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倉元周

《青囊瑣探》~ 下卷 (1)

回本書目錄

下卷 (1)

1. 下卷

2. 痘瘡倒靨及痘後內障奇方

痘瘡有順逆險三候。其順症者。不藥而愈。陰症者醫治而可免死。至逆候則雖專門神手。不過徒指其死期之日。而束手待斃。悲夫。予頃閱齊東野語。載用狗蠅治倒靨方。是痘家書中。所未嘗見者。曰。小兒瘡痘固是危事。然要不可擾之。嘗見趙賓暘曰。或多以酒面等物發之。

非也。或以消毒飲升麻湯解之。亦非也。大要在固臟氣之外。任其自然耳。惟本事方捻金散最佳。又陳南劍剛翁云。痘瘡切不可多服升麻湯。只須以四君子湯。加黃耆一味為穩耳。二說皆有理。然或有變證。則不得不資於藥。癸酉歲。兒女皆發痘瘡。同僚格蒼陳坡老儒也。因言向冬教三山曰。

其孫方三歲。發熱七日。瘡出而倒靨色黑。唇口冰冷危證也。遍試諸藥皆不效。因乞靈於城隍廟。以卜生死。道經一士門。士異其侵晨倉皇。因遮扣之。遂告以故。士曰。恰有藥可起此疾。甚奇。因為經營少許俾服之。移時即紅潤如常。後求其方。甚秘惜之。及歸方以見贐。

其法用狗蠅七枚(狗身上能飛者)擂碎和醅酒少許調服。蠅夏月極多易得。冬日則藏於狗耳中。不可不知也。既而次女瘡後。餘毒上攻。遂成內障。目不辨人極可憂。遍試諸藥。半月不驗。後得老醫一方。用蛇蛻一具淨洗焙燥。又天花粉等分。細末之以羊子肝破開入藥在內。

麻皮縛定。用泔水熟煮切食之。凡旬余而愈。其後程甥亦用此取效。真奇劑也。

捻金散(本事方),治小兒麻豆瘡。欲出渾身壯熱。情緒不樂。不思飲食。服此可內消。仍令瘡無瘢痕。

紫草茸,升麻,糯米(各半兩),炙甘草(一分)

上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並滓再作一服。此療瘡疹奇方。

升麻湯,四君子湯(並見諸方書不錄於茲)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關於治療痘瘡及其後遺症的一些經驗與方子。痘瘡有順、逆、險三種情況,順症通常不用藥也會好,陰症需醫生治療纔可避免死亡,但若為逆候,就算再專業的醫生也只能預測死亡日期,無力迴天。作者最近讀到一本書記載了使用狗蠅來治療痘瘡倒靨的方法,這是他在痘瘡相關文獻中未曾見過的。

他提到,小兒長痘瘡確實危險,但重要的是不要過度幹預。有人認為應使用酒、麵粉等物質來促使其爆發,也有人認為應該服用消毒飲或升麻湯來治療,但這些方法都不對。真正重要的在於鞏固臟腑的氣力,讓身體自然恢復。其中,捻金散被認為是最好的藥方。另外,陳南劍剛翁則表示,痘瘡患者切勿大量服用升麻湯,只需服用四君子湯加上黃耆即可。

然而,若出現特殊情況,還是需要靠藥物來治療。有一年,他的孩子們都得了痘瘡,一位同事告訴他一個方法。同事的孫子當時只有三歲,連續發燒七天,痘瘡出現且倒靨,面色發黑,嘴脣冰冷,非常危險。嘗試各種藥物都無效,最後只能祈禱於城隍廟。經過一位學者的門前,學者發現他們清晨匆忙,便攔下詢問,得知原因後,學者提供了一個奇特的藥方。這個藥方就是使用七隻狗蠅,搗碎後和少量酒混合服用。狗蠅在夏天非常多,冬天則會藏在狗的耳朵裡。

接著,他的次女痘瘡後,毒素上攻眼睛,形成內障,無法分辨人臉,令人擔憂。嘗試各種藥物都無效,直到後來得到一位老醫師的藥方。這個藥方是使用一整條清潔乾燥的蛇蛻,加上等量的天花粉,研磨成細末,放入羊肝中,用麻繩綁緊,然後用米湯煮熟食用。吃了十幾天後,病情就痊癒了。之後,他的外甥也使用同樣的方法,效果良好。

至於捻金散,是治療小兒痘瘡的有效藥方,可以緩解全身高熱的情況,改善情緒,增進食慾,且使痘瘡不留疤痕。主要成分包括紫草茸、升麻、糯米和炙甘草。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煮至剩六分,去掉渣滓溫服,剩下的渣滓還可以再煎一次服用。這是一個治療痘瘡的奇方。

升麻湯和四君子湯都是常見的方子,這裡就不詳細列出了。

3. 治疣神方

疣雖是小恙。至其蔓延。則雖容顏如毛嬙西施。亦有其䫏醜(言極醜)似無鹽女子焉。是以錄經驗數方。使閤中患之者得歡心矣。治疣神方。屢試驗。蛇蛻不以多少。滾湯浸頻浣患處。即瘳。○又方。治疣蔓延者。以活蛞蝓一個。轉擦疣母上。著黏訖乃放棄。則其疣自脫。其他子疣尋愈。

○又方。薏苡仁二錢。甘草一錢。以水一盞半。煎取一盞溫服。四五日而疣如拂。(一方無甘草用大腹皮亦妙)○又方。將茯苓三錢。水煎溫服。數日而自痊。

白話文:

[治療疣病的神奇方法]

疣病雖然是小病,但如果蔓延開來,就算原本的容貌像毛嬙、西施一樣美麗,也會變得極度醜陋,就像無鹽女子一般。因此,我整理了幾個經驗方,讓家中有這困擾的人能開心起來。以下就是治療疣病的神奇方法,經過多次實驗證明有效。

方法一:不論疣的數量多寡,用沸水浸泡蛇蛻,然後頻繁地清洗患部,疣就會消失。

方法二:對於蔓延的疣,可以拿一隻活的蛞蝓,在疣的根部搓揉,等到蛞蝓粘在上面後就丟棄,疣會自行脫落,其他的疣也會隨之痊癒。

方法三:用二錢的薏苡仁和一錢的甘草,加一盞半的水煎煮,待水量剩下一盞時溫熱服用,約四五天後,疣就會消失。(另一個方子不用甘草,改用大腹皮也很好)

方法四:取三錢的茯苓,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數日後疣就會自然痊癒。

4. 凍瘡妙方

凍瘡大人患之者甚鮮。而在幼者最多。此疾遇冬天。則發於手足與耳朵。後世謂之寒瘍。或名凍風。又發跟曰凍跟。發耳曰凍耳。其初起赤斑。漸而微腫。得溫則瘙癢殊甚。若失治久不痊。則變紫黑色。而遂潰爛發膿。重者穿肌肉。方其瘳為瘢痕如湯火傷瘡。甚者耳朵墮落矣。

前哲治法。有碧玉膏獨勝膏等。予家傳一奇方。方未破時與之。百發百中。應效如神。方名掃凍煮散。土茯苓(二錢),乾薑(一錢)

上二味細銼盛絹袋。嚴醋蘸。上火乘熱熨患處。日三四次。輕者二三日。重者七八日。不潰爛而全愈。

白話文:

【治療凍瘡的絕招】

凍瘡這種病在成人身上比較少見,但在兒童身上卻很常見。一到了冬季,它就會在手、腳和耳朵上出現,後人稱之為「寒瘍」,也有人叫它「凍風」。如果發生在腳後跟,就叫做「凍跟」;若是耳朵,就是「凍耳」。最初會出現紅色斑點,然後慢慢變得有些腫脹。一旦受熱,就會感到非常瘙癢。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長時間不好的話,皮膚會變成紫黑色,接著潰爛化膿,嚴重的甚至會侵蝕到肌肉。等到病癒後,會留下像被燙傷一樣的疤痕,更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耳朵掉落。

對於凍瘡的治療,古人曾用過「碧玉膏」、「獨勝膏」等藥膏。而我家有一個傳承下來的奇方,只要在病情還沒惡化之前使用,效果百發百中,神奇無比。這個方子叫做「掃凍煮散」,成分包括:土茯苓(兩錢)、乾薑(一錢)。

將這兩種材料細細切碎,裝入紗布袋中,用醋浸泡,再放到火上加熱。趁熱敷在患處,每天三四次。輕微的凍瘡只需兩三天,嚴重的大概需要七八天,就能避免潰爛,完全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