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茶
TIAN ZHONG CHA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集驗良方拔萃》卷二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天中茶中包含厚朴,主要是利用其行氣燥濕的功效。厚朴味苦辛,性溫,歸脾、胃、肺經。其性溫,能溫中散寒,且苦燥之性,能燥濕化痰。對於脾胃氣滯、脘腹脹滿、食積不化、痰濕阻肺等症狀,厚朴都能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此外,厚朴還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弱、氣逆上衝引起的嘔吐,也有很好的療效。因此,在治療脾胃不和、痰濕阻肺、氣逆上衝等症狀時,天中茶中加入厚朴,可起到行氣化濕、降逆止嘔的作用。
天中茶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有二: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天中茶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而陳皮可幫助理氣化滯,促進消化,增進食慾,達到健脾益胃的效果。
- 降逆止嘔:陳皮還具有一定的降逆止嘔功效,對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天中茶中加入陳皮,可以有效緩解因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達到止嘔的效果。
「天中茶」方劑中加入山楂,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項功效:
- 消食積:山楂性酸甘,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之效。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山楂能起到促進消化、緩解腹脹的效果。
- 活血化瘀:山楂亦具有活血化瘀之功,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胸悶、腹痛、經閉等症,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山楂在「天中茶」方劑中,不僅能幫助消化,更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食積、瘀血所導致的不適。
天中茶方劑中含有羌活,主要原因如下:
- 解表散寒:羌活性溫,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濕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肢體痠痛等症狀。天中茶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羌活的解表散寒功效可以幫助驅散外邪,改善感冒症狀。
- 通絡止痛:羌活也能通經活絡,止痛消腫。天中茶方劑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痺引起的疼痛,羌活的通絡止痛功效可以緩解疼痛,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治療效果。
天中茶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 青皮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化滯的功效。天中茶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胸脅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青皮的加入可幫助疏解肝氣,緩解胸悶氣滯,促進消化,達到治療目的。
- 行氣止痛: 青皮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天中茶中常用於治療胃痛、腹痛等症狀,青皮的加入可幫助緩解疼痛,達到止痛的效果。
「天中茶」方劑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表清熱,生津止渴: 葛根具有清熱解表之效,能緩解因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頭痛、口渴等症狀。尤其在夏季,容易因暑熱而導致口渴、煩躁,葛根能有效改善此類情況,達到清熱生津之效。
- 解肌降壓: 葛根具有解肌降壓之效,能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肌肉痠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對於因高血壓導致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葛根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天中茶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 防風性溫,入肺經,具有散風寒、止頭痛、解表的作用。天中茶主要針對風寒感冒引起的症狀,例如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而防風可以有效疏散風寒,緩解這些症狀。
- 調和藥性: 天中茶中可能含有其他性質較寒的藥材,而防風性溫,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緩解寒性藥物對人體的刺激作用,使藥性更平和,更利於患者服用。
「天中茶」方劑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藥理作用:
- 行氣止痛:烏藥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疼痛、胃脘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烏藥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 溫腎助陽:烏藥同時也具有溫腎助陽的作用,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畏寒肢冷等症狀,烏藥能起到溫補腎陽、改善陽虛體質的作用。
因此,在「天中茶」方劑中加入烏藥,可以發揮其行氣止痛、溫腎助陽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天中茶」中的烏頭,同樣利用其強烈的溫經散寒及止痛效果,用於治療由寒邪引起的疼痛,特別是腹痛、腰腿痛等。烏頭與其他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溫中散寒的效果,緩解疼痛。
天中茶方劑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積: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之效。天中茶主要針對胸悶氣短、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而枳殼可通過行氣消積,改善胸膈氣機鬱滯,促進消化功能,緩解上述症狀。
2. 理氣止痛:枳殼還有理氣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天中茶中可能也包含其他具有止痛作用的藥材,枳殼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止痛效果。
總之,枳殼在天中茶方劑中,主要起到行氣消積、理氣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天中茶方劑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散風寒,通鼻竅: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功效。天中茶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白芷的加入可以有效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使患者呼吸通暢。
2. 止痛消腫,生肌止血:白芷亦有止痛消腫、生肌止血的作用。對於風寒引起的牙痛、頭痛等,白芷可以緩解疼痛;對於外傷引起的腫痛,白芷也有消腫止痛的作用。
總而言之,白芷在天中茶方劑中起到疏風散寒、通鼻竅、止痛消腫等作用,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天中茶」方劑中加入山茱萸,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 補腎固精: 山茱萸味酸澀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的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泄等症狀,山茱萸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 調和脾胃: 山茱萸性溫,能溫補脾胃,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便溏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體而言,山茱萸在「天中茶」方劑中起到補腎固精、調和脾胃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藥效。
天中茶方劑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開竅醒神: 石菖蒲性辛溫,入心、脾、胃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健脾的功效。對於因痰濕阻滯、心神不寧導致的失眠、健忘、神志不清等症,石菖蒲可起到疏通經絡、醒腦開竅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能更有效地改善症狀。
- 化濕止嘔: 石菖蒲亦可化解濕氣,止嘔止瀉。對於脾胃虛弱、濕氣較重者,石菖蒲有助於健脾化濕,改善消化功能,減少嘔吐等不適。
天中茶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許多中藥方劑中加入甘草,正是利用其調和藥性,使藥性趨於平和,減少副作用,並提高療效。
- 補脾益氣: 甘草除了調和藥性之外,本身也具備補脾益氣的功效。在一些氣虛、脾虛的症狀中,加入甘草可以起到補益脾胃的作用,進一步提升藥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天中茶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疏肝理氣: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作用。天中茶中常加入木香,用其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等不適。
- 健脾和胃:木香還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對於因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療效。
總體而言,木香在中醫角度上,既能疏肝理氣,又能健脾和胃,因此成為天中茶的重要組成部分。
天中茶方劑中加入砂仁,主要是由於其理氣化濕的功效。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行氣止痛、溫中燥濕。其理氣功效,能疏通腸胃氣機,解除因濕氣阻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其化濕功效,能燥濕健脾,改善因脾胃濕氣過盛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
因此,在治療脾胃濕困、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的天中茶方劑中加入砂仁,能起到理氣化濕、溫中和胃的作用,增強其療效。
天中茶方劑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疏通肝氣鬱結,緩解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而天中茶多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氣短、心煩易怒等症狀,故加入香附可起到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作用。
- 健脾和胃,消食導滯:香附還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的功效,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天中茶中往往會加入其他健脾和胃的藥材,與香附共同作用,增強其功效,達到調和脾胃、促進消化的目的。
天中茶中包含藿香,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大功效:
- 解暑化濕: 藿香氣味芳香,能辛溫解表,化濕止嘔。夏日暑濕之邪易傷脾胃,導致食慾不振、嘔吐腹瀉等症狀。藿香能驅散暑濕,清熱解毒,改善脾胃功能,緩解暑濕症狀。
- 疏風解表: 藿香亦具疏風解表之效,能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發熱等症狀。若暑濕之邪夾雜風寒,則藿香能兼顧解表和化濕,達到更好的療效。
總之,藿香在天中茶中起到解暑化濕、疏風解表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消除暑濕之邪,改善夏季常見病症。
天中茶中包含蒼朮,主要是因為蒼朮具有以下功效:
-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性溫,能燥濕化痰,健脾開胃,對於脾胃濕氣重、消化不良、脘腹脹滿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祛風止痛: 蒼朮亦有祛風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風寒濕邪所致的肢體疼痛、關節痠痛等症狀。
綜上所述,蒼朮的燥濕健脾、祛風止痛等功效,使其成為天中茶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調理脾胃、祛除濕邪,達到整體改善身體狀態的效果。
天中茶中加入莪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特性:
- 行氣止痛: 莪朮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消腫止痛之效。天中茶多用於治療胸腹脹悶、胃脘疼痛等症,莪朮可幫助疏通氣機,緩解疼痛。
- 消積化瘀: 莪朮還具有一定的消食化積、活血化瘀作用。對於因飲食積滯或氣血瘀滯導致的腹痛、腹脹等症,莪朮可幫助消食化積,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恢復。
「天中茶」方劑中加入「檳榔」,主要考量其消食導滯和降氣止嘔的功效。
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降逆氣的功效。其藥性辛辣,可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食物,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有改善作用。此外,檳榔還能降逆氣,對於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緩解作用。因此,在「天中茶」中加入檳榔,可以有效地改善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嘔吐等症狀。
「天中茶」方劑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滲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茯苓,有助於利水消腫,改善濕氣過盛引起的各種不適,如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
- 健脾益氣:茯苓亦可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倦怠乏力等症狀。這對於一些因脾虛濕困導致的症狀,例如腹瀉、消化不良等,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茯苓在「天中茶」方劑中起着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因濕氣過盛或脾虛引起的各種不適。
天中茶方劑中包含麥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消食化積:麥芽味甘性涼,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效。天中茶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症,麥芽的加入有助於促進食物消化,緩解食積引起的症狀。
- 降氣止嘔:麥芽還具有降氣止嘔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脾胃氣逆、嘔吐不止等症。天中茶若有嘔吐的症狀,麥芽的加入可以幫助降逆止嘔,緩解不適。
總之,天中茶方劑中包含麥芽,是為了發揮其消食化積、降氣止嘔的功效,有效治療相關的脾胃疾病。
「天中茶」方劑中包含「神麴」,主要原因有二:
- 助消化、化積滯: 神麴為麥芽的發酵產物,富含澱粉酶,能有效促進消化,分解食物中的澱粉,化解積滯,尤其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 理脾胃、健脾胃: 天中茶多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而神麴能健脾和胃,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從而調理脾胃,使身體恢復健康狀態。
天中茶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解表散邪: 紫蘇葉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散邪的作用。對於因風寒外襲所致的感冒,如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紫蘇葉能有效地驅散寒邪,緩解症狀。
- 行氣和胃,止咳化痰: 紫蘇葉亦能行氣和胃,止咳化痰。對於因寒邪阻滯所致的胸悶、咳嗽、痰多等症狀,紫蘇葉能有效地緩解氣滯,促進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症狀。
綜上所述,紫蘇葉在天中茶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緩解風寒感冒等症狀,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天中茶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利水通淋: 木通味甘性寒,具有利水通淋的功效,可有效改善因濕熱導致的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症狀。
二、清熱解毒: 木通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輔助其他藥材共同消除體內積熱,促進身體恢復健康。
總之,木通在天中茶中,主要起到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天中茶方劑組成與功效
中藥方劑「天中茶」,主要成分是:
- 厚朴
- 陳皮
- 山楂
- 羌活
- 青皮
- 葛根
- 防風
- 烏藥
- 烏頭
- 枳殼
- 白芷
- 山茱萸
- 石菖蒲
- 甘草
- 木香
- 砂仁
- 香附
- 藿香
- 蒼朮
- 莪朮
- 檳榔
- 茯苓
- 麥芽
- 神麴
- 紫蘇葉
- 木通
主治功效是:
- 各種感冒
- 夏天暑熱停留在體內
- 食物消化不良
- 胸部和膈膜不舒展
- 氣息逆流
- 嘔吐痰涎
- 瘧疾和痢疾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葛根: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藿香: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麥芽:性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等功效。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山楂: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多種功效。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石菖蒲:具有多種功效。它可以開竅醒神,化濕豁痰,闢穢。常用於治療痰濕穢濁之邪矇蔽清竅所致之神誌昏亂、癲狂痰熱內盛、濕濁矇蔽等症狀。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神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天中茶」,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治療各種感冒、夏天暑熱停留在體內、食物消化不良、胸部和膈膜不舒展、氣息逆流、嘔吐痰涎、瘧疾和痢疾。其組成包括多種中藥,每種中藥都具有不同的功效,相互配合,共同發揮療效。
傳統服藥法
厚朴5錢(薑汁炒),廣陳皮3錢,山楂1兩,羌活3錢,小青皮3錢,乾葛3錢,防風3錢,烏藥3錢,川烏3錢,枳殼3錢,白芷3錢,茱萸3錢,石菖蒲3錢,甘草3錢,廣木香(勿見火,另研末)3錢,砂仁3錢(另研末),制香附5錢,廣藿香5錢,茅朮(米泔水浸、洗,切片)5錢,莪朮5錢,檳榔5錢,茯苓5錢,麥芽1兩,神曲1兩,紫蘇1兩,木通8錢。
上藥除木香、砂仁另研入,其餘俱要飲片制過,共合一處,磨如粗末,五月初四日夜,每料用白酒一斤,浸藥於瓷缸內,端午日,用六安茶或紅茶葉,每料二斤半,入藥內拌勻,待至午時,每料加雄黃末3錢5分,同溫燒酒八兩,攪勻拌茶內,即於午時炒乾,臨上壇時,再將木香、砂仁末拌和,候涼透,再扎好壇口,勿令泄氣。
每服3錢,水2碗,煎1碗,紅痢加白蜜糖5錢,白痢加赤糖1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天中茶是一張具有解表散寒、消食化滯、行氣止嘔功效的方劑,臨床上常用於治療一切感冒、伏暑停食、滯而不化、胸膈不寬、氣逆嘔痰、瘧痢等症。但是,由於天中茶中含有烏頭、檳榔等有毒中藥,因此在使用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天中茶, 出處:《集驗良方拔萃》卷二。 組成:厚朴5錢(薑汁炒),廣陳皮3錢,山楂1兩,羌活3錢,小青皮3錢,乾葛3錢,防風3錢,烏藥3錢,川烏3錢,枳殼3錢,白芷3錢,茱萸3錢,石菖蒲3錢,甘草3錢,廣木香(勿見火,另研末)3錢,砂仁3錢(另研末),制香附5錢,廣藿香5錢,茅朮(米泔水浸、洗,切片)5錢,莪朮5錢,檳榔5錢,茯苓5錢,麥芽1兩,神曲1兩,紫蘇1兩,木通8錢。 主治:一切感冒,伏暑停食,滯而不化,胸膈不寬,氣逆嘔痰,瘧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