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外集·卷四 (19)
外集·卷四 (19)
1. 痰類
喘
喘急先分肺實虛,呼吸急促者,謂之喘;喉中有響聲者,謂之哮。虛者,氣乏身涼,冷痰如冰;實者,氣壯胸滿,身熱便硬。
其次當知有火無;
經曰:諸逆衝上,皆屬火。虛火宜滋補降氣,實火宜清肺瀉胃。
火炎得食喘暫止,火炎肺胃喘者,乍進乍退,得食則墜下稠痰則止;食已入胃,反助火痰,上喘反大作,宜降火清金,導痰湯加芩、連、山梔、杏仁、栝蔞。如胃有實火,膈上稠痰者,導水丸。
痰喘喉似水雞吹。
痰喘必有痰聲。風痰,千緡湯,或合導痰湯;痰氣,蘇子降氣湯、四磨湯;食積濕痰,古二母散、神保丸、大蘿皂丸。
白話文:
喘
喘急首先要分清是肺實還是肺虛。呼吸急促的稱為喘;喉嚨中有響聲的稱為哮。
肺虛的表現為氣力不足、身體發涼、痰液清冷如冰。
肺實的表現為氣力充沛、胸悶、身體發熱、大便乾燥。
其次,要判斷是否有火。
經書上說:凡是逆氣上衝,都屬於火。
肺虛火應該滋補降氣;肺實火應該清肺瀉胃。
如果火熱得食後喘暫時停止,說明是火熱灼傷肺胃,導致喘息。這種喘息表現為時好時壞,進食後喘息減輕,排出稠痰後也暫時停止。但食物進入胃後,反而助長火痰,導致喘息加重。這時應該降火清金,服用導痰湯加黃芩、黃連、山梔子、杏仁、栝蔞。如果胃中有實火,膈上積聚稠痰,則服用導水丸。
痰喘時喉嚨發出像水雞吹氣的聲音。
痰喘必定伴有痰聲。
風痰可以服用千緡湯,或與導痰湯合用。
痰氣可以服用蘇子降氣湯、四磨湯。
食積濕痰可以服用古二母散、神保丸、大蘿皂丸。
七情氣急無聲響,驚憂氣鬱,惕惕悶悶,引息鼻張氣喘,呼吸急促而無痰聲者,四七湯、枳梗湯、分氣紫蘇飲、四磨湯。因補藥喘者,三拗湯。
外感里逆只氣粗;
外感表邪傳裡,裡實不受則氣逆上,詳見傷寒。尋常感冒,風寒相干,肺脹逆而喘者,隨時令祛散。風喘,金沸草散、麻黃杏仁飲;寒喘,加減三拗湯、藿香正氣散加五味子、杏仁,或蘇沉九寶飲;暑月,香葛湯;熱證,小柴胡湯、涼膈散。
白話文:
七情導致氣急,沒有聲音,驚恐憂愁則氣鬱,心神不安,悶悶不樂,呼吸急促,鼻子張開,氣喘,呼吸急促,沒有痰聲,可以用四七湯、枳梗湯、分氣紫蘇飲、四磨湯治療。因為補藥導致喘息的,可以用三拗湯治療。
外感內逆,只表現為氣粗;
外感表邪傳入裡,裡實不通則氣逆上衝,詳細情況可以參考傷寒論。一般感冒,風寒相干,肺部脹滿逆氣而喘,要根據季節用藥祛散風寒。風喘,可以用金沸草散、麻黃杏仁飲;寒喘,可以用加減三拗湯、藿香正氣散加五味子、杏仁,或者蘇沉九寶飲;夏季,可以用香葛湯;熱症,可以用小柴胡湯、涼膈散。
水喘怔忡或腫脹,水喘,水氣轆轆有聲,怔忡者,小青龍湯、古葶棗散、白前湯。水腫、水氣脹肺而喘,然喘必生脹,脹必生喘,二證相因,皆小便不利。肺主氣,先喘而後脹者,宜清金降火,而行水次之;脾主濕,先脹而後喘者,宜燥脾行水,而清金次之。
以上諸喘皆有餘。陰虛火從臍下起,陰虛喘者,血虛則陽無所依附而上奔,宜四物湯倍芍藥,加人參、五味子以收之;有小腹下火起衝上而喘者,宜降心火,補真陰,四物二陳湯加知、柏、枳殼、黃芩。
白話文:
如果出現水腫、呼吸急促或心悸,以及身體腫脹,就可能是水腫或水氣導致。水腫,指的是體內水氣積聚,呼吸時會有咕嚕咕嚕的聲音;心悸,指的是心臟跳動過快或不規律。針對這些症狀,可以使用小青龍湯、古葶棗散或白前湯治療。
水腫,指的是體內水氣積聚,導致肺部膨脹,進而引發呼吸困難。呼吸困難和肺部膨脹互為因果,都是因為小便不順暢所致。肺主呼吸,如果先出現呼吸困難,再出現肺部膨脹,就需要先清熱降火,然後再利水;脾主濕氣,如果先出現肺部膨脹,再出現呼吸困難,就需要先健脾利水,然後再清熱降火。
上述這些呼吸困難的症狀,都是由於體內有餘氣造成的。如果出現陰虛火熱,從臍下開始升起,導致陰虛喘息,則可能是因為血虛,陽氣無所依附而向上奔竄,可以使用四物湯,增加芍藥的用量,並加入人參和五味子來收斂。如果出現小腹下火熱衝上,導致呼吸困難,則需要降心火,補益真陰,可以使用四物二陳湯,加入知母、柏子仁、枳殼和黃芩。
氣短不能續吸呼。
久病氣短不能接續,似喘非喘者,單人參湯、扶脾生脈散、調中益氣湯。勞涉過者,杏參散;飲食熱者,葶藶散;痰阻短氣者,導痰湯;濁陰在上,清陽陷下,咳喘嘔吐者,加味瀉白散。
腎冷元氣不能納,下元虛冷,腎氣不得歸元者,九味安腎丸、八味丸;甚者,黑錫丹以鎮墜之。煩躁無脈,身冷神昏者,死。
白話文:
氣喘吁吁,吸不上氣,而且無法連續呼吸。
如果長期患病導致呼吸短促,無法接續呼吸,像是喘不過氣卻又不太像喘一樣,可以單獨服用人參湯、扶脾生脈散、調中益氣湯。如果是因為過度勞累或行走導致的,可以服用杏參散;如果因為飲食過熱引起的,可以服用葶藶散;如果是痰阻導致的呼吸短促,可以服用導痰湯;如果濁陰在上,清陽在下,出現咳嗽、喘息、嘔吐等症狀,可以服用加味瀉白散。
如果腎臟冰冷,元氣無法納入,下元虛冷,腎氣無法歸元,可以服用九味安腎丸、八味丸;嚴重者,可以服用黑錫丹來鎮墜。如果感到煩躁不安,沒有脈象,身體冰冷,神志昏迷,那就很危險了。
抬肩擷肚胃衰乎!
胃虛極則氣上逆,抬肩擷肚,生脈散加杏仁、陳皮、白朮、或理中丸加胡椒救之。仲景云:發汗如油,汗出如珠不流,抬肩擷肚,喘而不休及胸前高起,脈絡散張,手足厥冷,脈散及數者,皆死。但婦人喘病尤亟,產後榮竭,衛氣無依,獨聚於肺發喘者,死速。
未發扶正治其本,血虛補血,氣虛補氣,兼以清金降火,順氣化痰。
已發辟邪痰火疏。
喘非風寒乘肺,則痰火脹肺。風寒,祛散;痰火,疏導。但火急甚者,亦不可純苦藥,宜溫以劫之,用椒目五七錢為末,薑湯下。喘止後,因痰治痰,因火治火。諸喘不止者,小蘿皂丸、定息餅子、含奇丸、定喘化痰散。久者,人參清肺飲倍粟殼澀之。抑考《內經》云:夜行喘出於腎,淫氣病肺;有所墮恐,喘出於肝,淫氣害脾;有所驚恐,喘出於肺,淫氣傷心;渡水跌僕,喘出於腎,淫氣損肝。又云:邪入六腑,身熱喘呼不得臥。
白話文:
肩膀抬高、肚子缩紧,这是胃气衰弱的表现!胃虚弱到极点就会气上逆,出现肩膀抬高、肚子缩紧的症状,可以用生脉散加杏仁、陈皮、白术,或者理中丸加胡椒来治疗。仲景说:出汗像油一样,汗珠流不出来,肩膀抬高、肚子缩紧,呼吸急促不停,胸部隆起,脉络散张,手脚发冷,脉象散乱且快,这些都是要命的征兆。尤其是女性的喘病,产后气血虚弱,卫气无依,只聚在肺部引起喘息,死亡速度很快。
还没发病时,要扶正治本,血虚就补血,气虚就补气,同时还要清金降火,顺气化痰。
发病后就要辟邪祛痰火。
喘息如果不是风寒侵袭肺部,那就是痰火壅滞肺部。风寒要祛散,痰火要疏导。但是火气很旺的时候,也不能只用苦寒药,要用温热药物来劫火,可以用椒目五七钱研末,用姜汤送服。喘息止住后,就要针对痰火分别治疗。各种喘息不止的,可以用小萝皂丸、定息饼子、含奇丸、定喘化痰散。如果是久喘,可以用人参清肺饮,并加倍粟壳收敛。仔细研究《内经》,里面提到:夜间喘息是肾气不足,淫邪犯肺;受到惊吓,喘息是肝气不舒,淫邪伤脾;受到惊吓,喘息是肺气受损,淫邪伤心;渡水跌倒,喘息是肾气亏损,淫邪伤肝。还说:邪气入侵六腑,身体发热喘息,不能平躺。
此喘之名同,而所感各異耳。
哮
即痰喘甚,而常發者。
哮促喉中痰作聲,吐法必須量體行;
體實者,用紫金丹二十丸,吐去其痰;虛者止服二三丸則不吐,臨發時,用此劫之。丹溪方去豆豉更妙。一法:用二陳湯加蒼朮、黃芩,下小胃丹。體虛者,吐、下俱忌,須帶表散之。
挾水挾寒須帶表,水哮者,因幼時被水,停蓄於肺為痰,宜金沸草散、小青龍湯倍防己,或古葶棗散、導水丸。有寒包熱者,麻黃加桔梗、紫蘇、半夏、黃芩。有風痰者,千緡湯,或用雞子一枚,略敲殼損,勿令膜破,放尿缸中三日夜,取煮食之,效。凡哮須忌燥藥,亦不宜純涼,須常帶表。
白話文:
哮喘雖然名稱相同,但致病原因卻不盡相同。
哮指的是痰喘嚴重且經常發作的狀況。
哮喘發作時,喉嚨中會有痰鳴聲,吐痰方法需根據體質而定。體質較強壯者,可以用紫金丹二十丸來吐痰;體質虛弱者,只需服用二三丸,不需吐痰,臨發時再用藥物來治療。丹溪方去豆豉更有效。另一種方法是用二陳湯加入蒼朮、黃芩,並服用小胃丹。體虛者忌諱吐瀉,應以宣肺散寒的方法治療。
如果哮喘伴隨水飲寒邪,則需宣肺散寒,水哮者,因幼年時受寒侵襲,寒邪停滯於肺部形成痰,可以用金沸草散、小青龍湯(增加防己用量)治療,或使用古葶棗散、導水丸。如果哮喘伴隨寒包熱,則可以用麻黃、桔梗、紫蘇、半夏、黃芩治療。如果哮喘伴隨風痰,則可以用千緡湯治療,或用雞蛋一枚,略敲破殼,勿破蛋膜,放入尿缸中三日夜,取出煮食,效果很好。所有哮喘患者都應忌食燥熱藥物,也不宜單純使用寒涼藥物,應常帶宣肺散寒的藥物。
斷根扶正金宜清。
欲斷根者,必先淡滋味,然後服清肺金、扶正氣之劑,如定喘湯、黃芩利膈丸是也。遇厚味發者,清金丸;久不得睡者,兜鈴丸。單方:貓兒頭骨燒灰,酒調服二三錢,一服即止。
噁心
噁心欲吐不得吐,一見飲食心便惡;
二陳湯加白豆蔻、香附、砂仁。
不渴胃虛與胃寒,胃寒,理中湯加陳皮、半夏、生薑各等分。胃虛,六君子湯,加砂仁;挾火,加薑汁炒黃連少許。
白話文:
要根治病症,首先要減少飲食中的濃郁滋味,然後服用清肺金、扶正氣的藥物,例如定喘湯、黃芩利膈丸。若因食用厚味而發病,可服用清金丸;若長期失眠,可服用兜鈴丸。單方藥物:貓兒頭骨燒成灰,用酒調服二三錢,一服即止。
噁心欲吐卻又吐不出來,一看到食物就感到反胃,可以用二陳湯加入白豆蔻、香附、砂仁。
若是不渴、胃虛或胃寒,胃寒則用理中湯加入陳皮、半夏、生薑各等份;胃虛則用六君子湯加入砂仁;若伴隨有火氣,則加入薑汁炒黃連少許。
煩渴胃家痰火聚。
痰盛者,大、小半夏湯;火盛者,二陳湯加薑汁炒芩、連。船暈噁心,治同。
嘈雜
心嘈似飢又煩雜,似飢非飢,似痛非痛,或兼曖氣、痞滿、噁心,漸至胃脘作痛,乃呃逆、翻胃之由也。
縱食多憂痰火合;
食鬱者,枳朮丸加山楂、麥芽;有熱,更加芩、連。停飲者,曲術丸;胸滿者,大安丸、保和丸。憂鬱者,越曲丸、香連丹。濕痰氣鬱不喜食者,三補丸加蒼朮,倍香附;索食者,三聖丸。痰因火動者,治痰為先,二陳湯加薑汁炒芩、連、山梔為君,南星、半夏為佐;熱多,加青黛。火動其痰者,二陳湯加姜炒芩、連、山梔;火鬱,更加撫芎、蒼朮。
白話文:
感到口渴,胃部有痰火積聚。痰多的人,服用大、小半夏湯;火盛的人,服用二陳湯,再加入薑汁炒黃芩、連翹。暈船噁心,用同樣的藥物治療。
心口煩躁,感覺像是餓了,但又不像餓,像是疼痛,但又不像疼痛,或者伴隨著暖氣、胃脹、噁心,逐漸發展成胃脘疼痛,就會出現呃逆、反胃。
飲食過多或憂慮過度,痰火就會結合在一起。
飲食積滯的人,服用枳朮丸,再加上山楂、麥芽;如果伴隨發熱,再加入黃芩、連翹。停飲的人,服用曲術丸;胸悶的人,服用大安丸、保和丸。憂鬱的人,服用越曲丸、香連丹。濕痰氣滯,不喜歡吃東西的人,服用三補丸,再加上蒼朮,並且加倍香附;想吃東西的人,服用三聖丸。痰因火動的人,先治痰,服用二陳湯,再加入薑汁炒黃芩、連翹、山梔子作為君藥,南星、半夏作為佐藥;如果熱症較多,再加上青黛。火動其痰的人,服用二陳湯,再加入薑汁炒黃芩、連翹、山梔子;如果火氣鬱結,再加入川芎、蒼朮。
痰火俱盛者,祛痰火丸。
五更嘈者思慮傷,血分稍虧宜補接。
四物湯加香附、貝母、山梔、黃連、甘草。
噯氣
噯轉食氣名噯氣,有痰有火滯於胃;
胃中鬱火,膈上稠痰,飲食鬱成,宜祛痰火丸、潤下丸、古萸連丸。
實噯食罷噯方形,氣盛實噯,食罷噯轉腐氣,甚則物亦噯轉,多傷食、濕熱所致。二陳湯加蒼朮、神麯、麥芽、姜炒黃連,或保和丸。
虛噯濁氣填胸次。
不因飲食常噯者,虛也。蓋胃有濁氣,膈有濕痰,俱能發噯,六君子湯加沉香為君,厚朴、蘇子為臣,吳萸為使。久者,勻氣丸,或蘇合香丸;甚者,靈砂以鎮墜之。
白話文:
痰火旺盛的人,可以用祛痰火丸治療。
經常在五更時胃痛的人,可能是思慮過度傷了脾胃,導致氣血不足,需要補氣血。
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香附、貝母、山梔、黃連、甘草來調理。
噯氣是指胃裡有氣體上逆,會發出聲音。有痰火、飲食積滯的人,容易出現噯氣。
如果噯氣伴隨有痰、胃火、飲食積滯,可以使用祛痰火丸、潤下丸、古萸連丸。
如果噯氣是在吃完飯後,而且有腐敗的味道,可能是因為吃太多、濕熱導致的。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蒼朮、神麴、麥芽、姜炒黃連,或者保和丸。
如果噯氣伴隨胸悶,可能是胃裡有濁氣,需要溫補脾胃。
如果沒有明顯的飲食因素,經常出現噯氣,可能是脾胃虛弱,導致胃裡有濁氣,膈膜上有濕痰。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上沉香、厚朴、蘇子、吳萸來調理。長期噯氣,可以使用勻氣丸或蘇合香丸;嚴重者,可以用靈砂來鎮壓。
嘔吐
嘔吐須知胃冷熱,大概肥白肉浮多寒濕,瘦黑骨露多燥熱,更參脈證。胃冷,面青、手足厥、食入乃吐,二陳湯加薑、桂;甚,加丁、附,或丁香半夏丸。胃熱,面紅、手足熱、食已即吐,二陳湯加姜炒芩、連、山梔;暴甚,略加檳榔、木香;胃口疼,加薑汁,或葛根竹茹湯、加味橘皮竹茹湯,或小柴胡湯加竹茹。
白話文:
嘔吐須知
嘔吐的原因要分清是胃寒還是胃熱,大致上可以從患者的體型和外觀判斷:
胃寒的患者通常體型肥胖、面色蒼白、手腳冰冷,吃進食物後馬上就吐出來。治療方法可以用二陳湯加生薑、桂枝,情況嚴重者可以再加入丁香、附子,或服用丁香半夏丸。
胃熱的患者通常體型瘦弱、面色紅潤、手腳發熱,吃東西後馬上就吐出來。治療方法可以用二陳湯加薑炒黃芩、黃連、山梔,情況嚴重者可以再加入檳榔、木香;如果胃部疼痛,則可以加生薑汁,或者服用葛根竹茹湯、加味橘皮竹茹湯,或是小柴胡湯加竹茹。
除了上述的體型和外觀判斷,還需仔細觀察患者的脈象,以確定更精確的病因,以便採取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如時常口吐清水冷涎,自下湧上者,此脾熱所致也,二陳湯中白朮,白芍,升麻,炒芩、連、山梔,神麯,麥芽,干、生薑等分,或丸或煎服。
次分三焦有妙括;眩暈不食氣上攻,上焦吐者,氣衝胸痛,食已暴吐而渴,治當降氣和中,六君子湯加木香、藿香、桔梗、枇杷葉、或七氣湯;熱氣衝者,古荊防湯加人參、甘草、檳榔。
胸滿酸悶食作孽;
白話文:
如果經常口吐清水冷涎,從下往上湧出來,這是脾胃熱造成的。可以用二陳湯,裡面包含白朮、白芍、升麻、炒芩、連、山梔、神麴、麥芽、干薑、生薑等藥材,可以做成丸藥或煎服。
另外,可以根據三焦的不同表現來治療:頭暈目眩、不思飲食、氣往上衝,屬於上焦吐,表現為氣衝胸痛,吃完東西就嘔吐而且口渴,要降氣和中,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木香、藿香、桔梗、枇杷葉,或者用七氣湯;如果是熱氣往上衝,可以用古方荊防湯加上人參、甘草、檳榔。
如果胸部脹滿、酸悶,吃東西不舒服,…
中焦吐者,食積與氣。或先吐而後痛,或先痛而後吐,治當以木香、檳榔等分為末,調服行氣紫沉丸。消積,尋常平胃散,二陳湯加青皮、砂仁、白豆蔻、山楂、神麯調之。
厥冷下焦停有寒,下焦吐者,寒也。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久則小便清利,大便不通,乃陰氣偏結,不與陽和。治當溫其寒而通其秘,復以中焦藥和之,附子理中湯、木香勻氣散合理中湯、四逆湯、丁胡三建湯、古丁半湯、養正丹、古半硫丸。
白話文:
中焦嘔吐,可能是食物積滯或氣機阻滯所致。有時候會先嘔吐後疼痛,有時候則先疼痛後嘔吐,治療應當使用木香、檳榔等量研磨成粉末,調服以行氣,例如紫沉丸。若為食積,可以使用平胃散,或者在二陳湯中加入青皮、砂仁、白豆蔻、山楂、神麴調服。
若下焦厥冷,停滯有寒,下焦嘔吐,則是寒邪所致。若早晨吃飯晚上嘔吐,或者晚上吃飯早晨嘔吐,時間久了,小便清利,大便不通,則屬於陰氣偏盛,不能和陽氣。治療應當溫暖寒氣,通利便祕,再用中焦藥物調和,例如附子理中湯、木香勻氣散加理中湯、四逆湯、丁胡三建湯、古丁半湯、養正丹、古半硫丸。
三陽熱壅大便結。
嘔家不可下者,常也。如喜冷煩渴,胸滿腹痛,甚而大便閉者,大小腸、膀胱結也。熱者,大柴胡湯下之;虛者,潤之。
痰火不已水怔忡,嘔吐,痰火為多,二陳湯加姜炒芩、連,或小調湯主之。肝火出胃者,單黃連丸,或單人中白,薑汁化服。脾經濕痰鬱滯上中二焦,時時噁心,吐出清水,或如豆汁者,胃苓湯加半夏、檳榔。水嘔,心下怔忡,先渴後嘔者,赤茯苓湯;先嘔後渴者,豬苓湯;水入即吐者,五苓散。
白話文:
如果病人出現上焦陽氣過盛,導致大便乾燥難解,而且還伴隨嘔吐的症狀,這時醫生通常不會選擇瀉下藥物治療。特別是當病人感到怕冷、口渴、胸悶腹痛,甚至便秘的情況下,就說明可能是大小腸和膀胱積熱所致。如果是熱證,可以用大柴胡湯來治療;如果是虛證,則需要滋潤補養。
如果病人出現痰火旺盛導致心神不安、驚悸、嘔吐,而且痰液較多,可以用二陳湯加姜炒芩、連,或者小調湯來治療。如果是肝火上炎導致胃火旺盛,則可以用單獨的黃連丸,或者單獨的人中白,加薑汁服用。
如果病人出現脾經濕痰阻滯上中二焦,經常噁心、嘔吐清水或者像豆汁一樣的液體,可以用胃苓湯加半夏、檳榔來治療。如果病人出現水瀉、心下悸動,先渴後嘔的症狀,可以用赤茯苓湯來治療;如果先嘔吐後口渴,可以用豬苓湯來治療;如果喝水就吐,可以用五苓散來治療。
腥臊熏心多瘀血;
腥氣、臊氣熏炙,噁心嘔吐,雜以涎血,此膿血聚於經中,所謂嘔家有癰膿,不須治,膿儘自愈。四物湯倍赤茯苓、牡丹皮;虛者,八珍湯加陳皮。
客風翻翻暑渴煩,風邪在胃,翻翻不定,或郁酸水,全不入食者,不換金正氣散、麥天湯、安脾丸,不宜輕用參、術,補住邪氣反甚。惟久病肋痛者,木剋土也,方敢用六君子湯加青皮、芍藥、柴胡、升麻、川芎、砂仁、神麯。治水熱者,小柴胡湯加青黛、薑汁,蒸餅為丸服。暑吐煩渴,黃連香薷散、六一散加砂仁,或枇杷葉散、錢氏白朮散。
白話文:
如果身體有腥臭味、噁心嘔吐、伴隨唾液帶血,可能是經絡裡有膿血積聚,就像俗話說「嘔家有癰膿,不須治,膿儘自愈」。可以服用四物湯,並增加赤茯苓和牡丹皮的用量;如果體虛,可以服用八珍湯,並加入陳皮。
如果出現反覆發熱、口渴煩躁,可能是風邪侵襲胃部,導致胃氣不暢,甚至出現酸水泛上、食慾不振的症狀,可以服用不換金正氣散、麥天湯、安脾丸,但要避免使用人參和黃芪,因為補氣過度反而會加重病情。只有在久病導致肋骨疼痛的情況下,才能服用六君子湯,並加入青皮、芍藥、柴胡、升麻、川芎、砂仁、神麴。如果是水熱症,可以服用小柴胡湯,並加入青黛、薑汁,再將蒸餅製成丸藥服用。如果出現夏季嘔吐、煩躁口渴,可以服用黃連香薷散、六一散並加入砂仁,或者服用枇杷葉散、錢氏白朮散。
氣虛痞滿蟲痛切。
久病胃氣虛弱,全不納食,聞食氣則嘔者,四味藿葉湯,或四君子湯去茯苓,加香附、參、耆;胸痞短氣者,調中益氣湯;胃虛寒痰作嘔者,增半湯。蟲吐,時常噁心,胃口作痛,口吐清水,得食暫止,飢則甚者,胃中有蛔也,二陳湯加苦楝根、使君子、白朮、烏梅,或用錫灰、檳榔等分,米飲調服亦可。凡吐菜汁者,死。
白話文:
氣虛導致胸腹脹滿,蟲痛劇烈。久病胃氣虛弱,完全無法進食,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嘔吐,可用四味藿葉湯或四君子湯去茯苓,加香附、人參、黃耆;胸部悶塞、氣短者,可用調中益氣湯;胃虛寒痰作嘔者,可用增半湯。蟲吐,經常噁心,胃口疼痛,口吐清水,進食後暫時止住,飢餓時加重,這是胃中有蛔蟲,可用二陳湯加苦楝根、使君子、白朮、烏梅,或用錫灰、檳榔等量,米湯調服也可以。凡是吐出菜汁者,會死。
此是乍然嘔吐,非翻胃比也。又船暈大吐,渴飲水者,多死,惟童便飲之最妙。
呃逆
呃逆分不足有餘,不足,因內傷脾胃及大病後胃弱,多面青,肢冷,便軟;有餘,因外感胃燥及大怒、太飽,多面紅,肢熱,便閉。有餘可治,不足者危。
不足火炎陰氣虛;
火乃元氣之賊。人之陰氣依胃氣而養,胃土受傷,則木氣侵之,陰火所乘,不得內守,木挾相火,直衝清道而上,乃虛之甚也。膏粱濕熱者,十味小柴胡湯,吞單黃柏丸,或調益元散;胃火善食者,小半夏湯加山梔、黃芩吐之;火盛者,益元散加黃連、黃柏;自利,更加參、朮、白芍、陳皮。
白話文:
這是突然嘔吐,不是胃翻酸那種。另外,暈船吐得厲害,口渴想喝水的人,大多會死,只有用童子尿喝最有效。
呃逆分為虛證和實證兩種。虛證是因為內傷脾胃或大病後胃弱引起,患者常面色蒼白,四肢冰冷,大便稀軟;實證是因為外感胃燥或大怒、過飽引起,患者常面色紅潤,四肢發熱,大便乾結。實證可以治療,虛證則很危險。
虛證是陽火旺盛,陰氣虛弱。
火是元氣的賊。人體的陰氣依賴胃氣滋養,胃土受損,就會被木氣侵犯,陰火乘虛而入,無法守在內部,木氣挾著相火直衝清道而上,這就是虛證的嚴重表現。如果是因為飲食過於肥膩、濕熱引起的,可以用十味小柴胡湯,吞服單味黃柏丸,或服用益元散;如果胃火旺盛,喜歡吃東西的,可以用小半夏湯加山梔、黃芩來催吐;如果火氣很旺的,可以用益元散加黃連、黃柏;如果伴隨腹瀉,則要再加入人參、白術、白芍、陳皮。
久病滯下及婦人產後,從臍下逆上,夜分轉甚者,皆屬陰虛,四物湯加知、柏、陳皮、竹茹。
勞役傷脾故有此,貧苦大勞火動,濁升清陷者,補中益氣湯,或合生脈散加黃柏、附子少許;挾房勞者,瓊玉膏;腎氣不歸元者,九味安腎丸。
久病寒搏火為辜;
極是危證。脈數為火刑金,必死。凡傷寒吐下及雜病久,每呃逆者,皆火欲上行,為胃中寒邪所遏,故搏而有聲,俱宜丁香柿蒂散、羌活附子湯、理中湯倍參。久者,三香散,或木瓜根煎湯呷之。中虛昏聵脈結者,炙甘草湯救之。
白話文:
長期生病導致下焦氣滯,以及婦女生產完後,從肚臍以下往上逆流,夜間加重,這些都是陰虛的表現,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知母、柏子仁、陳皮、竹茹來治療。
勞累傷脾導致這種情況,貧困勞苦導致火氣旺盛,濁氣上浮清氣下降,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或者與生脈散合用並加入黃柏、附子少量;如果是因為房事過度導致的,可以用瓊玉膏;如果是腎氣不能回歸元氣的,可以用九味安腎丸。
長期生病寒邪與火邪相搏就會形成辜病;
這是非常危險的症狀,脈搏急促是火邪剋制金氣的表現,必定會死亡。凡是傷寒、吐瀉以及其他疾病纏綿日久,經常打嗝的,都是火邪想要上行,被胃中寒邪所阻礙,所以會搏動發出聲音,都應該用丁香柿蒂散、羌活附子湯、理中湯加倍人參來治療。久病者,可以用三香散,或者用木瓜根煎湯服用。身體虛弱昏迷脈搏沉結的,可以用炙甘草湯來救治。
有餘飽食(填寒胸中)失升降,二陳湯加枳殼、砂仁。
痰鬱何由得泰舒?
痰閉於上,火動於下,無別證,忽然發呃從胸中起者,芩連二陳湯,或只陳皮、半夏,姜煎服,或人參蘆煎湯吐之。停痰,或因怒郁瘀熱者亦宜。蓋參蘆瀉肺,肺衰氣降,而火土復位矣。七情氣鬱者,木香勻氣散,用蘿蔔煎湯下,蘇子降氣湯。
陽證失下多潮熱,地道不通,因而呃逆。宜寒藥下之,大柴胡湯。陽極脈微將脫者,宜涼膈散、解毒湯,養陰退陽,不可大小。
白話文:
吃太多容易積食,導致胸悶氣滯,升降失常,可以用二陳湯加枳殼、砂仁來調理。
痰氣鬱結,如何才能舒緩?
痰氣阻塞在上,熱氣在下,沒有其他症狀,突然出現呃逆,從胸中發出,可以服用芩連二陳湯,或者單用陳皮、半夏,用薑煎服,也可以用人參蘆根煎湯吐出痰液。如果是因怒氣鬱結導致痰氣停滯,也可以用此法。人參蘆根瀉肺,肺氣下降,火土歸位。如果是七情氣鬱,可以用木香勻氣散,用蘿蔔煎湯服用,也可以用蘇子降氣湯。
陽證失下,常常伴隨潮熱,氣機不通,因此容易呃逆。可以用寒涼藥物來治療,比如大柴胡湯。陽氣極度虛弱,脈象微弱將要脫離者,可以用涼膈散、解毒湯來養陰退陽,不可輕忽。
汗吐下後(胃)熱未除;
小柴胡加橘皮、竹茹,或橘皮竹茹湯、單瀉心湯。
有餘湧(吐)泄(平人食物太速,飲水入肺,喜笑太多,亦屬有餘。食呃、笑呃,以紙捻鼻嚏,或久閉氣可止。水呃,小陷胸湯、小青龍湯去麻黃,清之利之而已不足補。)
補有溫平涼莫拘。凡汗、吐、下、服涼藥過多者,當溫補;脾胃陰火上衝者,當平補;挾熱者,宜涼補。《局方》率用丁、附溫暖助火,損不足而益有餘,宜乎呃逆之必死也!
白話文:
如果病人經過汗法、吐法或下法治療後,胃熱仍然沒有消除,可以用小柴胡湯加橘皮、竹茹,或是使用橘皮竹茹湯、單瀉心湯。
如果病人出現有餘的嘔吐或洩瀉,可能是因為飲食過快、飲水入肺、喜笑過度,這些都屬於有餘。如果出現食呃、笑呃,可以用紙捻鼻嚏或久閉氣的方法止住。如果是水呃,可以使用小陷胸湯、小青龍湯去麻黃,清利即可,不必補。
補虛時,溫、平、涼都可以根據情況選用。凡是經過汗法、吐法、下法或服用涼藥過多的人,應該溫補;脾胃陰火上衝的人,應該平補;挾熱的人,應該涼補。《局方》常常使用附子、乾薑等溫熱藥物助火,這樣會損害不足之處,反而助長有餘之處,所以容易導致呃逆而死。
膈噎
三焦枯槁成膈噎,飲食不下,而大便不通,名膈噎。《疏》云:膈有拒格意,即隔食反胃也。《玉機》云:噎塞大便不通,通幽湯。故以膈噎為題。《局方》以噎近咽,膈近胃,而遺下焦,又妄分十膈五噎,皆非經旨。病因內傷,憂鬱失志及飲食淫欲而動脾胃肝腎之火;或因雜病,誤服辛香燥藥,俱令血液衰耗,胃脘枯槁。其槁在上焦賁門者,食不能下,下則胃脘當心而痛,須臾吐出乃止。
賁門,即胃脘上口,言水穀自此奔入於胃,而氣則傳之於肺也。其槁在中焦幽門者,食物可下,良久復出。幽門與中脘相近,言其位幽僻,胃中水穀自此而入小腸也。其槁在下焦闌門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闌門臍下,攔約水穀,分入膀胱、大腸而為糞溺。是大小腸、膀胱,乃氣血津液流通之道路也。
白話文:
膈噎
三焦枯竭,導致食物停滯在食道,無法順利下嚥,且排便不暢,稱之為「膈噎」。《疏》中提到,「膈」有阻礙的意思,也就是食物停留在食道,反胃吐出來。而《玉機》則記載,噎塞難下,大便不通,可以用通幽湯治療。因此,將此症狀命名為「膈噎」。
《局方》中將「噎」與「膈」分別解釋為食道與胃的阻塞,並將其細分為十膈五噎,但這些並非經方正旨。膈噎的病因主要為內傷,如憂鬱失志,或飲食不節、縱慾過度,導致脾胃肝腎之火旺盛;也可能因為雜病誤服辛香燥熱藥物,損傷氣血,造成胃脘枯竭。
若枯竭發生在上焦賁門,則食物無法順利下嚥,下嚥後會感覺胃脘疼痛,並且很快便會吐出來。賁門是胃脘上端的入口,水穀由此進入胃中,而氣則傳導至肺部。
若枯竭發生在中焦幽門,則食物可以下嚥,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又會吐出來。幽門靠近中脘,位於幽僻之處,胃中水穀由此進入小腸。
若枯竭發生在下焦闌門,則早上吃的食物晚上吐出來,晚上吃的食物早上吐出來。闌門位於臍下,負責攔截水穀,並將其分流至膀胱和大腸,形成糞溺。大小腸、膀胱是氣血津液流通的通道。
陽火上升有虛熱;
經曰:三陽結謂之膈。小腸熱結則血脈燥,大腸熱結則不能便,膀胱熱結則津液涸。三陽熱結,脈必洪數有力,前後閉塞。下既不通,必反而上行,所以噎食不下,縱下復出,乃陽火上行而不下降也。實火,黃連解毒湯加童便、薑汁,或益元散入薑汁,澄白腳為小丸,時時服之,溫六丸尤妙。甚者,陶氏六一承氣湯、人參利膈丸。
虛火衝上,食不入者,枳梗二陳湯加厚朴、白朮及木香少許,或古萸連丸;渴者,錢氏白朮散;大便閉者,導滯通幽湯,或參仁丸、麻子仁丸。當噎未至於膈之時,便宜服此防之,膏肓之疾,豈可怠忽!間有身受寒氣,口傷冷物,以脾胃火衰,膈上苦冷,腸鳴,脈必滑微,宜暫用丁香煮散、五膈湯、五噎湯、單附子散以劫之。若不求其本,偏認為寒,概用辛香燥藥,必至爍陰不救。
白話文:
陽火上升會導致虛熱。經書上說,三陽經絡阻塞稱為膈。小腸熱結會導致血脈乾燥,大腸熱結則會便秘,膀胱熱結則會津液枯竭。三陽熱結,脈象必定洪數有力,前後不通暢。下焦不通,必然逆流而上,因此會出現噎食、吃不下,即使吞下去也會吐出來,這就是陽火上行而不下降的表現。如果是實火,可以用黃連解毒湯加童便、薑汁,或者益元散加入薑汁,製成白色小丸,隨時服用,溫六丸效果更佳。情況嚴重者,可以使用陶氏六一承氣湯、人參利膈丸。
虛火衝上,吃不下東西,可以使用枳梗二陳湯加入厚朴、白朮和少量木香,或者古萸連丸;口渴的人,可以用錢氏白朮散;便秘的人,可以用導滯通幽湯,或者參仁丸、麻子仁丸。當噎食還沒到膈上時,就應該服用這些藥物來預防,膏肓之疾,怎麼能疏忽大意!有些人受寒氣侵襲,或食用冰冷的食物,導致脾胃火衰,膈上感覺苦冷,腸鳴,脈象必定滑微,應該暫時服用丁香煮散、五膈湯、五噎湯、單附子散來治療。如果只注重表象,認為是寒症,而盲目使用辛香燥藥,必定會灼傷陰液,難以挽救。
為痰為積本七情,古云:膈噎神思間病,惟內觀養之。蓋七情火鬱,熏蒸津液,為痰為積,積久則血愈衰。《針經》曰:怒氣所至,食則氣逆不下;勞氣所至,為膈噎、喘促;思氣所至,為中痞,三焦閉塞,咽嗌不利。
痰飲脈滑或伏,二陳湯、古參夏湯、化痰丸、栝蔞實丸,或用黃連、吳萸、貝母、栝蔞仁、牛轉草,水煎;食積脈滑而短,枳朮丸加黃連、陳皮、半夏,或狗米平胃丸、虎脂平胃丸,或用保和丸二錢,加姜炒黃連三錢、山楂二錢為丸,麻仁大,胭脂為衣,每六十丸,人參煎湯,入竹瀝下。
白話文:
痰飲積聚是由於七情郁結造成的。古人說:「膈噎神思間病,惟內觀養之。」意思是說,七情鬱結,火氣上炎,蒸灼津液,導致痰飲積聚,時間久了就會使血氣衰弱。《針經》也說:「怒氣所至,食則氣逆不下;勞氣所至,為膈噎、喘促;思氣所至,為中痞,三焦閉塞,咽嗌不利。」
痰飲的脈象滑數或沉伏,可以用二陳湯、古參夏湯、化痰丸、栝蔞實丸治療,也可以用黃連、吳萸、貝母、栝蔞仁、牛轉草煎水服用。食積的脈象滑數而短,可以用枳朮丸加黃連、陳皮、半夏,或者用狗米平胃丸、虎脂平胃丸,也可以用保和丸加姜炒黃連、山楂,製成丸劑,用人參煎湯,加入竹瀝服用。
七情鬱結,脈沉而澀,飲食喜靜,胸背痛者,四七湯、溫膽湯;痞滿煩悶,微嗽,二便不利者,分心氣飲、四磨湯,或木香、檳榔二味等分為末,白湯下;傷神不睡者,十味溫膽湯、硃砂安神丸;腹脹腸鳴者,木香勻氣散;有積聚者,阿魏撞氣丸;惡聞食氣者,五膈寬中散。
氣血兩虛多口沫;
白話文:
七情鬱結,脈象沉澀,食慾不振,胸背疼痛,可以用四七湯、溫膽湯治療;胸腹脹滿,煩悶,輕微咳嗽,大小便不順暢,可用分心氣飲、四磨湯,或者木香、檳榔等量研末,用白開水服用;傷神失眠,可用十味溫膽湯、硃砂安神丸;腹脹腸鳴,可用木香勻氣散;有積聚者,可用阿魏撞氣丸;反感食物氣味,可用五膈寬中散。氣血兩虛,經常流口水。
沫大出者,死。氣虛不能運化生痰者,脈必緩而無力,四君子湯;大便閉,加蘆根、童便;氣虛甚者,六君子湯加附子、大黃;酒毒,加甘庶汁;單人參湯、人參膏尤妙。血虛不能滋潤生火者,脈必數而無力,四物湯加童便、竹瀝、薑汁;大便閉,加桃仁、紅花;有瘀血,加牡丹皮、韭汁;防生蟲,加驢尿;血虛甚,加乾薑;血燥,加牛、羊乳汁,不可以人乳代之,蓋人乳反有七情、飲食之毒火故也;氣血俱虛者,八物湯主之。
白話文:
痰液過多排出,會導致死亡。如果氣虛導致無法運化生痰,脈象必然緩慢無力,可以用四君子湯治療。如果大便不通,可以加蘆根、童便;如果氣虛嚴重,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附子、大黃。如果因酒毒導致的氣虛,可以加甘蔗汁。單用人參湯或人參膏效果也很好。如果血虛導致無法滋潤生火,脈象必然快速無力,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童便、竹瀝、薑汁治療。如果大便不通,可以加桃仁、紅花;如果有瘀血,可以加牡丹皮、韭汁;防止生蟲,可以加驢尿;如果血虛嚴重,可以加乾薑;如果血燥,可以加牛、羊乳汁,不可用人乳代替,因為人乳中含有七情和飲食的毒火。如果氣血皆虛,則可以用八物湯治療。
金水二臟須扶持,血陰主靜,內外兩靜,則臟腑之火不起,而金水二氣有養,陰血自生,津液傳化合宜,何膈噎之有?腎氣丸主之。
益陰養胃是總訣。
不問虛實,俱以益陰養胃為主,庶免後患。通用二陳湯加童便、竹瀝、薑汁、韭汁;有熱,加土炒芩、連、栝蔞、桔梗;七情,加香附、川芎、木香、檳榔;不納食,加麥芽、神麯;熱結食反上奔,加大黃、桃仁;氣虛,合四君子湯;血虛,合四物湯。雜方:燒針丸、杵糠丸、紫金錠、霞天膏、神仙奪命丹、古阿魏散,或靈砂,燒酒下。
白話文:
腎和肺這兩個臟腑需要互相扶持,血液和陰津主導著平靜,內外都平靜,臟腑的火氣就不會升起,腎和肺的精氣就會得到滋養,陰血自然生成,津液的運化也適宜,怎麼會有胸悶氣短的情況呢?腎氣丸可以治它。
益陰養胃是治療的關鍵。
不論虛實,都以益陰養胃為主,才能避免後患。常用二陳湯加童便、竹瀝、薑汁、韭汁;如果有熱,加土炒黃芩、黃連、栝蔞、桔梗;如果有七情郁結,加香附、川芎、木香、檳榔;如果食慾不振,加麥芽、神麴;如果熱結食積反上奔涌,加大黃、桃仁;如果氣虛,合用四君子湯;如果血虛,合用四物湯。其他方劑如燒針丸、杵糠丸、紫金錠、霞天膏、神仙奪命丹、古阿魏散,或用靈砂,燒酒送服。
凡五十歲後,血枯糞如羊屎,及年少不淡薄飲食、斷絕房室者,不治。
關格
與嘔吐、膈噎、淋證參看。
關不小便格吐逆,經云:人迎脈大於氣口四倍,名曰格;氣口脈大於人迎四倍,名曰關。
上寒下熱中焦窒;
關,乃陽不下,以寒在胸中,塞而不入;格,乃陰不上,以熱在下焦,寒而不出。上下不通,三焦撩亂,中氣不足,陰陽不能相榮,故既關且格。中虛者,補中益氣湯加檳榔以升降之;中虛痰盛者,六君子湯去朮,加柏子仁及麝少許;虛甚,吐利俱不得者,既濟丸。
白話文:
五十歲以後,血氣衰退,排泄物像羊糞一樣,或是年輕時飲食過於豐盛,性生活過度頻繁,這些人就難以治療。
這種情況跟嘔吐、胸膈氣悶、小便不利等症狀有關。
如果小便不利並且嘔吐,經書中記載:人迎脈的跳動幅度比氣口脈大四倍,稱為「格」;氣口脈的跳動幅度比人迎脈大四倍,稱為「關」。
這種情況可能是上寒下熱,導致中焦氣機阻塞;
「關」指的是陽氣不能下降,寒氣停滯在胸中,導致氣機阻塞不能下行;「格」指的是陰氣不能上升,熱氣停滯在下焦,寒氣不能外排。上下不通,三焦氣機紊亂,中氣不足,陰陽失衡,所以既有「關」也有「格」。如果是中氣虛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檳榔來升降氣機;如果是中氣虛弱痰濕較多,可以用六君子湯去茯苓,加上柏子仁和麝香少許;如果虛弱嚴重,嘔吐和腹瀉都無法控制,可以用既濟丸來治療。
吐提其氣非為痰,關格與噎穢稍異,胃中覺氣有礙,欲升不升,欲降不降,欲食不食,宜二陳湯,加木通,吐其橫格之氣,不必在出痰也。
或治下焦不可執。
古云:關格死在旦夕,但治下焦可愈。經云:少陽所至,為嘔湧溢,食不下。言火逆上而為嘔吐,非膈上所生,獨為關,非格也,大承氣湯下之。若但吐而不得小便者,胃苓湯。有膏粱積熱,損傷北方真水者,滋腎丸主之。忌用淡滲利水之藥,詳前淋證。凡關格見頭汗者,死。
痓
痓證虛柔實則剛,陽極則為剛痓,多類風證,宜清熱化痰祛風;陰極則為柔痓,多類厥證,宜溫補化痰降火。此丹溪胃實則為剛,虛則為柔,皆危證也。余詳傷寒。
白話文:
吐出氣體不一定是痰,關格和噎膈略有不同。如果胃裡感覺有氣體阻塞,想往上升卻升不上去,想往下降也降不下來,想吃東西又吃不下,可以用二陳湯,再加上木通,吐出橫格的氣,不用刻意要吐出痰。
有些情況下,下焦的病症不可強求。
古人說:「關格病人在旦夕之間就會死亡」,但只要治療下焦的病症,還是有治愈的機會。經書上說:「少陽經脈所到之處,會出現嘔吐、吞咽困難、飲食不下的症狀」,意思是說,火氣逆流上行導致的嘔吐,不是由膈膜上面引起的,是屬於關格病,而不是噎膈病,可以用大承氣湯瀉下。如果只是嘔吐,卻不能排尿,就用胃苓湯。如果因為長期吃膏粱厚味,造成體內積熱,損傷了北方腎水的真陰,可以用滋腎丸治療。忌用淡滲利水的藥物,詳見淋證。凡是關格病患者出現頭部出汗的,就難以救治。
痓
痓證有虛弱的和強壯的兩種,陽氣極盛就會變成強壯的痓,多類似風證,應該清熱化痰祛風;陰氣極虛就會變成虛弱的痓,多類似厥證,應該溫補化痰降火。丹溪先生說,胃氣充足就會變成強壯的痓,胃氣虛弱就會變成虛弱的痓,兩種都是危症。關於這方面的詳細內容,請參閱傷寒論。
口噤不醒通身強。
痓病發則身強不醒,癇病發則身軟時醒。痓、癇相似,而實不同。
內外因皆挾痰火,或外因風邪,或內因七情,皆必挾痰火而後發痓。痰壅發痓不醒,或隻手足搐搦,左右動搖,宜祛風導痰湯,加竹瀝、薑汁。風痰盛者,敗毒散加防風、天麻、黃芩、全蠍、生薑、薄荷,或通聖散加人參、柴胡,間服壽星丸,薑汁、竹瀝下。火盛則遍身戰掉,猶火炎而旋轉也。
白話文:
嘴巴閉著,昏迷不醒,全身僵硬。痓病發作時,身體強壯卻昏迷不醒,癇病發作時,身體軟弱卻會時而清醒。痓病和癇病症狀相似,但實質不同。
內外因素皆伴隨痰火,可能是外因風寒,也可能是內因七情,但都必須挾帶痰火才會發病。痰氣阻塞導致痓病昏迷不醒,或出現單手或單腳抽搐,身體左右搖晃,可以用祛風導痰湯,再加竹瀝、薑汁。風痰盛者,可以用敗毒散加上防風、天麻、黃芩、全蠍、生薑、薄荷,或通聖散加上人參、柴胡,間歇服用壽星丸,薑汁、竹瀝送服。火氣旺盛則會全身顫抖,如同火焰燃燒般旋轉。
火能燥物,而使氣液不足,宜四物二陳湯,加芩、連、知、柏、竹瀝、童便,補而散之。實火則胸滿,口噤咬牙,腳攣,臥不著床,大便閉者,大承氣湯下之,仍忌,風藥。蓋火為風燥之本,能治其火,則風自散,而燥自潤矣。
鬱悶諸虛甚則亡。
七情鬱悶者,閉氣、八味順氣散主之。諸虛絕無風邪,而筋脈攣急,角弓反張者,乃氣血虛脫,無以主持養筋,此等尤不可純用風藥。經曰:諸痓強直,皆屬於濕。濕極反兼風化制之,實非風也,虛也。故又有言曰:虛為本,痰火外邪為標。氣虛者,補中益氣湯加竹瀝,或六君子湯加黃耆、附子、柴胡;血虛者,四物湯加防風、羌活,或大秦艽湯。痓病比癇更重,甚則因而昏死者有之。
白話文:
火氣容易造成身體乾燥,導致氣血不足,可以用四物湯、二陳湯,再加上黃芩、黃連、知母、側柏、竹瀝、童便來補氣散火。如果火氣旺盛,就會出現胸悶、口緊閉、牙關緊咬、腿抽筋、睡覺不能平躺、便秘等症狀,可以用大承氣湯來瀉火,但是要忌用風藥。因為火是風燥的根源,治好了火氣,風自然就會消散,燥也會得到滋潤。
鬱悶和虛弱嚴重的話,就會導致死亡。
七情鬱悶導致氣悶,可以用八味順氣散來調理。如果身體虛弱,沒有風邪,但是筋脈緊縮,角弓反張,說明是氣血虛脫,無法滋養筋脈,這種情況更不能單純使用風藥。古籍記載,所有筋骨強直的病症都屬於濕邪,濕邪過盛就會反過來化為風邪,這並不是真的風邪,而是虛證。所以古人說,虛是本,痰火外邪是標。氣虛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竹瀝,或者六君子湯加上黃芪、附子、柴胡來治療;血虛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防風、羌活,或者大秦艽湯來治療。痓病比癲癇更嚴重,嚴重者甚至會昏迷死亡。
癇
癇與癲狂相似,但癇病時發時止,邪流五臟;癲狂經久不愈,邪全歸心。
癇有陰陽只是痰,內傷最多,外感極少。蓋傷飲食,積為痰火,上迷心竅;驚恐憂怒,則火盛神不守舍,舍空痰寒。丹溪云:癇因痰寒心竅,發則頭旋卒倒,手足搐搦,口眼相引,胸背強直,叫吼吐涎,食頃乃醒。病先身熱脈浮在表者,陽癇,屬六腑,易治;病先身冷脈沉在裡者,陰癇,屬五臟,難治。若神脫目瞪,如愚癡者,不治。
時師何必究五三。
癇久必歸於五臟:肝癇面青,搖頭喜驚,作雞鳴狀;心癇面赤口張,搖頭馬嘶;脾癇面黃下利,吐舌羊吼;肺癇面白吐沫,腹脹牛吼;腎癇面黑直視,如屍豬叫。此五癇,病狀偶類之耳,其實痰、火與驚三者而已。小兒風、驚、食三癇,見五卷。
白話文:
癇
癇症與癲狂症狀相似,但癇病發作時有起有止,邪氣流竄於五臟六腑;癲狂症則久治不愈,邪氣完全積聚在心臟。
癇症分為陰癇和陽癇,皆因痰火所致。內傷因素居多,外感因素極少。主要原因是飲食傷損,積聚成痰火,上蒙心竅;或者因驚恐憂怒,火氣旺盛,神志失守,心神空虛,痰寒聚集。丹溪先生說:癇症是因為痰寒阻滯心竅,發作時頭昏眼花,突然倒地,手腳抽搐,口眼歪斜,胸背僵硬,呼喊吐口水,片刻之後清醒。發病前身體發熱,脈象浮在表面的,是陽癇,屬於六腑,容易治療;發病前身體寒冷,脈象沉在裡面的,是陰癇,屬於五臟,難以治療。如果神志渙散,眼球呆滯,如同痴呆之人,則無法治療。
時人不必拘泥於五臟六腑的細節。
癇症久治不愈,必定歸於五臟:肝癇面色青白,搖頭晃腦,喜怒無常,發出雞鳴般的聲音;心癇面色紅潤,嘴巴張開,搖頭晃腦,發出馬嘶般的聲音;脾癇面色黃,腹瀉,吐出舌頭,發出羊叫般的聲音;肺癇面色蒼白,吐出泡沫,腹部脹滿,發出牛叫般的聲音;腎癇面色黑,直視前方,發出豬叫般的聲音。這五種癇症,症狀雖然類似,但根本原因還是痰、火和驚恐這三種因素。小兒風、驚、食三種癇症,請參閱第五卷。
痰挾火與驚多少,肥人多痰,動則有聲,沫出。風痰,星香散加全蠍三枚,姜煎服,或追風祛痰丸、五生丸。驚痰,紫石散、驚氣丸、抱龍丸、三癇丸、引神歸舍丹、壽星丸;因怒者,順氣導痰湯加菖蒲、辰砂;因憂思者,妙香散;食痰,醒脾散。瘦人火盛面赤者,防風當歸飲、或小調中湯加南星,或滾痰丸、瀉青丸、補氣、龍腦、安神丸、千金龍膽湯。痰火俱盛者,豬心丸溫酒下,上吐下利,去頑痰、老痰為妙。
白話文:
痰火與驚痰的辨證論治
痰火與驚痰的表現各有不同,肥胖的人容易痰多,活動時會發出聲音,並有泡沫從口中溢出。
風痰:可用星香散加全蠍三枚,以薑水煎服,或服用追風祛痰丸、五生丸。
驚痰:可服用紫石散、驚氣丸、抱龍丸、三癇丸、引神歸舍丹、壽星丸。
因怒氣所致:可用順氣導痰湯加菖蒲、辰砂。
因憂思所致:可用妙香散。
食痰:可用醒脾散。
瘦人若火氣旺盛、面容泛紅,可用防風當歸飲,或小調中湯加南星,或滾痰丸、瀉青丸,以及補氣、龍腦、安神丸、千金龍膽湯。
痰火俱盛:可用豬心丸溫酒服用,可使人上吐下瀉,排出頑固痰、老痰,效果最佳。
通用斷癇丹、活虎丹、蝙蝠散、控涎丸、紫金錠。
調中補北瀉東南。
癇本痰熱挾驚,宜寒藥清心、降火、化痰為主,故古法用二陳湯加栝蔞、南星、黃連探吐,吐後必服硃砂安神丸,以降南方之火;當歸龍薈丸,以平東方之木。但化痰必先順氣,順氣必先調中。頑痰膠固,非辛溫熱藥為佐,何以開導?是以古方治驚癇,皆有溫劑。又如錢仲陽治小兒癇,經吐瀉及服涼藥過多,身冷閉目不食,後用益黃散補中,能食;次用腎氣丸補北方腎水,能語。此須從權以救癇之壞證,亦可以為成法。
白話文:
常用斷癇丹、活虎丹、蝙蝠散、控涎丸、紫金錠這些藥方。
治療方法是調和脾胃,補益腎氣,瀉去肝火,抑制心火。
癲癇的根本原因是痰熱交結,伴隨驚悸,因此治療要以寒涼藥清心降火、化痰為主。古代的方法是使用二陳湯加入栝蔞、南星、黃連來催吐,吐完之後再服用硃砂安神丸來降火,同時用當歸龍薈丸來平肝。但化痰必須先順氣,順氣必須先調和脾胃。頑固的痰液凝結在一起,必須加入辛溫熱藥來輔助,才能有效化解。因此,古代治療驚癇的藥方中都含有溫性藥物。
就像錢仲陽治療小兒癲癇,經過催吐、瀉下以及服用過多寒涼藥後,小孩身體冰冷、閉眼不食,後來他用益黃散來補脾胃,小孩就能吃飯了;接著再用腎氣丸來補腎,小孩就能說話了。這種根據病情靈活應變的治療方法,可以作為治療癲癇併發症的規律。
癲狂
癲狂痰火閉心堂,都緣喜怒太無常;《素問》注云:多喜為癲,多怒為狂,喜屬心,怒屬肝,二經皆火有餘之地。但喜則氣散,畢竟謀為不遂,鬱結不得志者多有之。大概痰迷心竅者,葉氏清心丸、金箔鎮心丸、硃砂安神丸。心風癲者,牛黃清心丸、追風祛痰丸;虛者,加蟲痛一具為糊。
怒傷肝者,寧神導痰湯、瀉青丸、當歸龍薈丸;因驚者,抱膽丸、驚氣丸。丹溪云:五志之火,鬱而成痰,為癲為狂,宜以人事制之。如喜傷心者,以怒解之,以恐勝之;憂傷肺者,以喜勝之,以怒解之。
白話文:
癲狂
癲狂是由痰火閉塞心神所致,都是因為喜怒無常造成的。 《素問》註解說:過度喜悅會導致癲,過度憤怒會導致狂。喜屬於心,怒屬於肝,這兩條經絡都是火氣過盛的地方。喜悅會導致氣散,做事總是難以成功,鬱結難以舒展的人很多。
大致上,痰迷心竅者,可服用葉氏清心丸、金箔鎮心丸、硃砂安神丸。心風癲者,可服用牛黃清心丸、追風祛痰丸;虛弱者,可以再加入蟲痛一具製成糊狀服用。
憤怒傷肝者,可服用寧神導痰湯、瀉青丸、當歸龍薈丸。因受驚嚇者,可服用抱膽丸、驚氣丸。丹溪先生說:五志之火,鬱結成痰,就會導致癲狂,應該用人事來控制。例如,喜悅傷心者,可以用憤怒來化解,可以用恐懼來克服;憂愁傷肺者,可以用喜悅來克服,可以用憤怒來化解。
陽明熱結膏粱味,陽明發狂,見傷寒雜證,胃與大腸,實熱燥火鬱結於中,大便閉者,涼膈散,加大黃下之。膏粱醉飽後發狂者,止用鹽湯吐痰即愈,或小調中湯;服芳草石藥,熱氣慓悍發狂者,背痛加黃連、甘草、青黛、板藍根,或紫金錠。
謾議重陰與重陽。
《難經》云:重陰者癲,重陽者狂。河間以癲、狂一也,皆屬痰火,重陰之說非也。但世有發狂,一番妄言妄語,而不成久癲者;又有癡迷顛倒,縱久而不發狂者。故取河間合一於前,《難經》分析於後。癲者,異常也。
白話文:
陽明經熱氣鬱結,喜好膏粱厚味,導致陽明經發狂,出現類似傷寒的雜症。胃和大腸積聚著實熱燥火,排便困難者,可以服用涼膈散,並加大黃促進排便。如果因為暴飲暴食而發狂,可以只用鹽湯催吐痰液,就能痊癒,或者服用調中湯。如果服用芳草石藥後,熱氣猛烈,發狂,並且伴隨背痛,可以加黃連、甘草、青黛、板藍根,或者服用紫金錠。
有人對於重陰和重陽的說法提出異議。
《難經》中說:「重陰導致癲癇,重陽導致狂躁。」河間認為癲癇和狂躁其實是一種病,都是痰火所致,重陰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但是,世界上有些人發狂,只會胡言亂語,並不會持續癲癇;也有些人癡迷顛倒,長久不醒,卻不會發狂。所以,我們可以採用河間的觀點,將兩者歸為一類;也可以採用《難經》的分析,將兩者區分開來。癲癇是一種不正常的狀態。
平日能言,癲則沉默,平日不寧,癲則呻吟,甚則僵仆直視,心常不樂,此陰虛血少,心火不寧,大調中湯主之;不時倒暈者,滋陰寧神湯;言語失倫者,定志丸;悲哭呻吟者,燒蠶蛻、故紙,酒調二錢,蓖麻仁煎湯,常服可以斷根。狂者,凶狂也。
輕則自高自是,好歌好舞,甚則棄衣而走,逾牆上屋,又甚則披頭大叫,不避水火,且好殺人,此心火獨盛,陽氣有餘,神不守舍,痰火壅盛而然,小調中湯、三黃丸、控涎丹、單苦參丸。狂則專於下痰降火,癲則兼乎安神養血。經年心經有損者,不治。
白話文:
平常能說話,發病時就沉默;平常不安寧,發病時就呻吟,嚴重時會僵直倒下,眼睛直視前方,經常心情不好,這是陰虛血少,心火不安寧,可以用大調中湯治療。如果常常昏倒,可以用滋陰寧神湯;如果言語無倫次,可以用定志丸;如果悲傷哭泣、呻吟,可以用燒蠶蛻、舊紙,用酒調和兩錢,加入蓖麻仁煎湯,經常服用可以根治。狂躁的人,就是很凶狠。
輕微時會自以為是,喜歡唱歌跳舞,嚴重時會脫掉衣服亂跑,翻牆上屋,更嚴重時會披頭散髮大聲叫喊,不避水火,而且喜歡殺人,這是心火獨盛,陽氣過盛,神志不守,痰火阻塞所致,可以用小調中湯、三黃丸、控涎丹、單苦參丸治療。狂躁症主要治療方法是降痰降火,癲癇症則需要兼顧安神養血。如果心經長期受損,就無法治療。
妄言未見如神鬼,邪祟由來痰作殃。
視、聽、言、動俱妄者,謂之邪祟。甚則能言平生未見聞事及五色神鬼,此乃氣血虛極,神光不足,或挾痰火壅盛,神昏不定,非真有妖邪鬼祟。大概內服傷寒溫疫條人中黃丸,照依氣、血、痰,湯藥為使,或單人中黃亦好服,或單石菖蒲末,豬心血為丸服亦可。有婦人夜夢鬼來交者,定志丸料,如赤小豆水煎服。
有婦人月水崩漏過多,血氣迷心,或產後惡露上衝,而言語錯亂,神志不守者,此血虛神耗也,宜寧神膏。但亦,不可純服補心斂神藥。血熱者,小柴胡湯加生薑、生地煎服,百餘帖即安。血迷心胞,逾牆上屋,歌唱無時者,逍遙散加遠志、桃仁、紅花、蘇木,服後病退,用平胃散,少用厚朴,倍加蒼朮、升麻,常服以絕病根。又男子挾瘀血者,陶氏當歸活血湯。
白話文:
胡說八道,以為自己看到了鬼神,其實都是邪祟作怪,是由痰引起的。
如果一個人看到、聽到、說出來的話、行為舉止都很奇怪,就是邪祟。嚴重一點的,還會說出自己從未見過或聽過的事情,甚至看到五顏六色的鬼神。這都是因為氣血虛弱,精神不足,或痰火積聚太多,導致神志不清,並不是真的有妖魔鬼怪。一般來說,可以服用傷寒溫疫條配人中黃丸,根據氣血痰的情況調整藥物,或單獨服用人中黃丸,或單獨用石菖蒲粉末混合豬心血做成丸藥服用。如果婦人夢到鬼來交合,可以用定志丸的藥材,如赤小豆水煎服用。
如果婦人月經量過多,血氣迷亂心神,或產後惡露上衝,導致說話顛三倒四,神志不清,這是血虛神耗,應該服用寧神膏。但是,也不要單純服用補心斂神藥物。如果血熱,可以服用小柴胡湯加生薑、生地水煎服用,一百多帖就能好。如果血迷心胞,會爬牆上房,無時無刻不在唱歌,可以服用逍遙散加入遠志、桃仁、紅花、蘇木,服藥後病退,再用平胃散,少用厚朴,增加蒼朮、升麻的份量,長期服用以根治。另外,如果男子有瘀血,可以服用陶氏當歸活血湯。
有卒中屍惡,吐利如干霍亂狀,或狂譫如醉人,有起心先知其肇,或已死口噤不開者,急用傷寒門追魂湯,灌之即醒。外法,辟邪丹灌鼻法。
驚悸、怔忡、健忘
驚悸惕惕不自定,如人將捕曰怔忡。
思虛過度及因大驚、大恐,以致心虛停痰,或耳聞大聲,目見異物,臨危觸事,便覺驚悸,甚則心跳欲厥,脈弦濡者,虛也。血虛,四物湯、茯神湯、妙香散、硃砂安神丸;氣血俱虛,人參養榮湯、養心湯。時作時止者,痰也,二陳湯加白朮、黃連、遠志、竹瀝、薑汁。
白話文:
如果遇到中風昏迷,嘔吐腹瀉像霍亂一樣,或是神志不清像醉酒的人,有些人會在發病前感到不適,有些人則已經死亡,嘴巴緊閉。這種情況下,要緊急使用傷寒門的追魂湯灌下去,患者就會清醒。外治法可以用辟邪丹灌鼻。
驚悸、怔忡、健忘
驚悸是指心神不寧,坐立不安,就像有人要抓你一樣;怔忡則是心神恍惚,心慌不安。
思慮過度,或者受到重大驚嚇,導致心虛停痰,或是聽到巨響、看到異物,遇到緊急情況,就會感到驚悸,嚴重的話甚至心跳加速、昏厥,脈象弦而濡,這是虛證。血虛可以用四物湯、茯神湯、妙香散、硃砂安神丸;氣血俱虛可以用人參養榮湯、養心湯。如果驚悸時有時無,這是痰證,可以用二陳湯加上白朮、黃連、遠志、竹瀝、薑汁。
怔忡因驚悸久而成,痰在下,火在上故也,溫膽湯加黃連、山梔、當歸、貝母;氣鬱者,四七湯加茯神、遠志、竹瀝、薑汁,或十味溫膽湯、金箔鎮心丸;停飲胸中漉漉有聲,怏怏不安者,二陳湯加茯神、檳榔、麥門冬、沉香,或朱雀丸。
又有健忘非質鈍,精神短少痰相攻。
怔忡久則健忘,三證雖有淺深,然皆心脾血少神虧,清氣不足,痰火濁氣上攻,引神歸舍丹主之。亦有所稟陰魂不足善忘者,當大補氣血及定志丸。如老年神衰者,加減固本丸。三證通用歸脾湯、仁熟散、夢授天王補心丹、壽星丸、參棗丸。
白話文:
心慌不安,若因驚嚇長期累積導致,則痰停在下,心火往上,可用溫膽湯加黃連、山梔、當歸、貝母;若因氣鬱引起,則可用四七湯加茯神、遠志、竹瀝、薑汁,或十味溫膽湯、金箔鎮心丸;若胸中積水,有咕嚕聲,心神不寧,則可用二陳湯加茯神、檳榔、麥門冬、沉香,或朱雀丸。
另外,健忘并非智力迟钝,而是精神不济,痰邪阻滯。
心慌不安長期累積,就會導致健忘,這三種症狀雖然程度不同,但都源於心脾血虛,神氣不足,痰火濁氣上攻,導致心神不安,可用丹參來安神定心。也有些天生陰虛,神魂不足,容易健忘,就需要大補氣血,並服用定志丸。老年人神氣衰弱,可用加減固本丸。這三種症狀都可以服用歸脾湯、仁熟散、天王補心丹、壽星丸、參棗丸來治療。
咽喉(附失音、骨鯁)
種種咽喉總是火,咽喉,氣之呼吸,食之出入,乃人身之門戶也。一十八種,雖後世強名,亦不可不知,一、左單蛾風。二、右單蛾風,形圓如小箸頭大,生於咽喉關上可治,生於關下不見者難治。三、雙蛾風,兩個生於喉間關下,難治。四、蟬舌風,舌下再生二舌。五、牙蜞風,牙齦腫毒成瘡。
六、木舌風,舌腫大如煮熟豬舌,不能轉動。七、舌黃風,舌上腫痛黃色。八、魚口風,口如魚吸水,不治。九、寒喉風,喉痹聚毒,涎唾稠實而發寒熱,關上可治,關下難治。十、懸蜞蠱毒風,上眶腫,水食不下,形腫如雞卵。十一、搶食風,因食鯉鱠惡物發泡。十二、獵頰風,腮頰結腫,牙盡處腫破。
白話文:
咽喉是人體呼吸和進食的門戶,非常重要。古人將各種咽喉疾病歸納為十八種,其中包括單側蛾風、雙側蛾風、蟬舌風、牙蜞風、木舌風、舌黃風、魚口風、寒喉風、懸蜞蠱毒風、搶食風、獵頰風等等,這些疾病有的表現為喉嚨腫痛,有的則會影響吞咽,甚至導致聲音嘶啞。
十三、導痰湯,自頤纏繞赤色,寒熱。十四、松子風,口內、滿喉赤如豬肝,張口吐物,則氣逆關閉,飲食不能。十五、崩砂甘口風,自舌下牙齦上腫赤,口內作臖如湯熱,牙齦漸爛,亦能脫齒。十六、連珠風,自舌下起,初起一個,又起一個,甚者三五、七九個連珠生起。
十七、蜂子毒,或在臉腮泮爛,或在喉關、舌下作臖,色黃如蜂。十八、走注瘰癧風,頸項結核五七個,皮膚赤腫作寒熱。尋常咽瘡痛者,多是虛火。噫!種類雖繁,同歸於火,蓋少陰君火,少陽相火,二脈並絡於咽喉。君火勢緩,則熱結而為疼為腫;相火勢速,則腫甚不仁而為痹。
白話文:
十三、導痰湯治的是下巴周圍纏繞著紅色,伴隨寒熱的症狀。十四、松子風則表現為口腔和喉嚨內部充血發紅,如同豬肝顏色,張嘴嘔吐,並且氣逆導致呼吸不順暢,無法正常飲食。十五、崩砂甘口風則表現為舌頭下方和牙齦上腫脹發紅,口腔內如同熱湯般灼熱,牙齦逐漸潰爛,甚至可能脫落牙齒。十六、連珠風則從舌頭下方開始,一開始長一個,然後又長一個,嚴重者會連續長三五個、七九個,如同珠子一樣連成一串。
十七、蜂子毒則可能在臉頰部位潰爛,或者在喉嚨、舌頭下方出現腫塊,顏色如同蜂黃。十八、走注瘰癧風則表現為頸部出現結節,數量多達五七個,皮膚發紅腫脹,伴隨寒熱。一般來說,咽喉疼痛多是因為虛火。哎,雖然這些症狀種類繁多,但歸根結底都是火邪作祟,因為少陰君火和少陽相火都循行於咽喉部位。君火勢頭緩慢,則會導致熱邪凝結,出現疼痛和腫脹;相火勢頭迅速,則會導致腫脹加重,麻木不仁,最終演變成痺症。
痹甚不通,而痰塞以死矣。故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陰,肝與心包;一陽,少陽三焦。四經皆有相火,火者,痰之本;痰者,火之標,故言火則痰在其中矣。言咽喉則牙舌亦包在其中矣。
火有虛實從何如?實火便閉胸必緊,實火,因過食煎炒,蘊熱積毒,煩渴,二便閉塞,風痰上壅,將發喉痹,必先三日胸膈不利,脈弦而數。治宜先祛風痰,而後解熱毒,涼膈散加黃連、荊芥、石膏,或古荊防湯、防風通聖散,三黃丸含化。又風燥咽喉乾枯,常如毛刺,吞嚥有礙,敗毒散加黃芩半夏,倍桔梗、薄荷,生薑煎服;痰盛,加石膏。凡服此藥,子服午攻,午服子攻。
白話文:
如果喉嚨痺痛嚴重,導致氣血不通,痰液阻塞,就可能因此而亡。所以說,陰陽交結,就會導致喉嚨痺痛。陰指的是肝經與心包經,陽指的是少陽三焦經。這四條經脈都包含相火,火是痰的根源,痰是火的表現,所以說火就包含了痰。而提到咽喉,牙齒和舌頭也包含在其中。
火有虛實之分,如何區別呢?實火則胸部緊閉,是因為過度食用煎炒食物,導致熱毒積聚,口渴,大小便不通,風痰上壅,即將發生喉痺,在發病前三天,就會出現胸膈不適,脈搏弦數的症狀。治療應該先祛除風痰,再解熱毒,可以用涼膈散加入黃連、荊芥、石膏,或是服用古荊防湯、防風通聖散、三黃丸,並含化服用。如果因為風燥導致咽喉乾燥,如同毛刺,吞嚥困難,可以服用敗毒散加入黃芩、半夏,並加倍桔梗、薄荷,用生薑煎服,如果痰多,可以加石膏。服用這些藥物,要子時服用,午時加重藥量,午時服用,子時加重藥量。
如嘔吐咯傷,因食熱物及谷芒刺澀,風熱並與血氣相搏腫痛者,消風散加薄荷、玄參、全蠍,或射干湯、牛蒡子湯。木舌,重舌者,如聖金錠。舌根腫者,麝香硃砂丸。時行咽痛者,普濟消毒飲。
虛火便利脈亦微。
虛火,因飲酒則動脾火,忿怒則動肝火,色欲則動腎火,火炎上攻,咽膈乾燥,必二便如常,少陰脈微,治宜補虛降火。血虛者,四物湯,加桔梗、荊芥、知母、黃柏;氣虛者,四君子湯加甘草、桔梗、玄參、升麻,甚則乾薑、附子以為響導,徐徐服之。如痰盛者,二陳湯料,入青魚膽一個,其膽先以糯米入內,陰乾為末,薑汁調服。
白話文:
如果出現嘔吐、咯血的症狀,是因為吃了熱性的食物或谷類、芒刺、澀性的食物,風熱與血氣交戰導致腫痛,可以用消風散加薄荷、玄參、全蠍,或者用射干湯、牛蒡子湯。舌頭僵硬、舌頭重,可以用如聖金錠。舌根腫脹,可以用麝香硃砂丸。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咽喉疼痛,可以用普濟消毒飲。
虛火導致的便溏,脈象也微弱。
虛火是因為喝酒傷脾,生氣傷肝,縱欲傷腎,火氣上炎,導致咽喉乾燥,但大小便正常,少陰脈微弱,需要滋陰降火。血虛的人可以用四物湯,加桔梗、荊芥、知母、黃柏;氣虛的人可以用四君子湯加甘草、桔梗、玄參、升麻,嚴重者可以加乾薑、附子引導藥力,慢慢服用。如果痰多,可以用二陳湯,加入一個青魚膽,魚膽先用糯米包裹陰乾研磨成粉,用薑汁調服。
亦可探吐,或千緡湯。曾服涼藥自利,或聲音有壞者,秘傳降氣湯救之。暴感風寒,則咽喉緊縮妨礙者,水氣、豬膚湯;腎傷寒及陰證者,半桂湯,蜜附子,通用甘桔湯、利膈湯、冰梅丸、犀角琥珀膏,或單百草霜為末,蜜丸彈子大,每三丸新汲水化服。凡咽喉不可純用涼藥,草藥取效目前,上熱未除,中寒復起,毒氣乘虛入腹,胸前高腫,上喘下泄,手足指甲青紫,七日以後全不入食,口如魚口者,死。
白話文:
也可以使用探吐法,或者服用千緡湯。如果曾服用涼藥導致自行排便,或者聲音異常,可以使用祕傳降氣湯進行治療。若突然受風寒影響,咽喉緊縮,影響呼吸,可以使用水氣、豬膚湯;對於腎部受寒或陰性症狀,可以使用半桂湯,加入蜜和附子,普遍適用甘桔湯、利膈湯、冰梅丸、犀角和琥珀膏,或者單獨使用百草霜研磨成粉,調和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三丸,用新汲水調服。
總的來說,對於咽喉問題不能單純使用涼藥,草藥在當下可能有效,但會使上部熱氣未除,中間寒氣又復發,使得毒素趁虛而入,導致胸前腫脹,上部喘息,下部拉肚子,手腳和指甲變青紫,七天後完全不進食,嘴形像魚一樣,這時病情危重,預示著死亡。
繳吐引痰真捷法,繳法:用青魚膽末繳三次,紅腫即散。吐法:用冬月青魚膽,以枯礬入內,臨用加百草霜炒鹽少許,醋調,以鴨毛蘸藥引吐痰盡。如無魚膽,用白礬半斤,巴豆肉十枚,同枯過,去巴,用引吐痰神效。吐後用金鎖匙吹之。常服甘桔湯最妙。如牙關緊者,用後開關藥,或二仙散。不省人事者,一字散。
急甚神針一發之;
火鬱發之,謂發汗也,咽瘡忌汗。最不誤人,惟砭針出血,即汗之之義也,血出多則愈。有針瘡者,薑汁調熟水,時時呷之。畏針者,委曲針之。凡關上血泡最宜。關下不見者,令病人含水一口,用蘆管削尖,入鼻孔刺出血妙。惟腎傷寒及帝中腫者忌針,用蛇床子於瓶中燒煙,令病人吸入喉中立愈。
白話文:
治療痰症的有效方法是「繳吐引痰」。「繳」法是用青魚膽末擦拭患處三次,紅腫就會消散。「吐」法是用冬月青魚膽,加入枯礬,臨用時再加少許炒鹽的百草霜,用醋調和,用鴨毛蘸藥引吐出痰液。如果沒有魚膽,可以用白礬半斤和巴豆肉十枚一起研磨,去除巴豆,用來引吐痰液效果很好。吐完之後,可以用金鎖匙吹之。經常服用甘桔湯最有效。如果牙關緊閉,可以服用開關藥或二仙散。神志不清者,服用一字散。
病情緊急時,可以施以針灸。火鬱發之,即是指發汗,但咽喉腫痛忌汗。最不誤人的方法是砭針出血,即等於發汗,血流得越多,療效越好。有針刺傷口者,可以用薑汁調和熟水,經常含漱。害怕針灸者,可以慢慢地進行針刺。凡是關上血泡最適合針刺。關下看不見血泡者,可以讓病人含一口水,用削尖的蘆管插入鼻孔刺出血,效果很好。但腎寒和帝中腫者忌針,可以用蛇床子在瓶中燒煙,讓病人吸入喉嚨,即可痊癒。
毒結開關還可救,雄黃解毒丸、龍腦破毒散、玉鑰匙,或用巴豆壓油紙上,取油紙捻成條子,點燈吹滅,以煙燻入鼻中,一時口鼻涎流,牙關自開。一方:用巴豆肉,以綿裹定,隨左右塞於鼻中,左右俱有,左右俱塞,立透。蓋方中以巴豆治走馬喉痹者,以熱攻熱,熱則流通之意也。
喉失音者即難醫。
喉痹失音者,秘傳降氣湯去陳皮,加黃芩;風寒失音者,甘桔湯加訶子、木通,入生地汁潤之,或訶子散;血虛受熱,咳嗽聲嘶者,用青黛、蛤粉蜜調含化,或潤肺丸、蜜脂煎;尋常聲音不清者,加味固本丸;內傷虛損,咽瘡失音者,無治法。骨鯁用朴硝為末,對入龍腦雞蘇丸內,為丸,彈子大,噙化,不過三五丸,自然消化。
白話文:
如果毒氣已經阻塞,還有救治的機會。可以用雄黃解毒丸、龍腦破毒散、玉鑰匙來治療。也可以用巴豆壓在油紙上,取油紙捻成條子,點燃後吹滅,用煙燻入鼻中,這樣可以讓口水和鼻涕流出來,牙關也會自然打開。還有一個方法是用巴豆肉用棉花包起來,塞入左右鼻孔,左右都塞,就會很快通暢。因為巴豆可以治療走馬喉痹,這是用熱攻熱,利用熱力讓氣血流通的道理。
喉嚨失聲就難以醫治了。
喉嚨阻塞失聲,如果是氣機鬱結,可以用秘傳降氣湯去除陳皮,加入黃芩;如果是風寒引起的失聲,可以用甘桔湯加入訶子、木通,再加入生地汁潤喉,或者服用訶子散;如果是血虛受熱,咳嗽聲音嘶啞,可以用青黛、蛤粉和蜂蜜調和,含在口中慢慢化開,或者服用潤肺丸、蜜脂煎;如果只是聲音不清,可以用加味固本丸;如果是內傷虛損,咽喉潰瘍失聲,就沒有治療方法。魚骨卡在喉嚨可以用朴硝磨成粉末,加入龍腦雞蘇丸中製成丸藥,像彈珠一樣大,含在口中慢慢化開,最多吃三到五顆,魚骨自然就會消化。
魚骨鯁,食橄欖或以核為末,順流水調服,外用獺爪爬之自下。余詳七卷急救諸方。
白話文:
魚刺卡喉時,可以食用橄欖或者將核磨成粉,加水調和後順著水流吞服。外部可以用獺的爪子輕輕刮拭,自行排出魚刺。詳細方法請見第七卷急救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