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一氣湯

QUAN ZHEN YI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3.4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腎經 24%
肝經 14%
胃經 12%
肺經 11%
脾經 11%
心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全真一氣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熟地黃性溫,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功效。方劑中其他藥材如人參、黃芪等多偏於溫補陽氣,而熟地黃則可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
  2. 配合其他藥材,協調陰陽: 全真一氣湯主要用於治療虛寒體質,氣血不足所致的諸多症狀。熟地黃配合其他藥材如人參、黃芪等,共同起到補氣益血、固本培元的作用,以達到陰陽調和、恢復人體健康的目的。

全真一氣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全真一氣湯主要用於治療肺陰不足、津液虧損導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而麥門冬的滋陰潤肺功效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並改善肺部的乾燥和虛熱。
  2. 清熱降火:麥門冬除了滋陰潤肺外,還有清熱降火的功效。全真一氣湯中可能包含一些溫熱藥物,麥門冬的加入可以起到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的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患者的體質。

全真一氣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全真一氣湯以補益肺氣為目的,而脾氣健旺則能更好地運化水濕,防止痰濕阻滯肺氣,促進肺氣恢復。
  2. 固本培元: 白朮入脾經,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全真一氣湯以補益肺氣為主要目的,但肺氣的恢復也需要脾胃的良好運化來支持。白朮補脾益氣,有助於固本培元,為肺氣的恢復提供良好的基礎。

全真一氣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經活絡,引血下行: 川牛膝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對於氣滯血瘀、經絡阻滯所致的腰膝痠痛、下肢麻木等症狀,川牛膝能通利經絡,引血下行,緩解疼痛不適。
  2.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 川牛膝亦具補腎壯陽之效,能益精填髓,對於腎虛精虧、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等症狀,川牛膝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奏滋補腎陽、強壯筋骨之功效。

全真一氣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其固攝元氣,收斂止汗的功效。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止咳、固精縮尿、益氣生津、安神定志等作用。方中以其固攝心腎之氣,防止氣陰耗散,避免虛汗不止,同時亦能滋養心肺,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進一步提升全真一氣湯的整體療效。

全真一氣湯中加入附子,是為了其強烈的回陽救逆之效。附子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祛寒止痛的功效。

方中以附子為主藥,用以溫補心陽,激發人體陽氣,對寒邪深入、陽氣衰微導致的氣虛、陽虛、寒凝等症有明顯療效。同時,附子亦可溫腎壯陽,改善腎陽虛弱所致的腰膝痠冷、陽痿等症狀。

主治功效


全真一氣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組成

全真一氣湯由熟地黃、麥門冬、白朮、川牛膝、五味子、附子組成。一些文獻中還包括人參。

主治功效

綜合多篇古籍記載,全真一氣湯的主治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 陰虛陽越,上熱下寒: 此為全真一氣湯最核心的主治。適用於陰分焦燥,陰竭於內,陽越於外,表現為上實下虛、上熱下寒的複雜證候。例如《馮氏錦囊秘錄》、《新訂痘疹濟世真詮》、《羅氏會約醫鏡》等均有相關記載。

  2. 麻疹危症: 多篇文獻,如《新訂痘疹濟世真詮》、《羅氏會約醫鏡》、《馮氏錦囊秘錄》等,均強調全真一氣湯用於治療麻疹後期,出現頭面不起,壯熱不食,喘促昏沉,上熱下寒等危重症狀。

  3. 虛勞重症: 《醫學實在易》、《醫學從眾錄》等指出其可治療虛勞重症,如吐血、喘咳、衄血等,尤其適用於龍雷之火(腎中相火不安)所致的出血症。

  4. 脾腎兩虛: 《羅氏會約醫鏡》明確提出全真一氣湯主治脾腎兩虛,並能補土生金,養金滋陰,使一氣相生,故中、下二消同治。

  5. 其他:

    • 喉科疾病: 《喉科心法》記載其可用於治療心腎脾胃素虛,誤服寒涼藥後導致的咽喉潰爛但不疼痛,以及胸膈脹悶、失眠、食慾不振等症。
    • 眼科疾病: 《目經大成》記載其可用於治療白膜蔽睛、目瞤(眼瞼跳動)等症,常與其他方劑或外用藥物合用。
    • 眩暈、神志不清: 《續名醫類案》記載其可用於治療因勞累過度導致的眩暈、神志不清,真陰真陽並虧的患者。
    • 濕熱症: 《重訂廣溫熱論》、《增訂通俗傷寒論》記載其可用於治療濕熱症劫傷太甚,陰損及陽而神沉不語者。

治療原理

全真一氣湯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滋陰潛陽,引火歸原: 方中重用熟地滋陰補腎,填補真陰;附子溫陽,引火歸原;牛膝引藥下行,潛降浮陽;五味子酸收,斂陰止汗,防止陰液進一步耗散。此組合針對陰虛於下,虛陽浮越於上的病機,達到滋陰潛陽,引火歸原的目的。

  2. 健脾益氣,培土生金: 方中白朮健脾益氣,補益中焦,增強脾胃運化功能;麥冬潤肺生津,滋養肺陰;人參大補元氣(部分版本有)。此組合針對脾腎兩虛的病機,達到培土生金,補益氣陰的目的。

  3. 上下並治,寒溫並用: 方中既有熟地、麥冬等滋陰藥物,又有附子等溫陽藥物,寒溫並用,既能滋陰以制陽,又能溫陽以化陰,使陰陽恢復平衡。同時,方中藥物兼顧上下,既能滋補下焦腎陰,又能潤養上焦肺金,達到上下並治的效果。

  4. 加減靈活,隨證施治: 多篇文獻均提到全真一氣湯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加減,如燥涸加重熟地、肺熱加重麥冬、脾虛加重白朮、陽虛加重附子、元氣大虛加人參等,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

總結

全真一氣湯是一個以滋陰潛陽、益氣健脾為主要治療原則的方劑,適用於陰虛陽越、上熱下寒、脾腎兩虛等多種複雜證候。其組方精妙,寒溫並用,上下並治,且可靈活加減,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尤其在治療麻疹危症、虛勞重症等方面有獨特的療效。然而,古人對其療效也存在爭議,如《時方歌括》陳修園便質疑其療效被誇大。總體而言,全真一氣湯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和臨床應用的經典方劑。

傳統服藥法


熟地8錢(如大便不實,焙乾用;如陰虛甚者,加倍用),制麥門冬(去心,恐寒胃氣,拌炒米炒黃色,去米用)3錢(肺虛脾弱者少減之),雞腿白朮(炒深黃色,置地上一宿,出火氣,不用土炒。如陰虛而脾不甚虛者,人乳拌透,曬乾,炒黃)3錢(如脾虛甚者,用至四5錢),牛膝(去蘆)由2錢加至3錢,五味子由8分至1錢5分,制附子由1錢加至2錢余。
燥涸,則熟地倍之;肺熱,則麥冬多用;脾虛,則白朮重投;陽虛,則附子多加;元氣大虛,則人參大進;氣浮氣散,則牛膝、五味略多;倘有假陽在上者,去參用之。
滋陰救火。
水煎,衝參湯服。人參由2-3錢加至4-5錢,虛極者1-2兩,隨症任用,另煎衝入前藥。如肺脈洪大,元氣未虛,竟用前藥,不必衝參。
以上六味必先煎好,另煎人參濃汁沖服,則參藥雖和,而參力自倍,方能駕驅藥力,克成大功。若入劑內同煎,則滲入群藥,反增他藥之長,而減人參自己之力;腹痛不大便,即使見高熱、神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全真一氣湯是一首補益藥物組成的方劑,陰虛火旺、實熱內盛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動脈粥樣硬化氣喘肺結核心內膜炎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麻疹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四肢麻痺癱瘓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

相同名稱方劑


全真一氣湯, 出處:《馮氏錦囊·藥按》卷二十。 組成:熟地8錢(如大便不實,焙乾用;如陰虛甚者,加倍用),制麥門冬(去心,恐寒胃氣,拌炒米炒黃色,去米用)3錢(肺虛脾弱者少減之),雞腿白朮(炒深黃色,置地上1宿,出火氣,不用土炒。如陰虛而脾不甚虛者,人乳拌透,曬乾,炒黃)3錢(如脾虛甚者,用至4-5錢),牛膝(去蘆)由2錢加至3錢,五味子由8分至1錢5分,制附子由1錢加至2錢餘。 主治:滋陰救火。主治:陰分焦燥,上實下虛,上熱下寒,陰竭於內,陽越於外,斑疹熱極煩躁,上喘下瀉。中風大病陰虛發熱,吐血喘咳,一切虛勞重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