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瑣探》~ 上卷 (9)
上卷 (9)
1. 治菸草毒
人有嗜菸草,暗中其毒,咳嗽頻發,頭目岑岑,或五心煩熱,或覺面如火氣升騰者。余曩歲遇此證,記得蔣示吉所論,乃用其方見奇效,因錄其論治以示同學。
望色啟微曰:「煙筒為煙煤所塞,用砂糖泡湯淋之,其煤盡消,蓋治煙毒之藥,必加砂糖矣。」北人曰:「檳榔解煙毒亦驗。」
總之,熱毒發狂,用泥漿水和藥服。萬物歸於土而性解,用之亦可。
○楚中一商,性急而嗜煙,閱三日五心發熱,咳嗽大作,百藥不愈。予診之,六脈俱洪,火症也。莫非煙毒乎?其人亦悟曰:「吸菸則嗽愈甚。」遂以麥冬、知母、山梔、花粉、黃芩、蘇子、甘草、蔞仁、枇杷葉,煎成去渣,入砂糖一兩和服,四劑而痊。
白話文:
有人非常喜歡抽菸草,不知不覺中吸入了菸草的毒素,導致經常性咳嗽,頭暈目眩,有時五心(雙手心、雙腳心及胸口)煩熱,甚至覺得臉上像有火氣在上升。我過去遇到這種情況,想起蔣示吉的理論,便採用了他的處方,結果效果顯著。因此,我將他的治療理論記下來,分享給我的同業們。望色啟微曾說,當煙鬥被煙煤堵塞時,可用砂糖泡水淋上去,煙煤就會溶解消失。由此可見,治療菸草毒素的藥物,應該要加入砂糖。北方人說,檳榔也能解菸草毒素,且經過驗證是有效的。
總的來說,如果因為熱毒導致精神失常,可以用泥漿水調和藥物服用,因為萬物最終歸於大地,其性質會得到緩解,這個方法也是可行的。在湖南中部,有一個商人性格急躁且嗜好抽菸,過了三天後出現五心煩熱,劇烈咳嗽,用各種藥物都無法治癒。我為他診斷,發現他的脈象都很旺盛,這是火熱的症狀,難道是菸草毒素嗎?他也意識到,每次抽菸後,咳嗽都會更嚴重。於是,我開了麥冬、知母、山梔、花粉、黃芩、蘇子、甘草、蔞仁、枇杷葉等藥材,煎煮後去掉藥渣。
再加入一兩的砂糖混合服用,連續四劑後,他的病就痊癒了。
2. 癰疽妙方
治癰疽將發者。與忍冬丸極妙。然不宜虛人。方以忍冬莖葉共灌酒焙乾細末。打米糊丸。梧子大。此方本出奇效良方痰飲門。而本邦古老醫所經驗也。
白話文:
[治療癰疽的妙方]
用於治療即將發作的癰疽,使用忍冬丸非常有效。但是,不適合身體虛弱的人。製作方法是將忍冬的莖和葉與酒一同浸泡後,烘烤至乾燥,然後磨成細粉。再用米糊將粉末搓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這個配方原本出自於一本古書《奇效良方》的痰飲門一章,並且經過了我們這裡的老醫生們實踐驗證過的。
3. 四目
本草綱目蕓薹子條。引陸氏積德堂方曰:「蜈蚣傷螫,菜子油傾地上,擦地油摻之即好,勿令四眼人見。」不知四眼人何義,或以為懷孕婦,非也。
綠竹堂簡便方曰:「治肉骨魚骨梗喉,不要四眼見,即將箸來倒轉,隨便鉗肉一塊,急下即愈。」
又匯聚單方,治瘧疾,於五更時,取大蜘蛛一個,用絹或包頭捲了蜘蛛,縛於病人臂膊上,男左女右,大約二三日即止。若臂膊上起大泡一個,尤止得快,但只許一人知見,不許四眼見。
昨偶讀醒世恆言(明人所著小說):元來情色,都不由你。那女子在茶房裡,四目相視,各有情云云。觀以上諸說,則即知四眼者,兩人相視之謂,可以確證矣。
白話文:
這段文字來自《本草綱目》中關於蕓薹子的條目,引用了陸氏積德堂的方子。內容提到如果被蜈蚣咬傷,可以在地上倒一些菜籽油,然後用沾了油的布擦患處,這樣就會好。但是要注意,這個過程不能讓「四眼人」看到。這裡的「四眼人」不是指戴眼鏡的人,也不是指懷孕的婦女。綠竹堂的簡便方則說,如果魚刺或肉骨卡在喉嚨,同樣不能讓「四眼人」看到,然後拿筷子夾一塊肉快速吞下去,問題就能解決。另外,對於瘧疾的治療,可以在清晨找一個大蜘蛛,用織物包裹起來,綁在病人的手臂上,男性綁左臂,女性綁右臂,大約兩三天後,病情就會停止。如果手臂上出現大水泡,那麼病情會更快得到控制。但是,這個過程只能讓一個人知道,不能讓「四眼人」看到。
最近偶然閱讀了一本明朝的小說《醒世恆言》,其中描述了一個情景:兩個男女在茶房裡,四目相對,產生了情愫。從以上的各種說法來看,「四眼」就是指兩個人互相看著對方的意思,這個解釋可以確定無疑。
4. 死生難決
醫之臨病也,先以決死生為之先務矣。
予極力於茲數十年,所指多不爽;然偶有失之,則自切齒而憂吾才之短。又竊思雖古之名賢,或不得不失矣。何則?張仲景曰:「視死知生,實為難。」又宋初虞世以醫名天下,而視皇子鄧王癇疾曰:「必可無虞。」不三日而王薨,可見死生之難決者!
名賢既如是,由是觀之,使古之扁倉、華佗在今世,而親見其臨眾疾,恐當不百發百中焉。
白話文:
當醫生面對病人時,首要任務便是判斷病情的生死。我數十年來竭盡全力於此,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準確判斷。然而,偶爾也會有誤判的時候,那時我會深深自責,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我私下認為,即使是古代的名醫,也難免會有失誤的時候。這是為什麼呢?張仲景曾經說過,從死病中看出生機實在困難。再比如,北宋初期的名醫虞世,醫術名揚天下,但在診治皇子鄧王的癲癇疾病時,他說一定沒有問題,結果不到三天,鄧王就去世了。這就說明,判斷生死確實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即使是像扁鵲、倉公、華佗這樣的名醫,如果他們生活在現代,親自面對各種疾病,恐怕也無法做到每一次診斷都百分之百正確。
5. 池田痘疹書
余嘗著痘疹微義,未上木。寬政初,門人佐藤中節遊京師,得痘疹唇舌口訣一本。此書系於黃檗出僧戴獨立(號曼公)所著,而門人池田正直筆記,曾孫瑞仙所撰次也。余讀之,診候精密,治法詳審,勝於余之撰遠矣。乃呼門弟子謂曰:「自今以往,欲精乎痘疹治法,舍余而宜從池田氏學焉!」及以余之草稿本悉燒之矣。
白話文:
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痘疹微妙含義的文章,但還沒有刊印出版。在寬政初年,我的學生佐藤中節在京師遊學時,得到了一本關於痘疹的口訣書。這本書是由從黃檗出來的和尚戴獨立(號曼公)所著,由我的學生池田正直做筆記,再由他的曾孫瑞仙編輯整理的。我閱讀後發現,書中的診斷細緻精確,治療方法詳細周到,遠遠超過了我的著作。於是,我告訴我的學生們,從現在起,如果想要深入學習痘疹的治療方法,應該向池田氏學習,而不是跟我。並且,我把自己的草稿全部燒毀了。
6. 不貴美與雅
田藝衡《留青日札》曰:管晏之文,無鹽醜女也,雖醜而有益於國;莊列之文,西施美婦也,雖美而無裨於世。
余亦曰:寓意草治驗,文雖雅,無益於治;赤水玄珠醫按,文雖俗,有裨於醫。
夫文美而亦有益於國者,左氏之傳;文雅而亦有裨於醫者,仲景之書爾。
白話文:
田藝衡在他的「留青日札」中提到,管仲和晏子的文章,就像無鹽的醜女,雖然外表不吸引人,但對國家有實質的貢獻。莊子和列子的文章,則像西施那樣的美女,縱使外貌出色,卻無法為社會帶來實際的幫助。
我也認為,用來寓含深意的草藥治療經驗,即使文章寫得再典雅,若對治療無助,也是枉然。在「赤水玄珠」這本書裡,雖然文字通俗,但對醫學卻有實質的幫助。當然,也有文章既美又對國家有貢獻的,比如左丘明的「左傳」;也有文章典雅且對醫學有幫助的,比如張仲景的醫書。
7. 秘方宜廣傳
王損庵筆塵云:「秘方廣傳則不效。」此王氏偶得稀痘妙方,以當廣傳,人令試之,其驗甚少,遂為此言者爾。今之靳方者,動輒引王氏語,以為秘方不可傳人矣。
夫痘者,胚胎之始,陰血濁氣所固有者,生來之後,觸時氣而發出也,故其輕重元自有分爾,豈有預服藥而痘稀之理乎?王氏未悟此義,見稀痘一方不效,而概言其他者,不亦過乎?若以秘方人人隱惜,不廣傳,雖有神驗妙方,經久則恐煙沒矣。
夫芋梗治蜂螫,老胡瓜治火傷,香蕈解鰹魚毒之類,不暇枚舉,傳之千萬人,而千萬人皆效。噫!王氏之一語,可謂殆非仁人之言也!
白話文:
【祕密配方應廣泛傳播】
王損庵在其筆記中提到,祕密的療方若廣泛傳播便會失去效果。他偶然獲得一個治療痘疹的絕妙配方,並試圖讓大眾使用,然而實際上看到的效果卻寥寥無幾。因此,他認為這便是說法的由來。如今那些吝嗇分享配方的人,常引用王氏的話,認為祕密療方是不可以隨意傳授給人的。
然而,痘疹從一開始就是源自胚胎,是由陰血和渾濁氣質所固有的。出生後,一旦接觸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它就會爆發出來。所以,痘疹的嚴重程度原本就已註定,怎麼可能有預先服用藥物就能使痘疹變少的道理呢?王氏顯然沒有理解這一點。
他見到一個治療痘疹的配方沒有成效,就一概而論其它的療法,這不是太過偏激了嗎?如果每個人對自己的祕密療方都藏私,不願廣泛傳播,即便有神效的妙方,時間久了恐怕也會漸漸消失。像芋梗能治蜜蜂螫傷,老胡瓜能治燒傷,香菇能解鰹魚的毒素等等,這些例子多不勝數,即使傳遍千萬人,對於千萬人來說都是有效的。唉,王氏的這句話,可以說是完全不符合仁者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