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味斷瘧飲

ER SHI SI WEI DUAN NUE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胃經 19%
肺經 17%
肝經 13%
心經 9%
大腸經 5%
腎經 4%
膽經 4%
心包經 2%
膀胱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包含常山,主要因其具有顯著的截瘧功效。常山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截瘧止痢之效。其主要成分常山鹼,具有抑制瘧原蟲生長的作用,可有效治療瘧疾發熱、寒熱往來、腹痛腹瀉、神昏譫語等症狀。

此外,常山與其他藥材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更有效地達到治癒效果。例如,常山與青蒿配伍,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與柴胡配伍,可疏肝解鬱,緩解瘧疾引起的肝鬱脾虛。因此,常山是二十四味斷瘧飲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對於治療瘧疾具有重要意義。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加入草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燥濕,祛寒止痛: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燥溼止痛的功效。瘧疾常伴有寒溼之邪入侵,導致脾胃虛寒、脘腹冷痛等症狀,草果能溫中驅寒,燥溼止痛,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機體抵抗力。
  2. 化溼解毒,止嘔止瀉:草果還能化解溼邪,解毒止瀉,對於瘧疾引起的嘔吐、腹瀉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草果在二十四味斷瘧飲中發揮着溫中燥濕、祛寒止痛、化溼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瘧疾症狀,提高療效。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蟲止瀉:檳榔味苦辛,性溫,有驅蟲止瀉之效。瘧疾常伴隨腹瀉,檳榔可驅除腸道寄生蟲,減輕腹瀉症狀,有助於恢復體力,增強抵抗力。
  2. 溫中止嘔:檳榔亦能溫中止嘔,瘧疾發作時常伴隨嘔吐,檳榔能溫中降逆,止嘔止瀉,緩解瘧疾發作時的症狀。

此外,檳榔亦有消積化滯之效,能促進消化,有助於改善瘧疾患者的食慾,促進機體恢復。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除煩解渴:知母性寒,入肺、胃經,能清熱瀉火,除煩解渴。瘧疾患者常伴有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知母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2. 滋陰潤燥,降逆止嘔:知母還能滋陰潤燥,降逆止嘔。瘧疾患者在發作時,往往伴隨噁心、嘔吐等症狀,知母可滋陰降火,緩解胃氣上逆,起到止嘔的效果。

因此,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加入知母,可有效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緩解瘧疾患者的諸多症狀。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瘧疾常伴隨脾胃氣虛,濕濁內阻,導致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能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有助於緩解瘧疾患者的消化不良和脾胃氣虛等症狀。
  2. 行氣止痛,散寒止嘔:瘧疾發作時,常伴隨寒熱往來、腹痛嘔吐等症狀。陳皮具有行氣止痛、散寒止嘔的功效,能疏散寒氣,緩解腹痛,並可降低嘔吐頻率,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包含青皮,主要原因有二:

一、 行氣化濕: 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化濕、消積止痛的功效。瘧疾多因濕邪阻滯、氣血不暢而發,青皮可行氣化濕,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治療瘧疾的目的。

二、 健脾和胃: 青皮亦能健脾和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提高機體抵抗力,預防瘧疾復發。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活血止痛:瘧疾常伴隨發熱、頭痛、寒熱交替等症狀。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瘧疾發作時的頭痛、寒熱等症狀。
  2. 行氣活血,通絡止痛:川芎能行氣活血,通絡止痛,有助於改善瘧疾發作時因氣血瘀滯所導致的局部疼痛和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加入川芎,能有效緩解瘧疾發作時的諸多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瘧疾發作時,常伴有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導致胸悶、脘腹脹痛等症狀。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能解除肝氣鬱結,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二、健脾和胃,助消化:瘧疾患者常因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導致氣血不足,加重病情。枳殼能健脾和胃,助消化,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為機體提供充足的營養,有利於患者的康復。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加入柴胡,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解鬱,和解表裡:瘧疾發作常伴有肝氣鬱結,柴胡能疏肝解鬱,使氣機調暢,解除表裡之邪。
  2. 清熱解毒,退熱止瘧:柴胡性微寒,能清熱解毒,並有助於退熱止瘧,緩解瘧疾發作時的寒熱交替症狀。

柴胡在二十四味斷瘧飲中,起到疏肝解鬱、清熱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消滅瘧疾、恢復健康的效果。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瘧疾屬熱邪蘊結,常伴有濕熱內蘊,黃芩性寒,能清熱瀉火,燥濕解毒,可有效抑制瘧疾的發作。

此外,黃芩還有抗瘧原蟲的作用,能抑制瘧原蟲的生長繁殖,進一步達到治療瘧疾的效果。因此,黃芩是治療瘧疾的重要藥材,在二十四味斷瘧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包含荊芥,乃因其具有以下功效,有助於治療瘧疾:

  1. 疏散風熱:瘧疾多由外感風寒濕邪入侵,引發寒熱往來。荊芥性辛溫,入肺經,能疏散風邪,清熱解表,可驅散外邪,緩解發熱症狀。
  2. 解毒止癢:瘧疾發作時,常伴有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荊芥有解毒止癢之效,可緩解這些不適。
  3. 利濕消腫:瘧疾患者常伴有水腫,荊芥能利濕消腫,幫助排除體內毒素,緩解水腫症狀。

綜合以上,荊芥在二十四味斷瘧飲中起着疏散風熱、解毒止癢、利濕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瘧疾,改善患者症狀。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其祛風解表、通竅止痛的功效。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邪,通鼻竅,止痛之效。瘧疾多由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白芷能驅散寒邪,宣通鼻竅,使邪氣得以降解,從而達到止瘧的目的。

此外,白芷還有止痛的功效,對於瘧疾發作時伴隨的頭痛、身痛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扶正固本:瘧疾為外感熱病,病邪侵襲人體,導致正氣虛弱。人參性溫,味甘,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固本扶正之功效,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改善因瘧疾導致的氣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二、 兼顧脾胃:人參能益脾胃之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利於藥物吸收和營養物質的消化,為機體抵抗疾病提供充足的能量。同時,瘧疾發作常伴隨脾胃失調,人參能補益脾胃,有助於恢復正常功能。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解表散寒: 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之功效。瘧疾發作時,常伴有寒熱交替、惡寒發熱等症狀,紫蘇葉可溫散寒邪,緩解發熱、惡寒等症狀。
  2. 理氣解鬱: 紫蘇葉還具有理氣解鬱的作用,可以疏解脾胃氣滯,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有助於改善瘧疾患者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總而言之,紫蘇葉在二十四味斷瘧飲中,起到解表散寒、理氣解鬱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瘧疾發作時的寒熱交替、食慾不振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功效。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包含蒼朮,主要因其具有以下作用:

  1. 燥濕健脾:瘧疾常伴隨脾胃濕困,蒼朮能燥濕健脾,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
  2. 祛風止痛:蒼朮辛溫,能祛除風寒濕邪,並止痛,緩解瘧疾發作時的寒熱、頭痛等症狀。
  3. 解毒散結:蒼朮還有解毒散結的作用,有助於消除瘧疾引起的毒素,防止病情加重。

總而言之,蒼朮在二十四味斷瘧飲中起著燥濕健脾、祛風止痛、解毒散結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抗瘧功效。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藥力達脾胃: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瘧疾常伴隨脾胃虛弱,影響藥物吸收,白朮能增強脾胃功能,助藥力達脾胃,進一步發揮藥效。
  2. 固表止汗,防止氣虛外泄: 瘧疾發作時,患者常伴隨發熱、盜汗等症狀,白朮具有固表止汗作用,能收斂腠理,防止氣虛外泄,進一步緩解瘧疾症狀。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加入半夏,主要是因為其具備以下兩大作用:

  1. 燥濕化痰:瘧疾常伴隨濕邪困脾,導致痰濕阻滯,影響脾胃運化,而半夏性溫燥濕,善於化痰降逆,有助於祛除濕邪,改善脾胃功能,從而減輕瘧疾的症狀。
  2. 和胃止嘔:瘧疾發作時,患者常伴隨噁心嘔吐,而半夏味辛性溫,能降逆止嘔,和胃止嘔,有助於緩解瘧疾發作時的不適。

總之,半夏在二十四味斷瘧飲中發揮著燥濕化痰、和胃止嘔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提高治療效果。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包含高良薑,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溫中散寒,健脾胃:高良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健脾胃的功效。瘧疾多因寒邪入侵,導致脾胃虛寒,氣血運行不暢,而高良薑能溫脾胃,助陽氣,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緩解瘧疾的發作。

二、化濕解毒,止嘔止瀉:高良薑還具有化濕解毒、止嘔止瀉的功效。瘧疾發作時,常伴有濕熱、嘔吐、腹瀉等症狀,高良薑能化解濕熱,止嘔止瀉,進一步改善瘧疾的症狀。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瘧疾患者常伴有脾胃虛弱、濕邪內阻,茯苓能健脾利濕,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有助於藥物的吸收和發揮作用。
  2. 利水消腫:瘧疾發作時,患者常出現發熱、頭痛、身痛等症狀,並伴有水腫。茯苓具有利水消腫之功,可以緩解患者的水腫,降低體內濕氣,輔助治療瘧疾。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包含肉桂,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溫陽散寒,祛除瘧疾寒邪:瘧疾常伴隨寒熱往來,肉桂性熱,入腎陽,可溫陽散寒,驅散寒邪,減緩瘧疾症狀。
  2. 助陽化氣,促進藥效發揮:肉桂性辛,能助陽化氣,促進其他藥材藥性發揮,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肉桂的溫陽散寒和助陽化氣作用,在二十四味斷瘧飲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助於治療瘧疾寒熱往來之症。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生津止渴: 葛根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清熱解表、生津止渴之效。瘧疾發作時,常伴隨發熱、口渴等症狀,葛根可清熱解表,緩解熱症,並生津止渴,改善患者不適。
  2. 解肌透疹,升陽舉陷:葛根還有解肌透疹、升陽舉陷之效。瘧疾發作後,患者體表常有寒熱交替、肌肉痠痛等表現,葛根可解肌透疹,緩解肌肉痠痛,並升陽舉陷,改善患者體虛乏力之症。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百藥、解毒、緩和藥性等作用。此方劑中含有多種藥性較強的藥物,如青蒿、常山等,甘草能有效調節各藥物的藥性,避免藥物相剋,使藥力更為平和。
  2.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毒、抗炎、抗病毒等功效,可輔助其他藥物治療瘧疾。此外,甘草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杏仁性微溫,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瘧疾發作時,常伴有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杏仁能清熱解毒,緩解這些症狀,有助於控制病情。
  2. 潤肺止咳: 瘧疾發作時,患者容易出現咳嗽、氣喘等肺部不適。杏仁能潤肺止咳,緩解肺部燥熱,改善呼吸道症狀,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因此,杏仁在二十四味斷瘧飲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瘧疾。

二十四味斷瘧飲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斂邪止瀉: 烏梅味酸性收斂,能收斂脾胃,止瀉止痢,對於瘧疾發作時常伴隨的腹瀉、嘔吐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2. 滋陰生津: 烏梅性寒,能滋陰生津,清熱解暑,對於瘧疾發作後體內津液虧損,口乾舌燥等症狀有一定改善作用。

總體而言,烏梅在二十四味斷瘧飲中,主要發揮收斂固澀、滋陰生津的作用,幫助患者緩解瘧疾發作帶來的不適,提升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二十四味斷瘧飲」及其組成藥材介紹

中藥方劑「二十四味斷瘧飲」,其主要成分有常山、草果、檳榔、知母、陳皮、青皮、川芎、枳殼、柴胡、黃芩、荊芥、白芷、人參、紫蘇葉、蒼朮、白朮、半夏、高良薑、茯苓、肉桂、葛根、甘草、杏仁、烏梅,共計24味藥材,具有治瘧、補氣、化痰、除濕等多重功效。

中藥方劑組成藥材介紹

常山具有治瘧、湧吐、驅蟲殺蟲和清熱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草果性溫、味辛,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治瘧、降氣、燥濕、解酒毒等功效。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多種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高良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膽經,具有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等功效。 葛根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二十四味斷瘧飲」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治瘧、補氣、化痰、除濕等多重功效。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瘧疾,但它也可以用於治療其他疾病,如感冒、咳嗽、腹瀉等。值得注意的是,中藥方劑的使用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傳統服藥法


常山(酒炒)、草果、檳榔、知母(酒炒)、陳皮、青皮、川芎、枳殼、柴胡、黃芩、荊芥、白芷、人參、紫蘇、蒼朮、白朮、半夏、良薑、茯苓、桂、葛根、甘草、杏仁、烏梅各等分。
嚼碎。每服1兩,水2盞,加生薑3片,大棗1個,煎8分,發日早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二十四味斷瘧飲, 出處:《醫統》卷三十七引《辯疑》。 組成:常山(酒炒)、草果、檳榔、知母(酒炒)、陳皮、青皮、川芎、枳殼、柴胡、黃芩、荊芥、白芷、人參、紫蘇、蒼朮、白朮、半夏、良薑、茯苓、桂、葛根、甘草、杏仁、烏梅各等分。 主治:久瘧、母瘧,邪氣散漫,表裏俱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