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內集·卷一 (37)
內集·卷一 (37)
1. 臟腑條分
背膺厚者肺端正,肺端正則和利難傷;肋偏疏者肺偏傾,肺偏傾則胸偏痛也。
氣逆胸痞背疼,喘哮息賁。
肺氣太過,則令人喘咳逆氣,背痛慍慍然,或胸膈膹悶之氣牽引背疼。又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乃肺之絡脈,逆而不得隨經上下故也。息賁者,肺之積名。言其或息而或賁起也,在右肋下,大如覆杯,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傳肺,肺當傳肝,肝以春適旺,旺者不受邪。肺復欲還心,心不肯受,故留結為積。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肺癰。
風浮涕塞聲重,癮疹瘡疥。
涕乃肺液,傷風則涕流,鼻塞聲重,其聲哭,其志憂,故哭則淚出。又云肺熱涕出,凡黃涕如膿,大如彈丸從鼻中出,不出則傷肺。肺主皮毛,風盛則生癮疹、瘡疥。
熱著咽膈尻陰,股膝皆痛,鼻齆鼻痔或成成淵:
肺通喉舌,候在胸中,故熱壅則喉舌腫痛,胸膈滿悶。尻陰股膝痛為痿躄者,肺熱葉焦也。鼻端紫紅粉刺,謂之鼻齄。內生瘜肉,謂之鼻痔,流涕不止,謂之鼻淵。皆上熱下虛也。
虛極呼吸息微,欠伸溺頻,肺痿肺癰或成瘵。
肺主氣,虛則呼吸少氣不足以息,小便頻數或遺。虛甚為相火所乘,則咳而見血,或為癆瘵、肺癰、肺痿。
冷時身顫嘔涎。
用力顫掉,聲嘶氣虛,衛冷甚也。肺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循胃口上膈屬肺,故虛寒則善嘔沫也。
血燥掌熱乾咳。
手太陰之別名列缺,起於腕上,並太陰之經直入掌中,故肺經血燥,掌心亦熱。乾咳者,肺中無津液也。
補以參耆阿膠五味子。
山藥、紫菀、酸棗仁、麥門冬、車前子、百部、白膠、栝蔞仁、白茯苓。
溫必陳皮半夏乾薑。
款冬花、生薑、白豆蔻、肉桂、木香、杏仁、蘇子。
涼以知母栝蔞桔梗。
沙參、天門冬、玄參、貝母、馬兜鈴、香薷、枯芩、冬瓜子、蘿蔔子、犀角、百部、山梔、枇杷葉、人溺、石膏、青黛。
瀉必葶藶桑皮蛤蚧。
防風、檳榔、枳殼、通草、澤瀉、赤茯苓、琥珀、冬葵子。
輕聲美食自清虛。
凡肺病皆因呼叫過度,或煎爆酒面姜椒太過,以致虛實見焉。病者宜輕聲緩語以養其氣,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以潤其燥。
夙興夜寐防災害。
秋三月,天地容平,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收斂神氣,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大腸又名迴腸,長二丈一(尺)而大四寸,受水穀一斗七升半;
迴腸者,當臍右回迭積十六曲,徑一寸半,受谷一斗,水七升半。
魄門上應闌門,長二尺八(寸)而大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
魄門者,肺藏魄也。又曰廣腸,言廣闊於大小腸也。又曰肛門,言其處似車缸形也。《內經》以此為一臟,故俗名墜臟。熱則重墜或突出,虛則脫下不收。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專主出而不納。凡腸胃合受水穀八斗七升六合八分合之一。闌門者,大小腸各受物傳化而相會於此,滓入廣腸,水入膀胱,關闌分隔,故曰闌門。
白話文:
臟腑條分
背部厚實的人,肺部位置端正,肺端正則氣血調和,不易受損;肋骨稀疏的人,肺部位置偏斜,肺部偏斜則容易胸痛。
氣逆、胸悶、背痛,伴隨喘息、呼吸急促。
肺氣過盛,會導致喘咳、氣逆、背痛隱隱作痛,或者胸膈有鬱悶之氣牽引背痛。有些人起居如常,但呼吸卻有聲音,這是肺的絡脈逆行,不能順著經脈上下運行所致。呼吸急促,是肺部積聚的病症名稱,指呼吸時忽急忽緩,位於右肋下,大小如覆蓋酒杯,多在春天甲乙日發病。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心病傳給肺,肺又當傳給肝,肝在春天旺盛,旺盛則不受邪氣侵犯。肺想要把病氣還給心,但心卻不肯接受,所以滯留形成積聚。久治不愈,會讓人寒熱交替、喘咳,最後發展成肺癰。
風邪浮腫,鼻塞流涕,聲音嘶啞,伴隨癮疹、瘡疥。
鼻涕是肺液,受風邪侵犯則鼻涕流淌,鼻塞聲音嘶啞,聲音如同哭泣,心情憂鬱,所以哭泣會流淚。也有說法是肺熱導致流涕,凡是黃色鼻涕如同膿液,大小如彈丸從鼻中排出,排不出則會損傷肺臟。肺主皮毛,風邪盛則會生長癮疹、瘡疥。
咽喉、胸膈、臀部、大腿內側、膝蓋都疼痛,鼻塞、鼻息肉甚至鼻淵。
肺與喉嚨、舌頭相通,反應在胸中,所以熱邪壅滯則喉嚨、舌頭腫痛,胸膈滿悶。臀部、大腿內側、膝蓋疼痛,甚至癱瘓,是肺熱耗傷津液所致。鼻尖紫紅,長有粉刺,稱為鼻齄;鼻腔內長息肉,稱為鼻痔;鼻涕不止,稱為鼻淵。這些都是上焦有熱,下焦虛弱所致。
極度虛弱,呼吸微弱,伸懶腰、小便頻繁,可能發展成肺痿、肺癰或癆瘵。
肺主氣,虛弱則呼吸微弱,氣息不足以維持生命,小便頻數或遺尿。虛弱到極點,被相火所乘,則會咳嗽並咳血,或者發展成癆瘵、肺癰、肺痿。
受寒則身體顫抖,嘔吐涎液。
用力則顫抖,聲音嘶啞,氣息虛弱,是衛氣受寒所致。肺脈起源於中焦,向下連接大腸,沿著胃口上行至膈肌,屬於肺,所以虛寒則容易嘔吐涎沫。
血液乾燥,手掌發熱,乾咳。
手太陰經的別名列缺,起於手腕上方,與太陰經相連直入掌中,所以肺經血燥,掌心也會發熱。乾咳是因為肺中缺乏津液。
可以用人參、黃耆、阿膠、五味子來補益。
山藥、紫菀、酸棗仁、麥門冬、車前子、百部、白蔹、栝樓仁、白茯苓等藥物也有益處。
溫補可以用陳皮、半夏、乾薑。
款冬花、生薑、白豆蔻、肉桂、木香、杏仁、蘇子等藥物也可使用。
清熱可以用知母、栝樓、桔梗。
沙參、天門冬、玄參、貝母、馬兜鈴、香薷、黃芩、冬瓜子、蘿蔔子、犀角、百部、山梔子、枇杷葉、人尿、石膏、青黛等藥物也可用於清熱。
瀉下可以用葶藶子、桑白皮、蛤蚧。
防風、檳榔、枳殼、通草、澤瀉、赤茯苓、琥珀、冬葵子等藥物也可使用。
輕聲細語,飲食清淡,以保持虛弱之體。
凡是肺病,大多是因呼喊過度,或者煎炸辛辣食物過度,導致虛實兼夾。病人應該輕聲細語以養護肺氣,飲食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等,以苦味潤燥。
早起早睡,避免災害。
秋季三個月,天地平和,應早睡早起,與雞一起起床,收斂神氣,這是養生的方法。違背此則會傷肺,冬天則容易腹瀉,收藏的精氣不足。
大腸又名迴腸,長二丈一尺,寬四寸,容納水谷一斗七升半;
迴腸在肚臍右側迴繞堆積,有十六個彎曲,直徑一寸半,容納谷物一斗,水七升半。
魄門在上應闌門,長二尺八寸,寬八寸,容納谷物九升三合八分。
魄門是肺臟藏魄的地方。又稱廣腸,指其比大小腸都寬闊;又稱肛門,指其形狀像車輪的輪圈。《內經》將其視為一個臟器,所以俗稱墜臟。熱則下墜或突出,虛則脫垂不能收縮。它容納谷物九升三合八分之一,專門負責排出而不吸收。凡是腸胃總共容納水谷八斗七升六合八分之一。闌門是大、小腸受納食物消化後在此交匯的地方,糟粕進入廣腸,水液進入膀胱,關口分隔,故稱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