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倉元周

《青囊瑣探》~ 上卷 (6)

回本書目錄

上卷 (6)

1. 糯糍噎塞

不論大人稚子。有啖糯糍。偶噎而黏著喉間。咽咯不移。遂呼吸難通。躁擾煩悶。而致橫夭者。當是之時。雖有神丹奇湯。不能落腹中。坐視其斃。豈不悲乎。予頃獲一奇術。其法取牛膝一條尺許者。急入口中。向胃脘里推下一送。則忽得喉嚨開豁而安。如無牛膝則代牛蒡根。若並無則以摺扇取去母骨及紙。以子骨相重。切去尖。濕紙包裹以代之亦可。

白話文: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吃了糯米餈後,偶爾會被黏在喉嚨,吞不下也咳不出,導致呼吸困難,焦躁不安,甚至可能因此突然死亡。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有靈丹妙藥,也無法服用下去,只能眼睜睜看著他離世,這不是很悲慘嗎?我曾學到一個奇妙的方法,就是取一條約一尺長的牛膝草,迅速放入口中,朝胃部方向推下,這樣喉嚨就會瞬間暢通,恢復正常。如果沒有牛膝草,可以用牛蒡根代替;如果兩樣都沒有,可以找一把摺扇,去掉扇骨和紙,留下扇骨,剪掉尖端,用濕紙包起來,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2. 肉脫死候

水泉既涸。雖有帆穡篙笮。無所用之。形肉既脫。雖有良藥奇方。奚能回生。

白話文:

「當體內的水分已經完全枯竭,就像河川乾涸,就算有船帆、稻穡、篙和笮,也無法航行。同樣地,如果身體的肌肉已經嚴重萎縮,即使有再好的藥物和奇特的療方,也無法挽回生命。」

3. 灸女室

續醫說。引癸辛雜誌云。劉漢卿郎中患牙槽風。久之頷穿膿血淋漓。醫皆不效。在維揚時。有丘經歷。妙於針術。與漢卿針委中及女膝穴。是夕膿血即止。旬日後頜骨蛻去。別生新者。完美如昔。又張師道亦患此證。復用此法針之亦愈。委中穴在腿䐐中。女膝穴在足後跟。考諸針經無此穴。

惜哉後人未之知其神且驗也。元周嘗受治失心驚悸。癲狂氣逆等之秘灸於一老翁。灸足後跟赤白肉際。左右各五十壯。經驗頗多。即是女膝穴也。近田安藩松埜某患骨槽風。左頷穿一孔。膿血淋漓不絕已三年。餘數之日灸女室穴。一月而全瘳。因並錄於此。以示同志。(松埜致書以謝之附於後)

白話文:

[灸女室]

繼續探討醫學理論。根據《癸辛雜誌》記載,劉漢卿醫師罹患牙牀風(一種口腔疾病),長久以來,下頷部位穿孔,膿血不斷流出,尋遍眾多醫生都未能有效治療。在他旅居維揚的時候,遇見了一位名叫丘經歷的醫生,擅長針灸療法,為劉漢卿針灸了「委中」和「女膝」兩處穴位。當晚,膿血的流出就立即停止。十天後,原本破損的頷骨竟然脫落,新的骨骼生長出來,恢復得與過去一樣完好。同樣地,張師道也患有相同的病症,使用這種方法針灸後也得到了康復。「委中」穴位於大腿後側中央,「女膝」穴則在腳後跟的位置。考察針灸古籍,卻找不到「女膝」穴的記載。

可惜的是,後世的人們並不知道這個穴位的神奇效果。元周曾經從一位老翁那裡學習到祕密的灸法,用來治療失心、驚悸、癲狂、氣逆等症狀,灸法是在腳後跟紅白肉交界處施灸,左右腳各五十次,這種灸法經過多次實踐,確有顯著療效,這就是「女膝」穴。最近,田安藩松埜某人患有骨槽風(類似牙牀風的口腔疾病),左頷有一個穿孔,膿血不斷流出,已經持續三年。我連續幾天為他灸「女室」穴,一個月後,他的病情完全康復。因此,我在此記錄下來,希望與同好分享。(松埜寫信感謝我,信件附在後面)

註:文中「女室」應為筆誤,應指「女膝」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