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瑣探》~ 上卷 (3)
上卷 (3)
1. 解毒奇方
高濂靈秘丹藥箋。載解中諸物毒方。用白礬一錢,細茶一錢,井花水調服,以吐出為妙。余近讀王椷秋燈叢話,曰:萊郡劉某遇僧授海上方多效,其解砒毒尤為神驗。戚某屢求不與,銜之。乃置酒延劉,食畢扃其戶謂曰:爾已中砒毒矣,速語我方,為爾療。劉不信,頃覺腹中潰動,乃曰:何惡作劇如是?可疾取白礬三錢來。戚如言取至,調水飲之立解。因惡其吝也,榜其方於通衢。元周按嚴氏濟生方治中諸蠱毒,用晉礬建茶。瑞竹堂方,療蛇蠱諸毒,用白礬甘草,則礬石之解中毒,冠於諸藥者,可以知矣。頃讀陳明善洗冤錄,曰:泉州一僧能治金蠶蠱毒,如中毒者,先以白礬末令嘗,不澀,覺味甘,次食黑豆不醒乃中毒也,即濃煎石榴皮根飲之下,即吐出蟲皆活,無不愈者。
白話文:
[解毒奇方]
在高濂的「靈祕丹藥箋」中,記載了一個用來解救各種中毒的方子。方法是使用一錢的白礬和一錢的細茶,以清澈的井水調和後服用,最好能讓中毒者嘔吐出來,效果更佳。
最近我在閱讀王椷的「秋燈叢話」時,發現萊郡有一人姓劉,他從一位和尚那裡學到了許多海上療方,而且效果很好,其中解砒霜毒尤其神奇有效。但劉某卻不願意將此方傳授給他人,這讓他的一位親戚心懷怨恨。於是,這位親戚設下宴席邀請劉某,在飯後關上了門,告訴劉某他已經中了砒霜毒,並要求他交出解藥方,否則就不會救治他。起初劉某不相信,但過了一會兒,他開始感到腹部劇烈疼痛。
這時,劉某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立刻要求親戚去取三錢的白礬來。親戚照做,劉某喝了以白礬調和的水後,立刻解除了毒性。由於對親戚的吝嗇感到憤怒,劉某將這個解毒方公開張貼在大街上。
根據元周在「嚴氏濟生方」中的記載,對於各類蠱毒,使用白礬和建茶可以治療;而「瑞竹堂方」中提到,白礬和甘草可以治療蛇蠱等各種毒素。由此可知,白礬在解毒方面,遠勝其他藥物。
最近在閱讀陳明善的「洗冤錄」時,我得知泉州有一位僧侶擅長治療金蠶蠱毒。如果有人疑似中毒,可以先讓他嘗試一些白礬粉,若他感覺味道甘甜而非苦澀,再讓他吃些黑豆,如果他沒有反應,那就確定他已經中毒了。此時,可以濃煎石榴皮根讓他飲下,隨後他會嘔吐,吐出的蟲子都是活的,如此一來,中毒者都能得到治療。
2. 槐花解河豚毒
治中河豚毒者。鯗魚銼水煎服。或將白礬末。冷水調服。或飲穢物之類。人所皆知也。昨閱輟耕錄曰。凡食河豚者。一日內不可服湯藥。恐有荊芥。蓋此物大相反。亦惡烏頭附子之屬。世傳中其毒者。亟飲穢物乃解。否則必亡。又聞不必用此。以龍腦浸水。或寶丹。或橄欖。
皆可解。後得一方。用槐花微炒與干燕支各等分。同搗粉水調灌。大妙。余雖未試。記以具遺忘。
白話文:
在治療河豚中毒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鯗魚磨碎後用水煎煮服用。或者將白礬磨成粉末,用冷水調和後服用。或者喝一些髒東西,這些方法大家都知道。昨天讀到「輟耕錄」上說,吃河豚後一天內不可以服用湯藥,因為可能含有荊芥,這個成分和河豚是相剋的,同時也要避免烏頭、附子這一類的藥材。民間流傳,如果河豚中毒,要馬上喝髒東西才能解毒,否則會有生命危險。另外聽說,不一定非要用這種方法,可以用龍腦浸泡在水中,或者寶丹,或者橄欖,都可以解毒。
後來獲得一個祕方,用槐花稍微炒過,和乾燥的胭脂蟲粉各半,一起研磨成粉,用水調和後灌服,效果非常好。雖然我還沒試過,但記下來以防忘記。
3. 細心膽大
醫之臨疾病處湯方。非細心而膽大。則不能治危險證也。
白話文:
當醫生面對疾病開立藥方時,如果不夠細心且膽大,就無法處理那些危險的病情。換句話說,在面對危急病症時,醫生必須要膽大心細,才能妥善治療。
4. 人參生薑
凡物價貴則人重之。價賤則輕之。世人當有病用人參。則秤之而正其毫釐者甚嚴也。而至用生薑幾片。則委奴婢手。不敢顧焉。假令其用一片。姜有干潤。切有厚薄。而輕重每不等也。嘗閱奇效醫述。曰。生薑三片為引。約重二錢云云。然則一片重六分六釐余也。若夫使生薑價如人參甚貴。
則世人必可正其權衡矣。噫臨病立湯方。猶向師立陣法。雖生薑有時為將。雖人參有時為卒。豈可以價賤常多輕視之乎。世醫亦恬然以此任病家。可以發一笑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通常來說,東西價格高人們就會重視它,價格低就會輕視它。當人們生病要用到人參的時候,會非常嚴謹地用秤來量,連毫釐都不放過。但用到生薑的時候,可能就隨便交給僕人去處理,自己不會太在意。就算只用一片薑,薑有乾濕,切片有厚薄,重量往往不一。曾經看到一本醫書記載,用三片生薑做引子,大約重二錢。那麼一片薑就重六分六釐多。如果生薑的價格像人參一樣昂貴,
那麼人們肯定也會像對待人參一樣慎重。唉,在病人面前開藥方,就像在戰場上制定戰術一樣。有時候生薑會扮演重要角色,有時候人參只是輔助。怎麼可以因為價格低就常常輕視它呢?世間的醫生也常常這樣對待病人,這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換句現代的話說就是:東西值錢我們就重視,便宜了就看輕。生病吃人參時,我們會精確到克數;但是用薑時,就隨便估計一下。其實薑的份量和品質也很重要,有時能起關鍵作用,不能因為它便宜就忽視。醫生們也常常如此對待病人,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5. 上總州舌疳藥
余童年在藍溪先生塾中時,竊思吾長而為人治疾,小恙則嵌甲、鵝眼、黑痣、雞眼子等,大患則傷寒、腳氣、痢疾之類,莫論而已。其他至於癩疾、癲癇、鼓脹、偏枯、勞瘵、肺癰、舌疳、乳癌等之古今所難治者,亦欲得奇方妙藥以盡治之。是以求諸百家醫籍,或問諸友朋。
後遊城攝探名家秘方,試之今且二十餘年,經驗不可枚舉也。然至於鼓脹、偏枯、勞瘵、肺癰、乳癌、舌疳(邦俗呼曰舌疽),則取效僅僅無幾,常以此為憾焉。嗚呼!此數證素系廢疾者歟?曩橋本四郎左者抱病與吉田道見俱自上總州九十九里來,就余求治,渠云:鄰村有一老醫妙起舌疳,
然秘惜其方不敢傳人,余頃請賴二子以重利傳其方,未落我手中。(近吉田道見得此方來傳之,因錄後卷宜以參看。)
白話文:
在我幼年時期,在藍溪先生的私塾學習時,我暗自思考,當我長大後,如果要幫人們治病,無論是小毛病如嵌甲、鵝眼、黑痣、雞眼等,或是較大的疾病如傷寒、腳氣、痢疾之類的,甚至於那些古今難治的疾病,像是癩疾、癲癇、鼓脹、半身不遂、肺結核、肺膿腫、舌疳、乳腺癌等,我都希望能找到奇特有效的藥方來治療它們。因此我研究了眾多醫學典籍,並向朋友們請教。
後來,我去城市裡尋找名醫的祕方,經過二十多年的實驗,成功案例多到無法一一列舉。然而對於鼓脹、半身不遂、肺結核、肺膿腫、乳腺癌、舌疳(本地風俗稱之為舌疽)這些疾病,能治癒的案例卻寥寥無幾,這一直讓我深感遺憾。唉,難道這些疾病真的是無法治療的嗎?過去,有位名叫橋本四郎左的人,和吉田道見一起從上總州九十九里來找我治療。他告訴我,鄰村有位老醫生擅長治療舌疳。
但是,這位老醫生非常珍惜他的祕方,不肯傳授給他人。我曾請求吉田道見以高價購買這個祕方,但未能成功。(最近,吉田道見終於得到了這個祕方,並且將其傳給我,我將把這祕方記錄在後面的卷冊中,供參考。)
6. 不見前醫發劑
凡有病之家。延醫服藥數日。猶未見效。則信疑相半。遂又召他醫。出前醫之發劑以問可否。予每臨如此。則不見其劑。夫人心不同如其面。有誰與我意符合者乎。若見其藥我以為不可也。豈可默止乎。若吞之而為可。則失信於患者也。且以彼之所是。我非之則恐為妒婦之口。
此余所以不見前醫之發劑也。若病家篤信余懇請治無二心。則披見前醫之措劑。識得其攻補奈何。然後與藥矣。籲以辯口炫術之醫。自我乞覽前劑。漫謗其欠當。以欲奪人功。假令其術不拙。殆可謂小人也。
白話文:
凡是家中有人生病,找醫生看病並服用藥物幾天後,病情仍沒有好轉,這時心中便會產生半信半疑的態度。於是,再請另一位醫生來診治,同時拿出前一位醫生開的藥方,詢問新醫生是否可以服用。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選擇不去看前一位醫生的藥方。因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盡相同,就像他們的臉孔各異一樣,哪有可能找到和我想法完全一致的人呢?如果我看過藥方,認為那些藥不適合,那我怎麼可能保持沉默呢?但如果我同意那些藥方,那麼就會讓病人對我失去信任。而且,如果我否定前一位醫生的治療方式,可能會被誤解為嫉妒他人。
這就是我不去看前一位醫生藥方的原因。如果病人對我有絕對的信任,一心一意要讓我治療,那我就會看一眼前一位醫生的藥方,瞭解他的治療方法,然後再決定該如何下藥。有些醫生,為了炫耀自己的醫術,會主動要求看前一位醫生的藥方,隨意批評前一位醫生的失誤,想藉此奪取別人的功勞。即使他的醫術真的高明,這種行為也只能說他是小人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