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榮歸脾湯

YANG RONG GUI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4%
肝經 22%
腎經 21%
脾經 13%
胃經 8%
肺經 6%
膽經 3%
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養榮歸脾湯

養榮歸脾湯是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勞累過度引起的發熱、咳嗽吐血、類似瘧疾但又不完全是瘧疾,懶得吃飯、身體疲倦,脈搏寸口洪大、尺口虛弱。

組成

養榮歸脾湯由以下中藥組成: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 酸棗仁:安神、生津止渴、補血養肝、清虛熱、固表止汗。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川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功效

養榮歸脾湯具有以下功效:

  • 補血、滋陰、益精、補腎。
  • 安神、生津止渴。
  • 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 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臨牀應用

養榮歸脾湯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 勞累過度引起的發熱、咳嗽吐血、類似瘧疾但又不完全是瘧疾,懶得吃飯、身體疲倦,脈搏寸口洪大、尺口虛弱。
  • 血虛、貧血。
  • 陰虛、津液不足。
  • 氣虛、脾胃虛弱。
  • 肝血不足、肝陰虛。
  • 腎虛、腎陰虛。
  • 心悸、失眠、健忘。
  • 咳嗽、痰多。
  • 水腫、尿少。
  • 風濕痹痛、關節炎。
  • 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產後惡露不止等。

用法用量

養榮歸脾湯的用法用量如下:

  • 口服,每日1劑,水煎服。
  • 兒童酌減,老年人酌增。

禁忌

以下人羣不宜服用養榮歸脾湯:

  • 孕婦。
  • 哺乳期婦女。
  • 嬰幼兒。
  • 對養榮歸脾湯中任何成分過敏者。

副作用

養榮歸脾湯一般沒有副作用,但極少數患者可能出現以下副作用:

  • 噁心、嘔吐。
  • 腹瀉。
  • 皮膚瘙癢。
  • 頭暈、目眩。

注意事項

  • 服用養榮歸脾湯時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用養榮歸脾湯期間應避免飲酒。
  • 服用養榮歸脾湯後應避免劇烈運動。
  • 服用養榮歸脾湯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總結

養榮歸脾湯是中醫方劑,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安神、生津止渴、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等功效。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勞累過度引起的發熱、咳嗽吐血、類似瘧疾但又不完全是瘧疾,懶得吃飯、身體疲倦,脈搏寸口洪大、尺口虛弱。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熟地黃、酸棗仁、白朮、白芍、茯苓、川牛膝、麥門冬、五味子、肉桂等十味中藥組成。熟地黃補血滋陰;酸棗仁養心安神;白朮健脾益氣;白芍養血柔肝;茯苓利水滲濕;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麥門冬養陰清肺;五味子收斂固澀;肉桂溫補脾陽。諸藥合用,共奏補脾益氣、養血安神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經常疲勞想睡肺結核瘧疾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胃腸出血咳嗽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養榮歸脾湯, 出處:《馮氏錦囊·雜症》卷十一。 組成:熟地8錢,酸棗仁2錢(炒,研),雞腿白朮3錢(炒黃),白芍1錢2分(酒炒),白茯苓1錢5分,牛膝2錢,麥冬2錢(炒燥),五味子6分,上肉桂(去皮)8分。 主治:一切勞傷發熱,咳嗽吐血,似瘧非瘧,懶食倦怠,寸洪尺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