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捷徑指南全書》~ 卷之三 總論 (2)
卷之三 總論 (2)
1. 傷寒
無汗為剛須易識,惟有葛根湯第一。
有汗為柔端的詳,桂枝葛根湯救急。
二痓皆宜續命湯,剛痓去桂用麻黃。
柔痓去麻當用桂,只因此法最為良。
傷寒四症相類歌
食積寒痰並腳氣,更兼亦有患勞煩。
要識四般相類症,不與傷寒一例看。
傷寒至捷法歌(計一十九首)
發熱憎寒體痛時,脈浮無汗怎生醫。
十神五積香蘇散,有汗傷風用桂枝。
汗後依前病不除,三朝四日莫躊躇。
或用參蘇或敗毒,加些良劑病當舒。
病傳入里腹脹滿,口乾熱盛小柴管。
病若仍前熱泄多,只用柴苓湯小碗。
六日七日病轉熱,前後不通好飲啜。
或有亂語及循衣,大柴承氣可通別。
下後仍前病不休,黃連解毒免人憂。
病後虛煩熱已靜,白虎竹葉石膏投。
陽厥還須用大柴,不然承氣也通挨。
陰蕨四逆並真武,三建加之自忖裁。
胸膈停痰氣悶時,可將瓜蒂吐之宜。
怔忡水停微有喘,青龍十棗便能醫。
陽毒發班是如何,梔子大黃黑奴科。
咽喉腫痛還曾治,甘枯湯惟而味和。
膈痰冷氣如何治,理中丸子君須記。
去血還須抵當湯,嚏氣不絕旋覆輩。
小便不通五苓宜,豬苓八正皆曰奇。
大便不通蜜導法,硝黃服後熨其臍。
熱吐五苓半夏加,冷吐四逆茱萸佳。
狐惑嘎聲人不曉,大黃牡蠣眾皆誇。
發黃梔子柏皮同,退疸茵陳極有功。
治蜜桃仁犀角類,大黃甘遂解結胸。
昏沉多睡萎蕤湯,煩躁無眠酸棗方。
少陰自利白通美,腳氣續命越脾當。
柔痓桂枝加乾葛,剛痓麻黃葛根活。
陰症似陽四逆宜,陽症如陰白虎奪。
食復勞份卻怎醫,枳實梔子內中追。
陰易陽易如何治,燒裩鼠糞此湯宜。
吐蛔烏梅與理中,用濕黃芩朮附通。
腹中急痛如何治,桂枝加入大黃中。
吐血解毒與三黃,筋惕肉瞤真武湯。
肺實嗽喘青龍美,衄血不止茅花強。
往來寒熱瘟瘧侵,小柴胡湯還可臨。
咳逆皆因胃寒致,乳下艾灸羌附星。
熱深咳逆成陽逆,大小柴胡自去攀。
此是醫家入門訣,更宜明者用心參。
白話文:
傷寒:
不發汗的重症容易辨認,唯有葛根湯最有效。
發汗的輕症則需要仔細判斷,桂枝葛根湯能急救。
兩種病症都適合用續命湯,重症去掉桂枝改用麻黃。
輕症去掉麻黃改用桂枝,這就是最好的方法。
傷寒四種相似症狀的歌訣:
飲食積滯、寒痰、腳氣,以及勞累過度,都會出現類似症狀。
要辨識這四種相似症狀,不能與傷寒等同看待。
傷寒快速治療法歌訣(共十九首):
發熱、畏寒、全身疼痛,脈浮不汗該如何治療?十神、五積、香蘇散;若已出汗,是傷風,用桂枝。
出汗後,病症仍未消除,三到四天內不要猶豫。
可以考慮使用參蘇飲或敗毒散,加入一些其他藥物,病症就能緩解。
病症傳入內臟,腹部脹滿,口乾舌燥,熱盛,小柴胡湯適用。
如果病症仍舊是發熱、腹瀉,少量使用柴苓湯。
六七天後病情加重,前後不通暢,宜多喝水。
如果出現神志不清或胡言亂語,以及沿著衣服摸索,大承氣湯可以通便。
通便後,病症仍未好轉,黃連解毒湯能解除憂慮。
病後虛煩,熱度已退,用白虎加人參湯、竹葉石膏湯。
陽厥證需要使用大承氣湯,否則也可以用其他通便藥物。
陰厥證用四逆湯和真武湯,三種藥物一起使用,需根據情況調整用量。
胸膈有痰阻,氣悶,可用瓜蒂湯催吐。
心悸、水腫、輕微喘息,青龍十棗湯能治癒。
陽毒發斑,如何治療?梔子、大黃、黑醜藥合用。
咽喉腫痛,如何治療?甘草、枯草湯溫和有效。
胸膈痰阻、氣寒,如何治療?理中丸你必須記住。
出血,需要使用抵當湯;鼻塞不通,旋覆花有效。
小便不通,五苓散適用;豬苓湯、八正散也很神奇。
大便不通,蜜糖導瀉;服用硝石、黃連後,溫熱腹部。
熱性嘔吐,五苓散加半夏;冷性嘔吐,四逆湯加吳茱萸。
狐惑病,聲音嘶啞,大黃、牡蠣功效卓著。
黃疸,梔子、柏皮合用;茵陳蒿湯消退黃疸效果極佳。
治療中毒,桃仁、犀角等;大黃、甘遂能解結胸。
昏睡,萎蕤湯;煩躁失眠,酸棗仁湯。
少陰症自利,白通湯很好;腳氣,續命湯、越婢湯適宜。
輕症用桂枝加葛根湯;重症用麻黃加葛根湯。
陰症像陽症,用四逆湯;陽症像陰症,用白虎湯。
飲食積滯兼勞累,如何治療?枳實、梔子內服。
陰虛、陽虛,如何治療?燒焦的衣服、老鼠屎的湯劑。
蛔蟲嘔吐,烏梅、理中丸;濕熱黃疸,黃芩、白朮、附子一起服用。
腹部劇痛,如何治療?桂枝加大黃。
吐血,三黃瀉心湯解毒;筋惕肉瞤,真武湯。
肺實咳嗽喘息,青龍湯有效;鼻出血不止,茅花根。
往來寒熱,瘟疫侵襲,小柴胡湯可用。
咳嗽、逆氣,都是胃寒引起,乳房下艾灸羌活、附子、細辛。
熱邪深入,咳嗽逆氣,形成陽明逆證,大小柴胡湯自可解決。
這是醫家入門的訣竅,更應該有志於此的人用心研讀。
2. 對症諸湯散
小承氣湯,治傷寒潮熱,讝語如有所見,大便六七日不通,是有燥糞結滯。服此。
枳實(一個,炒去穰),大黃(一兩),厚朴(去皮,薑製,一兩)
上讝咀,每服五錢,水盞半,煎八分,以利為度。
瓜蒂散,治傷寒四五日,病在胸膈,痰氣緊滿於上,宜此吐之。
瓜蒂(一兩,炒黃),赤小豆(一兩)
上讝咀,每服三錢,水盞半,入淡豆豉一合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以吐得快為度。亡血體虛者不可服之。
小青龍湯,治傷寒表症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咳嗽微喘。又治肺經受寒咳嗽喘急。
半夏(湯洗,二兩半),乾薑,細辛,五味子,麻黃,肉桂,芍藥,甘草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盞半,煎至八分,食前溫服。
大青龍湯,治傷寒頭疼,發熱,惡寒,無汗,煩躁,六脈浮緊。
麻黃,桂枝,甘草,杏仁,石膏,大棗(五枚),生薑(十片)
上用水盞半,煎八分,溫服,取汗為度。若汗多不止,用濕粉撲之。
甘桔湯,治少陰咽痛。
桔梗,甘草各不拘多少
上用水盞半,煎八分,通口服。
酸棗湯,治傷寒吐下後心煩逆氣,晝夜不眠。
酸棗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麥門冬,乾薑
上用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
十神湯,治時令不正,瘟疫妄行,感冒及熱,或欲出疹痘,此藥不問陰陽兩感傷寒並宜服之。
紫蘇,甘草,陳皮,香附,乾葛,升麻,芍藥,川芎,白芷,麻黃
上㕮阻,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如發熱頭疼,加蓮鬚、蔥白。中滿氣實,加枳殼,名和解散。
香蘇散,治四時傷寒,頭疼,發熱,惡寒宜服此。
紫蘇,陳皮,香附,甘草
上㕮咀,用水盞半,加生薑三片,蔥白五個,煎至七分,安心熱服。如頭疼加川芎、白芷,名芎芷和解散。
人參敗毒散,治傷寒頭疼壯熱惡寒,及風痰咳嗽,鼻塞聲重,心煩蘊熱。
人參,桔梗,甘草,川芎,茯苓,枳殼,前胡,羌活,獨活,柴胡
上㕮咀,用水盞半,生薑三片,薄荷少許,同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時候。咳嗽加半夏。發熱加黃芩、黃櫱、梔子、黃連。赤利咳血,口舌乾燥加黃芩。風熱加荊芥、防風名荊防敗毒散。又與消風散相合,名消風敗毒散。
小柴胡湯,治傷寒如瘧,胸膈滿痛,小便不利,大便秘澀。
柴胡,半夏,人參,黃芩,甘草
上㕮咀,用水盞半,生薑五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熱服。胸滿及咽痛加枳實、桔梗即名柴胡枳桔湯。脅痛加芍藥、石菖蒲名柴胡芍藥湯。脅腹臍痛加枳殼、大黃名柴胡飲子。無汗加升麻、葛根名柴胡葛根湯,又名柴胡升麻湯。咳嗽加杏仁、五味子名參胡五味湯。汗下之後,病尚不解加黃連、黃柏、黃芩、梔子名黃胡解毒湯。
白話文:
對症諸湯散
小承氣湯: 治療傷寒引起的發燒、胡言亂語、好像看到幻影,以及大便六七天不通,這是因為有乾燥的糞便結塊阻滯。服用此藥。 配方: 枳實(一個,炒過、去除內部的瓤)、大黃(一兩)、厚朴(去除外皮,用薑處理過,一兩) 用法: 將藥材弄碎,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碗半的水煎煮至剩八分,以排便順暢為度。
瓜蒂散: 治療傷寒四五天,病位在胸部,痰氣鬱積於上,宜用此方催吐。 配方: 瓜蒂(一兩,炒至黃色)、赤小豆(一兩) 用法: 將藥材弄碎,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半的水,加入一撮淡豆豉一起煎煮至剩八分,去除藥渣,溫服。以順利嘔吐為度。身體虛弱、失血的人不適合服用此藥。
小青龍湯: 治療傷寒表證沒有解除,胸部有水氣,想吐、發燒、咳嗽、輕微喘氣。也治療因肺部受寒引起的咳嗽和喘氣。 配方: 半夏(用熱水洗過,二兩半)、乾薑、細辛、五味子、麻黃、肉桂、芍藥、甘草 用法: 將藥材弄碎,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碗半的水煎煮至剩八分,飯前溫服。
大青龍湯: 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發燒、怕冷、沒有汗、煩躁不安、脈象浮而有力。 配方: 麻黃、桂枝、甘草、杏仁、石膏、大棗(五枚)、生薑(十片) 用法: 用一碗半的水煎煮至剩八分,溫服,以發汗為度。如果出汗過多不止,用濕粉撲在身上。
甘桔湯: 治療少陰病引起的咽喉疼痛。 配方: 桔梗、甘草,份量不拘多少 用法: 用一碗半的水煎煮至剩八分,直接服用。
酸棗湯: 治療傷寒,在嘔吐或腹瀉後出現心煩、氣逆、白天晚上都睡不著的情況。 配方: 酸棗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麥門冬、乾薑 用法: 用一碗水煎煮至剩七分,溫服。
十神湯: 治療季節不正常、瘟疫流行、感冒發熱、或即將出疹子等情況,這個藥不論是陰證或陽證的傷寒都適合服用。 配方: 紫蘇、甘草、陳皮、香附、乾葛、升麻、芍藥、川芎、白芷、麻黃 用法: 將藥材弄碎,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半的水,加五片生薑,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趁熱服用。不拘時間。如果發燒頭痛,可以加蓮鬚、蔥白。如果胸悶腹脹,可以加枳殼,加了枳殼的方子就叫做和解散。
香蘇散: 治療四季傷寒引起的頭痛、發燒、怕冷,適合服用此藥。 配方: 紫蘇、陳皮、香附、甘草 用法: 將藥材弄碎,用一碗半的水,加入三片生薑、五個蔥白,煎煮至剩七分,安心地趁熱服用。如果頭痛,可以加川芎、白芷,加了川芎、白芷的方子就叫做芎芷和解散。
人參敗毒散: 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高燒、怕冷,以及風痰咳嗽、鼻塞、聲音沙啞、心煩、內熱等情況。 配方: 人參、桔梗、甘草、川芎、茯苓、枳殼、前胡、羌活、獨活、柴胡 用法: 將藥材弄碎,用一碗半的水,加入三片生薑、少許薄荷,一起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服用,不拘時間。咳嗽可以加半夏。發燒可以加黃芩、黃柏、梔子、黃連。如果出現赤痢、咳血、口舌乾燥,可以加黃芩。風熱可以加荊芥、防風,加了荊芥、防風的方子就叫做荊防敗毒散。此方還可以和消風散合用,合用的方子就叫做消風敗毒散。
小柴胡湯: 治療傷寒像瘧疾一樣發作,胸部脹滿疼痛,小便不順暢,大便乾澀。 配方: 柴胡、半夏、人參、黃芩、甘草 用法: 將藥材弄碎,用一碗半的水,加入五片生薑、一顆棗子,煎煮至剩七分,趁熱服用。如果胸悶和咽喉疼痛,可以加枳實、桔梗,加了枳實、桔梗的方子就叫做柴胡枳桔湯。如果脅肋疼痛,可以加芍藥、石菖蒲,加了芍藥、石菖蒲的方子就叫做柴胡芍藥湯。如果脅腹、肚臍疼痛,可以加枳殼、大黃,加了枳殼、大黃的方子就叫做柴胡飲子。如果沒有汗,可以加升麻、葛根,加了升麻、葛根的方子就叫做柴胡葛根湯,也叫做柴胡升麻湯。如果咳嗽,可以加杏仁、五味子,加了杏仁、五味子的方子就叫做參胡五味湯。如果發汗或腹瀉後,病情仍然沒有解除,可以加黃連、黃柏、黃芩、梔子,加了黃連、黃柏、黃芩、梔子的方子就叫做黃胡解毒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