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外集·卷四 (20)
外集·卷四 (20)
1. 虛類
發熱(附惡寒)
發熱原無表裡證,明是內傷虛損病:
外感發熱,人迎緊盛,隨表裡見證,汗下即解。惟內傷虛熱,經久不解,無表裡二證,雖食積類傷寒初證,右脈氣口緊盛,身節不痛為異。
勞役力倦欲昏神,內傷勞役發熱,脈虛而弱,倦怠無力,不惡寒,乃胃中真陽下陷,內生虛熱,宜變證。內傷色欲,陰虛發熱,便硬能食者,滋陰降火湯、加味逍遙散、清骨散。內傷思慮,神昏恍惚,眼燒者,歸脾湯、茯神湯。
白話文:
發熱(附惡寒)
發熱本無表裡證,分明是內傷虛損病:
外感發熱,人迎脈緊而有力,隨着表裡證狀出現,汗出即可痊癒。但是內傷虛熱,久久不退,沒有表裡二證,雖然類似食積導致的傷寒初期症狀,右脈氣口緊而有力,但身體關節不疼痛,這與外感不同。
勞累过度,身體疲倦昏沉,這是內傷勞役導致的發熱,脈象虛弱无力,倦怠乏力,不惡寒,這是胃中真陽下降,內生虛熱,需注意病情變化。內傷色欲,陰虛發熱,大便乾燥但能吃東西,可服用滋陰降火湯、加味逍遙散、清骨散。內傷思慮過度,神志昏迷恍惚,眼睛干涩灼熱,可服用歸脾湯、茯神湯。
生冷郁遏四肢甚。
內傷生冷,郁遏陽氣及脾虛伏火,隻手足心熱,肌膚不甚熱,自汗不食者,火鬱湯。
晝熱口淡是陽虛,凡飢飽勞役傷胃,陽虛口中無味,晝熱夜輕者,俱宜補中益氣湯,甚加附子。上盛下虛者,清心蓮子飲。
夜熱晝輕陰弱定;
凡房勞思恐傷腎,陰虛口中有味,夜熱晝輕者,俱宜四物湯加知、柏、黃芩;甚者,加童便、龜板峻補其陰。有鬱抑者,下甲丸。
白話文:
生冷之物過度食用會導致四肢寒涼不適。
如果因為吃生冷食物而傷了脾胃,陽氣被郁遏,脾虛又容易引起內火,表現為手足心熱但其他部位肌膚不熱,自汗、食慾不振,可以用火鬱湯治療。
如果白天發熱、口淡,這是陽虛的表現。凡是因飢飽、勞役、傷胃導致陽虛,出現口淡無味、白天熱、晚上涼的症狀,都可用益氣湯治療,嚴重者可加附子。如果上熱下虛,則可用清心蓮子飲治療。
夜晚發熱、白天涼,這是陰虛的表現。
如果因房事過度、思慮過度、恐懼導致腎虛,陰虛的症狀表現為口中有味、夜晚熱、白天涼,可以用四物湯加知母、柏子仁、黃芩治療,嚴重者可以加童便、龜板進行滋補。如果有鬱抑之症,則可用下甲丸治療。
陰陽兩虛熱無時,陰陽兩虛,晝夜發熱,煩渴不止,證似白虎而無目痛、鼻乾者,古歸耆湯。如臟冷、榮熱、脈浮者,人參地骨散。久虛積損者,八物湯、人參養榮湯;甚者,既濟湯去半夏、加五味子、當歸、地黃,入童便少許。或二至丸、八味丸、二神交濟丹。抑論肥人及脈弦大無力者,氣虛於血,宜甘溫補氣,氣旺則能生血;若瘦人及脈弦帶澀者,血虛於氣,只宜苦寒為主,佐以甘溫。若氣血平補,依舊氣旺而陰愈消矣。
白話文:
陰陽兩虛,熱度持續不退,白天晚上都發熱,口渴難止,症狀類似白虎湯症狀,但沒有眼睛痛、鼻乾燥,古方可用歸耆湯。如果內臟寒冷、外在發熱、脈象浮緩,可以服用人參地骨散。如果是久虛積損,可以用八物湯、人參養榮湯;如果病情嚴重,可以服用既濟湯,去掉半夏,加入五味子、當歸、地黃,再加少許童便。也可以服用二至丸、八味丸、二神交濟丹。
另外,對於肥胖體型、脈象弦大無力的人,是氣虛於血,應該用甘溫補氣的藥物,氣旺則能生血;如果體型瘦弱、脈象弦緊帶澀的人,是血虛於氣,應該用苦寒為主,佐以甘溫的藥物。只要氣血雙補,就能夠氣旺且陰虛症狀減輕。
凡虛熱,皆因精神外馳,嗜欲無厭,陰氣耗散,陽無所附,遂致浮散肌表而發熱,實非有熱也。
骨蒸傳變須防命。
骨熱因氣虛不能化血,血乾則火自沸騰,肉如針刺,骨熱煩疼,或五心俱熱,或兩肋如火,或子午相應,或晝微惡寒,而夜反大熱。雖腎經所主,傳變不常,蒸上則見喘咳痰血,唇焦舌黑,耳鳴目眩等證;蒸下則見遺精、淋濁、泄瀉、腰痛、腳痠、陰物自強等證;蒸中則見腹脹、脅痛、四肢倦怠等證。
古云:肝症發熱,肉下骨上,寅卯尤甚,瀉青丸、人中白散;心證發熱,在血脈,日中則盛,單瀉心湯、導赤散、硃砂安神丸;脾證發熱,有肌肉,遇夜尤甚,瀉黃散、三白湯;肺證發熱,在皮毛,日西則甚,瀉白散,甚者涼膈散;腎證發熱,在骨,亥子時甚,兩手足心如火,滋腎丸主之。大要:脈弦而濡者,秦艽扶贏湯、加味逍遙散;脈弦而數者,節齋四物湯。
白話文:
所有虛熱,都是因為精神過度消耗,貪慾無度,導致陰氣虧損,陽氣無所依附,進而浮散在肌膚表面而發熱,其實並非真的有熱。
骨蒸的變化發展需要警惕,可能危及性命。
骨熱是因為氣虛無法化血,血液乾燥,就會導致火氣上炎,肉體感覺像是被針刺一樣,骨頭發熱疼痛,或五心皆熱,或兩肋像火燒一樣,或在子午時分交替發熱,或白天稍微怕冷,晚上反而大熱。雖然腎經主導,但變化發展並不固定。熱氣向上蔓延,就會出現喘咳、痰血、口唇乾燥、舌頭發黑、耳鳴、頭昏眼花等症狀;熱氣向下蔓延,就會出現遺精、淋濁、腹瀉、腰痛、腿痠、陰部自發勃起等症狀;熱氣停留在中焦,就會出現腹脹、脅痛、四肢乏力等症狀。
古人說:肝病發熱,熱氣在肌肉下面骨頭上面,寅時和卯時最為嚴重,用瀉青丸和人中白散治療;心病發熱,熱氣在血脈之中,中午時分最為嚴重,用瀉心湯、導赤散、硃砂安神丸治療;脾病發熱,熱氣在肌肉之中,晚上最為嚴重,用瀉黃散和三白湯治療;肺病發熱,熱氣在皮膚毛髮之中,傍晚時分最為嚴重,用瀉白散治療,病情嚴重的用涼膈散治療;腎病發熱,熱氣在骨頭之中,亥時和子時最為嚴重,兩手兩腳心像火燒一樣,用滋腎丸治療。總之,脈象弦而濡者,用秦艽扶贏湯、加味逍遙散治療;脈象弦而數者,用節齋四物湯治療。
通用內因、丸,二參湯,香連豬肚丸、大胡連丸、補髓丹、大造丸。
虛煩內煩不得眠,虛煩,頭昏口燥,乃心內煩躁,無外熱也,仍分氣虛、血虛。或大病後津液枯竭,煩而有渴者,人參門冬湯、溫膽湯;不眠者,六一散;甚,加牛黃;勞心者,妙香散;脾弱者,三白湯。詳見傷寒。
白話文:
內因導致的虛煩,表現為睡不好、頭昏腦脹、口乾舌燥,但沒有外熱,要區分氣虛和血虛。如果是大病後津液耗損,煩躁且口渴,可以用人參門冬湯或溫膽湯;睡不好的,可以用六一散,嚴重者加牛黃;勞心過度導致虛煩的,可以用妙香散;脾胃虛弱的,可以用三白湯。詳細情況可以參考傷寒論。
挾痰挾積尤難淨;
挾痰發熱者,悲哀加乾葛、升麻、人參、白芍、五味子;挾濕痰發熱者,清膈蒼莎丸;濕熱甚者,皮枯肢疼,唇燥面赤,痰嗽,飲食少味者,宜量體吐出痰涎,然後服清熱化痰開鬱之藥,古方蒼芩丸、蒼梔丸、蒼連丸、蒼芍丸選用。積病最能發熱,多夜分腹肚熱甚,柴陳湯加山楂、麥芽、乾葛;久者,保和丸,枳朮丸,間服清骨散。陰虛發熱,黃白丸。
白話文:
痰積難以清除,痰熱者可加乾葛、升麻、人參、白芍、五味子;濕痰發熱者,可用清膈蒼莎丸;濕熱嚴重,皮膚乾燥肢體疼痛,嘴唇乾燥面容發紅,痰嗽,飲食無味者,宜先適量吐出痰涎,再服用清熱化痰開鬱的藥物,古方蒼芩丸、蒼梔丸、蒼連丸、蒼芍丸可供選擇。積病最容易發熱,多半在夜間腹肚熱甚,柴陳湯加山楂、麥芽、乾葛;久病者,可用保和丸、枳朮丸,間隔服用清骨散。陰虛發熱,可用黃白丸。
勞熱食積痰者,上下甲丸。因酒發熱者,宜青黛、栝蔞仁,入薑汁,每日服數匙,最效。凡發熱人,極忌飲酒。
惡寒陽虛不自任,尋常外感,惡寒頭痛,微汗即止。內傷表分衛虛惡寒者,黃耆建中湯,或調中益氣湯加黃耆、桂枝;內傷陽虛自汗,全不任風寒者,四君子湯減茯苓,倍加黃耆、桂枝,或附子。如晝夜惡寒盛者,單用參、耆、桂、附,峻補其陽;如久病陽氣鬱陷惡寒者,升麻葛根湯去芍,加參、附、白芷、草豆蔻、蒼朮,蔥煎服。
白話文:
勞累、飲食過多、痰多的人,適合服用上下甲丸。因喝酒引起發熱的人,應該服用青黛和栝蔞仁,加入薑汁,每天服用幾匙,效果最好。所有發熱的人,都應該避免喝酒。
畏寒、陽氣虛弱、身體虛弱的人,容易受到外感,出現畏寒頭痛、稍微出汗就停止的症狀。內傷導致表層氣分虛弱,畏寒的人,可以用黃耆建中湯,或是調中益氣湯,加入黃耆、桂枝;內傷導致陽氣虛弱,容易出汗,完全不能抵禦風寒的人,可以用四君子湯,減少茯苓,增加黃耆、桂枝的份量,或者加上附子。如果白天晚上都畏寒嚴重,就單獨用人參、黃耆、桂枝、附子,快速補充陽氣;如果久病導致陽氣鬱結下降,畏寒的人,可以用升麻葛根湯,去除芍藥,加入人參、附子、白芷、草豆蔻、蒼朮,用蔥煎服。
灑淅陰虛痰火盛。陰虛微惡寒而發熱者,二陳四物湯,加知母、黃柏、地骨皮。挾痰濕惡寒者,宜苦參、赤小豆各一錢為末,韭汁調服,探吐。吐後以川芎、南星、蒼朮、黃芩糊丸,白湯下。冬月去芩,加薑汁為丸調之。素病虛熱,忽覺惡寒,須臾戰慄,如喪神守,乃火炎痰鬱,抑遏清道,不能固密腠理,四物湯加黃耆、黃連、黃柏,或合二陳湯。
白話文:
如果體質虛弱,容易有痰火旺盛的狀況,如果出現身體虛弱,稍微有點冷卻又發燒的情況,可以服用二陳湯和四物湯,再加入知母、黃柏、地骨皮。如果伴隨著痰濕,並且感到寒冷,可以用苦參、赤小豆各一錢磨成粉,用韭菜汁調和服用,以達到嘔吐的效果。吐完之後,可以服用川芎、南星、蒼朮、黃芩製成的糊丸,用白湯送服。冬天的時候可以去掉黃芩,加入薑汁一起製成丸子服用。如果原本就體虛,經常出現發熱的症狀,突然感到寒冷,不久就開始發抖,像是失去意識一樣,這可能是因為火熱和痰鬱積聚,導致身體的氣機無法流通,無法固守肌膚,可以使用四物湯,加入黃耆、黃連、黃柏,或是與二陳湯一起服用。
如火克肺,灑淅惡寒者,甘桔湯,加酒芩、山梔、麥門冬、五味子;惡寒糞燥者,四物湯加大黃下之。久病過服熱藥惡寒者,先探吐痰,後以通聖散加生地、當歸,或四物湯去芎,倍地黃,加白朮、黃柏、參、耆、甘草,通一炒熟煎服。如酒熱內郁惡寒者,黃耆一兩、葛根五錢煎服,大汗而愈。
抑考《內經》論陰虛,因勞倦氣衰,則火熏胸中而生內熱。陽虛則不足衛護皮膚而外寒,陰盛則血脈不通而中寒,陽盛則腠理閉塞而外熱。仲景謂:陽虛陰盛,宜汗散其陰邪;陰虛陽盛,宜下瀉其陽邪。東垣謂:晝熱陽氣旺於陽分,夜熱陽氣下陷陰中。皆名熱入血室。重陽者,晝夜俱熱。
白話文:
如果火克肺,出現發冷惡寒的症狀,可以使用甘桔湯,並加入酒芩、山梔、麥門冬、五味子;如果發冷惡寒並且大便乾燥,則可以用四物湯加入大黃服用。如果長期患病,過度服用熱性藥物而出現發冷惡寒,首先要探吐痰液,然後服用通聖散,並加入生地、當歸,或者用四物湯去掉芎,地黃加倍,再加入白朮、黃柏、參、耆、甘草,通通炒熟後煎服。如果因為酒熱內郁而出現發冷惡寒,可以用黃耆一兩、葛根五錢煎服,大量出汗後就會痊癒。
根據《內經》的論述,陰虛是由於勞倦氣衰導致火氣熏蒸胸腔而產生內熱。陽虛則不足以保護皮膚,導致外寒入侵,陰盛則血脈不通,導致內寒,陽盛則毛孔閉塞,導致外熱。仲景認為:陽虛陰盛,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散去陰邪;陰虛陽盛,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排出陽邪。東垣認為:白天發熱是因為陽氣旺盛於陽分,晚上發熱是因為陽氣下陷到陰分。這些都屬於熱入血室的範疇。如果屬於重陽,則晝夜都會發熱。
夜寒,陰血旺於陰分;晝寒,陰氣上溢陽中。重陰者,晝夜俱寒。丹溪謂:惡熱非熱,明是虛證,惡寒非寒,明是火證。王冰謂: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當治其心;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當治其腎。噫!寒熱陰陽虛實,醫家大分,幸四公發明經旨,善學者,必合而玩之始得。
汗自汗侵侵屬氣虛,汗者,元陽真液。因飲食驚恐,房勞行動出汗者,曰多汗。不問昏醒朝夕,侵侵出汗者,曰自汗,乃陽氣不足衛護。發熱者,補中益氣湯加麻黃根、浮小麥,但升、柴俱宜蜜水炒過,以殺其升發之性,又欲其引參、耆至肌表,故不可缺也。發厥者,古耆附湯、順元散。間有氣血俱虛者,黃耆建中湯。
白話文:
夜晚寒冷,陰血充盈於陰分;白天寒冷,陰氣上溢於陽中。體內陰氣過盛者,晝夜皆感寒冷。丹溪先生說:怕熱卻不是真正發熱,說明是虛證;怕冷卻不是真正寒冷,說明是火證。王冰說:熱而不熱,是沒有火氣,要治療其心;寒而不寒,是沒有水氣,要治療其腎。哎,寒熱陰陽虛實,是醫學界劃分的重大課題,幸虧四位醫學大家闡明了經旨,勤學之人,必須將這些道理綜合起來推敲才能真正領悟。
汗水自發,而且持續不斷,屬於氣虛;汗水,是人體元陽真液。因飲食失調、驚恐、房事勞累、活動過度而引起的出汗,稱為多汗。不論清醒還是昏迷,白天還是黑夜,持續不斷地出汗,稱為自汗,這是陽氣不足,無法護衛體表造成的。發熱者,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麻黃根、浮小麥,但升麻、柴胡都要用蜜水炒過,以抑制其升發之性,又想要它引導人參、黃芪到達肌膚表面,因此不可缺少。發厥者,可以用古方耆附湯、順元散。偶爾也有氣血俱虛者,可以用黃芪建中湯。
亦有痰濕外邪初;
痰證自汗,頭眩嘔逆,宜川芎、白朮、陳皮、甘草水煎服。多汗身軟者,濕也。心主熱,脾主濕,濕熱相搏,如地之濕,蒸氣為云,霧為雨,各臟皆令有汗,獨心與脾胃為濕熱主耳,宜調衛湯、玉屏風散;火炎上蒸,胃濕作汗者,涼膈散。胃熱者,二甘湯。是知自汗亦有實者,故外感初證,亦多自汗。
風證,桂枝加附子;寒證,古桂附湯;暑證,五苓散;風濕相搏,防己黃耆湯。凡自汗久用參、耆、附子不效,宜養心血。或汗乾仍熱者,必外感風,宜參蘇飲,病止住服。是反治也。
白話文:
有些情況是痰濕外邪剛開始入侵,例如痰證、自汗、頭眩嘔逆,可用川芎、白朮、陳皮、甘草水煎服。如果出汗多且身體軟弱,就是濕氣重。心主熱,脾主濕,濕熱相搏,就像地上的濕氣蒸發成雲霧,各種臟器都會出汗,但心脾胃是濕熱的主要部位,可用調衛湯、玉屏風散;如果火氣上炎,胃濕出汗,可用涼膈散;如果胃熱,可用二甘湯。由此可知,自汗也有實證,所以外感初期也常會出汗。
風證可用桂枝加附子;寒證可用古桂附湯;暑證可用五苓散;風濕相搏可用防己黃耆湯。如果長期自汗,服用人參、黃耆、附子無效,就要滋養心血。如果出汗後身體仍然發熱,一定是外感風邪,可用參蘇飲,等到病症止住後就停藥。這屬於反治法。
盜汗全是陰分弱,腎火脾濕心勞劬。
睡著出汗,醒則漸收,蓋睡則胃氣行於里而表虛,醒則氣散於表而汗止。心火炎盛,以致肺失衛護者,當歸六黃湯;陰虛火動者,四物湯加知、柏,兼氣虛者,加參、耆、白朮;腎火動甚者,正氣湯;脾濕者,四制白朮散;肝熱者,用防風、龍膽草等分為末,米飲調服;心虛者,用人參、當歸各二錢半,先用豬心血煮湯澄清,以汁煎藥服;思慮過度,以致心孔獨有汗出者,用艾湯調下茯苓末一錢,或青桑第二番葉帶露採,陰乾,火焙為末,米飲調服,或古芷莎散。通用黃耆六一湯加浮小麥、牡蠣、麻黃根。
白話文:
盜汗主要是因为身体阴气不足,肾火旺盛、脾湿、心劳过度等原因导致。睡着时胃气运行于内,表虚容易出汗,醒后气散于外,汗液便会停止。如果心火旺盛导致肺气不足,可用当归六黄汤治疗;如果阴虚火旺,可用四物汤加知母、黄柏,气虚者可加人参、黄芪、白术;肾火旺盛者,可用正气汤;脾湿者,可用四制白朮散;肝热者,可用防风、龙胆草等分研末,用米汤调服;心虚者,可用人参、当归各二钱半,先用猪心血煮汤澄清,用汤汁煎药服用;思虑过度导致心孔出汗者,可用艾汤调服茯苓末,或用青桑第二番叶带露采摘,阴干,火焙研末,用米汤调服,或用古芷莎散。一般情况下可用黄芪六一汤加浮小麦、牡蛎、麻黄根。
外用五倍子、白礬為末,津液調,封臍中,一宿即止。或用牡蠣、麥面、麻黃根、藁本、糯米、防風、白芷等分為末,周身撲之。
痿諸痿不痛火克肺,經曰:諸痿皆生於肺熱。肺熱葉焦脾弱,著足痿躄,色白毛枯,曰皮痿。五臟受之發為諸痿,悲哀失志,上發喘而下溲血,乃心熱下虛也,曰脈痿,則膝脛筋脈縱緩,而不能任用於地。思色無窮,或入房太甚,口苦,白淫,乃肝熱膽津滲也,曰筋痿,則筋脈乾急蜷攣。
白話文:
使用五倍子和白礬研磨成粉末,然後用水調和,塗在肚臍中,一個晚上後,病情就能得到控制。或者可以使用牡蠣、麥面、麻黃根、藁本、糯米、防風、白芷等藥材研磨成粉末,全身都噴灑這些粉末。
各種萎縮類疾病都不會感到疼痛,這是因為火克肺所致,經典上說,所有萎縮類疾病都起因於肺部熱症。肺熱使得肺葉枯焦,脾氣弱小,導致腳部萎縮和行動不便,皮膚失去光澤、毛髮枯萎,這叫做皮痿。五臟受到影響會引起各種萎縮類疾病,表現為情緒悲傷、意志消沈,出現呼吸困難和尿血,這是心熱下虛的表現,叫做脈痿,特徵是膝蓋和小腿的筋脈鬆弛,無法承擔身體的重量。長期思慮過度,或是房事過度,會造成口苦、白色分泌物,這是肝熱和膽汁分泌過多的表現,叫做筋痿,特徵是筋脈乾燥、緊繃,無法活動。
居處卑濕,肉蠕動而口渴,乃脾熱胃燥也,曰肉痿,則肌肉麻痹不仁。有所勞行,大熱而渴,則陽氣內伐,熱舍於腎,水不勝火,骨髓空虛,色黑齒槁,名曰骨痿,則腰膝與脊不舉。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死。
肺傷木旺肢體廢;
肺被火傷,則木寡畏而侮土,則脾亦為之傷矣。肺傷則不能管攝一身;脾傷則不能運用四肢而痿廢矣。五痿總屬陽明,陽明者,宗筋之會也。陽明實,則宗筋潤而機關利矣。
瀉南補北是大經,瀉南,則肺金清而東方不旺,脾不傷而宗筋潤矣;補北,則心火降而西方不虛,肺不焦而榮衛通矣。清燥湯、虎潛丸、腎氣丸,調和金水二臟,治痿之大經也。
白話文:
住在潮濕低洼的地方,肌肉蠕動口渴,是脾胃積熱造成的,稱為肉痿,會導致肌肉麻痺無知覺。如果勞動過度,身體發熱口渴,則是陽氣內傷,熱氣積聚在腎臟,水火失衡,導致骨髓空虛,面色黑髮枯,稱為骨痿,會導致腰膝脊椎無力。骨痿嚴重到不能起床的,就會死亡。
肺受傷,木氣過盛,肢體就會衰敗;
肺被火氣傷,木氣衰弱,就會侵犯土氣,脾臟也會受損。肺受傷,就無法統攝全身;脾臟受傷,就無法支配四肢,導致四肢痿廢。五種痿症都屬於陽明經,陽明經是宗筋匯聚的地方。陽明經氣充足,宗筋就會滋潤,關節就會靈活。
瀉南補北是治療痿症的大法,瀉南,就是清肺金,讓東方木氣不旺,脾臟就不會受傷,宗筋就能滋潤;補北,就是降心火,讓西方金氣不虛,肺就不會燥熱,榮衛就能通暢。清燥湯、虎潛丸、腎氣丸,可以調和金水二臟,是治療痿症的大法。
慎勿滾同風痹治。
痹乃風寒濕合腳氣寒濕而成。緩風邪深,手足肢體緩弱而痛,是知痛則為風為實,不痛為痿為虛。
風因外感宜發散,痿屬內傷補血氣;
血虛者,四物湯合生脈散,加蒼朮、黃柏、牛膝,下補陰丸,氣虛者,四君子湯加蒼朮、黃柏、黃芩,下鹿茸四斤丸加五味子,或五獸三匱丹。又有瘀血妨礙者,四物湯加參、朮、黃柏、紅花。
白話文:
治療風痹,切忌用滾藥。風痹是由風寒濕邪以及腳氣寒濕共同作用而成的。風邪入侵較深,會導致手腳肢體酸軟疼痛,疼痛即為風邪實證,不痛則為痿證虛證。風邪外感,應以發散之法治療,痿證屬於內傷,需補血氣。血虛者,可用四物湯合生脈散,再加蒼朮、黃柏、牛膝,並服用補陰丸;氣虛者,可用四君子湯加蒼朮、黃柏、黃芩,並服用鹿茸四斤丸或五獸三匱丹。若有瘀血阻礙,可用四物湯加參、朮、黃柏、紅花。
或兼濕熱或兼痰,有濕多者,有熱多者,有濕熱相半者,健步丸、四制蒼柏丸。痰火起於手足之內者,二陳湯加蒼朮、黃柏、白朮、黃芩、竹瀝、薑汁。
又恐食積(妨礙升降)陽明滯;
減味清燥湯。如食全少者,白朮膏。
五痿旺時病易安,隨各臟旺月調補則易。間有挾寒者,五積散合獨活寄生湯;挾風者,大秦艽湯、何首烏丸。
白話文:
有些情况还伴随湿热或痰,有湿气重的,有热气重的,也有湿热各半的,可以用健步丸、四制苍柏丸治疗。如果痰火起源于手足内部,可以用二陈汤加入苍朮、黄柏、白朮、黄芩、竹瀝、薑汁。
另外,也要防备食积阻碍升降,导致阳明经气滞塞,这时可以服用减味清燥汤。如果食量很少,可以服用白朮膏。
五种痿病在旺盛的时候,病情容易稳定,只要根据每个脏腑旺盛的月份进行调理补益就会更容易恢复。偶尔也会有夹杂寒邪的,可以用五积散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夹杂风邪的,可以用大秦艽汤、何首烏丸治疗。
天產作陽戒厚味。
助火發熱故也。素不能淡薄者,搜風順氣丸。
厥(與麻木條參看)
厥證不獨手足隘,宗筋脾胃合為孽;
《內經·氣厥》篇:厥者,氣逆也。凡移寒移熱,或伏熱深而振慄,或虛寒甚而發躁,皆謂之厥,不但手足厥冷而已。宗筋,陰器也,厥陰所主。脾胃脈皆輔近宗筋,寒厥則陰縮而四肢冷;熱厥則津幹不榮四肢,溺赤,而手足熱。是六經之厥,皆統於肝與脾胃也。
太陽眴僕足難行,經曰:巨陽之厥,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為眴僕,而僵仆倒地。
白話文:
天生就陽氣充足,要戒除厚重的食物,因為容易助火生熱。如果平常就無法吃清淡食物的人,可以服用搜風順氣丸。麻木和厥證,不只是手腳發麻,而是與宗筋、脾胃相關,都會造成病變。厥證不單單是手腳發冷,而是氣逆所致,無論是寒氣入侵還是熱氣鬱積,或是深藏的熱氣導致顫抖,或虛寒過度導致躁動不安,都算是厥證。宗筋指的是生殖器,屬厥陰所管轄。脾胃經脈靠近宗筋,寒厥會導致陰氣收縮,四肢冰冷;熱厥則會導致津液虧損,四肢無力,小便赤黃,手足發熱。因此,六經厥證都與肝臟和脾胃有關。太陽經的厥證,會出現頭昏眼花、腳步難行,經書中記載:巨陽之厥,會出現頭腫、頭重,腳不能走路,還會出現昏迷不醒,甚至倒地不起。
陽明腹滿癲狂發;
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而妄言。
少陽耳聾脅肋痛,少陽之厥,則暴聾頰腫而熱,脅痛,胻不可以運。
太陰䐜脹作嘔泄;
太陰之厥,則腹滿䐜脹,後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
少陰心痛口舌乾,少陰之厥,則口乾溺赤,腹滿心痛。
厥陰莖縮膝腰折。
厥陰之厥,則小腹腫痛,腹脹涇溲不利,好臥屈膝,陰縮腫胻內熱。
又或咽腫咳不寧,腸癰項強衄吐血;
太陽厥逆,僵仆,嘔血,善衄。少陽厥逆,機關不利。機關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項不可以顧。發腸癰不治,驚者死。陽明厥逆,喘咳身熱,善驚,衄,嘔血。手太陰厥逆,虛滿而咳,善嘔沫。手心主少陰厥逆,心痛引喉,身熱,死不可治。手太陽厥逆,耳聾,泣出,項不可以顧,腰不可以俯仰。
白話文:
陽明經脈失調,會導致腹部脹滿、精神失常、胡言亂語;少陽經脈失調,則會突然耳聾、臉頰腫脹發熱、脅肋疼痛,四肢無法活動;太陰經脈失調,會導致腹部脹滿、腹痛、腹瀉,不想吃飯,吃了就吐,無法平躺;少陰經脈失調,會導致口渴、小便赤紅、腹部脹滿、心痛;厥陰經脈失調,會導致小腹腫痛、腹部脹滿、小便排泄不順暢,喜歡蜷縮著身體,陰莖縮小,四肢內熱;太陽經脈失調,會導致身體僵硬、昏倒、嘔血、流鼻血;少陽經脈失調,會導致身體僵硬、脖子無法轉動、腸癰發作,嚴重者會驚嚇而死;陽明經脈失調,會導致呼吸急促、咳嗽、發燒、容易驚嚇、流鼻血、嘔血;手太陰經脈失調,會導致虛弱、咳嗽、嘔吐;手少陰經脈失調,會導致心痛、疼痛蔓延到喉嚨、發燒,難以治療;手太陽經脈失調,會導致耳聾、流淚、脖子無法轉動、腰部無法彎曲。
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痹,嗌腫,痓。若三陰俱逆,不得前後,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外感寒泣暑相兼,寒泣血發厥,脈沉微者,理中湯、四逆湯;暑耗氣發厥,脈虛者,白虎湯,或香薷散加羌活。夏月勞役犯房,以致陽氣煩擾,目盲耳閉,《內經》謂之煎厥,言熱氣煎逼,損腎與膀胱而成也。宜四君子湯,加遠志、防風、赤芍、麥門冬,陳皮。凡外感發熱者,宜解散藥中加薑汁。
白話文:
手陽明、少陽經氣逆亂,會導致喉嚨閉塞、咽喉腫痛,並伴隨發冷。若三陰經氣也逆亂,氣血不通,則會導致手腳冰冷,嚴重者三天內就會死亡。
如果外感寒邪暑氣交雜,寒邪入侵,導致血氣凝滯,脈象沉微,可服用理中湯、四逆湯;若暑氣耗傷陽氣,導致脈象虛弱,可服用白虎湯,或香薷散加入羌活。夏季勞累過度,或居住環境不佳,陽氣受損,容易出現目盲耳閉,古人稱之為煎厥,意指熱氣煎熬損傷腎臟和膀胱。宜服用四君子湯,加入遠志、防風、赤芍、麥門冬、陳皮。凡是外感發熱者,可在解散藥物中加入薑汁。
內傷薄厥痰火挾;
內因喜怒傷氣傷志,氣逆而不下行,則血積於心胸,《內經》謂之薄厥,言陰陽相搏,氣血奔並而成。古法暴厥氣逆身冷者,蘇合香丸、八味順氣散。怒氣逆甚,嘔血鼽衄發厥者,四物湯去地黃,加赤茯苓、人參、桔梗、陳皮、麥門冬、檳榔,姜煎服,或六郁湯。氣實多怒,忽大叫發厥者,乃痰閉於上,火起於下而上衝,用香附五錢,川芎七錢,生甘草三錢,童便、薑汁煎服,又青黛、人中白、香附為丸服。稍愈,用導痰湯加黃連、香附、煎吞當歸龍薈丸。
白話文:
內傷導致的虛弱昏厥,是因為痰火交雜而起。內心喜怒哀樂,容易傷氣傷神,氣逆上而不下降,就會使血液積聚於心胸,這在《內經》中稱為薄厥,是陰陽失調,氣血逆衝造成的。古代治療暴厥氣逆、身體冰冷的,用蘇合香丸、八味順氣散。若怒氣逆上,嘔血、鼻出血、發厥的,則用四物湯去掉地黃,再加入赤茯苓、人參、桔梗、陳皮、麥門冬、檳榔,用薑汁煎服,或者用六郁湯。氣實多怒,突然大叫發厥的,是因為痰氣阻塞於上,火氣從下往上衝,可用香附、川芎、生甘草,加入童便、薑汁煎服,也可以用青黛、人中白、香附製成丸藥服用。稍有好轉,可以用導痰湯,加入黃連、香附,煎服當歸龍薈丸。
因勞役飲水,被驚發厥者,六君子湯加芩、連、竹瀝、薑汁。內傷痰火發厥,脈弦滑者,二陳湯加竹瀝;挾寒,加生附子;挾火,加芩、連、山梔、竹瀝;肥人,加人參、薑汁。凡厥症為癲、為眴僕、為妄見,或腹脹、二便不利,或嘔,或心痛,皆痰火、鬱氣病也。
總因酒色陰陽衰,熱厥因醉飽入房,濕熱鬱於脾土,不能滲榮四肢,陽氣獨盛,故手足心熱,宜補中益氣湯、升陽散火湯、火鬱湯。寒厥因多欲奪精,元陽大有所損,不能滲營經絡,陰氣獨在,故手足皆寒,宜十全大補湯加附子,或當歸四逆湯。尋常氣虛發厥者,四君子湯。
白話文:
勞累後喝水,突然發作昏厥,可用六君子湯加上黃芩、黃連、竹瀝、薑汁治療。內傷痰火導致昏厥,脈象弦滑,用二陳湯加竹瀝;若伴有寒症,則加生附子;若伴有火症,則加黃芩、黃連、山梔、竹瀝;肥胖者,加人參、薑汁。所有昏厥症狀,例如癲癇、抽搐、幻覺,或是腹脹、大小便不通暢、嘔吐、心痛,都是痰火或鬱氣引起的。
總之,昏厥大多是由於縱慾傷身,導致陰陽失調,熱厥通常是由於酒醉飽食後房事過度,濕熱鬱積在脾胃,無法滋潤四肢,陽氣過盛,所以手腳心發熱,可用補中益氣湯、升陽散火湯、火鬱湯治療。寒厥通常是由於過度縱慾耗損精氣,元陽受損,無法滋養經絡,陰氣獨盛,所以手腳冰冷,可用十全大補湯加附子,或當歸四逆湯治療。一般氣虛導致昏厥,可用四君子湯。
血虛發厥者,四物湯。有火,加知母、黃柏;虛寒,加附子。但厥冷多以不勝乘其所勝,如腎移寒於脾,則為寒厥;心移熱於腎,則為熱厥,六經皆然。抑論陽症煩渴、譫語、身熱;陰症不渴、靜倦、身涼,與傷寒陽厥、陰厥大同。但雜病多因酒色、七情、痰火所致,外感者少。
故經曰:陽衰於上則為寒厥;陰衰於下則為熱厥。陽極似陰,陰極似陽,與傷寒因雖不同,而病狀變化亦相似也。
屍厥亦是下虛惙;
凡有弔死問疾,或入廟登塚,卒中外邪,與臟氣相忤,氣遏不行,經絡脈伏,昏不知人,忽手足逆冷,頭面青黑,牙關緊急,昏暈卒倒,或錯言妄語,決不可作風治,先宜蘇合香丸灌之,候醒,以木香勻氣散,合平胃散調之。素虛者,用焰硝五錢,硫黃二錢末,作三服,用陳酒一盞,煎覺焰硝起,傾於盞內蓋著,溫服;如人行五里,又進一服。
白話文:
血虛導致昏厥的人,可以用四物湯治療。如果伴隨有火氣,可以加入知母、黃柏;如果是虛寒,可以加入附子。
昏厥的冷熱,大多是由於不勝乘其所勝,例如腎臟的寒氣移到脾臟,就會造成寒厥;心臟的熱氣移到腎臟,就會造成熱厥,六經都一樣。
此外,陽症的症狀包括口渴、神志不清、發熱;陰症的症狀包括不渴、靜止無力、身體發涼,這跟傷寒中的陽厥、陰厥非常相似。
但雜病大多是由於酒色、七情、痰火引起的,外感因素比較少。
因此經書上說:陽氣衰弱在上就會造成寒厥;陰氣衰弱在下就會造成熱厥。陽氣極盛時會表現得像陰氣,陰氣極衰時會表現得像陽氣,雖然跟傷寒的致病原因不同,但病狀的變化卻很相似。
屍厥也是因為下焦虛弱引起的。
凡是有弔唁死者或探望病人,或是在廟宇、墳墓中突然受到外邪侵襲,與臟氣相沖,導致氣機阻塞不通,經絡脈絡停滯,昏迷不省人事,突然手腳冰冷,頭面青黑,牙關緊閉,昏暈倒地,或胡言亂語,千萬不要用風寒類的藥物治療,應該先用蘇合香丸灌服,等到清醒之後,再用木香勻氣散,配合平胃散調治。如果體質虛弱,可以服用焰硝五錢,硫黃二錢,磨成粉末,分三次服用,每次用陳酒一杯煎煮,等到焰硝出現氣泡,就將藥液倒入杯中蓋好,溫服;如果行走五里路,可以再服用一次。
如無前藥,用古參附湯,入薑汁,酒煎服;外灸百會穴,如綠豆大艾九壯,氣海百壯,身溫者生。暴死者,追魂湯灌之。蛔厥見傷寒,血厥見產後。
接補陰陽本《內經》,陰陽氣不相接則厥。熱厥補陰,寒厥補陽。正經所謂:壯水之主,以鎮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也。
吐下還為實者設。
凡卒厥未辯,先以蘇合香丸灌醒,痰壅口噤者,瓜蒂散吐之,或搐鼻亦可;熱甚者,大承氣湯、雙解散下之。
白話文:
如果沒有先前的藥物,就用參附湯,加入薑汁,用酒煎服;外用艾灸百會穴,灸到像綠豆大小的艾灸九壯,氣海穴灸百壯,身體溫暖了就能活過來。暴死的人,可以用追魂湯灌下去。蛔厥屬於傷寒症狀,血厥則見於產後。
根據《內經》的理論,陰陽之氣不相接就會出現厥症。熱厥需要補陰,寒厥需要補陽。正如正經所言:用壯水之主來鎮壓陽光,用益火之源來消除陰翳。
吐下法是針對實證而設。
對於突然發生的厥症,如果病因不明,先用蘇合香丸灌服,讓患者甦醒。如果痰阻礙口不能說話,用瓜蒂散吐痰,或者用藥物刺激鼻腔也可以;如果熱症嚴重,就用大承氣湯或雙解散瀉下去。
癆瘵
癆瘵(癆極曰瘵)先須辨陰陽,熱癆陽病,口乾,舌瘡,咽痛,涕唾稠黏,手足心煩疼,小便黃赤,大便燥結;虛癆陰病,唾痰白色,胃逆口惡,飲食難化,小便多,遺精白濁,大便溏泄。又有嗽痰,仰臥不得者,必陰陽兼病也。多因十五六歲,或二十前後,血氣未定之時,酒色虧損精血而成,全屬陰虛。
間有因外感、外瘧:久嗽而成者,多屬陽虛。熱癆咽瘡、失音者死;虛癆泄不止者死。
陰陽傳變最無常。
不問陰病陽病,日久皆能傳變,男子自腎傳心肺肝脾,女子自心傳肺肝脾腎,五臟復傳六腑而死,亦有始終只傳一經者,有專著心腎而不傳者,大要以脈為證驗。
白話文:
癆瘵(癆極曰瘵)
癆瘵,又稱癆病,其極度發展則稱為瘵病,辨證時首先要分清陰陽。
熱癆為陽病,症狀包括:
- 口乾
- 舌頭生瘡
- 咽喉疼痛
- 鼻涕和唾液稠黏
- 手足心煩躁疼痛
- 小便顏色黃赤
- 大便乾燥難解
虛癆為陰病,症狀包括:
- 唾液和痰液呈白色
- 胃氣逆上,口中感覺惡心
- 食慾不振,食物難以消化
- 小便量多
- 遺精、白帶增多
- 大便稀薄
若同時出現咳嗽有痰,且仰臥不能的情況,則屬於陰陽兼病。
癆瘵多發生在十五六歲或二十歲左右,血氣尚未穩定之時,因縱慾傷身、精血虧損而致,多屬陰虛。
但也有些情況是因外感、外瘧(瘧疾)久咳所致,則多屬陽虛。
熱癆患者若出現咽喉生瘡、失音,則易於死亡;而虛癆患者若出現泄瀉不止,也容易致命。
陰陽轉變無常,變化莫測。
不論是陰病還是陽病,日久都會相互傳變。男子從腎臟開始,依次傳變到心臟、肺臟、肝臟、脾臟;女子則從心臟開始,依次傳變到肺臟、肝臟、脾臟、腎臟;五臟再傳變到六腑,最終導致死亡。
也有從始至終只傳變一經者,也有只集中在心腎而未傳變到其他臟腑者。總之,以脈象作為診斷依據是至關重要的。
潮汗咳(或見血,或遺精)泄分輕重,輕者,六證間作;重者,六證兼作。蓋火蒸於上,則為咳血,為潮熱;火動於下,則為精濁,為泄瀉。若先見血,上血為先,其餘流傳變證雖多,亦必歸重於一經。
假如現有精濁,又加之脛酸、腰背拘急,知其邪在腎也;現有咯血多汗,加之驚惕、口舌生瘡,知其邪在心也;現有喘咳嗽血,加之皮枯、鼻塞、聲沉,知其邪在肺也;現有夢遺,加之脅痛、多怒、頸核、知其邪在肝也;現有泄瀉,加之腹痛痞塊、飲食,無味、四肢倦怠,知其邪在脾也。當隨其邪之所在調之。
勞熱,清骨散;內熱,保真湯;晡熱,黃耆鱉甲湯。勞血、咯血太平丸;嗽吐咳咯,保和湯。血去多,三黃補血湯;血不止,十灰散、單花蕊石散,勞嗽乾咳,人參潤肺丸、保和湯、太平丸、寧肺湯。肺痿,知母茯苓湯;肺癰,桔梗湯、單白芨散。勞泄,白朮膏、八珍湯、腎氣丸。
白話文:
潮汗伴隨咳嗽,可能出現咳血或遺精,依症狀輕重不同,輕者六種症狀輪流出現,重者六種症狀同時出現。這是因為內火上炎導致咳血、潮熱,火氣下移則引發精濁、泄瀉。如果先出現咳血,表明上焦火氣最盛,其他衍生症狀雖然繁多,但最終都歸屬於心經。
若出現精濁並伴隨脛酸、腰背緊繃,則邪氣在腎;咯血多汗,伴隨驚悸、口舌生瘡,則邪氣在心;喘咳帶血,伴隨皮膚乾燥、鼻塞、聲音嘶啞,則邪氣在肺;夢遺,伴隨脅痛、易怒、頸部淋巴結腫大,則邪氣在肝;泄瀉,伴隨腹痛、腹脹、食慾不振、四肢乏力,則邪氣在脾。應根據邪氣所在的臟腑進行調理。
針對不同情況,可選用不同方藥:勞熱用清骨散,內熱用保真湯,晡熱用黃耆鱉甲湯;勞血、咯血用太平丸;咳嗽、痰多用保和湯;失血過多用三黃補血湯;止血用十灰散或單用花蕊石散;勞嗽乾咳用人參潤肺丸、保和湯、太平丸、寧肺湯;肺痿用知母茯苓湯;肺癰用桔梗湯或單用白芨散;勞泄用白朮膏、八珍湯、腎氣丸。
勞汗,黃耆散。更當於各病本條參究。
初於開關起胃房。
勞者,倦也。氣血勞倦不運,則凝滯疏漏,邪氣得以相乘;又飲食勞倦所傷,則上焦不行,下脘不通,熱熏胸中而生內熱。凡頸上有核,腹中有塊,或當臍冰冷,或無力言動,皆痰涎結聚,氣血凝滯之所致也。故以開關起胃為先,蓋關脈閉則氣血乾枯,胃氣弱則藥無由行。但陽虛不可偏用辛香丁、附之類;陰虛不可偏用苦寒知、柏之類。
古方有開關散、定胃散,今亦難用,竊其意推之。陽病開關,清熱利便,宜瀉白散,加銀柴胡、秦艽、桔梗、木通、澤瀉、當歸、芍藥、木香,以小便多為病去。陰病開關,行痰利氣,宜二陳湯,加便制香附、貝母、牡丹皮、當歸、山楂、蘇梗及生地、木香少許,以氣清痰少為病減。陰陽俱用參苓白朮散、三白湯、或二陳湯加白朮、神麯、麥芽以起脾胃。
白話文:
勞汗,應該根據不同的疾病本質,參照黃耆散的方劑。
治療要從開關起胃房開始。
勞,指的是疲倦。氣血勞倦不流通,就會凝滯阻塞,導致疏漏,使邪氣得以乘虛而入。另外,飲食勞倦也會損傷身體,導致上焦不通暢,下脘不消化,熱氣熏蒸胸中而產生內熱。凡是頸部有硬塊、腹部有腫塊,或臍周冰冷、無力說話行動,都是痰涎積聚,氣血凝滯導致的。所以,要先開關起胃,因為關脈閉塞就會導致氣血乾枯,胃氣虛弱就無法讓藥物通行。但是陽虛的人不能過度使用辛香、丁香、附子之類的藥物;陰虛的人不能過度使用苦寒、知母、柏樹之類的藥物。
古代的方劑中,有開關散和定胃散,現在也難以直接使用,但是可以借鑒其思路。陽病開關,清熱利便,可以用瀉白散,加上銀柴胡、秦艽、桔梗、木通、澤瀉、當歸、芍藥、木香,以小便增多為病癒的標誌。陰病開關,行痰利氣,可以用二陳湯,加上制香附、貝母、牡丹皮、當歸、山楂、蘇梗,以及生地、木香少許,以氣順痰少為病減的標誌。陰陽俱用,可以用參苓白朮散、三白湯,或者二陳湯加上白朮、神麴、麥芽,以促進脾胃功能。
如有泄者,尤宜多服、久服,俟胃氣轉,然後依證用藥。古方以生犀散、防風當歸飲,或三補丸、單黃連丸,治熱癆證,然必初起體實,而後敢用之也。
久則平補火處熄,久虛積損成癆。陽虛,劫勞散、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補中益氣湯,單人參湯。陰虛,加味逍遙散、滋陰降火湯、節齋四物湯、補陰丸、大造丸、補天丸。虛甚者,瓊玉膏、白鳳膏。古云:服涼藥,百無一生;飲溲溺,萬無一死。惟脾胃虛及氣血弱者,必以滋補藥中,量入童便,以代降火之藥。
白話文:
如果患者有泄瀉的情況,就應該多服用、長期服用藥物,等到胃氣恢復之後,再根據症狀用藥。古代的方劑例如生犀散、防風當歸飲,或是三補丸、單黃連丸,都可以用來治療熱癆證,但是必須在疾病初期體質比較實的時候才能使用。
時間久了,就應該以平補的方式來滋養火氣,避免久虛積損成癆。陽虛的人可以使用劫勞散、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補中益氣湯,以及單人參湯。陰虛的人則可以服用加味逍遙散、滋陰降火湯、節齋四物湯、補陰丸、大造丸、補天丸。虛弱嚴重者,可以使用瓊玉膏、白鳳膏。古人說:「服用涼藥,百無一生;飲用尿液,萬無一死。」但是脾胃虛弱或氣血不足的人,就必須在滋補藥物中加入適量童便,以代替降火藥物。
今俗非偏用知、柏、生地滯脾,則又偏用人參、桂、附助火;治咳輒用兜鈴,紫菀、款冬、青黛,牡蠣收澀肝經。治血輒用京墨、金石,寒涼傷其氣血;退潮輒用銀柴胡、胡黃連消其肌肉;遺精輒用龍骨、石脂澀燥其精,皆不治其本耳。
扶正祛邪蟲亦亡。
蟲亦氣血凝滯,痰與瘀血化成。但平補氣血為主,加以烏梅、青蒿、硃砂之類,而蟲自亡矣。紫河車丹、紫河車丸、青蒿膏、蛤蚧散、天靈蓋散,選用。傳屍之說,不必深泥。歷觀癆瘵,皆因酒色財氣損傷心血,以致虛火妄動,醫者不分陰陽用藥,病家不思疾由自取,往往歸咎前人積惡,甚則疑及房屋器皿、墳墓,且冤業飛屍遞相傳疰,古人亦云:癆瘵三十六種,惟陰德可以斷之,不幸患此疾者,或入山林。或居靜室,清心靜坐,常夢香叩齒,專意保養,節食戒欲,庶乎病可斷根。
白話文:
現在的風俗,不是偏用知母、柏樹皮、生地黃來傷害脾胃,就是偏用人參、桂枝、附子來助長火氣;治療咳嗽就只用兜鈴草、紫菀、款冬花、青黛,牡蠣收斂肝經;治療血症就只用京墨、金石,寒涼傷了氣血;治療潮熱就只用銀柴胡、胡黃連來消減肌肉;治療遺精就只用龍骨、石脂來澀燥精氣,這些都治標不治本。
扶持正氣,驅除邪氣,蟲病自然消失。
蟲病也是氣血凝滯,痰液和瘀血轉化而成。只要以平和補益氣血為主,再加上烏梅、青蒿、硃砂之類的藥物,蟲病自然會消失。紫河車丹、紫河車丸、青蒿膏、蛤蚧散、天靈蓋散等藥方可以選用。傳染屍體的說法,不必過於迷信。
觀察歷來的癆病、瘵病,都是因為酒色財氣損傷心血,導致虛火妄動。醫生不分陰陽用藥,病人不反思疾病的根源,往往歸咎於前人的惡行,甚至懷疑房屋器皿、墳墓,並認為冤業飛屍互相傳染疾病。古人也有說法:癆病、瘵病有三十六種,只有陰德可以斷絕。不幸患上這種疾病的人,可以到山林或靜室居住,清心靜坐,經常做夢中香、叩齒,專心養護身體,節制飲食,戒除慾望,這樣病症才有望斷根。
若不遵此禁忌,服藥不效。
我有一言真藥石,改(酒色財氣)過遷善(篤信天理)回穹蒼。
諸蟲
九蟲皆因臟氣弱,濕熱熏蒸痰瘀成;
諸蟲皆因飲食不節,或飢飽失宜,或過飧腥鱠炙爆,或鱉、莧同食,以致中脘氣虛不運而成積,積久成熱,濕熱熏蒸,痰與瘀血凝結,隨五行之氣變化,而為諸般奇怪之形,若腐草為螢是也。
九蟲;一曰伏蟲,長四寸許,為諸蟲為長;二曰蛔蟲,長尺許,貫心即殺人;三曰白蟲,長一寸,母子相生,其形轉大而長,亦能殺人;四、肉蟲,狀如爛杏;五、肺蟲,其狀如蠶;六、蝟蟲,狀如蛤蟆;七、弱蟲,又名膈蟲,狀如瓜瓣;八、赤蟲,狀如生肉;九、蟯蟲,狀如菜蟲,形至細微。
白話文:
如果沒有遵守這些禁忌,藥物就無法發揮作用。
我有一句話是真正的藥石,能改變你沉迷於酒色財氣的過失,讓你回頭向善,篤信天理,重回正道。
九種蟲子都是因為臟腑虛弱,濕熱熏蒸,痰瘀積聚而形成的;
九種蟲子也可能是因為飲食不節制,例如飢飽失宜,或者過度食用生冷、油炸、燒烤的食物,或者鱉肉和莧菜同食,導致中脘氣虛不運,積聚成塊,久而久之就變成熱,濕熱熏蒸,痰和瘀血凝結,隨著五行之氣的變化,變成各種奇怪的形狀,就像腐草變成螢火蟲一樣。
九種蟲子分別是:一、伏蟲,長約四寸,是九種蟲子中最長的;二、蛔蟲,長約一尺,穿透心臟就會致命;三、白蟲,長約一寸,母子相生,體型會逐漸變大變長,也能致命;四、肉蟲,形狀像爛杏;五、肺蟲,形狀像蠶;六、蝟蟲,形狀像蛤蟆;七、弱蟲,也叫膈蟲,形狀像瓜瓣;八、赤蟲,形狀像生肉;九、蟯蟲,形狀像菜蟲,非常細小。
心煩咳嗽多嘔唾,肉蟲令人心煩滿悶;肺蟲令人咳嗽;蝟蟲令人嘔吐、呃逆、喜噦,嘈雜,受吃泥炭、生米、茶、鹽、薑、椒等物;弱蟲令人多唾。
瘡癰痔漏與腸鳴。
蟯蟲居廣腸,多則為痔,居則為癩。癰疽,疥,癬多蟲之為害。赤蟲令人腸鳴。
又有感觸蠢動物,心腹刺痛藥不靈。
或山潤蛇虺、水蛭遺精,誤飲其水,或草木果品,蟲聚其毒,誤食以致心腹刺痛,或引腰脅,時作時至,諸藥不效,乃蟲證也,雄砂丸止之。
婦人鬼胎兒血鱉,婦人經閉,腹大僅一月間便能動作,乃至過期不產,或有腹痛,此必蟲證,雄砂丸,或萬應丸主之。血鱉小兒最多,大人間有,蓋鱉因積瘀而成故也,追蟲打鱉丸;不敢下者,釣蟲黑白丸亦好。但釣後,須服調脾和胃藥。
白話文:
心情煩躁、咳嗽並伴隨大量吐口水,可能是肉蟲引起的,讓人感到心煩意亂、胸口悶塞;肺蟲則會導致咳嗽;蝟蟲會令人嘔吐、打嗝、喜歡打飽嗝、胃部嘈雜,吃泥土、生米、茶、鹽、薑、辣椒等食物會加重症狀;弱蟲則會造成大量吐口水。
瘡、癰、痔漏和腸鳴等疾病也可能與蟲有關。
蟯蟲寄生在直腸,數量多則會引起痔瘡,長期寄生則會形成癩病。癰、疽、疥、癬等疾病也多是蟲害所致。赤蟲會引起腸鳴。
此外,接觸到蠢動物也會導致心腹刺痛,藥物治療無效。
誤食山潤蛇、水蛭或其分泌物,或誤食有毒蟲聚集的草木果品,也會引起心腹刺痛、腰部和肋骨疼痛,時而發作,藥物無效,這也是蟲證,可以用雄砂丸來治療。
婦女懷孕期間若出現鬼胎、兒血鱉,或經期不順、腹部腫大,僅一個月就開始活動,甚至過期不產,或腹部疼痛,這些都是蟲證,可以用雄砂丸或萬應丸來治療。血鱉在小孩身上比較常見,大人身上也有,主要是因為瘀血積聚形成,可以用追蟲打鱉丸來治療;如果不敢服用下藥,也可以使用釣蟲黑白丸,但服用後要記得服用調脾和胃的藥物。
眼鼻下黑蟹爪明。
凡蟲證,眼眶、鼻下青黑,面色痿黃,臉上有幾條血絲,如蟹爪分明,飲食不進,肌肉不生,沉重寒熱,若不早治,相生不已,貫心殺人。
傳屍癆蟲十八種,傳屍自上注下,病與前人相似,故又曰疰。化精血歸於元陽之內,變幻種類最多,古謂第一代蟲,如嬰兒或如鬼,或如蛤蟆,遇丙丁日食起,醉歸心俞。第二代蟲,如亂髮,或如守宮,或如蜈蚣,或如蝦,遇庚辛日食起,醉歸肺俞。第三代蟲,如蛟如蟻,或如蜣螂,或如刺蝟,遇庚辛日食起,醉歸厥陰。
第四代蟲,如亂絲,或發豬肝,或如蚯蚓、如蛇,遇戊己日食起,醉歸脾俞。第五代蟲,,如鱉、龜,或有頭無足,或有足無頭,或如鼠,或如精血,遇甲乙日食起,醉歸肝俞。第六代蟲,如馬尾,有兩條,一雌一雄,或如鱉,有頭、足、尾,或如爛面,或長或短,遇醜亥日食起,醉歸腎俞,周而復胎。凡取癆蟲,依五臟方選用,必俟其大醉日方可取之。
白話文:
眼睛和鼻子下方出現黑色像螃蟹爪一樣的斑點,說明了身體有蟲證。這種情況下,眼眶和鼻下會呈現青黑色,臉色萎黃,臉上還有幾條像螃蟹爪一樣明顯的血絲,患者食慾不振,肌肉萎縮,身體沉重,時而發熱時而發冷。如果不早點治療,這些症狀會互相影響,最終危及生命。
傳屍癆蟲有十八種,從上往下傳染,症狀和以前的人相似,所以也叫疰。蟲子會把精血化為元陽,變化多端。古人把第一代蟲叫做嬰兒蟲,或像鬼,或像蛤蟆,在丙丁日吃東西時會發作,並沉醉於心俞穴。第二代蟲,像亂髮,或像守宮,或像蜈蚣,或像蝦,在庚辛日吃東西時會發作,並沉醉於肺俞穴。第三代蟲,像蛟,像蟻,或像蜣螂,或像刺蝟,在庚辛日吃東西時會發作,並沉醉於厥陰穴。
第四代蟲,像亂絲,或像豬肝,或像蚯蚓,或像蛇,在戊己日吃東西時會發作,並沉醉於脾俞穴。第五代蟲,像鱉,像龜,或有頭無足,或有足無頭,或像鼠,或像精血,在甲乙日吃東西時會發作,並沉醉於肝俞穴。第六代蟲,像馬尾,有一雌一雄兩條,或像鱉,有頭、足、尾,或像爛面,或長或短,在丑亥日吃東西時會發作,並沉醉於腎俞穴,然後周而復始。治療癆蟲要根據五臟的方劑選擇藥物,而且必須等到蟲子醉酒的時候才能取出來。
取後,隨補各臟,如取脾蟲後,則補脾;取腎蟲後,則補腎。若病甚者,不分臟腑,只用追病用以斷其根。又有輕者,只用鰻鱺魚煮食,或蟲痛丹。陽虛者,金液丹最妙。取癆蟲法:先令病家,用皮紙糊一密室,不留些罅隙,擇一老成人,過遞以單方水,灑其過遞之人身,以雄黃、雌黃塗耳目口鼻上,安排鐵鉗一把,布巾一幅,用香油二斤,以鍋盛頓,微煎冷沸,仍用高桶一個,以石灰在桶內,生布巾蓋桶口,俟月初蟲頭向上,卻服取蟲藥,五更初一服,五更三點時一服。
白話文:
取蟲之後,就應該依據所取的蟲來補益對應的臟腑,例如取脾蟲之後,就補脾;取腎蟲之後,就補腎。如果病情嚴重,不分臟腑,直接用追病的方法來斷根。也有一些輕症,只要用鰻鱺魚煮着吃,或者服用蟲痛丹就能治好。如果是陽虛體質,服用金液丹效果最佳。取癆蟲的方法是:先讓病人用皮紙糊一個密不透風的房間,不留任何縫隙,然後找一位年長的人,用單方水灑在他身上,再用雄黃和雌黃塗抹他的耳目口鼻,準備好一把鐵鉗和一條布巾,用香油兩斤盛在鍋中,稍微煎一下,等到油溫降到接近沸騰,再用一個高桶,在桶內放一些石灰,用生布巾蓋住桶口,等到了月初,蟲子頭部向上時,就服用取蟲藥,五更初一服一次,五更三點時再服一次。
服藥後,腹中疼痛如刀斧劈,不妨,至巳時,必須下蟲,或取下臭穢膠漆,或吐瀉膿血、瘕塊,皆於灰桶中。其蟲或從汗出,紫蠶苗狀,或從耳、鼻、口中出,或小便中出,異般形狀不一,或青黑,或黃紅。大者,急用鐵鉗取入油中煎,當日將油紙裹蟲入瓦罐內,石灰填實,埋於深山遠僻之處,免再染人。其患人衣、被、床、席,並皆棄去,醫人分付藥後,亦須遠避。
其取下蟲色白者,食臟腑脂膏,可三十日服藥補之;蟲色黃赤者,食人血肉,可六十日服藥補之;蟲色紫黑者,食人精髓,病傳至腎,可謂極矣,冀其萬一,或為子孫除害則可,又蟲頭白者,亦難治,此危氏說也,丹溪謂不必深泥。
白話文:
服藥後腹痛如刀斧劈,恐是蟲患,需小心處置
服藥之後,肚子劇烈疼痛,感覺就像被刀斧劈砍一樣,別慌張。到了巳時(上午九點至十一點),應該會有蟲子排出,可能是粘稠的惡臭物,也可能是膿血、瘕塊,這些都要收集在灰桶裡。
蟲子可能從汗液中排出,形狀像紫色的蠶寶寶;也可能從耳朵、鼻子、嘴巴或是小邊排出,形狀各不相同,有的青黑色,有的黃紅色。
如果排出的是大蟲,要趕緊用鐵鉗夾起,丟進油鍋裡煎煮。當天就要用油紙包好蟲子,放入瓦罐,再用石灰填滿,埋在深山荒僻的地方,避免再危害其他人。
患病者的衣服、被子、床鋪、席子都要丟棄,醫生開完藥後也要遠離患者。
關於蟲子的顏色和治療:
- 排出的是白色蟲子,代表它吃的是臟腑的脂肪,可以用藥補身體三十天。
- 排出的是黃紅色蟲子,代表它吃的是人的血肉,可以用藥補身體六十天。
- 排出的是紫黑色蟲子,代表它吃的是人的精髓,病症已傳到腎臟,這算是最嚴重的病狀了,只能祈求萬一,或者可以為子孫除掉禍害。
- 蟲子頭部是白色的,也是很難治癒的,這是危氏的說法。
- 丹溪則認為不必過於擔心。
居肺咯血必損聲。
癆蟲須分五臟,嘗居肺間,正所謂膏之上,肓之下,針之不到,藥之不行,只宜早灸膏肓、四花為佳。若蝕肺系,則咯血吐痰,聲嘶,思食無厭,病患至此,未易治療。又有應聲蟲,每語,喉中如有物作聲相應者,有人教誦本草,至雷丸則無聲,乃頓服數枚而愈。狐惑、蠱疰見各條。
虛先溫補後追逐,體虛者,俱宜先用溫補,扶其元氣,然後用王道之藥,佐以一、二殺蟲之劑,如化蟲丸,使君子丸、五膈下氣丸之類;或追蟲後,而繼以溫補亦可,不然,則蟲去而元氣亦散矣。
白話文:
住在肺部咳血,必然會損傷聲音。
癆蟲需要區分五臟,經常住在肺部,正如所謂的膏之上,肓之下,針扎不到,藥物也無法進入,只有早點灸膏肓,用四花藥物為好。如果侵蝕肺部經脈,就會咳血、吐痰、聲音嘶啞,想吃卻吃不下,病患到了這個地步,就難以治療了。還有一種應聲蟲,每次說話,喉嚨裡好像有東西發出聲音回應,有人教他背誦本草綱目,到雷丸這一味藥時就沒有聲音了,於是立刻服用幾枚就痊癒了。狐惑、蠱疰的症狀,可以參考其他條目。
虛弱的人先溫補後驅逐,身體虛弱的人,都要先用溫補藥物,扶持元氣,然後用正統的藥物,輔以一兩種殺蟲藥,例如化蟲丸、使君子丸、五膈下氣丸之類;或者驅逐蟲子後,再用溫補藥物也可以,否則,蟲子被驅除了,元氣也會散失了。
實則吐下量全行。體實蟲攻上膈,心腹㽲痛,用樟木屑濃煎湯,服之大吐,吐蟲痛減後,煎甘草湯與之和胃。如有積自吐蟲者,用黑錫灰、檳榔等分為末,米飲下。下蟲,用追蟲丸;取積藥,苦楝根湯、萬應丸、萬病解毒丹,量體選用。
求嗣
求嗣這理非玄微,山無不草木,人無不生育,婦人要經調,男子要神足。男子陽精微薄,雖遇血海虛靜,流而不能直射子宮,多不成胎。皆因平時嗜欲不節,施泄太多所致,宜補精元,兼用靜工存養,無令妄動,候陽精充實,依時而合,一舉而成矣。女人陰血衰弱,雖投真精,不能攝入子宮,雖交而不孕,雖孕而不育,是以男女配合,必當其年。未笄之女,陰氣未完;欲盛之婦,所生多女。
白話文:
實則吐下量全行:病情嚴重到必須通過嘔吐和下瀉來清除體內的邪氣。
體實蟲攻上膈:體質壯實,蟲子攻擊上消化道,引發心腹疼痛。
心腹㽲痛:心腹部位持續疼痛。
用樟木屑濃煎湯,服之大吐,吐蟲痛減後,煎甘草湯與之和胃:使用濃煎的樟木屑湯,可導致大量嘔吐,吐出蟲子後,疼痛減輕,再服用甘草湯以和胃。
如有積自吐蟲者,用黑錫灰、檳榔等分為末,米飲下:如果有積聚自行吐出蟲子的情況,可以使用黑錫灰和檳榔按照相同比例研磨成粉,用米湯送服。
下蟲,用追蟲丸:如果需要排除蟲子,可以使用追蟲丸。
取積藥,苦楝根湯、萬應丸、萬病解毒丹,量體選用:對於積聚的症狀,可以使用苦楝根湯、萬應丸、萬病解毒丹,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使用。
求嗣:尋求子孫後代。
求嗣這理非玄微,山無不草木,人無不生育:尋求子孫的道理並非神祕難解,就像山中無處不在的草木,人類自然有生育的能力。
婦人要經調,男子要神足:婦女需要調理經血,男性需要保持精力充沛。
男子陽精微薄,雖遇血海虛靜,流而不能直射子宮,多不成胎:男性如果精液不足,即使遇到女性的排卵期,也無法直接射入子宮,多不能成功懷孕。
皆因平時嗜慾不節,施洩太多所致,宜補精元,兼用靜工存養,無令妄動,候陽精充實,依時而合,一舉而成矣:問題往往出在平時過度放縱慾望,導致精液消耗過多,應該補充精元,同時保持靜養,避免胡亂行動,等到精液充實,按照自然節律進行性行為,一次就能成功。
女人陰血衰弱,雖投真精,不能攝入子宮,雖交而不孕,雖孕而不育:女性如果陰血不足,即使接受真正的精液,也不能成功攝入子宮,即使發生性行為也不易懷孕,即使懷孕也難以順利生育。
是以男女配合,必當其年:所以男女之間的結合,必須在適當時機。
未笄之女,陰氣未完;欲盛之婦,所生多女:未成年的女子,陰氣尚未完全成熟,過早性行為多產女嬰;慾望旺盛的婦女,所生子女多為女兒。
性行和者,經調易挾;性行妒者,月水不勻,相貌惡重,刑重;顏容媚者,福薄。太肥,脂滿子宮,不能受精,太瘦,子宮無血,精不能聚,俱不宜子,不可不知。
精血無病交合時。
男精女血,皆兼氣血陰陽,總屬腎與命門。精血充盛,別無雜病,宜交會得時,乃成胎孕,凡經盡一日至三日,新血未盛,精勝其血,男胎成矣。四日至六日,新血漸長,血勝其精,女胎成矣。六日至十日,鮮有成者,縱成,亦皆女胎。
欲求子者,全在經盡三日以里,於夜半子時,生氣瀉精,受胎必男,斯時男女無暴怒、毋醉飽,毋食炙爆辛熱、毋用他術贊益,陰陽和平,精血調暢,交而必孕,孕而必育,育而為子且壽。娠後宜內遠七情,薄五味,大冷大熱之物,皆在所禁。蓋子食母氣以成形,食母味以養精,苟無胎動,胎痛、漏血及風寒外邪,不可輕易服藥,亦不得交合觸動欲火。
生後攝養,一如胎前蓋母食熱,則乳熱;母食寒,則乳寒;母食膏粱爨烈之物,則乳毒,有是數者,子受其害矣。
寡欲清心為上策,寡欲則不妄交合,積氣儲精待時而動,故能有子,凡心有所動,即是欲。心主血而藏神,腎主精而藏志,心神外馳,則腎志內亂,其於交會之際,殊無靜一清寧之氣,所泄之物,同歸腐濁而已,安能發育長養於其間哉!欲寡神完,不惟多子,抑亦多壽,故養生莫善於寡欲。
服藥陰陽貴得宜。
若見命門脈微細,或絕,陽事痿弱,法當補陽;若見命門脈洪大鼓擊,陽事堅舉是為相火妄動,法當滋陰。若或腎脈浮大芤緊,遺精尿血,法當補陰;若帶洪數,兼以瀉火;若見腎脈微甚欲絕,別無相火為病,法當陰陽雙補。陽脫痿弱,精冷而薄,或來慢不能直射子宮,命脈微細者,還少丹、打老兒丸。
白話文:
生後的照顧,與胎兒期的養育方式相似,母親飲食的熱度影響乳汁的性質。如果母親食用熱性食物,乳汁也會變得熱性;反之,如果母親食用寒性食物,乳汁則會呈寒性。若母親食用了肥甘厚膩且烹煮得過熱的食物,乳汁可能會受到毒害。這幾個情況,孩子都會受到影響。
控制慾望和保持心境清明是最佳策略。控制慾望可以避免不當的交配,積累元氣和精氣等待適當的時機行動,因此能生育子孫。凡是有心動的念頭,就是慾望的表現。心主管血液,藏納意識;腎主管精液,藏納意念。心神外散,則會使腎中的意念混亂。在交配時,如果沒有平靜清明的氣息,所產生的子孫就無法得到良好的發展和培育。控制慾望可以使人精神飽滿,不僅能增加子孫數量,還能延年益壽。因此,養生的最佳方法就是控制慾望。
服用藥物時,陰陽平衡的原則非常重要。
若見到命門脈微細或斷絕,陽事萎弱,應當補充陽氣;若見到命門脈洪大如擊鼓,陽事堅硬,可能是相火妄動,應當滋潤陰液。若見到腎脈浮大、芤緊,遺精尿血,應當補充陰液;若帶脈洪大且數次,則需配合降火;若見到腎脈微弱甚至接近斷絕,除了相火問題,應當同時補充陰陽。陽氣衰弱、精液冷薄,或者來勢緩慢,無法直接射入子宮,命脈微細的情況,可以使用「還少丹」、「打老兒丸」等方劑進行調理。
精清淡者,雀卵丸。陽痿不舉,命門脈虛欲脫者,巨勝子丸。壯陽丹。腎氣久旺,來慢不能直射子宮者,續嗣丹、溫腎丸。精漏無火者,金鎖思仙丹。陽虛有火者,大造丸、腎氣丸、補陰丸、虎潛丸。四十以後,縱有火動者,只宜小菟絲子丸、天門冬膏,忌用知、柏、芍藥寒涼。
白話文:
精氣清淡的人,可以服用雀卵丸。如果出現陽痿無法舉起的情況,且是因為命門脈虛弱接近崩潰,可以服用巨勝子丸。這是一種壯陽的藥方。對於長期腎氣旺盛,但是射精速度過慢,無法直接進入子宮的人,可以服用續嗣丹和溫腎丸。
對於精液容易流失但沒有足夠熱力的人,可以使用金鎖思仙丹。如果只是陽氣虛弱但伴有熱氣的人,可以選擇大造丸、腎氣丸、補陰丸、虎潛丸等藥方。
對於四十歲以後仍然有火氣活動的男性,只適合服用小菟絲子丸、天門冬膏等藥物,避免使用知母、黃柏、白芍等寒涼性質的藥材。
陰陽兩虛者,八味丸、二神交濟丹。通用種子大補丸、玄牝太極丸,、五子衍宗丸、十子丸、加味蒼朮膏、何首烏丸。女宜鼓動微陽,女金丹,螽斯丸,大、小烏雞丸。調養經血,四制香附丸、七制香附丸、十味香附丸、墨附丸、單醋附丸、百子附歸丸、琥珀調經丸、加味養榮丸、加味益母膏、滋陰百補丸、大造丸、補陰丸。依症選用,不可慕方名之美,珍藥之異,而先自傷根拔本;亦不可過服熱藥,以遺子患。
白話文:
陰陽兩虛的人,可以服用八味丸、二神交濟丹等補益藥物。常用的還有種子大補丸、玄牝太極丸、五子衍宗丸、十子丸、加味蒼朮膏、何首烏丸等。女性則要溫補陽氣,可以服用女金丹、螽斯丸、大小烏雞丸等。針對經血不調,可以使用四制香附丸、七制香附丸、十味香附丸、墨附丸、單醋附丸、百子附歸丸、琥珀調經丸、加味養榮丸、加味益母膏、滋陰百補丸、大造丸、補陰丸等。需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藥物,不可盲目追求藥物名貴或療效顯著,而忽略自身根本;也不可過度服用溫熱藥物,以免造成後遺症。
古云:父吞剛劑,子患熱淋。且性燥多火,男女皆然,況造化之妙,豈可專恃藥餌!必也改過遷善,懲忿窒欲,人倫日用,無所欺肆,買賣交易不致刻剝,自然德可動天,生子必賢且壽,勉之!
養老(附鬚髮)
老人無非血液衰,兩腎中間白膜之內,一點動氣,大如箸頭,鼓舞變化,大闔周身,熏蒸三焦,消化水穀,外御六淫,內當萬慮,晝夜無停。年老精血俱耗,平日七竅反常,啼號無淚,笑如雨流,鼻不嚏而出涕,耳無聲而蟬鳴,吃食口乾,寐則涎溢,溲不利而自遺,便不通而或泄,晝則對人瞌睡,夜則獨臥惺惺,此老人之病也。
火動風痰百病摧。
白話文:
古人說,父親服用辛辣燥熱的藥物,兒子容易患上熱淋症。而且性情燥熱容易上火,不分男女,何況人體的造化奧妙,怎麼能單靠藥物呢?一定要改過遷善,克制怒火,抑制慾望,在人際交往和日常生活中,不做任何欺騙的事情,買賣交易也不要刻薄貪婪,自然能感化上天,生下的孩子一定賢良長壽,要勉勵自己啊!
老年人最大的問題就是血液衰竭,兩腎之間的白膜內有一點元氣,像筷子頭一樣大小,不斷鼓動變化,推動全身,溫暖三焦,消化水穀,抵禦外界的六種邪氣,也承擔著思慮萬端的重任,晝夜不停。年老精血耗損,平日七竅出現反常情況,哭泣卻流不出眼淚,大笑卻像下雨一樣,鼻孔不通卻流鼻涕,耳朵聽不見卻像蟬鳴一樣,吃東西口乾舌燥,睡覺卻流口水,小便不順暢甚至失禁,大便不通暢甚至腹瀉,白天跟人說話就打瞌睡,晚上獨自睡覺卻精神不振,這些都是老年人的常見病症。
火氣旺盛,風痰入侵,百病叢生。
陽虛氣盛,兩手脈大緊數,飲食倍進,臉紅神健,雖時有煩渴膈熱,大便閉結,但以平和湯藥消解,切不可用苦寒疏瀉。火證、風證,戰掉氣亂,目直口噤筋急者,通聖散;痰證,二陳湯、三子養親湯、清氣化痰丸、節齋化痰丸。凡年老覺小水短少,即是病進,宜卻病延壽湯;七仙丹者,腎氣丸去澤瀉,加茯神、益智、五味子;大便燥者,搜風順氣丸;陰虛筋骨痿弱,足膝無力者,加味補陰丸。
白話文:
陽氣不足但氣盛,脈搏有力緊密,食慾旺盛,面色紅潤精神健旺,偶爾有口渴心煩,大便不通暢,可用平和湯調理,忌用寒涼瀉下的藥物。出現發燒或風邪入侵,神志不清、眼直口閉、肌肉緊繃,可用通聖散;痰濕症,可用二陳湯、三子養親湯、清氣化痰丸、化痰丸。年老出現小便減少,是病情加重,宜用卻病延壽湯;腎氣不足者,可用腎氣丸去掉澤瀉,加入茯神、益智、五味子;大便乾燥者,可用搜風順氣丸;陰虛體質導致筋骨痿弱、腿膝無力者,可用加味補陰丸。
亦有脾虛多積滯,若是從來無虛陽之氣,一向憊乏之人;全在斟酌湯劑,當加溫補調停,饘粥以為養。治宜補中益氣湯、橘半枳朮丸、平胃散、竹瀝枳朮丸。
溫和丸散可扶培。
任有外邪,忌大吐汗下,宜平和藥調之;任是衰老,不宜峻補。古方固真飲子、神仙訓老丸、遇仙益壽丹、秤金丹、七仙丹及諸虛門養性延年之藥,皆可選用。厭服藥者,只宜食治,詳前二卷,。
白話文:
有些人脾胃虛弱,容易積食,如果本身就體虛乏力,長期陽氣不足,治療時就要注意用溫補的湯藥調理,並以稀粥作為滋養,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橘半枳朮丸、平胃散、竹瀝枳朮丸等方藥。溫和的丸散也能幫助調理脾胃。
即使有外邪入侵,也不宜用大吐大汗的方法,應該用平和的藥物調治;即使年老體衰,也不適合用猛烈的藥物補益。古方固真飲子、神仙訓老丸、遇仙益壽丹、秤金丹、七仙丹,以及其他滋陰補虛、延年益壽的藥物,都可以選擇使用。不喜歡吃藥的人,可以選擇食療,詳細內容請參閱前兩卷。
須屬少陽發腎水,精不上升白似灰。
膽榮在須,腎華在發,精氣上升,則須潤而黑。六八以後,精華不能上升,秋冬令行,金削肺枯,以致鬚髮焦槁,如灰白色。養生者,宜預服補精血藥以防之,染掠亦非上策。染須方;用大烏龜一個,餓一二日,將飯與肉骨果子,煙火之食飼之。三五日後,夜間以漆盝盛之,用薄竹片裝置盝縫口通氣,外放燈一盞,盝內作熱,龜在內旋轉不已,自然撒尿。緊急只用麻油煙熏鼻,其尿即出。
先用五倍子炆醋如膠,若龜尿得一小盅,入五倍醋半盅,同入瓷器內炆一滾即止,牛角罐收貯。每月新筆略蘸,搽須表上,多用則面黑,又方;炒五倍一兩,銅末四分,生食鹽、生白礬、白麵各二分,為末,濃茶調膏搽須上,俟須干,以手捻下。內服烏須丸:胎髮、青鹽各四兩,共入罐內封固,火煅三炷香久,冷定取出為末。
白話文:
頭髮應該是由少陽經的火氣發動腎臟的水氣,精華才能上升,如果精華不能上升,頭髮就會像灰一樣白。
膽經的氣血滋潤著鬍鬚,腎臟的精華滋潤著頭髮,精氣上升,鬍鬚就會潤澤而烏黑。六十歲以後,精華就無法上升,到了秋冬季節,金氣克制肺氣,肺氣枯燥,就會導致鬍鬚頭髮變得乾枯焦黃,像灰一樣白。想要養生的人,應該提前服用補益精血的藥物來預防這種情況,染髮也不是最好的方法。
染髮的方法是用一隻大烏龜,先餓它一兩天,然後喂它飯、肉骨頭、果子和用火燒過的食物。三五天后,晚上用漆盆盛著它,用薄竹片堵住盆口,留一些縫隙透氣,在盆外放一盞燈,盆內就會變熱,烏龜在裡面不停地轉動,自然就會撒尿。如果急著要尿,就用麻油煙熏它的鼻子,它就會馬上尿出來。
先用五倍子用醋煮到像膠一樣,然後把烏龜尿收集一小盅,加入半盅五倍子醋,一起放到瓷器裡煮沸,然後用牛角罐裝好保存。每月用新的毛筆蘸一點,塗抹在鬍鬚表面,如果用太多就會把臉塗黑。還有另外一種方法:炒五倍子一兩,銅末四分,生食鹽、生白礬、白麵各二分,研磨成粉,用濃茶調成膏狀塗抹在鬍鬚上,等鬍鬚乾了之後,用手捻一下即可。內服烏須丸:胎髮、青鹽各四兩,一起放到罐子裡封好,用火燒三炷香的時間,冷卻後取出研磨成粉服用。
用何首烏、冬青子九蒸九曬,旱蓮草、枸杞子、生地、當歸、白茯苓各四兩,人參一兩,以水十碗,煮汁五碗,去渣熬膏,將前二味入內攪勻,分作幾小罐盛之,每空心滾水酒調下三五茶匙。因下血多,而鬚髮易白者尤宜,秤金丹亦妙。因吐衄失血多者,瓊玉膏。因房室損精易白者,還元丹、還元秋石丸、女貞丹;有火者,大造丸。
白話文:
使用何首烏、冬青子九蒸九曬,旱蓮草、枸杞子、生地、當歸、白茯苓各四兩,人參一兩,以十碗水煮至五碗,去除殘渣後熬成膏狀,再將前兩種材料加入,充分攪拌均勻,分裝在幾個小罐中。每日於空腹時,用熱水調和三至五匙服用。此方對於經常出血導致頭髮變白的人特別有效,秤金丹也有相同效果。對於因吐血或鼻血導致大量失血的人,可以使用瓊玉膏。對於因房事過度導致精氣流失而頭髮變白的人,可以選擇還元丹、還元秋石丸、女貞丹等。如果存在內火旺盛的情況,可以使用大造丸。
因濕痰瘧痢等疾變白,單蒼朮膏、加味蒼朮膏。皮膚肌骨有風痛癢者,何首烏丸。陽虛者,卻老烏須健陽丹、延年益壽不老丹。有火者,八仙添壽丹。是知烏須亦必因證用藥,若不顧臟腑,專務須發而妄投丸散,是剖腹而藏珠也。噫!
鬚髮脫落非因老,內風血燥亦奇哉。
年來發落須長,常也。少壯有發落,或須亦落者,腎枯火炎,肺痿內風妄動故也,腎氣丸、單天門冬膏主之。內風甚者,柏葉煎。單方:用自己發或胎髮、童男女發洗淨,泥固煅過為末,空心酒下一二分,兼烏鬚髮,入補藥尤妙。外用黑附子、蔓荊子、柏子仁等分為末,烏雞脂搗勻,瓦罐封固,一月取出塗之即生。余詳癩風條。
白話文:
濕痰瘧痢等病導致頭髮變白,可以用單方蒼朮膏或加味蒼朮膏治療;皮膚肌骨有風痛癢的,可以用何首烏丸;陽虛的,可以用卻老烏須健陽丹或延年益壽不老丹;有火的,可以用八仙添壽丹。由此可知,烏鬚的治療也必須根據病症用藥,不能不顧臟腑,只注重頭髮而亂投丸散,這就好比剖腹藏珠,徒勞無功。
頭髮脫落不一定是因為年老,內風血燥也會導致頭髮脫落,這也很奇怪。
近年來,頭髮脫落後又生長出來,這是常見現象。年輕力壯就出現頭髮脫落或鬍鬚脫落,可能是腎枯火炎,肺痿內風妄動所致,可以用腎氣丸、單方天門冬膏來治療。內風嚴重者,可以用柏葉煎。單方:用自己的頭髮或胎髮、童男女頭髮洗淨,用泥巴包裹燒成灰,空腹用酒送服一、二分,配合烏鬚髮,加入補藥效果更佳。外用黑附子、蔓荊子、柏子仁等量研磨成粉,用烏雞油調勻,放入瓦罐密封,一個月後取出塗抹,頭髮就會長出來。更詳細的治療方法,請參考癩風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