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平湯

CHAI P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二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胃經 17%
肺經 14%
心經 11%
肝經 11%
膽經 8%
心包經 5%
大腸經 5%
三焦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柴平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扶正固本,增強體力: 柴平湯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疾病。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加入人參可以扶正固本,增強患者體質,有助於脾胃功能恢復,改善氣血循環。

二、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柴平湯中其他藥物如柴胡、黃芩等,性寒偏涼,容易損傷脾胃之氣。而人參性溫,可以中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寒涼,使藥力平和,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柴平湯方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解鬱:柴胡味苦性寒,擅長疏肝解鬱,調暢氣機。方中以柴胡為君藥,可解肝鬱氣滯之症,改善胸脅脹痛、情緒不暢等症狀。
  2. 和解表裏:柴平湯主要用於治療表裏俱虛,寒熱往來之證,柴胡可解表散寒,又能和解表裏,使寒熱之邪得以宣洩,達到治本之效。

柴平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柴平湯主治溫熱病,症狀多為高熱、煩躁、口渴、便祕等。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能有效抑制體內熱邪,緩解發熱、煩躁等症狀。
  2. 解毒止瀉: 柴平湯中還包含柴胡、黃連等清熱解毒藥,黃芩可與之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解毒止瀉的作用,尤其適用於溫熱病引起的腹瀉、痢疾等症狀。

因此,柴平湯中加入黃芩,是根據其清熱瀉火、解毒止瀉的藥性,以達到治療溫熱病的功效。

柴平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性辛溫,具有降逆止嘔之效,可有效緩解因脾胃虛弱、寒濕內停所致的噁心嘔吐,與柴胡、黃芩等藥物協同作用,提升整體止嘔效果。
  2.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善於燥濕化痰,可有效化解因寒濕內停而引起的痰多咳嗽、胸悶等症狀,與柴胡、黃芩等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清熱化痰、利氣止咳的效果。

柴平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柴平湯以柴胡、黃芩為主,性寒涼,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入脾經,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傷脾,使藥力更平和,不易產生副作用。

二、緩解藥物毒性:柴胡、黃芩皆有一定毒性,甘草能解毒護脾,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傷害,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同時,甘草還能增強藥效,使柴胡疏肝解鬱、黃芩清熱解毒的作用更加顯著。

柴平湯中加入蒼朮,主要是因為蒼朮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1.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的作用,能祛除脾胃中的濕邪,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消化吸收,對於脾虛濕困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2. 祛風散寒: 蒼朮還具有祛風散寒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肢體疼痛、關節僵硬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柴平湯中加入蒼朮,能夠有效地改善脾胃濕困和風寒濕邪引起的各種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柴平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降逆止嘔: 陳皮性溫,味辛、苦,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降逆止嘔的功效。柴平湯常用於治療脾胃氣虛、食少納呆、嘔吐腹脹等症,陳皮能疏肝理氣,健脾和胃,協同柴胡、白芍等藥物,增強健脾和胃、降逆止嘔的效果。
  2. 助藥力,調和藥性: 柴胡、白芍等藥物性寒,陳皮性溫,能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陽的作用。同時,陳皮還能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藥效,提升整體療效。

柴平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脹: 厚朴性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的功效。柴平湯主治胸脘滿悶、消化不良等症狀,厚朴可助其理氣消脹,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慾,達到治療目的。
  2. 降逆止嘔: 厚朴可降逆氣,止嘔逆,適用於脾胃氣逆、嘔吐不止的症狀。柴平湯中加入厚朴,能更好地緩解患者的嘔吐,提高療效。

柴平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效果。柴平湯主治氣血瘀滯導致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瘀,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升陽散寒: 川芎還具有升陽散寒的作用。柴平湯中常搭配具有溫陽散寒功效的藥物,如桂枝、附子等,川芎的加入可以增強升陽散寒的效果,進一步改善陽氣不足導致的寒症。

總而言之,川芎在柴平湯中起到活血止痛、升陽散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氣血瘀滯、陽氣不足導致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柴平湯中加入草果,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柴平湯主治脾胃虛寒、寒邪阻滯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納呆等症,草果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有助於緩解疼痛,增進食慾。
  2. 助藥力,增效: 柴平湯中含有黃芪、白朮等補氣健脾之藥,草果辛溫之性可以助其藥力,使其補氣健脾之效更顯著。同時,草果能促進脾胃氣機的運行,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吸收和發揮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柴平湯 」,主要成分:人參,柴胡,黃芩,半夏,甘草,蒼朮,陳皮,厚朴,川芎,草果, 主治功效是:瘧疾發作時,高燒多於惡寒,或高燒惡寒同時發作,胸腹脹滿,食慾不振,頭暈目眩。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半夏: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

蒼朮: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在傳統中醫中,蒼朮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

草果: 草果性溫、味辛,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治瘧、降氣、燥濕、解酒毒等功效。能溫脾胃、止嘔吐,消宿食、消酒毒,兼闢瘴解瘟;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加快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吸收、排除積食;溫經行氣、散寒止痛、行氣化痰,促進氣血運行、消除氣滯與濕寒之影響;還能解酒毒、治酒後不適。

柴胡: 傳統代功效有:

  1. 散風熱、發汗解表。
  2. 止咳化痰。
  3. 平肝息風。
  4. 補陽。
  5. 清熱瀉火。
  6. 疏肝解鬱。

陳皮: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厚朴: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厚朴性溫,辛散苦燥,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緩解腸胃脹氣、腹瀉等症狀。

黃芩: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人參: 人參具有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柴平湯 」,以人參、柴胡、黃芩、半夏、甘草、蒼朮、陳皮、厚朴、川芎、草果等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止瀉、利水滲濕、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活血化瘀等功效。主治瘧疾發作時,高燒多於惡寒,或高燒惡寒同時發作,胸腹脹滿,食慾不振,頭暈目眩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銀柴胡2錢,黃芩1錢5分,人參(去蘆),半夏(湯泡7次)各1錢,甘草5分,陳皮1錢2分,蒼朮(泔浸)1錢半,厚朴(薑制)1錢。
發於午前為陽,屬氣虛,加白朮(土炒)8分,白茯苓(去皮)7分;發於午後為陰,屬血虛,加當歸(酒浸)九分,川芎7分;發於午前,延及午後,此氣血兩虛,上四味俱加;食積,加神曲(炒
上用水2鐘,加生薑3片,紅棗2枚,煎8分,未發先服。
柴平飲(《證治寶鑒》卷二)、柴平煎(《中醫大辭典·方劑分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柴平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胃痛等。患者在服用柴平湯前,應先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噁心反胃暈眩梅尼爾氏病瘧疾神經性厭食症胃及十二指腸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胃下垂食慾不振眼睛模糊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柴平湯, 出處:《便覽》卷二。 組成:人參、柴胡、黃芩、半夏、甘草、蒼朮、陳皮、厚朴、川芎、草果各等分。 主治:瘧疾熱多寒少,及瘧寒熱交作,胸膈痞滿,飲食不進,頭目昏眩。

柴平湯, 出處:《增補內經拾遺》卷三引《宦邸便方》。 組成:銀柴胡2錢,黃芩1錢5分,人參(去蘆)1錢,半夏(湯泡7次)1錢,甘草5分,陳皮1錢2分,蒼朮(泔浸)1錢半,厚朴(薑制)1錢。 主治:痎瘧,濕瘧,食瘧;春嗽。發時一身盡痛,手足沉重,寒多熱少,脈濡。小兒飲食無節,復受風暑之氣,寒熱交作,胸腹脹滿,痞悶不通,面黃惡食,症輕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