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除瘧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清熱解表:瘧疾發作時,常伴有寒熱往來、胸悶脅痛、肝氣鬱結等症狀。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表的功效,可緩解這些症狀,使氣血流通,有助於驅除瘧邪。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除瘧湯中其他藥物,如青蒿、常山等,具有清熱解毒、截瘧止痢的功效。柴胡與這些藥物配伍,可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疏肝解鬱的功效,從而更有效地治療瘧疾。
除瘧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瘧疾常伴隨脾胃氣虛,濕邪內阻,表現為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之功,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抵抗力,利於驅除瘧邪。
- 化濕利水:瘧疾發作時,常伴有發熱、寒戰、頭昏等症狀,與濕邪阻滯經絡有關。茯苓具有化濕利水之效,有助於消除體內濕邪,改善症狀,緩解瘧疾發作。
因此,茯苓在除瘧湯中扮演著健脾利濕、化濕利水的重要角色,有助於增強機體抵抗力,驅除瘧邪,改善患者症狀。
除瘧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固本培元: 瘧疾常伴有脾胃氣虛,導致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食慾,提高機體抵抗力,從而輔助治療瘧疾。
- 燥濕止瀉,固澀止汗: 瘧疾發作時常伴有腹瀉、盜汗等症狀,白朮具有燥濕止瀉、固澀止汗的功效,能緩解這些症狀,使患者恢復體力,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總而言之,白朮在除瘧湯中發揮健脾益氣、固本培元、燥濕止瀉、固澀止汗等作用,有效改善瘧疾患者的體質,輔助治療疾病。
除瘧湯中加入陳皮,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 理氣健脾: 瘧疾常伴隨脾胃氣虛,影響消化吸收。陳皮味辛性溫,能理氣健脾,增進食慾,幫助患者恢復體力,更好地吸收藥物。
二、 燥濕化痰: 瘧疾發作時,常伴隨寒濕阻滯,痰濕內停。陳皮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去除痰濕,促進脾胃運化,緩解瘧疾症狀。
因此,除瘧湯中加入陳皮,能有效改善瘧疾患者的脾胃功能,同時也起到燥濕化痰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藥效。
除瘧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 燥濕化痰:瘧疾常伴隨濕氣困阻,導致脾胃不健,痰濁阻滯,而半夏性辛溫,能燥濕化痰,有助於疏通經絡,使氣血流通,改善脾胃功能,減輕瘧疾的症狀。
- 和胃降逆:瘧疾發作時,常伴隨噁心嘔吐,半夏能和胃降逆,止嘔止吐,使脾胃恢復正常運作,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利於病情的恢復。
除瘧湯中使用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瘧疾常伴有發熱、寒熱往來、濕濁內阻等症狀。黃芩性寒,味苦,入肺、心、膽、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化解濕邪,緩解瘧疾發熱症狀。
- 抑制瘧原蟲,抗菌消炎:黃芩中含有小檗鹼等多種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抑制瘧原蟲的作用。現代研究表明,黃芩能抑制瘧原蟲的生長繁殖,從而減輕瘧疾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除瘧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調和藥性:除瘧湯中藥材多性寒,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平,可緩和藥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負擔。
- 增強療效:甘草有解毒、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並減輕藥物的毒副作用。甘草與其他藥材配伍,能更好的發揮除瘧湯的整體療效,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除瘧湯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一、解肌退熱: 葛根具有解肌退熱之效,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等症狀。瘧疾發作時,患者常伴有寒熱交替、頭痛發熱等症狀,葛根可以緩解這些症狀,減輕患者痛苦。
二、清熱解毒: 葛根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熱毒,減輕瘧疾發作時的炎症反應,促進機體恢復。
綜上所述,葛根在除瘧湯中發揮着解肌退熱、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瘧疾症狀,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除瘧湯中包含蒼朮,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散寒之功效。瘧疾多因濕邪、寒邪入侵,阻滯經絡,而蒼朮可有效驅散濕邪寒氣,解除瘧疾之表邪。
其二,蒼朮具有健脾利濕之效,可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瘧疾患者往往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而蒼朮可補脾益氣,為機體抵抗瘧疾提供支持。
總之,蒼朮在除瘧湯中發揮著驅散外邪、健脾利濕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瘧疾。
除瘧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瘧疾常伴隨發熱、頭痛、寒戰等症狀,川芎性溫,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瘧疾患者的頭疼、寒顫等不適。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瘧疾發作時,體內氣血瘀阻,導致疼痛加劇。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進一步緩解疼痛。
因此,川芎在除瘧湯中起到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以及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雙重作用,有利於改善瘧疾患者的症狀,促進疾病康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除瘧湯」:治療初次發作的瘧疾
組成:
- 柴胡
- 茯苓
- 白朮
- 陳皮
- 半夏
- 黃芩
- 甘草
- 葛根
- 蒼朮
- 川芎
主治功效:
- 初次發作的瘧疾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甘草:
-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朮:
- 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半夏:
- 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蒼朮:
- 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柴胡:
- 散風熱,發汗解表、能改善因風邪入侵人體而引起的氣血不暢、熱毒蘊結所致的症狀。
- 止咳化痰、具有較強的鎮咳作用。
- 平肝息風、能疏散肝鬱之氣,改善肝氣橫逆所致之頭暈目眩。
- 補陽,能升陽舉陷,可治陽氣下陷之疾,如久瀉脫肛。
- 清熱瀉火,味辛苦,氣微寒,芳香疏泄。
陳皮:
-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川芎:
- 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茯苓:
-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葛根:
- 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黃芩:
- 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除瘧湯」的主要成分是柴胡、茯苓、白朮、陳皮、半夏、黃芩、甘草、葛根、蒼朮、川芎,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清熱燥濕、利水消腫、活血化瘀等功效,主治初次發作的瘧疾。
傳統服藥法
柴胡1錢,茯苓1錢,白朮1錢,陳皮5分,半夏(泡)5分,黃芩5分,甘草5分,乾葛5分,蒼朮(米泔浸,炒)5分,川芎5分。
飲食不思,加麥芽、青皮、山楂各5分;陽分汗多,加人參、黃耆各7分,去乾葛;陰分,加酒炒芍藥1錢,歸身、生地黃各8分,或用升麻4分;寒痰停飲,加草果仁;痰盛,加貝母、知母(炒);
上銼。
加生薑3片,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對中藥過敏者禁用。
- 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及時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除瘧湯, 出處:《濟陽綱目》卷二十三。 組成:柴胡1錢,茯苓1錢,白朮1錢,陳皮5分,半夏(泡)5分,黃芩5分,甘草5分,乾葛5分,蒼朮(米泔浸,炒)5分,川芎5分。 主治:初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