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枇杷葉前胡散中包含枇杷葉,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潤肺止咳:枇杷葉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止咳、化痰降氣的功效。其富含揮髮油、皁苷等成分,能有效緩解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與前胡等藥物合用,相輔相成,增強止咳化痰的效果。
二、清熱解表:枇杷葉還具有清熱解表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所致的咳嗽、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與前衚衕用,可起到清熱解表、止咳化痰的雙重功效。
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散寒止咳功效: 生薑性溫,具有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與枇杷葉、前胡等藥材相配,可以加強藥方散寒止咳的功效,對於寒邪侵襲、肺氣不宣導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 調和藥性: 枇杷葉、前胡等藥材性偏寒涼,而生薑性溫,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材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的作用,使藥方更溫和、更易於服用。
「枇杷葉前胡散」方中加入「前胡」,主要是針對其疏風解表、散寒止咳的功效。
前胡性微寒,味辛,入肺經,能宣肺解表,散寒止咳,對於風寒襲肺引起的咳嗽、氣喘,以及痰多、胸悶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枇杷葉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與前胡搭配使用,可增強其宣肺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更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枇杷葉前胡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等症狀。此方中包含枇杷葉、前胡等藥材,其中加入人參的原因,在於人參具有良好的補益作用,可提升整體體質並增強抵抗力。在中醫理論中,人參被視為一味大補元氣之品,對於因體虛而致的各種病症,特別是肺氣虛弱導致的久咳不癒,具有很好的療效。
此外,人參還能調節免疫系統,幫助改善由過敏反應引起的呼吸道問題,對於治療反覆發作的咳嗽或氣喘有所助益。配合枇杷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以及前胡宣肺降氣的功效,三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既治標又治本的效果。因此,在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人參,不僅可以增強方劑的補益功能,還能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促進病患早日康復。
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化痰止咳: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化痰止咳的功效。枇杷葉前胡散主治肺熱咳嗽,而茯苓能健脾利濕,使肺氣通暢,痰液易於排出,有助於止咳化痰。
- 輔佐藥性,增強療效:枇杷葉前胡散以枇杷葉、前胡為主藥,清熱化痰,宣肺止咳。茯苓性平和,與其他藥材搭配,能協調藥性,增強藥效,使藥力更趨於平和,避免單味藥物的副作用。
枇杷葉前胡散中添加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斂肺止咳: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經,具有斂肺止咳之效。枇杷葉前胡散以枇杷葉、前胡等藥物清熱化痰、止咳平喘,而五味子可收斂肺氣,防止咳痰不止,相輔相成,增強止咳效果。
- 益氣固表: 五味子入脾經,有益氣固表之功。枇杷葉前胡散治外感咳嗽,常伴有氣虛表虛症狀,五味子可補益脾肺之氣,提高機體抵抗力,防止反覆發作。
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咽: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與枇杷葉、前胡等藥物配合,可增強化痰止咳、宣肺利咽之效,對於痰多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 引藥入肺:桔梗味苦,可引藥入肺,促進其他藥物深入肺部發揮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枇杷葉前胡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常伴有脾胃虛寒、痰濕內阻。白朮可補脾益氣,燥濕化痰,有助於提升機體抵抗力,促進肺氣宣降,利於咳痰。
- 固護脾胃: 枇杷葉前胡散中,前胡、枇杷葉等藥物性偏寒涼,長期服用可能影響脾胃功能。白朮可健脾益氣,保護脾胃不受寒涼藥物的損傷,維持脾胃運化功能,避免藥物對脾胃的負面影響。
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厚朴善降氣化痰: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降氣化痰、行氣消痞、燥溼止瀉的功效。枇杷葉前胡散主治咳嗽痰多、氣喘胸悶,厚朴的降氣化痰作用可以協助枇杷葉、前胡等藥材更好地緩解呼吸道症狀,使痰液易於排出。
- 厚朴可助脾胃運化:厚朴能燥溼化痰,並能健脾胃,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機體抵抗力,從而有助於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因此,厚朴的加入不僅能更有效地化痰止咳,還能增強脾胃功能,使藥效更加全面。
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白芷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作用,可配合枇杷葉、前胡等藥物,共同宣肺止咳,緩解風寒犯肺所致的鼻塞、頭痛、咳嗽等症狀。
- 燥濕化痰:白芷還具有一定的燥濕化痰功效,可與枇杷葉、前胡等藥物協同作用,化解痰濕,改善咳嗽痰多、痰稠等症狀。
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 防風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的功效。枇杷葉前胡散主治風寒咳嗽,痰多黏稠,而防風能與枇杷葉、前胡等藥物協同作用,疏散外邪,化解痰濁,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 解表散寒,止咳平喘: 防風可解表散寒,並能止咳平喘。枇杷葉前胡散中,枇杷葉和前胡止咳化痰,防風則可輔助解表散寒,使藥效更加全面,達到更好的療效。
枇杷葉前胡散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考慮:
- 潤肺止咳,益氣養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枇杷葉前胡散主治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當歸加入可協同枇杷葉、前胡潤肺止咳,同時兼顧補血益氣,緩解因氣虛血弱引起的咳嗽症狀。
- 調和藥性: 方中枇杷葉、前胡偏於清熱化痰,性寒涼,而當歸性溫,加入可中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增強方劑的安全性。
綜上,當歸的加入不僅可增強潤肺止咳功效,還能調和藥性,使方劑更加全面有效。
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緩解咳嗽之痛: 白芍味苦酸甘,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枇杷葉前胡散主治風寒咳嗽,白芍可緩解咳嗽時伴隨的胸痛、肋痛等症狀,並起到止咳的作用。
- 調和藥性: 方中枇杷葉、前胡性寒,白芍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的作用,同時也能增強止咳功效。
因此,白芍的加入不僅能緩解咳嗽症狀,還能使方劑藥性更爲平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止咳: 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痛止咳的功效。枇杷葉前胡散用於治療熱邪犯肺,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而牡丹皮的清熱涼血作用可抑制肺熱,並輔助枇杷葉、前胡等藥物止咳化痰。
- 緩解肺熱鬱結: 肺熱鬱結往往會導致咳嗽痰黏、胸悶氣促,而牡丹皮的清熱涼血作用可以疏散肺熱,緩解肺熱鬱結,使咳嗽痰黏等症狀得以緩解。
枇杷葉前胡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用於治療因風熱引起的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鱉甲這一成分,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藥方整體的滋陰清熱效果。根據中醫理論,鱉甲味甘、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功效,適用於陰虛火旺或熱病後期的調理。對於由風熱所引發的咳嗽,除了需要清熱解毒、宣肺止咳之外,還需滋養陰液,防止熱邪傷津。因此,在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鱉甲,不僅可以增強整體藥效,還能起到滋陰潤燥的作用,使藥物作用更加全面,更適合治療那些伴隨有陰虛表現的患者。此外,由於咳嗽往往會耗損體內的陰液,鱉甲在此方中的應用,亦有助於預防和改善因長期咳嗽導致的陰虛情況。
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枇杷葉、前胡等藥材性偏寒涼,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味甘緩和藥性,有助於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
-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具健脾益氣、緩解咳嗽、止痛的作用,與枇杷葉、前胡等藥材共同作用,能增強止咳化痰、宣肺止喘的療效。
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溼化痰: 半夏性辛溫,能燥溼化痰,且善於治療寒溼痰飲。枇杷葉前胡散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而半夏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將痰液清除,緩解呼吸道不適。
2. 和胃降逆: 半夏還有和胃降逆之效,可緩解因痰溼阻滯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半夏,有助於降低胃氣上逆,改善胃腸功能,增強療效。
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知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潤燥止咳: 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潤燥止咳的功效。方中枇杷葉、前胡等藥物擅長清肺化痰,但若燥熱內盛,則會影響藥效。知母的加入可清瀉肺熱,滋潤肺燥,促進痰液排出,更有效地止咳化痰。
- 配伍相宜,增效減毒: 知母與枇杷葉、前胡等藥物相配,能起到相互協同、增效減毒的作用。知母能緩解枇杷葉的燥性,避免其傷陰,同時還能抑制前胡的升散之性,使其更有效地止咳化痰。
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藿香,是基於其 芳香化濕、理氣和中 的作用,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枇杷葉前胡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痰多而粘,兼有胸悶、氣喘等症。藿香性溫,味辛,入肺、脾經,能疏散風寒、化解濕濁,並能行氣止痛。加入藿香,有助於 驅散寒邪、化解濕痰,使痰液易於排出,同時緩解胸悶氣喘, 達到溫肺化痰、理氣止咳的功效,使治療更加全面有效。
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澤瀉,主要是為了利水滲濕,並佐以清熱化痰之效。
枇杷葉前胡散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而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之功,可將肺熱濕邪從體內排出,減輕肺部的熱邪,輔助枇杷葉、前胡等藥物清熱化痰,使咳嗽症狀得以緩解。
此外,澤瀉還能利尿排泄,緩解因痰熱壅肺而導致的呼吸困難症狀,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木香,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 緩解氣機阻滯: 前胡、枇杷葉善於宣肺化痰,但若痰濁粘稠,難以宣降,則需佐以木香行氣解鬱,疏通氣機,使痰液易於排出。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能理氣止痛,且具有燥濕之效,有助於化解痰濕,促進痰液排出。
- 增強止咳效果: 木香除了行氣解鬱外,還具有一定的止咳作用。其辛溫之性,能溫肺散寒,並可調節脾胃功能,從而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大腹皮,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降逆止嘔: 大腹皮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枇杷葉、前胡等藥材止咳化痰,但對於痰涎壅盛、氣機阻滯所致的噁心嘔吐,則需配合大腹皮降逆止嘔,以達標本兼治的效果。
2. 調和脾胃: 大腹皮還有健脾消食的作用,可以緩解脾胃不和引起的症狀,有助於藥物更好地被吸收利用,提升整體療效。
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利水: 木通味甘性寒,具有清熱利水、通乳下乳的功效。對於因肺熱燥咳、痰稠難咯,或兼有乳汁不通者,木通可清熱利水,使痰液易於排出,同時促進乳汁分泌,有助於緩解症狀。
二、通絡止痛: 木通還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邪寒邪入侵,導致胸痛、脅痛、乳房脹痛等症狀者,木通可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總之,木通在枇杷葉前胡散中起到清熱利水、通絡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緩解咳嗽、乳汁不通、胸痛等症狀。
「枇杷葉前胡散」方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消食導滯: 三稜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導滯、行氣止痛之效。枇杷葉前胡散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若患者脾胃虛弱,痰濕內阻,則三稜可助其消食化滯,使痰液易於排出。
- 活血化瘀: 三稜亦具活血化瘀之功,若患者咳嗽痰中帶血,或伴有胸悶疼痛,則三稜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緩解胸痛,達到止咳化痰的目的。
枇杷葉前胡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咳嗽、喘息等呼吸道疾病。其組成成分中包含了訶子,訶子在中醫學中是一味常用的收斂止瀉、止咳化痰的藥材。從中醫藥理的角度來看,訶子性溫,味苦澀,入肺與大腸經,具有良好的收斂固澀作用,能有效減少痰液分泌,並有助於緩解咳嗽及咽喉疼痛。
在枇杷葉前胡散中加入訶子,是為了增強方劑的止咳平喘效果。方中其他藥材如枇杷葉能清肺潤燥,前胡則能降氣化痰,與訶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調節呼吸系統功能的作用。訶子的加入特別適合於治療因風寒或虛弱所引起的久咳不愈、氣短乏力等症狀。因此,在該方劑中使用訶子,不僅能夠增強治療效果,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使其更快恢復健康。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枇杷葉前胡散 」的介紹
中藥方劑「 枇杷葉前胡散 」,是一種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方劑,具有清肺熱、 止咳化痰、 平喘止嘔、 解毒利尿、清熱解毒、 調理氣血等功效。
方劑組成:
枇杷葉:清肺熱、化痰止咳 生薑:溫肺化痰、散寒止痛 前胡: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人參:補氣益血、生津止渴 茯苓:滲濕利尿、健脾益氣 五味子:斂肺止咳、益氣生津 桔梗:宣肺止咳、祛痰平喘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化痰 厚朴:溫中化痰、散寒止痛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止痛 防風:祛風解表、止痛平喘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白芍:養血柔肝、清熱止痛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鱉甲:滋陰清熱、涼血止血 甘草:補氣益血、清熱解毒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知母:清熱滋陰、潤肺止咳 藿香:祛暑、化濕 澤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木香:行氣止痛、溫中散寒 大腹皮:利水消腫、健脾益氣 木通: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三稜:化瘀止痛、活血化瘀 訶子:斂肺止咳、澀腸止瀉
主治功效: 因為勞累而導致氣往上逆,並伴有痰液。三焦之氣不通,五臟虛弱,全身因風而感到鬱悶,手腳有痺痛,時而感到寒冷時而感到燥熱,煩躁不安。
枇杷葉前胡散 適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嘔吐、呃逆、血崩、血痢、便血、崩漏、肝鬱氣滯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 枇杷葉前胡散 」,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 平喘止嘔、 解毒利尿、清熱解毒、 調理氣血等功效。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包括枇杷葉、生薑、前胡、人參、茯苓、五味子、桔梗、白朮、厚朴、白芷、防風、當歸、白芍、牡丹皮、鱉甲、甘草、半夏、知母、藿香、澤瀉、木香、大腹皮、木通、三稜、訶子等。
傳統服藥法
枇杷葉(去毛,生薑汁浸,炙)3分,前胡(去蘆頭)3分,人參3分(去蘆頭),茯苓3分,五味子2分,桔梗3分,白朮5分,厚朴2分(去皮.生薑汁浸,炙),白芷(炒)2分,防風2分,當歸1分,芍藥1分,牡丹皮1分,鱉甲2分(醋炙),甘草(炙)2分,枳亮1分(去瓤,炙),半夏1兩(湯 浸10遍),知母1分,藿香5分,澤瀉3分 木香3分,大腹皮3分(炙),木通2分,荊三稜2分,訶子皮3分。
益五臟,大補肺臟,去風疼,補腎虛,正元氣。通心肺,健脾胃,止逆進食。
上為末,用馬尾羅子過羅。
每服5錢匕,加生薑2分(拍碎),大棗5枚,用水兩湯碗半,同煎至5分,帶熱五更初服1次,申時服1次。
枇杷飲(《聖濟總錄》卷十二)、枇 杷葉湯(《聖濟總錄》卷八十八)、枇杷前胡湯(《聖濟總錄》卷一八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過量可能會引起腹瀉、腹痛等症狀。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以及有胃腸道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枇杷葉前胡散, 出處:《傳家秘寶》。 組成:枇杷葉(去毛,生薑汁浸,炙)3分,前胡(去蘆頭)3分,人參3分(去蘆頭),茯苓3分,五味子2分,桔梗3分,白朮5分,厚朴2分(去皮,生薑汁浸,炙),白芷(炒)2分,防風2分,當歸1分,芍藥1分,牡丹皮1分,鱉甲2分(醋炙),甘草(炙)2分,枳亮1分(去瓤,炙),半夏1兩(湯浸10遍),知母1分,藿香5分,澤瀉3分,木香3分,大腹皮3分(炙),木通2分,荊三棱2分,訶子皮3分。 主治:益五臟,大補肺臟,去風疼,補腎虛,正元氣。通心肺,健脾胃,止逆進食。主治:勞氣及上逆痰涎。三焦風壅,五臟虛弱,遍身風氣勞悶,手腳風毒氣,寒熱煩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