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顯

《醫方捷徑指南全書》~ 卷之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3)

1. 宿食

內消宿食對症用藥歌

宿食緣何不克消,只因體弱胃脾嬌。

最怕過餐生冷物,遂成積滯不僥調。

嘔惡吞酸兼噫噎,滿胸氣膈熱隨潮。

頭疼泄痢多般疾,虛實隨人用藥高。

輕者三稜紅丸子,重則麻黃等味調。

虛寒脾積並感順,突熱神芎治上焦。

投劑但能依此訣,何須過慮把心操。

三稜丸,順氣寬中,消積滯,除膨脹等症。

三稜(半斤,細銼為末,水三升煮成膏),杏仁(去心炒),青皮,蘿蔔子(炒),乾漆(炒),神麯

上為末,並三稜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

紅丸子,消食化氣,兼治食壅,取積下熱。服之神效。

雄黃(研),川鬱金(各一分),巴豆(十四粒,去油)

上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加至七丸,熱茶送下,喉閉用熱茶清調灌。

脾積丸,治臟腑一切寒食積。

丁香,生木香,巴豆肉,良薑(醋煮,各五錢),莪朮(二兩),三稜(一兩),青皮(一兩),皂角(三大個,燒存性)

上為末,入百草霜三匙,麵糊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隨症下。脾積氣,陳皮湯下。口吐酸水,淡薑湯下。嘔吐,藿香甘草湯下。小腸疝氣,茴香酒下。婦人血氣刺痛,淡醋湯下。小兒疳氣,使君子湯下。

感應丸,治停積宿食,不能克化,有傷脾胃。

百草霜(一兩),杏仁(去皮尖,肥者二百四十個),丁香(兩半),木香(兩半),肉豆蔻(去皮,二十個),川乾薑(炮,三兩),巴豆(七十個,去皮心膜,搗出油,研如粉)

上除巴豆、百草霜、杏仁外,餘四味為末,與前藥三味同拌研細,先將黃蠟六兩溶化,以重錦濾過,入好酒一升於器內,煮蠟溶滾數沸,傾出,候酒冷,其蠟自浮於上,取蠟稱用,春夏用油一兩,秋冬用油兩半,熬令香熟,次下蠟四兩,同化作汁,就鍋內乘熱拌和前藥成綻,油紙包收旋丸,每服三十丸,姜渴送下。

神芎丸,治上焦積熱,風痰壅滯,頭目赤腫,或有瘡癤,咽膈不利,大小便秘澀,一切風熱,酒磨服亦可,諸滯尤宜服。

大黃,黃芩(各三兩),牽牛,滑石(各四兩),黃連,川芎,薄荷葉

上為末,滴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送下。

黑丸子,治中脘有宿食不消,吞酸噁心,口吐清水,或心腹飧泄。

百草霜(三分),杏仁(去皮尖,三七個),巴豆(去殼,十個),半夏(九個),砂仁(三七粒)

上為末,痢疾加烏梅三個,麵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或三十丸,薑湯下。

木香分氣丸,寬中順氣,消導積滯。

甘草(炙,六兩),木香(不見火),甘松(各一兩),香附子(一斤),莪朮(八兩)

上為末,水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陳皮煎湯送下。

2. 女科

婦人胎產諸病對症用藥歌

女科雖曰有專攻,余病皆於男子同。

獨有胎前併產後,血崩經候滯難通。

烏沉和氣常當服,更得逍遙散有功。

四物湯中加減用,懷胎涼燥莫相逢。

孕婦忌用南星、半夏、乾薑、肉桂、滑石、硝黃大寒大熱燥性之藥。

烏沉湯,治產後諸疾,尋常亦可服。

烏藥,陳皮,川芎,甘草,當歸,香附子,芍藥

上用白水煎,午前服。

和氣飲,治胎前產後諸疾,尋常亦宜。

紫蘇,川芎,陳皮,甘草,厚朴,白茯苓,荊芥

上用白水煎服,發熱加黃芩。

逍遙散,治發熱,經候不調,勞熱咳嗽。

當歸,芍藥,赤茯苓,白朮,甘草,柴胡,薄荷

上用白水煎服,不拘時候。

四物湯,治虛損,月水不調,常服調益榮衛,滋養血氣。

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

上用水二盞,慢火煎至七分,空心熱服。妊娠胎前產後血塊不散,或亡血過多,或惡露不下,並宜並具,隨症施治加減於下。

妊娠下血宜加:艾葉六七片,阿膠末一錢。如疾勢甚大,散藥不及,以四味各五錢,用水四盞,煎至二盞,分為四劑,食前熱服,一日令盡,以醒為度。

如產後血虛,臟腑不調,因虛致熱,熱與血搏,口舌乾燥頻欲飲水加:天花粉一兩,麥門冬三錢。

腹中刺痛,惡物不下者加:當歸、芍藥各一錢。

血崩不止者加:川芎一分,柴胡五分。

身熱脈醜,頭暈項強者加:柴胡、黃芩各五錢。

大便秘結不通者加:大黃五錢,桃仁二分(炒)。

大便滑泄者加:桂心、熟附子各一分。

發寒熱加:牡丹皮、乾薑、芍藥各一分。

嘔吐者加:白木、人參各五分。

腹脹者加:厚朴、枳實各一分。

虛煩不眠宜加:竹葉、人參各一分。

虛躁大渴者加:知母、石膏各五錢。

水停心下,感熱逆加:豬苓、防己、茯苓各一分。

虛寒伏熱者加:人參、柴胡各三分,防風四分。

經候過而作痛氣虛也,本方對四君子湯服之。名:八珍湯。

經候將來作痛者,氣血實也,加:桃仁、黃連、香附子。

經候不及期者,血熱也,加:黃連。

經候過期血少也,加:人參、白朮

色帶淡加:半夏、陳皮。

過期紫黑有男者,血熱也,必作痛不可忍宜加:香附子,黃連。

過期而色淡者,體弱血衰也,加:芎歸二味併合二陳湯。

紫色成塊,血熱也,加:黃連、柴胡。

肥人不及日數,且多痰多血有熱加:香附子、南星、半夏、黃連、白木。

瘦人血枯經閉者加:桃仁、紅花,或越鞠湯。

上丹溪加減四物湯。

氣充經脈如故,月事頻並,臍下時作痛加:芍藥。

經欲行,臍腹絞痛加:玄胡索、檳榔、苦楝、木香。

經水過多者加:黃芩、白朮。

經水澀少者加;葵花、紅花。

經水適來適斷,或往來寒熱,宜先服:小柴胡湯。

去寒熱後仍以:四物湯和之。

上元戎加味四物湯。

經候不通,臍脅或痛,本方對調胃承氣湯是名玉燭散。

經候不調,臍腹疼痛,只用芎歸二味名為君臣散。

婦室經事不行,腹中結塊疼痛者加:桂心、蓬朮各等分名之為六合湯。

婦人赤白帶下,脈沉微,腹痛或陰中作痛,用本方四兩,加:肉掛、附子五錢煎服,名為元戎六合湯。

二陳湯

半夏,陳皮,甘草,白茯苓

上㕮咀,用生薑、烏梅煎服。

越鞠丸,治血鬱。

桃仁,紅花,撫芎,香附子,青黛

上各等分為末,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食前服。

《寶鑑》曰:宋褚澄療師尼寡婦,別制醫方,蓋有為也。此二種寡居,獨陰無陽,欲心萌而不遂,是以陰陽交爭,乍寒乍熱,全類溫瘧,久則為癆。《史記·倉公傳》載濟北王侍人韓女,病腰背痛寒熱,眾醫皆以為寒熱,倉公曰:病得之欲男子,不可得也。診視其肝脈弦出寸口,是以知之,蓋男子以精為主,婦人以血為主,男子精盛以思有,女人血盛以懷胎也。如厥陰脈弦出寸口,又上魚際,則血盛可知,故知褚氏之言匪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