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顯

《醫方捷徑指南全書》~ 卷之二 用藥發明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用藥發明 (3)

1. 類集古方歌訣

甘草陳皮皆等分,乾薑加上濕皆痊。

除濕湯中用霍香,陳皮厚朴術名蒼。

白朮茯苓並半夏,入些甘草在中央。

清脾湯里有柴胡,半夏黃芩草果咀。

白朮茯苓加厚朴,青皮甘草棗姜扶。

平胃散中四般藥,蒼朮陳皮並厚朴。

更加甘草和脾胃,薑棗煎來調治瘧。

真人養臟粟殼參,訶子當歸肉蔻真。

白朮木香並芍藥,乾薑肉桂不須尋。

參蘇飲內有陳皮,桔梗前胡半夏宜。

乾葛茯苓甘草聚,木香枳殼總堪題。

蘇沉九寶薄荷陳,桑桂麻黃蘇杏仁。

大腹皮同甘草入,諸般咳嗽效如神。

金沸草湯用麻黃,甘草芍藥荊芥良。

更有前胡並半夏,七般煎服用生薑。

桔梗湯中用防杞,百合貝母瓜蔞子。

甘節參歸杏苡仁,桑白黃耆桔梗使。

藿香正氣用紫蘇,大腹陳皮桔梗咀。

甘草茯苓半夏曲,厚朴白芷棗姜扶。

八正車前與瞿麥,萹蓄滑石山梔仁。

大黃木通入甘草,熱淋逢之效若神。

木香流氣藿香蓬,參朮甘果檳瓜通。

夏樸青丁陳蘇腹,茯蒲桂芷麥香冬。

十全大補有人參,肉桂川芎地黃蒸。

芍藥茯苓並白朮,黃連甘草當歸停。

黃耆建中湯肉桂,甘草芍藥同此類。

諸虛不足通用之,大生血氣養榮衛。

分心氣飲木通桂,赤芍茯苓半夏配。

甘草大腹青陳皮,桑白羌活紫蘇對。

手拈散用延胡索,沒藥甘草五靈脂。

每服三錢溫酒下,心脾氣痛總能醫。

雞舌香散有良薑,赤芍肉桂香附良。

天台烏藥同甘草,入鹽些小點煎湯。

川芎茶調散薄荷,白芷防風甘草和。

更有細辛羌活等,荊芥同煎用者多。

如聖散中香白芷,川芎防風細辛使。

雄黃草烏兩頭尖,熱酒調之忌油膩。

消風散用荊芥參,甘草陳皮白茯苓。

姜蠶芎與防風藿,蟬退厚朴羌活停。

獨活寄生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參。

秦艽地黃桂芍草,防風當歸芎茯苓。

對金飲子先厚朴,蒼朮甘草陳皮著。

加上草果又為良,薑棗煎來調治瘧。

七氣湯中半夏多,桂心厚朴紫蘇銼。

芍藥茯苓陳皮入,人參八味棗姜和。

洗肝散內薄荷葉,當歸羌活山梔仁。

大黃防風甘草等,川芎治眼效如神。

人參款花膏紫苑,桑白五味子同選。

煉蜜丸如芡實大,食後薑湯漫漫咽。

消風百解荊芥芷,陳皮麻黃蒼朮比。

甘草攢煎蔥與姜,頭疼發熱咳嗽使。

款冬花散知母先,桑白麻黃阿膠黏。

杏仁貝母並半夏,甘草㕮咀入姜煎。

補中益氣黃耆參,甘草白朮當歸身。

柴胡升麻陳皮當,形勞虛損喘皆靈。

升陽散火用升麻,甘草人參芍藥加。

更得柴胡羌獨活,防風共入總堪誇。

五膈寬中厚朴尋,青陳皮與木香臨。

再將香附砂仁聚,白蔻丁香八味靈。

喉痹拔萃桔梗湯,甘草連翹薄荷涼。

梔子黃芩通六味,更加竹葉又為良。

當歸和血散槐花,青皮荊芥穗升麻。

川芎白朮地黃熟,腸癖溫毒用之佳。

白話文:

類集古方歌訣:

甘草和陳皮各半,再加乾薑,濕邪就能痊癒。

除濕湯裡用霍香,陳皮、厚朴、蒼朮並用。

白朮、茯苓和半夏,中間加點甘草。

清脾湯裡有柴胡,半夏、黃芩、草果一起用。

白朮、茯苓加厚朴,青皮、甘草、大棗、生薑輔助。

平胃散裡四味藥,蒼朮、陳皮和厚朴。

再加甘草調理脾胃,用薑棗煎煮治療瘧疾。

真人養臟方用粟殼、人參,訶子、當歸、肉豆蔻。

白朮、木香和芍藥,乾薑、肉桂不用加。

參蘇飲裡有陳皮,桔梗、前胡、半夏適合。

乾葛、茯苓、甘草合用,木香、枳殼也可以。

蘇梗、沉香、九香蟲、薄荷、陳皮,桑白皮、桂枝、麻黃、蘇葉、杏仁。

大腹皮和甘草一起用,各種咳嗽都能見效。

金沸草湯用麻黃,甘草、芍藥、荊芥都很好。

還有前胡和半夏,七味藥煎煮,加生薑。

桔梗湯裡用防風、枸杞,百合、貝母、瓜蔞子。

甘草、桔梗、人參、當歸、杏仁、薏苡仁,桑白皮、黃耆、桔梗都用上。

藿香正氣散用紫蘇,大腹皮、陳皮、桔梗一起用。

甘草、茯苓、半夏、半夏曲,厚朴、白芷、大棗、生薑輔助。

八正散用車前子、瞿麥,萹蓄、滑石、山梔仁。

大黃、木通加甘草,治療熱淋效果奇佳。

木香理氣,藿香蓬勃,人參、白朮、草果、檳榔、瓜蔞通便。

半夏、厚朴、青皮、丁香、陳皮、紫蘇、大腹皮,茯苓、蒲黃、桂枝、白芷、麥冬、香附子。

十全大補湯有人參,肉桂、川芎、熟地黃。

芍藥、茯苓和白朮,黃連、甘草、當歸。

黃耆建中湯用肉桂,甘草、芍藥同類。

各種虛弱都通用,大補氣血,滋養營衛。

分心氣飲用木通、桂枝,赤芍、茯苓、半夏搭配。

甘草、大腹皮、青皮、陳皮,桑白皮、羌活、紫蘇相對。

手拈散用延胡索,沒藥、甘草、五靈脂。

每次服用三錢,溫酒送服,心脾氣痛都能治癒。

雞舌香散用良薑,赤芍、肉桂、香附子。

天台烏藥和甘草,加少許鹽煎湯。

川芎茶調散用薄荷,白芷、防風、甘草一起用。

還有細辛、羌活等,荊芥一起煎煮使用的人很多。

如聖散裡用香白芷,川芎、防風、細辛都用。

雄黃、草烏藥性猛烈,熱酒調服,忌油膩。

消風散用荊芥、人參,甘草、陳皮、白茯苓。

生薑、蠶砂、川芎和防風、藿香,蟬蛻、厚朴、羌活不用。

獨活、寄生、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人參。

秦艽、熟地黃、桂枝、芍藥、甘草,防風、當歸、川芎、茯苓。

對金飲子先用厚朴,蒼朮、甘草、陳皮。

再加草果更好,用薑棗煎煮治療瘧疾。

七氣湯裡半夏較多,桂枝、厚朴、紫蘇切碎。

芍藥、茯苓、陳皮放入,人參八味藥,用薑棗和服。

洗肝散裡用薄荷葉,當歸、羌活、山梔仁。

大黃、防風、甘草等,川芎治療眼疾效果很好。

人參、款冬花、膏紫苑,桑白皮、五味子一起選用。

煉蜜丸如芡實般大小,飯後用薑湯送服。

消風百解散用荊芥、白芷,陳皮、麻黃、蒼朮比例適中。

甘草一起煎煮,蔥和薑,頭痛發熱咳嗽都可用。

款冬花散先用知母,桑白皮、麻黃、阿膠粘合。

杏仁、貝母和半夏,甘草切碎,加薑煎煮。

補中益氣湯用黃耆、人參,甘草、白朮、當歸。

柴胡、升麻、陳皮、當歸,形體勞累、虛損、喘促都有效。

升陽散火用升麻,甘草、人參、芍藥加入。

再加柴胡、羌活、獨活,防風一起用,效果很好。

五膈寬中湯用厚朴,青皮、陳皮、木香。

再加香附子、砂仁,白蔻、丁香八味藥。

喉痹拔萃桔梗湯,甘草、連翹、薄荷都用。

梔子、黃芩、通草六味,再加竹葉更好。

當歸和血散用槐花,青皮、荊芥穗、升麻。

川芎、白朮、熟地黃,治療腸癖、溫毒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