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又稱芍藥,已經被中國人運用將近兩千年,專門用來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健脾胃。若結合其他中藥,還可以產生各種神奇的療效。
本文從古代中醫文獻,歸納統計古人找出最常用的白芍中藥方劑組成,同時分析其功效。從大數據的角度來快速理解及學習白芍,提供給對於中藥養生有興趣的人士參考。
白芍與經絡的關係
白芍屬於苦酸微寒的中藥,屬於偏寒性。古代中國人對於「白芍」這一味中藥所歸屬的經絡,幾乎都有一致的看法,就是歸於「肝經」與「脾經」。
這是因為從漢朝的《傷寒論》開始,白芍就被大量運用。後代醫書普遍認為此中藥可以治療肝臟、脾臟的疾病。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現代人體質很容易出現肝經實證、脾經虛證,也代表白芍很適合多數現代人的經絡現象。
過去千年以來,多數養生類型的中藥,主要就是在治療「肝脾不調」的現象,所以很多中藥方劑都會運用到「白芍」。
近代名醫倪海廈就有曾經提到,治療肝臟一定要治療脾臟,那一定要用白芍。
基於「經絡同名關係」,白芍入「太陰經」,肺經與脾經都屬於太陰經,所以白芍也可以通入「肺經」。
由於肝經、脾經與其他經絡也有其他對應關係,至少可連通膽經、胃經(表裡關係),大腸經、小腸經(臟腑別通關係),因此白芍透過經絡之間彼此連通之後,就可以治療各式各樣的疾病。
白芍的主要功效及配對
從古代中醫藥典中,通常不容易理解單一中藥「白芍」到底有什麼功效?如果從白芍與其他中藥的組成方劑來探討,就可以清楚看透白芍到底能夠用來治療什麼病?
從大量的古代方劑之中,運用程式找出古代典籍中,「白芍」最常運用配對的中藥方劑與功效,就可以找出白芍的主要功效及組合目的,主要找出以下4類型功效:
1.平肝止痛
在《神農本草經》中,提出芍藥「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後人發現白芍主要功效是緩解身體各種疼痛與肚子絞痛,可以疏通體內瘀滯的血液,消除瘀血。
古書《神農本草經百種錄》中提到,白芍治療疼痛的原理是這樣的:當肝氣過於旺盛,會抑制脾胃功能,導致疼痛發生。使用白芍可以收斂肝氣,從而緩解這種疼痛。
白芍有效於清除因肝臟邪氣導致的血液凝滯,進而引發的「血痹」現象。它能破除肝臟邪氣聚集的塊狀物,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從4萬多個古代中藥方劑的成分中發現,古人超高頻率運用「白芍」+「甘草」這種組合,竟然有高達2818種中藥方劑是這樣組合。
最有名的就是「芍藥甘草湯」,也被稱為「去杖湯」,專門用來緩解各種肌肉痙攣抽筋、腹痛及改善各種疼痛。
基於經絡理論「不通則痛、不痛則通」,所以中醫臨床上經常運用白芍來配合補氣藥,據說效果很不錯。
「白芍」加上最典型的肝藥「柴胡」,這種組合也有765種方劑。
2.斂陰止汗
傳統中醫認為,白芍裡頭的酸性成分具有「斂陰止汗」的效果!
對那些體質虛弱,常常無緣無故就流汗的人來說,吃點白芍能幫助緩解流汗太多的困擾。
如果是因為感冒風寒,一身冷汗的話,白芍也能派上用場。
特別是和桂枝、防風、龍骨、浮小麥這些一起服用效果更佳,能讓你汗流得不那麼厲害。
也因為芍藥具有「收斂」的效果,可以限定藥物的作用範圍,白芍的用量越大,越有向內、收斂的功效。
古代中藥方劑之中,491個方劑運用了「白芍」+「桂枝」,706個方劑運用了「白芍」+「防風」,103個方劑運用了「白芍」+「龍骨」,以收斂汗液。
3.養血活血調經
古代中國人發現白芍可以養血滋陰,白芍可以讓血液回到肝裏,所以是養肝的中藥,專門養肝血。另代一提的是,「赤芍」可以破瘀血
因此白芍常被用於治療貧血、疲乏、月經不調。由於白芍可以養血,古代基於「白芍」+「當歸」的組成,竟然有高達3075種方劑。
現代醫學也發現,芍藥苷和芍藥苷酸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紅血球數量和含氧量,以達補血之效。
白芍加上當歸,所組成的養血最經典方劑就是「四物湯」,這幾乎是過去千年來,治療所有月經不調的基本方。
基於此,運用「白芍」+「川芎」有1776種方劑,運用「白芍」+「地黃」有2215種方劑。
常用的婦科藥物如「白芍」+「香附」有571種方劑,「白芍」+「肉桂」有614種方劑。
4.健脾胃
白芍還具有建脾胃功能,不論是太陽病的「桂枝湯」,或是太陰病的「小建中湯」,成分都有白芍,可以治療脾胃病,就是以「桂枝湯」為基礎。
古人運用白芍結合其他中藥,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與人參、白朮等同用,可以補益脾胃。
因此「白芍」+「人參」有1430種方劑。運用了「白芍」+「白朮」有1555種方劑,「白芍」+「陳皮」有927種方劑。
「白芍」加上健脾利水的「茯苓」有1548種方劑,當腸胃無力把水運化時,運用芍藥可以協助把水拉到下焦。
白芍尤其可以治療急性腸胃發炎,運用芍藥可以把黃芩的藥力功效,拉到脾胃的區域,清除中焦的火氣。古人運用了「白芍」+「黃芩」有高達1001種方劑。
事實上甘草的功效還有不少,以上只是列出較常見的功效。其他常見的組合還有麥門冬、木香、牡丹皮、半夏、黃耆、黃連、枳實、生薑、桔梗、白芷、五味子、川牛膝、乾薑、梔子、黃柏、砂仁、大黃、厚朴...等等。
注意白芍的副作用
白芍通常沒什麼副作用,但就是得留意一下,因為這藥性偏寒,因為體內寒氣引起的腹痛、腹瀉,腹部感到冰冷疼痛,或是整個消化系統感覺寒冷的症狀,都應該避免使用。
傳統的看法,根據《本草經集註》的記載,白芍不適宜與石斛、芒硝同用。與石、鱉甲、小蓟相畏懼,應避免合用。並且,它與藜蘆性質相剋,不能一起使用。
根據《藥品化義》的記載,如果身上有出疹子的情況,應該避免使用此藥。
根據《得配本草》的記載,對於脾胃氣虛且偏寒性質的人,以及出現純血性的下痢(即只有血液無其他排泄物的腹瀉)嚴禁使用。
白芍還能幫忙平衡陰陽,避免肝陽過旺。不過,對於身體上半部容易脹滿的人來說,白芍可能會讓血流增加,使脹滿情況變得更嚴重,所以不太適合。
傳統上來看,「白芍」比較偏向滋養陰血,而「赤芍」則是幫助涼血和破瘀。心臟病如果是血管阻塞類型的,通常會用赤芍,因為它特別擅長清熱解毒,血府逐淤湯也是用赤芍。
雲端中醫編輯組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由一群熱愛研究中醫的軟體工程師所組成,專長: Python,T-SQL,NOSQL,Node.JS,TensorFlow,Pytorch,各種Javascript框架,各種雲端架構AWS,Google,Azure,立志推廣中醫及五術科學化,以延續傳統中國人博大高深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