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疕丸

BAI B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心經 14%
腎經 12%
肺經 10%
胃經 9%
脾經 7%
膀胱經 5%
大腸經 4%
膽經 3%
心包經 2%
三焦經 1%
小腸經 1%
肝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白疕丸中包含蒼朮,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1. 燥濕止癢: 白疕丸用於治療白疕,其病機多爲溼熱蘊結肌膚,導致瘙癢難忍。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溼止癢的功效,可以祛除溼熱,緩解瘙癢。
  2. 健脾燥濕: 白疕丸的組成中,常含有其他健脾利溼的中藥,如茯苓、白朮等。蒼朮與之相配,可增強健脾燥濕之力,協同作用,更有效地祛除溼邪,改善白疕症狀。

白疕丸中使用白附子,主要是基於其祛風濕、止癢止痛的功效。白附子性溫,味辛,入肝經,可散寒除濕,止痛消腫,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肌膚而引起的白疕,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其辛溫之性可以溫經散寒,驅除寒邪,並能通絡止痛,緩解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此外,白附子還有解毒的功效,可以清除毒素,促進皮膚病的癒合。

白疕丸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陽散寒,祛風止癢:白疕,又稱白癜風,中醫認爲其病機多爲風寒溼邪侵襲肌膚,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肌膚失養而發病。桂枝性溫,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效,可驅散寒邪,改善肌膚血液循環,減輕瘙癢症狀。

二、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白疕丸中通常還會加入其他具有溫陽活血、清熱解毒等功效的藥材,桂枝與之相輔相成,可以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治療白疕的作用。

白疕丸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白疕,即白癜風,其病機多為氣血瘀滯,導致局部氣血運行不暢,色素脫失。當歸具有活血化瘀、養血潤燥之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利於色素沉著。
  2. 補血養血:白疕患者常伴有氣血不足,影響色素合成。當歸能補血養血,滋養精血,促進血液生成,從而改善白癜風患者的體質,促進色素恢復。

綜上,當歸在白疕丸方中起到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白癜風病症。

白疕丸中加入秦艽,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濕止痛:白疕丸主要用於治療白疕,即白癜風,其病機多為風寒濕邪侵襲肌膚,導致氣血瘀滯,經絡阻滯。秦艽味苦性寒,善於祛風濕,止痛,能疏通經絡,散寒止痛,有助於消除白癜風的病因。
  2. 清熱解毒:秦艽除了祛風濕外,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白疕丸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黃柏、地膚子等,共同作用於肌膚,清除風寒濕邪,並改善白癜風患者的皮膚狀態。

白疕丸中使用烏頭,主要源於其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的功效,針對白疕病症中常見的風寒濕邪侵襲肌膚,引發的疼痛、瘙癢、皮疹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烏頭性溫燥,入肺、脾、腎經,能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止痛,對於因寒濕導致的皮膚瘙癢、疼痛,以及白疕引起的潰爛,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白疕丸中加入千年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癢:千年健性溫,味苦辛,具有祛風濕、止癢、消腫的作用。白疕丸主要針對白癜風,而白癜風的病因之一為風邪侵襲,導致皮膚失養。千年健可祛除風邪,減輕瘙癢症狀。

2. 補氣健脾:千年健亦能補脾益氣,增強人體抵抗力。白癜風患者往往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影響皮膚的營養供給。千年健可健脾補氣,促進氣血生化,為皮膚提供充足的營養,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白疕丸中加入威靈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痛:白疕丸用於治療白疕,即白癜風,其病機多為風濕痺阻經絡,導致氣血瘀滯,皮膚失養而發病。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功效,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改善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治療白疕的目的。
  2. 解毒消腫:白疕丸中常配伍具有解毒消腫功效的藥材,而威靈仙亦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可輔助其他藥材消除白疕局部皮膚的炎症反應,促進皮膚組織的修復和再生。

白疕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止痛止癢: 白疕,即白癜風,多因氣血瘀滯,經絡阻滯所致。川芎性溫,味辛,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疏通經絡,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緩解白疕的症狀。
  2. 涼血解毒,清熱祛風: 川芎還具有涼血解毒、清熱祛風的功效。白疕患者常伴有局部皮膚瘙癢、灼熱感,川芎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皮膚炎症,同時也能祛風止癢,改善皮膚狀況,促進白疕的康復。

白疕丸方劑中加入鈎藤,主要基於其清熱平肝、息風止痙的功效。白疕,又稱白癜風,中醫認爲其病機多爲肝腎不足,血虛風燥,脾失健運所致。鈎藤性寒,入肝經,能平肝熄風,有效抑制因肝風內動導致的皮膚白斑蔓延;同時,鈎藤也能清熱解毒,緩解因溼熱內蘊引起的皮膚炎症。因此,白疕丸中加入鈎藤,可以起到清熱解毒、平肝息風,滋養肝腎的作用,達到治療白疕的目的。

白疕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經活絡,祛風除溼: 白疕丸主要用於治療白癜風,而白癜風與氣血運行不暢、風寒溼邪侵襲有關。川牛膝性溫,入肝腎經,具有通經活絡、祛風除溼之效,可促進氣血運行,驅散風寒溼邪,爲治療白癜風提供基礎。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白癜風在發病過程中,局部皮膚常出現色素脫失、皮膚萎縮等現象,這與氣血瘀滯、經絡阻閉有關。川牛膝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皮膚組織的損傷,促進皮膚恢復。

白疕丸中加入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養肝腎,補益精血: 白疕丸主治白癜風,而白癜風多因肝腎不足,精血虧虛所致。何首烏性味甘苦溫,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血、烏髮、養血等功效,能從根本上改善白癜風的病因。
  2. 活血化瘀,促進黑色素生成: 何首烏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促進黑色素細胞的生長和黑色素的生成,有助於白癜風的治療。

白疕丸以知母為組成藥材,主要源於其清熱瀉火的功效,可有效針對白疕病症的熱毒蘊結。

知母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白疕病症多因濕熱內蘊,或脾胃虛弱,濕熱下注所致,表現為皮膚紅腫、丘疹、膿皰等。知母能清熱瀉火,消除熱毒,同時亦能利濕,使濕熱得以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治療白疕的目的。

白疕丸中包含梔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梔子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功效。白疕丸治療白疕,其病機多為濕熱蘊結,梔子可以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改善白疕的症狀。
  2. 涼血止血: 梔子入血分,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白疕患者常伴有血熱妄行,導致皮膚破損、出血等,梔子可以涼血止血,緩解症狀。

白疕丸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白疕多因血瘀阻滯經絡而起,紅花性溫,入血分,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其活血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從而減輕白疕症狀。
  2. 消腫止痛: 紅花亦具有消腫止痛功效,可緩解白疕引起的局部腫痛,並促進組織修復,加速病竈消退。

因此,白疕丸中加入紅花,可有效改善白疕症狀,促進病患康復。

白疕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是白花蛇(學名:Bungarus candidus),這種蛇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白花蛇體內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尤其是蛇毒成分,具有明顯的抗炎、止痛和解毒作用。因此,將白花蛇納入白疕丸的配方中,主要是因為它能有效發揮驅風散寒、清熱解毒的功效。

白疕丸的主要適應症是治療各類皮膚病,特別是濕疹、癬病等皮膚癢癥。白花蛇的使用可幫助改善皮膚的炎症反應,減少病原微生物的生長,並促進皮膚的自我修復。此外,白花蛇的成分能增強免疫功能,進一步幫助身體抵抗外界侵襲,從而提高療效。因此,白花蛇在白疕丸中的組成,實際上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和治療皮膚病的需求。

白疕丸方劑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白疕,即白癬,由真菌感染引起,表現為皮膚瘙癢、脫屑、紅腫等症狀。苦參味苦性寒,入肺、脾、胃經,能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對於白癬這種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此外,苦參還能改善患者因瘙癢引起的煩躁不安,促進皮膚組織修復。因此,白疕丸中加入苦參,能有效治療白癬,達到清熱解毒、止癢止痛的目的。

白疕丸中包含沙苑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滋陰補腎:沙苑子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填髓的功效。白疕丸主要用於治療白癜風,而白癜風病機多爲腎虛精虧,氣血不足。沙苑子可以補腎填精,改善氣血虧虛,從而有助於治療白癜風。
  2. 祛風止癢:沙苑子還能祛風止癢,對皮膚瘙癢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白癜風患者常伴有皮膚瘙癢,沙苑子加入白疕丸中,可以緩解皮膚瘙癢,改善患者的症狀。

白疕丸中的防風,主要起著祛風止癢、解表散寒的作用。

白疕丸用於治療白疕,即白癜風,其病因多為風寒濕邪侵襲肌膚,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肌膚失養而發病。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癢止痛的功效,可驅散外邪,促進氣血流通,改善肌膚營養供應,有助於緩解白疕的瘙癢及其他症狀。此外,防風還可溫陽散寒,溫通經絡,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提高機體抵抗力,從而達到治療白疕的目的。

白疕丸方劑中加入亞麻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燥滑腸,緩解便祕:白疕丸主要用於治療白疕(白癜風),而白疕病症常伴隨便祕。亞麻子性平,味甘,入脾、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能潤燥滑腸,有助於緩解便祕,改善患者排便狀況,促進整體康復。
  2. 滋陰潤燥,輔助治療:亞麻子富含油脂,具有滋陰潤燥之效,能滋養皮膚,緩解乾燥,對白疕病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同時,亞麻子含有豐富的亞麻酸,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細胞再生,進一步促進白疕病症的恢復。

白疕丸中包含蒼耳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風散寒,止癢止痛: 蒼耳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風散寒、止癢止痛之功效。白疕多因風寒濕邪侵襲肌膚而發,蒼耳子可祛除風寒濕邪,改善瘙癢、疼痛等症狀。

二、 祛風止癢,燥濕止癢: 蒼耳子還有祛風止癢、燥濕止癢之功效。白疕常伴隨皮膚瘙癢、乾燥等症狀,蒼耳子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促進皮膚康復。

白疕丸方劑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白疕,即白癬,多因濕熱蘊結肌膚所致。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並能抑制真菌生長,故可有效治療白癬。同時,黃柏可配合其他藥材,如蛇牀子、苦參等,共同發揮殺蟲止癢、清熱解毒之效,達到治療白癬的目的。

白疕丸中包含桃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之效。白疕症多因血瘀阻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桃仁能有效改善血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白疕症的症狀。
  2. 軟堅散結: 桃仁亦有軟堅散結之功,能有效改善白疕症所致的皮膚增厚、硬結等症狀。

因此,白疕丸中加入桃仁,能有效解決白疕症的病因和症狀,起到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功效。

白疕丸中加入紫草,主要是利用其涼血活血、解毒消斑的功效。

紫草性寒,味甘,入心、肝經,能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對於白疕所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色素沉著等症狀,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其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抑制細菌感染,活血化瘀則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有助於恢復皮膚的正常功能。

此外,紫草還能抑制黑色素生成,改善白疕引起的皮膚色素沉著問題,使皮膚恢復光澤。

白疕丸是傳統中醫用於治療皮膚病的一種方劑,其組成中包含全蠍。全蠍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強烈的解毒、驅蟲和消腫作用,常用於療效顯著的藥方中。其主要成分包括蠍毒、蛋白質以及多種生物活性物質,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減少炎症反應。

全蠍能夠有效地抑制病理性皮膚病的炎症,並且對於風濕疼痛、癢感等症狀的緩解也有輔助效果。在白疕丸的方劑中,除了全蠍,通常還會結合其它中藥以達到綜合療效。例如,與清熱解毒藥物配伍,可以進一步增強其對於皮膚病變的治理能力。

因此,全蠍在白疕丸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僅能提升方劑的療效,還能針對特定症狀進行針對性治療,是中醫智慧的表現之一。

白疕丸方劑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解毒止癢: 白疕,即白癜風,症狀為皮膚白斑,瘙癢。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解毒止癢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白癜風引起的皮膚瘙癢、灼熱等不適。

2. 抑制黑色素生成: 牡丹皮中的丹皮酚等成分,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的關鍵酶,抑制其活性可減緩黑色素生成,促進白斑部位的色素恢復。

白疕丸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熱,止癢消腫:白疕丸主要用於治療白疕,即銀屑病,其病症多爲皮膚瘙癢、鱗屑脫落,並伴有紅腫熱痛。荊芥性辛溫,具有疏風散熱、解表止癢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銀屑病的表熱症狀,並抑制皮膚炎症反應。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白疕丸中還常加入活血化瘀的藥材,如丹皮、赤芍等。荊芥與這些藥材配合,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從而減輕紅腫熱痛,加速皮膚修復。

綜上,荊芥加入白疕丸中,能夠有效發揮其疏風散熱、止癢消腫和活血化瘀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於銀屑病,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白疕丸中含有白癬皮,主要是由於其具有殺菌止癢、消炎止痛的功效。白癬皮為苦參的根皮,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可以抑制真菌生長,並緩解白疕引起的瘙癢、紅腫、脫屑等症狀。因此,白疕丸中加入白癬皮,可以有效治療白疕,並緩解患者的痛苦。

主治功效


白疕丸

功效:

  • 牛皮癬(白疕風):是一種慢性皮膚病,症狀包括皮膚增厚、發紅和鱗屑。
  • 神經性皮炎(頑癬):是一種慢性皮膚病,症狀包括皮膚瘙癢、發紅和鱗屑。
  • 慢性濕疹(頑濕瘍):是一種慢性皮膚病,症狀包括皮膚發紅、發癢和脫皮。

組成:

  • 蒼朮
  • 白附子
  • 桂枝
  • 當歸
  • 秦艽
  • 烏頭
  • 千年健
  • 威靈仙
  • 川芎
  • 鈎藤
  • 川牛膝
  • 何首烏
  • 知母
  • 梔子
  • 紅花
  • 白花蛇
  • 苦參
  • 沙苑子
  • 防風
  • 亞麻子
  • 蒼耳子
  • 黃柏
  • 桃仁
  • 紫草
  • 全蠍
  • 牡丹皮
  • 荊芥
  • 白癬皮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桂枝: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2. 白癬皮: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和止癢的功效。
  3. 蒼耳子: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的功效。
  4.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的功效。
  5. 牛膝: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6.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7. 苦參: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
  8.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9.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10. 鈎藤:具有平肝息風、清熱瀉火的功效。
  11. 何首烏:具有補血、補氣、祛風除濕、益精、解毒、活絡止痛、通便、強筋骨、補益肝腎等功效。
  12. 紅花:具有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13. 黃柏: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14. 荊芥: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15. 牡丹皮: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16.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17. 桃仁: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的功效。
  18. 威靈仙:具有祛風除濕、清熱利尿、通經絡、清熱解毒、活絡止痛等功效。
  19. 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20.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21. 紫草:具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22.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23. 全蠍:具有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的功效。
  24. 白附子: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
  25. 沙苑子:具有補氣固脫、澀精止遺、益精、補益肝腎的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白疕丸」是一種具有多種功效的中藥方劑,其組成包括蒼朮、白附子、桂枝、當歸、秦艽、烏頭、千年健、威靈仙、川芎、鈎藤、川牛膝、何首烏、知母、梔子、紅花、白花蛇、苦參、沙苑子、防風、亞麻子、蒼耳子、黃柏、桃仁、紫草、全蠍、牡丹皮、荊芥、白癬皮等,主要用於治療牛皮癬、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等皮膚疾病。

傳統服藥法


蒼朮2兩, 白附子2兩, 桂枝2兩, 當歸2兩, 西秦艽2兩, 草烏2兩, 追地風2兩, 千年健2兩, 威靈仙2兩, 川芎2兩, 鈎藤2兩, 兔絲子2兩, 川牛膝2兩,何首烏2兩, 川烏2兩, 知母2兩, 梔子2兩, 紅花2兩, 白花蛇1兩, 苦參4兩, 刺蒺藜4兩, 防風4兩, 小胡麻4兩, 蒼耳子4兩 , 黃柏4兩, 桃仁4兩, 紫草4兩, 全蟲4兩, 丹皮4兩, 荊芥6兩, 白蘚皮6兩。
驅風攻毒,除濕止癢。
上為細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2錢,溫開水送下,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白疕丸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因此,在服用白疕丸前,患者應先諮詢醫生,以確保用藥安全。

相關疾病


異位性皮膚炎麻疹牛皮癬濕疹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苔癬白疕

相同名稱方劑


白疕丸,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蒼朮2兩,白附子2兩,桂枝2兩,當歸2兩,西秦艽2兩,草烏2兩,追地風2兩,千年健2兩,威靈仙2兩,川芎2兩,鉤藤2兩,兔絲子2兩,川牛膝2兩,何首烏2兩,川烏2兩,知母2兩,梔子2兩,紅花2兩,白花蛇1兩,苦參4兩,刺蒺藜4兩,防風4兩,小胡麻4兩,蒼耳子4兩,黃柏4兩,桃仁4兩,紫草4兩,全蟲4兩,丹皮4兩,荊芥6兩,白鮮皮6兩。 主治:驅風攻毒,除濕止癢。主治:牛皮癬(白疕風),神經性皮炎(頑癬),慢性濕疹(頑濕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