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瑣探
《青囊瑣探》一書,為日本江戶時代醫家片倉元周(字深甫,鶴陵先生)所著,成書於享和年間(享和改元為西元1801年),距今已逾兩百年。此書雖名為「瑣探」,意指零散、碎片的探究與記錄,然其內容實則頗為廣泛,集作者的醫學理論思維、臨證心得、經驗方藥以及對當時醫界的觀察與反思於一體。全書共分上中下三卷,為片倉元周累積多年醫學經驗與學思歷程的成果,且如作者自序所言,此書乃其「十餘卷」醫學著作中的一部分,屬於記錄「耳聞目睹偶有觸發者」的「媵說脞記」(輔助說明及零星記錄)類型。
作者片倉元周於自序中,將著書立說比喻為「春秋花月」之年年常新,強調學志胸懷與天地景象同,日新無盡。這表明他著書的目的,不僅在於記錄已有的發現,更在於不斷探索與累積新的體會。他坦承此書內容可能「詹詹小言」,或遭「來人之嗤笑」,但其中包含了他認為「人情之所不能免」以及「理法之有灼驗者」,可見其著書的誠懇與務實態度。
而由序者播磨白鷺城太守忠道(應為酒井忠道)的視角觀之,他原非醫家,但受邀校閱此書並為之作序,亦可見作者與士人階層有所交流。忠道評價此書雖是「瑣記」卻「頗該博」,且「隨見聞錄之,而無詮次」(按見聞記錄,缺乏系統編排),這與作者自序中「偶有觸發」的記錄方式相符。序者特別讚賞片倉元周「徵文獻者,數十家」,「證引該博」,且其「憤悱啟發,往往適余意者多矣」,表明書中不乏基於廣泛閱讀的獨到見解與批判精神。序中提到作者師從「太醫令多紀氏之門」,亦點出其學術淵源來自當時日本有影響力的醫學世家,為本書的內容提供了學術背景的佐證。
從上卷已揭示的篇章來看,《青囊瑣探》討論的主題多樣且富有啟發性:
首先,片倉元周對醫者的態度與追求有著深刻的思考。他批判了當時醫界中普遍存在的流弊:
- 「碑醫」現象: 他引述宿老之言,痛斥那些競逐權勢名利,雖皓首窮經卻無半部著述傳世的醫生,死後僅留墓碑一方。這反映了他對學術傳承與著書立說的高度重視,認為著書方能「千歲不朽」,遠勝於暫時的「世祿」。
- 「貴著書」之不足: 針對江戶(東都)地區許多世襲官醫或成功醫者,片倉元周觀察到他們往往在取得功名後便安於現狀,缺乏立一家之言、著書垂後世的志向。他對這種「青雲志汲汲,而不朽業疏疏」的現象表示惋惜,再次強調著書的重要。
- 「看書二途」與「真醫」: 他區分了兩種讀書方法:先理論後方藥,或先方藥後理論,明確表示傾向前者,認為不好學問者只重方藥是不可取的。同時,他定義「真醫」必須兼備「讀書」與「治疾」兩種能力,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其次,片倉元周對醫學理論與臨證方法的態度展現了其批判性思維:
- 「特不執古方」: 這是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作者批判了當時醫界效仿復古學派,過度推崇仲景之說,甚至排斥晉唐以後醫籍的極端傾向。他認為,雖然研究仲景有其價值,但將《傷寒論》湯方視為包治萬病的唯一法門,拒絕使用後世驗方,可能導致「牽強附會」甚至「誤人命」。他以日食預測為例,說明後人可以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甚至超越古人,因此醫學同樣應該接納後世的發展與新發現的病症及其治療方法。這體現了他不泥古、與時俱進的醫學觀。
- 「細心膽大」: 這句格言精煉地概括了臨證時所需的素質。面對危險病情,醫生既需要細緻入微地觀察與思慮,也需要果斷決策、大膽施治。
再次,書中記錄了一些具體經驗與觀察,展現了其務實與博聞的一面:
- 「諸侯病難治有十三」: 這是極具社會意義和臨床現實意義的一篇。片倉元周在漢代郭玉列舉的「四難」基礎上,結合自身經驗,增補了九條針對治療權貴階層病患的困難。這些困難涵蓋了醫患關係中的溝通障礙(患者或其侍從不詳述病情)、醫者自身的顧慮(恐懼、諛心)、治療過程中的干擾(侍醫的意見、過度保護)、診察限制(因禮節無法充分接觸患者身體)等多個層面。這篇內容不僅是醫學技術的討論,更是對特定社會背景下醫療行為的深刻洞察。
- 「解毒奇方」、「槐花解河豚毒」: 這兩篇記錄了針對不同中毒情況的驗方,並註明了出處(高濂靈秘丹藥箋、王椷秋燈叢話、嚴氏濟生方等)。這顯示了作者對民間驗方、前人醫案及其他文獻的廣泛收集與整理,體現了他博採眾長、注重實效的態度。白礬作為多種中毒的解藥被反覆提及,反映了當時醫家對某些藥物特殊功效的認知與應用。
最後,書中亦流露作者對後輩學習的期許與教誨:
- 「弟子問」: 作者以戒除色慾、貪戀美食之心類比學習醫學所需的專注與投入,生動地闡明了學醫必須有堅定的志向和持之以恆的毅力。若能將對世俗慾望的熱切轉化為對醫學的鑽研,便能學有所成。
綜合來看,《青囊瑣探》雖然體例上是「瑣探」與「瑣記」,缺乏系統性,但其內容豐富多元,思想深刻。片倉元周不僅是一位知識淵博、廣徵博引的醫者(從其對古典文獻及後世醫案的引用可見),更是一位具有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學者。他對當時醫界重名利、輕學術、泥古不化的現象進行了有力的針砭;對醫者應具備的素質(讀書與實踐並重、細心與膽大兼備、專注與毅力)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也關注到實際醫療環境中面臨的挑戰(如治療權貴的特殊性)。書中記錄的驗方與心得,是其臨證經驗的累積;而其對著書立說的強調,對醫學傳承的思考(如扁倉仲景的對比),則展現了作為一位學者的責任感與歷史視野。
《青囊瑣探》反映了江戶時代日本醫學界受到中國醫學深遠影響的同時,也發展出自身的特色與思考。片倉元周的作品為後人了解當時日本醫學的發展狀況、學術爭鳴以及醫家的學思歷程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儘管作者自謙為「詹詹小言」,但其中蘊含的許多真知灼見,尤其是對醫者精神與態度的論述,以及對醫學發展應抱持的開放與批判態度,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啟發意義。這部「瑣探」,實則是一部充滿智慧與經驗的醫學隨筆,是作者留給後世的一份寶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