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倉元周

《青囊瑣探》~ 下卷 (13)

回本書目錄

下卷 (13)

1. 眼胞痰核

丹溪心法曰。眼胞痰核。結於上下眼胞。皮里肉外。其形大者如棗。小者如豆。推之移動。皮色如常。硬腫不疼。由濕痰氣鬱而成。外用天南星蘸酢磨濃。頻塗眼皮。日數淺者即消。日數深者。雖不能即消。常常塗之。塗令皮薄。微微剝損。以手指甲擠出。如白粉汁即消。

白話文:

丹溪心法提到,所謂的眼胞痰核,指的是在上下的眼皮內部,皮膚與肌肉之間形成的結塊。這些結塊的大小不一,大的像棗子,小的像豆子,可以推動它們移動,而眼皮的顏色看起來並無異樣,雖然硬但並不疼痛。這種情況是由濕痰和氣鬱所導致。

治療上,可使用天南星,先蘸取一些醋然後磨成糊狀,頻繁地塗抹在眼皮上。如果是新生成的,一般塗抹幾天就能消除;但如果時間較長,雖然無法立即消失,但持續塗抹能使其皮層變薄,慢慢地剝落。最後,可用手指甲輕輕擠壓,會有像白粉汁一樣的物質被擠出,這樣就能逐漸消除這個問題。

2. 黴瘡經驗治方

余曩著黴癘新書。已布於世。距今十餘年。其間經驗頗多。因採摭以舉下方。

凡患下疳便毒者。其脈必沉細也。便毒發於右。則右尺脈沉細也。發於左者。左尺脈沉細也。

凡疳瘡以不痛為常。為易治。痛者為變。為難治。龜頭或稜後發瘡。其形圓凹而淺者。易治。又自稜後凹處。引莖發瘡。形細長而淺者次之。又瘡發稜後凹處。回莖橫長者。腐潰速而逆證也。邦俗謂之劊首下疳。

黴瘡痛甚者。用通聖散加苦參一錢。外以蘗膏散敷患處。一日而痛失如神。內經諸痛為火。故以寒藥收效。

黴瘡發遍身者。宜浮萍通聖散。兼用沉香化毒丸。即瘥。○如發砂仁瘡者。卻不易治。宜用加減化毒丹。

疳瘡腐爛色赤。中心稍高起者。以浮萍通聖散。合大黃牡丹湯主之。兼以沉香化毒丸一錢二分。冷水吞下。○如疼痛者。貼當歸膏。○如膿汁出多者。貼辰砂膏。○如痛甚者。用通聖加苦參湯。如前法。或以黃柏。石膏。鉛丹。各三四錢。水煎。候冷盛器。蘸陰莖。其效如神。

結毒筋骨疼痛者。與沉香化毒丸。歷五日而痛益甚者。其愈必速也。十日許而安。○如歷五六日。依然而疼痛如故者。其愈必遲。不歷二旬許則不見效。

下疳黴瘡腐爛。積月累歲不差者。宜與加減化毒丹。

一種有陰莖皮弛。裹稜不脫。稜後凹處潰爛。莖皮腫起。馬口膿出。邦俗謂之囊下疳。又龜頭潰鑿。漸漸延及於莖。潰爛不止者。世亦謂之蠟燭下疳。(即蠟燭發)又咽喉潰爛。或穿孔者。謂之喉穿。(即喉癬)並皆重。若莖中痛甚者尤重。非用大化毒丸。則不能奏效也。然此證甚稀。

患黴瘡下疳瘡者。誤早服輕粉粉霜。後變致頭痛或耳鳴等症。久久不愈者。宜拔毒丸。(方見黴瘡秘錄)

服加減化毒大化毒等丸者。當大便日二三度下利。此為常候。或歷四五日。猶秘結者。盡亦有焉。不可慮。必當忽然下利七八行來。得下利則須知其愈在近也。病者已服輕粉。口舌糜爛者。以雞卵一枚碎攪化含嗽。若重者。以柘榴皮三四錢。水煎。頻頻含嗽必愈。

便毒初起者。宜用牛蒡芩連湯。有神效。

結毒筋骨疼痛者。將防己排毒劑。下二葛四黃散。屢有得奇效。

浮萍通聖散,即防風通聖散。加浮萍一錢。(方見黴癘新書)

蘗膏散,治黴瘡下疳疼痛者。

黃蘗,石膏(各等分)

上細末。敷患處。

沉香化毒丸,治一切黴毒下疳。及筋骨疼痛。

沉香,大黃,人參(各一錢),黃蘗(一錢五分),芽茶(五錢半),甘草(五分),枯礬(二錢七分五釐),白丹砂(擦破三分。作臼四分。筋骨痛五分。此分兩一大秘事。)

上細末。打米糊丸。赤石脂為衣。每服一錢二分。冷水吞下。重者漸加至二錢。禁鳥魚獸肉。麵條油膩。糯糍果物。蔥韭牛蒡。雞卵豆腐。飲酒房事等件。

白話文:

我以前寫過一本關於梅毒的新書,已經出版十多年了。這期間累積了很多經驗,因此整理出以下的治療方法。

凡是患有下疳或便毒的人,他們的脈象一定是沉而細的。如果便毒發生在右邊,那麼右手的尺脈就會沉細;如果發生在左邊,左手的尺脈就會沉細。

一般的疳瘡通常不痛,這種情況比較容易治療。如果會痛,就表示病情有變化,比較難治療。如果瘡長在龜頭或龜頭後面的稜邊,形狀是圓形、凹陷且淺的,比較容易治療。另外,如果瘡從稜邊後的凹陷處,沿著陰莖延伸出來,形狀細長且淺的,治療難度次之。如果瘡長在稜邊後的凹陷處,橫向延伸到陰莖,這種瘡腐爛的速度快,而且容易出現逆證,民間俗稱「劊首下疳」。

如果梅毒瘡痛得很厲害,可以用通聖散加上苦參一錢來治療,外用黃柏膏散敷在患處,一天就能像神一樣止痛。中醫認為疼痛多為火熱所致,所以用寒涼的藥物會有效。

如果梅毒瘡長遍全身,可以用浮萍通聖散,同時服用沉香化毒丸,就會痊癒。如果長的是像砂仁一樣的瘡,就不容易治療,應該用加減化毒丹。

如果疳瘡腐爛,顏色發紅,中心稍微隆起,可以用浮萍通聖散,配合大黃牡丹湯來治療,同時服用沉香化毒丸一錢二分,用冷水吞服。如果疼痛,可以貼當歸膏;如果膿液很多,可以貼辰砂膏。如果痛得很厲害,可以用通聖散加苦參湯,或者用黃柏、石膏、鉛丹各三四錢,用水煎煮,放涼後盛在容器中,用陰莖浸泡,效果非常好。

如果毒素深入筋骨,引起疼痛,可以服用沉香化毒丸,如果服用五天後疼痛更加劇烈,表示很快就會痊癒,大約十天左右就會好。如果服用五六天後,疼痛依然如故,表示痊癒的時間會比較慢,大約需要二十天左右才能見效。

如果下疳或梅毒瘡腐爛,經過很久都無法痊癒,應該服用加減化毒丹。

有一種情況是陰莖包皮鬆弛,包裹著龜頭而無法脫下,龜頭後面的凹陷處潰爛,包皮腫脹,馬眼流出膿液,民間俗稱「囊下疳」。另外,如果龜頭潰爛,逐漸蔓延到陰莖,潰爛不止,世人也稱之為「蠟燭下疳」(即像蠟燭一樣燃燒)。還有咽喉潰爛,甚至穿孔的,稱之為「喉穿」(即喉癬)。這些情況都很嚴重,如果陰莖內部疼痛劇烈,就更加嚴重,必須使用大化毒丸才能有效。但這種情況非常少見。

如果患有梅毒或下疳瘡的人,錯誤地過早服用輕粉或粉霜,可能會導致頭痛或耳鳴等症狀,而且久治不癒,應該服用拔毒丸。(藥方記載在《梅毒秘錄》中)

服用加減化毒丸或大化毒丸後,應該每天大便二三次,出現腹瀉是正常的現象。也有可能服用四五天後仍然便秘,這也是有可能的,不用擔心。不久就會突然腹瀉七八次,只要出現腹瀉,就表示快要痊癒了。如果患者之前服用過輕粉,導致口舌糜爛,可以用雞蛋一枚打碎攪拌後含漱,如果情況嚴重,可以用石榴皮三四錢,用水煎煮,頻繁含漱就會痊癒。

如果便毒剛開始發作,可以使用牛蒡芩連湯,效果非常好。

如果毒素深入筋骨,引起疼痛,可以用防己排毒劑,配合二葛四黃散,常常能獲得奇效。

浮萍通聖散,就是防風通聖散加上浮萍一錢。(藥方記載在《梅毒新書》中)

黃柏膏散,用於治療梅毒或下疳疼痛。

黃柏、石膏(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敷在患處。

沉香化毒丸,用於治療各種梅毒、下疳,以及筋骨疼痛。

沉香、大黃、人參(各一錢)、黃柏(一錢五分)、芽茶(五錢半)、甘草(五分)、枯礬(二錢七分五釐)、白丹砂(擦破三分,作為藥丸的臼四分,筋骨痛五分。這個分量比例是秘訣)。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米糊做成藥丸,再以赤石脂包裹。每次服用一錢二分,用冷水吞服。病情嚴重者可以逐漸增加到二錢。服藥期間禁止食用鳥類、魚類、獸肉、麵條、油膩食物、糯米製品、蔥、韭菜、牛蒡、雞蛋、豆腐,以及飲酒、性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