益氣草參耆,麥冬五味青陳皮。
浮瀉升麻蒼白朮,神麯葛柏與當歸。
人參養胃術苓甘,陳半樸果藿梅堪。
能醫外感停痰食,寒瘧尤當早服安。
芎歸鱉甲散茯苓,芍藥半夏橘紅青。
熱加柴胡寒草果,烏梅薑棗畏勞形。
導滯湯歸芩連桂,大黃檳木甘草萃。
赤加甘草白加姜,胃弱去黃加朮配。
地黃湯中白芍藥,黃柏地偷白朮約。
腹痛還須枳樸佳,滑石加上見安樂。
衛生湯即六君子,加上山藥米仁子。
澤瀉黃連各等分,虛痰火瀉方稱此。
一清飲子赤茯苓,芎草桑皮柴胡並。
生薑棗子煎來服,黃疸發熱效如神。
五皮散方亦甚奇,大腹桑根固用皮。
茯苓姜桔俱等分,能救渾身沒指危。
赤小豆湯用豬苓,桑皮防已連翹仁。
澤汙當歸商陸芍,熱甚再加犀角神。
平肝飲子用防歸,枳梗川芎木桂枝。
楝參橘芍檳甘草,腹脅妨暈嘔脹醫。
萆薢分清飲菖蒲,茯苓甘草天台烏。
益智仁等鹽煎服,通心氣止精濁余。
蒼朮復煎散紅花,黃柏柴胡川升麻。
藁本澤汙羌白朮,腦項背膝腰痛佳。
補腎湯即四君子,加耆附陳羌木瓜。
甘草子蘇川芎少,寒疝泄瀉用之佳。
白蔥散即四物湯,枳樸莪梭茯桂姜。
參楝麴櫱青茴木。蔥鹽煎治冷膀胱。
聚香飲子乳沉丁,木檀藿香葉共成。
胡索薑黃烏梗桂,甘草姜煎疝氣寧。
烏附通氣四苓散,加歸芍橘香楂草。
不問疝氣久與新,風寒暑溫氣皆掃。
檳蘇散內香蘇多,甘陳檳瓜一半和。
薑蔥煎服治腳氣,風濕疏通效莫過。
左經湯麻桂苓殼,柴半甘加羌防樸。
姜芩小草杞麥冬,對症加減旋斟酌。
大腹皮散宣木瓜,蘇葉子同蘿蔔佳。
沉香烏藥檳榔桔,枳殼桑皮荊芥花。
烏藥平氣茯神甘,參朮芎歸木芷含。
五味蘇子皆等分,姜煎腳氣悉皆堪。
當歸拈痛羌茵陳,草芩升葛苦參人。
蒼白朮防豬澤瀉,茯苓知母去查塵。
活燥潤血生津飲,天麥門冬五味井。
瓜仁麻子草當歸,地黃生熱天花引。
錢氏白朮散參苓,甘草葛根五味寧。
藿香木香柴枳殼,中消善谷十分靈。
滋陰降火古方稀,四物湯中加柏知。
甘草陳皮並白朮,天麥門冬遠志依。
人中白散生甘草,青黛黃柏如金寶。
為末童便調二錢,丹溪治火方真巧。
枳殼煮散防風芎,乾葛細辛甘梗充。
姜煎一盞空心服,脅疼氣痛盡能攻。
白話文:
訂補得效諸方歌
甘草、五味子、生薑煎服,治療咳嗽痰多效果最佳。
貝母、桑白皮、款冬花、杏仁等組成的散劑。
五味子、甘草、生薑煎服,治療久咳不止。
款冬花、知母等組成的散劑,加入桑葉、麻黃、阿膠。
杏仁、貝母、半夏,加甘草、生薑煎服。
木瓜湯中加入吳茱萸、茴香、甘草、蘇葉、鹽。
再研磨生蒜塗抹腳底,不必擔心昏厥或腹部不適。
蟠蔥散中使用玄胡索、桂枝、生薑、蒼朮、甘遂。
梭羅、青黛、白茯苓、檳榔,用蔥煎熱服下,療效顯著。
十味香茹湯包含四君子湯,再加入木瓜、扁豆、樸硝。
再加入黃耆、連翹,效果更佳,和中益脾、消暑解熱。
清暑益氣,使用人參、黃耆、麥冬、五味子、青皮、陳皮。
浮腫可以使用升麻、蒼朮、白朮,神麴、葛根、當歸。
人參養胃,使用茯苓、甘草、陳皮、半夏、樸硝、藿香、梅子。
能治療外感、停痰、食積,寒瘧也應及早服用。
芎藭、當歸、鱉甲、茯苓,芍藥、半夏、橘紅、青皮。
發熱加柴胡,畏寒加草果,烏梅、生薑、大棗,忌勞累。
導滯湯使用黃芩、黃連、桂枝、大黃、檳榔、木香、甘草。
大便乾燥加甘草,便溏加生薑,胃弱加蒼朮。
地黃湯中加入白芍藥、黃柏、地骨皮、白朮。
腹痛需加入枳實、樸硝,加滑石效果更佳。
衛生湯即六君子湯,再加山藥、薏苡仁。
澤瀉、黃連等量,治療虛寒痰火瀉。
一清飲使用赤茯苓、川芎、桑白皮、柴胡。
生薑、大棗煎服,治療黃疸發熱,效果神奇。
五皮散方也十分奇特,治療大腹水腫,使用桑根皮。
茯苓、生薑、橘皮等量,能救治全身浮腫危急症狀。
赤小豆湯使用豬苓、桑白皮、防己、連翹。
澤瀉、當歸、商陸、芍藥,發熱嚴重再加犀角。
平肝飲使用防風、當歸、枳殼、川芎、桂枝。
楝實、人參、橘皮、芍藥、檳榔、甘草,治療腹脅脹痛、嘔吐。
萆薢分清飲使用菖蒲、茯苓、甘草、天台烏藥。
益智仁加鹽煎服,通心氣、止精濁。
蒼朮再煎,加入紅花、黃柏、柴胡、川芎、升麻。
藁本、澤瀉、羌活、白朮,治療頭、項、背、膝、腰痛。
補腎湯即四君子湯,再加黃耆、附子、陳皮、羌活、木瓜。
甘草、紫蘇、川芎少量,治療寒疝、泄瀉。
白蔥散即四物湯,再加枳實、樸硝、莪術、梭羅、茯苓、桂枝、生薑。
人參、楝實、神麴、麥冬、青黛、茴香、木瓜,蔥鹽煎服,治療冷痛膀胱。
聚香飲使用乳香、沉香、丁香、檀香、藿香葉。
玄胡索、薑黃、烏藥、桂枝、甘草、生薑煎服,治療疝氣。
烏藥、附子、通氣散、四苓散,加當歸、芍藥、橘皮、香附、甘草。
無論疝氣久病或新發,風寒暑濕皆可治療。
檳榔、紫蘇散,紫蘇較多,甘草、陳皮、檳榔、木瓜各半。
生薑、蔥煎服,治療腳氣,疏通風濕效果最佳。
左經湯使用麻黃、桂枝、茯苓、牡蠣,柴胡、半夏、甘草、羌活、防風、樸硝。
生薑、黃芩、小草、枸杞子、麥冬,需根據症狀加減。
大腹皮散使用宣木瓜、紫蘇葉、蘿蔔。
沉香、烏藥、檳榔、橘皮、枳殼、桑白皮、荊芥花。
烏藥理氣,茯神安神,人參、白朮、川芎、當歸、木香。
五味子、紫蘇等量,生薑煎服,治療腳氣。
當歸活血止痛,羌活、茵陳、黃芩、升麻、葛根、苦參、人參。
蒼朮、白朮、防風、豬苓、澤瀉、茯苓、知母。
活血化瘀、潤燥生津,使用天門冬、麥冬、五味子。
瓜仁、麻仁、紫蘇、當歸、地黃,治療生熱性天花。
錢氏白朮散使用人參、茯苓、甘草、葛根、五味子。
藿香、木香、柴胡、枳殼,治療脾胃虛弱,增進食慾。
滋陰降火古方,四物湯加柏子仁、知母。
甘草、陳皮、白朮、天門冬、麥冬、遠志。
人中白散使用生甘草、青黛、黃柏。
研末,小兒用二錢,治療小便不通,丹溪治火良方。
枳殼煮散,加入防風、川芎、葛根、細辛、甘草。
生薑煎服一碗,空腹服用,治療脅痛、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