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瑣探》~ 上卷 (2)
上卷 (2)
1. 扁倉仲景
余讀史記扁倉傳。二公之指死生。如懸鏡睹之。實可謂神於醫者。然其法其方皆不傳。則雖稱神無一益於後學。雖然見採於良史。名冠於方技中。若夫微太史其名必湮沒矣。夫仲景纂集古之湯液論。以著傷寒論。傳之萬世。百代之下。賴是免夭橫者。無有涯極。雖然范曄不收於史。
其傳皆出於後人。嗚呼為良史所採。而名冠於方技者。與不見收於史。而其書功於萬世者。其德澤之優劣何如乎。
白話文:
我閱讀了《史記》中的扁鵲倉公傳。這兩位醫者對於預測生死,就如同用明鏡照看一樣清晰,確實可以說他們在醫術上達到了神乎其技的程度。然而,他們的醫術和藥方都沒有傳承下來,即使被稱為神醫,對後世的學子也毫無助益。不過,他們的事跡被傑出的史家記錄,名聲在醫療技術中名列前茅。如果沒有太史的記載,他們的名字肯定早已湮滅無聞。而張仲景彙編了古代的湯液理論,撰寫了《傷寒論》,並流傳萬世。千百年來,依靠這本書免於早逝的人數無窮無盡。雖然範曄在他的史書中並未收錄張仲景的事跡。
他的傳記都是後人所寫。唉,被傑出史家記載,名聲在醫療技術中名列前茅的人,與未被史書收錄,但他的書籍卻對萬世有貢獻的人相比,他們的功德恩澤孰優孰劣呢?
2. 諸侯病難治有十三
諸侯之病,難為治療者,有十又三焉。漢郭玉對和帝曰:貴者處尊高以臨醫,醫懷怖懼以承之,其為療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醫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予續之曰:醫既到,則於客次移時,延患者室中甚遲,是以有識者,惡其簡慢一也。
醫診脈訖則速自房內出,是以不能詳音聲氣息動靜二也;侍醫數輩應對問治劑,不愜其意,則竊拒之三也;畏峻藥而好補劑,是以雖有實候,不能施巴豆硝黃之類四也;不自言其所苦之證候,而使侍臣言之,是以動輒不能悉其患狀五也。內醫之得寵者,慮他人若奏效則我寵之或衰,
乃嫉有識者,而竊掣其肘六也;病稍重則保護慎重之弊,延醫甚多,或日至十餘人,其看脈按腹握手足無有間斷,不知過保惜而反患者致疲勞七也;又方夫人有疾,按察腹部,則必隔繒一層而視之,是以不能詳皮膚之潤澤枯燥八也;又至其甚,則不露全軀,自簾內出手令視脈,
是以不能詳眼中面色舌候九也。凡此類可謂不解事之甚也。夫召醫者,為蠲疾苦也。假令高貴人苟臥病中,則宜尊重醫。若夫以無爵位輕視,而自不言所苦,或夫人以男女有禮,不令觸手於腹部等事,非託病之本意。醫亦對貴人勿恐懼,恐懼則智不能振,智不能振,則往往鮮有奇中。
又診富人勿有諛心,有諛心則心暗,而失醫之本旨矣。
白話文:
【諸侯病難治有十三】
在古時候,有十三種情況使得諸侯的病難以治療。漢朝的郭玉曾經向和帝報告,說貴族治病有四大困難:一是他們常常自行決定治療方式,不信任醫生;二是生活不節制,不遵循醫生的指導;三是身體骨節不夠強健,無法承受某些藥物的治療;四是喜歡安逸,害怕勞累。
我進一步補充說,醫生來到後,在客廳等待很長時間,才被邀請到病人的房間,這使得有見識的人對這種怠慢感到不滿。二是醫生看完脈象後迅速離開,未能詳細觀察病人的聲音、氣息、動靜。三是侍從醫生們回答治療方案,如果病人不滿意,就會私下拒絕。四是病人害怕劇烈的藥物,偏好補藥,因此即使病情嚴重,也不會接受如巴豆、硝黃等藥物。五是病人不親自描述自己的病痛,而是讓侍從轉述,導致醫生無法全面瞭解病情。六是受寵的御醫怕別人治療有效,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於是嫉妒有才能的醫生,設法阻撓他們。七是病情稍重,就會有過度保護的情況,請很多醫生,一天可能多達十多人,輪流診脈、按腹、握腳,反而讓病人疲憊不堪。八是當貴婦人生病,檢查腹部時必須隔著一層布,無法詳細觀察皮膚的濕潤與乾燥。九是更嚴重的情況,病人甚至不露出全身,只從簾子裡伸出一隻手讓人診脈,無法詳細觀察眼睛、臉色、舌苔等症狀。
這些都是極度不懂事的例子。請醫生來,是為了去除病痛,如果因為身份地位而對醫生有偏見,或是因為男女之間的禮節,不讓醫生接觸腹部等部位,都違背了看病的初衷。醫生面對貴人時也不應恐懼,恐懼會影響判斷,而無法做出正確的診斷。同時,醫生面對富人時也不應有諂媚之心,這會使醫生失去專業判斷,遠離醫學的本質。
以上,就是古代認為諸侯的病難以治療的十三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