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瑣探》~ 下卷 (2)
下卷 (2)
1. 取雞眼子妙術
雞眼子生手足心。是亦微恙。雖然妨乎把握。害乎步履焉。世俗治之。率皆灸患處。或又以針穿之。乃傅銅綠丹礬之類。然是皆足取一時快。而根治則難矣。余嘗得一奇祝。累試累效。其法以粳米一粒無瑕者。安眼子上。以小刀或針。向米上空書十字凡三遍。書訖急以刀鋒刺席。
然後可放粳米於瀆水中。至米化為水。而眼子自失去。此又不可以理測者也。近覽乾坤生意。載雞眼藥三方。因抄出而舉於下方。
雞眼藥,水銀,乳香,沒藥(各等分),麝香(少許)
先用刀修去雞眼。將血見愁搗爛成膏。入前藥末少許同敷於患處。絹帛縛定。
又方,用血見愁敷之亦妙。(血見愁即地錦)
白話文:
[去除雞眼的奇妙方法]
雞眼常生長在手腳掌心,雖不是什麼大病,但會影響抓握和行走。一般人處理雞眼,通常會選擇在患處施灸,或者用針挑破,再塗上銅綠、丹礬等藥物。這些方法雖然可以暫時緩解症狀,但要根治卻很困難。我曾得到一個奇特的方法,經過多次實驗,效果顯著。具體做法是:選一粒無瑕疵的粳米,放在雞眼上,然後用小刀或針,在米粒上空寫三次十字。寫完後,立即用刀尖刺入席子。
接著,把粳米放入流水中,直到米粒完全溶解,雞眼就會自然消失。這種方法的效果,實在無法用常理解釋。最近讀到《乾坤生意》這本書,裡面記載了三種治療雞眼的藥方,我摘錄如下:
雞眼藥方:水銀、乳香、沒藥(各等量),麝香(少量)
先用刀削去雞眼,然後將血見愁草藥搗碎成膏狀,加入前面提到的藥粉少量,一同塗抹在患處,用布綁緊。
另一個藥方:單純使用血見愁草藥敷在患處也非常有效。(血見愁即地錦草)
2. 知足齋德本十九方引
湖南稻葉克(子念)者。初遊浪華受業于吉益東洞門人某。喜萬病一毒說。好用峻藥。資性魯直。不見容世。或在都下。或在山野。亦數破產。遊歷四方而為業矣。寬政壬子歲。自相州鎌倉移往甲州郡內。客於桂林寺。此年五月與里人俱登富士。既至山麓。則土人見克之佩刀曰。
凡登此山者。皆解刀留此。請須托我輩。克作色曰。我舊武人子。何敢解刀邪。遂登山顛極眺望。稍下而憩。沽酒取微熏。興趣勃然。至第六合。(四十里為一升十折為一合)與同遊俱取先導所齎之大草鞋著之。將自沙拂下回馬。而此阪繩路一條。直下十有餘里。當其下則細沙亂石。
隨步而崩。後人之足。在前人之肩。魚串而下。故欲止不能。一瞬之間。忽到山麓。而克獨中途失道。陷大澤中。才出四顧。則不見人家。惟澗水琮琤。若鳴珮環。青樹翠蔓。廕庇蓊薈。克無奈何獨躊躇於溪邊。意祈岳神。尋樵路則日漸落西山。憂懼之間。適遙見一農夫之過。
克喜大聲呼之。語以前事。且問回馬道。則曰距此三十餘里。山路嶮峭。岨阨羊腸。榛莽蔚塞。奚得往焉。顧因客佩刀以犯山禁。蓋神靈之咎至此極耳。請宜謝罪也。克乃浴澗水。仰岳拜謝數回。農夫憐之。延造其里之黑川邑。令宿一小寺。寺僧頗知醫。相見互喜。遂出一書示克曰。
此書近邑民家累世所傳。即知足齋德本所述也。克即讀之。則書中所載僅一十九方。取之左右。主治百病。其方簡而不繁。峻藥居十之七。與世所傳之梅花無盡藏。大懸隔。而與其所崇之萬病一毒說幾相似。克大喜不知手舞足蹈。乃謄寫以歸。比諸金科玉條矣。後遊駿遠之際少試之。
復來東都。以此書為誇具。非得方金十星。則不敢許傳人。予好方技之癖。素到膏肓。偶聞之雖有意看其書。無緣言面。既而歷歲余矣。近一門人於江戶橋路傍一書肆。以青錢二十四文購得一小冊子以致予。予覽之。則嘗所傳聞德本之書。首有稻葉克序。以國字書前頃所述之事。
而歲月姓名下有款識。則蓋系克之所自筆。卷尾有東洲左潤跋。惟恨此書文理不接。顛倒錯置。亦復不少。因改竄潤色其大半。使人始可讀之。後會左潤言得此書之由。則曰。曩克於日本橋大路往來。偶為攫客所奪夾帒時。並失其書云。夫德本有名醫之稱。人口之所膾炙矣。
而真書之不顯於世者。幾二百年。克苦身體忍飢渴。偶然得此書。以為奇事矣。而今予在都下。不勞體膚。不識其人。而自歸我插架者。此不亦奇緣乎。蓋予生平有意於壽蒼生。每得奇方妙藥。不獨自秘。輒著書以與眾俱焉。是以天示我此書者歟。予之於克雖未有一面之識。
未知其為人何如。又曷可秘邪。因附載於此。顯德本之幽光。以傳不朽。克覽之豈得以予為非哉。
白話文:
內容如下:
湖南稻葉克,又名子念,起初在日本浪華學習,師從吉益東洞的門徒。他非常贊同「萬病一毒」的理論,因此常用強效藥物治病。他個性率直,不善於與人周旋,因此無論在都市或山林,他都屢遭挫折,甚至多次破產,最後只好遊走四方,以行醫維生。在寬政壬子那一年,他從相州鎌倉搬到甲州郡內,住在桂林寺。
這一年的五月,他和當地人一起攀登富士山。到了山腳下,當地人看到他身上的佩刀,告訴他上山的人都要解下刀留在這裡。但稻葉克表示自己是武士的兒子,不肯解下佩刀。他毅然決然地攀上了山頂,縱目遠望。稍作休息後,他買了酒,喝到微醺,興致高昂。到了第六合的地方,他和其他旅伴一同穿上嚮導帶的大草鞋,準備沿著沙拂下山。
然而,這裡的斜坡只有一條繩路,直直往下延伸十多里。下坡時,腳下的沙石不斷崩塌,後人的腳就在前人的肩膀旁邊,像魚羣一樣一個接一個地滑下,想要停住卻無法做到。就在一瞬間,他們已經回到了山腳下。但是,只有稻葉克在途中迷了路,陷入了大沼澤中。他出來後,四下張望,發現周圍沒有任何人家,只有清脆的流水聲,以及茂密的樹林和翠綠的藤蔓。
無奈之下,稻葉克只能一個人在溪邊徘徊,默默祈禱山神。他尋找樵夫的小徑,但太陽卻漸漸西沉。就在他憂心忡忡的時候,遠處突然出現了一位農夫。
稻葉克非常高興,大聲呼喚農夫,向他述說自己的遭遇,並詢問下山的道路。農夫告訴他,從這裡到下山路程有三十多里,山路陡峭險峻,布滿了荊棘,根本無法通行。農夫認為稻葉克因為攜帶佩刀觸犯了山神的禁忌,所以才會陷入這樣的困境,建議他向山神謝罪。稻葉克於是跳進溪水中沐浴,然後面對山神拜了數次,向祂道歉。
農夫見狀,便帶他回到黑川邑的一座小寺廟裡,讓他在那裡過夜。寺廟的和尚對醫術略知一二,兩人見面後都非常開心。和尚拿出一本書給稻葉克看,告訴他這是附近居民世代相傳的書,作者是知足齋德本。稻葉克翻閱後,發現書中只記載了十九種藥方,但卻能治療各種疾病。這些藥方簡單卻不失功效,其中七成都是強效藥物,與當時流傳的「梅花無盡藏」大相逕庭,卻與他所信仰的「萬病一毒」理論相符合。稻葉克非常高興,興奮地手舞足蹈,於是抄寫了一份帶回家,將它視為珍貴的寶貝。
後來,稻葉克在遊歷駿遠地區時,嘗試使用這些藥方,效果非常好。回到東京後,他把這本書作為炫耀的工具,除非有人願意付十兩黃金,否則他絕不會輕易傳授。我對醫術非常熱衷,聽到這個消息後,雖然想看看這本書,但一直沒有機會見到他。一年多後,我的一位學生在江戶橋的一家書店裡,花費24文錢買到了一本小冊子,送給了我。我一看,發現這正是之前聽說的知足齋德本的書,開頭還有稻葉克的序言,用漢字描述了他之前的經歷。在歲月、姓名下方,還有稻葉克的親筆簽名。
書的末尾有東洲左潤的跋文,只是遺憾的是,這本書的文字不通順,許多地方顛三倒四,錯誤百出。因此,我修改了大部分內容,讓它變得通順,讓人們能夠閱讀。後來,我見到了東洲左潤,他告訴我這本書的來源。他說,過去稻葉克在日本橋的大街上行走時,被搶匪搶走了夾克,連同這本書一起失去了。德本被稱為有名的醫生,他的名字在人們口中傳頌了近兩百年,但他真正的著作卻一直未能公之於世。
稻葉克忍受著饑餓和口渴,終於偶然得到了這本書,他認為這是一件奇事。然而,如今我在東京,不用付出任何代價,也未曾見過他本人,這本書卻自動歸我所有,這難道不是奇緣嗎?我一生都在努力拯救蒼生,每次得到奇方妙藥,我都會寫書分享給大家,而不是獨自保留。也許這就是上天賜予我的緣分吧。我雖然從未見過稻葉克,也不知道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但我怎能將這本書藏匿起來呢?因此,我決定將它附錄在此,讓德本的光輝得以顯現,讓他的智慧得以永存。稻葉克如果看到這本書,應該不會認為我做錯了吧。
最近,我的甲州門人高木甫齋來到了這裡。我打算讓他回去鄉下時,前往黑川邑尋找這本書的原本,以便校正。然而,高木甫齋跋涉艱難,遍尋峽谷,卻找不到所謂的黑川邑。他只好去桂林寺詢問和尚,和尚告訴他,德本十九方是在多年前由山梨郡元明傳出,後來被稻葉克奪走。如此看來,稻葉克想要讓人相信這本書的真實性,所以他才會編造這樣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