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補舊湯」方劑中加入苦參,其原因主要有二:
-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苦參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蟲毒浸淫所致的皮膚病症,如濕疹、疥瘡、陰癢等,苦參可起到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作用。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補舊湯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祛風止癢藥物配合使用,如黃柏、蛇牀子等。苦參的加入可以加強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效果,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因此,苦參在「補舊湯」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濕熱蘊結、蟲毒浸淫等病症。
補舊湯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熱,清利咽喉: 牛蒡子味辛、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風熱、清利咽喉的功效。補舊湯主要針對風熱犯肺,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咯痰、咽喉腫痛等症狀,而牛蒡子可以清熱解毒,散風止咳,有助於改善咽喉疼痛和痰熱壅肺。
- 宣肺利氣,通暢氣道: 牛蒡子具有宣肺利氣之功,可以促進氣機運行,疏通肺氣,利於痰液排出。補舊湯中加入牛蒡子,可以幫助肺氣宣降,通暢氣道,使痰液更容易咳出,從而緩解咳嗽、咯痰等症狀。
補舊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因為人參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 補氣益血,固本培元: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能益氣生津,補血養血,固本培元。補舊湯的目的是補益氣血,修復損傷,而人參正好能發揮此功效,促進機體恢復。
- 扶正祛邪,增強免疫: 人參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抵抗外邪入侵,扶正祛邪。補舊湯常用於治療氣血虛弱、脾胃虛寒等症,人參的扶正作用能加強藥效,更有效地改善體質。
補舊湯方劑中加入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肝腎,烏髮黑鬚: 何首烏性味甘苦微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烏髮黑鬚的功效。補舊湯主要用於治療肝腎不足、精血虧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髮早白、鬚髮脫落等症狀,而何首烏恰好能補益肝腎、滋養精血,從而改善這些症狀。
- 促進血液循環: 何首烏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營養物質的輸送和代謝廢物的排出。這對於肝腎不足,導致血液循環不暢的患者而言,具有積極的治療意義。
總而言之,何首烏在補舊湯方劑中,扮演着補益肝腎、烏髮黑鬚、促進血液循環等重要角色,能有效改善肝腎不足所致的各種症狀。
「補舊湯」中加入梔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方中若有熱毒蘊積,或因熱毒導致血分瘀滯者,梔子可清熱解毒,涼血化瘀,配合其他藥物,達到補益兼清之效。
- 緩解藥性,保護脾胃:方中可能含有溫燥之藥,梔子可緩解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保護脾胃。同時,梔子亦能促進排泄,將藥物中的毒性成分排出體外,提高藥效安全性和穩定性。
補舊湯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化痰止咳: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化痰止咳、解痙止喘的功效。補舊湯主治風寒濕邪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白僵蠶可幫助化解痰液,緩解咳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 通經活絡:白僵蠶亦具有通經活絡的作用,可改善氣血運行,促進局部組織修復。補舊湯中加入白僵蠶,可增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促進病竈的恢復。
補舊湯中加入白癬皮,其主要原因為:
-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白癬皮性寒,味苦,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補舊湯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皮膚瘙癢等症,白癬皮能有效清除溼熱,緩解瘙癢症狀。
-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白癬皮亦能祛風除溼,活血止痛。補舊湯中常配伍其他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物,白癬皮可增強其功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補舊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散寒:防風性味辛溫,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補舊湯主治腎虛寒導致的腰膝痠軟、肢體麻木等症狀,防風能有效祛除寒邪,溫通經絡,改善患者的寒症。
- 固表止汗:防風亦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可以防止補虛藥物過於滋膩,導致汗出不止。補舊湯中的藥物以補腎陽為主,防風的加入能有效平衡補虛藥的特性,防止過度滋補而導致汗出過多。
綜上所述,防風在補舊湯中起著祛風散寒、固表止汗的作用,有助於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腎虛寒症狀。
補舊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之效,以配合方劑整體功效。連翹性味苦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效。
補舊湯以補益氣血、活血化瘀為主要功效,而連翹加入其中,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防止藥物燥烈傷陰,同時亦可消除瘀血阻滯,促進氣血流通,使補益效果更加顯著。
補舊湯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祛風止痛,舒筋活絡: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痛、舒筋活絡的功效,可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筋骨疼痛、麻木、肢體不遂等症狀。補舊湯主治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天麻可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止痛消腫、活血化瘀的效果。
- 平肝熄風,止眩暈: 天麻亦有平肝熄風、止眩暈的功效,可改善因肝風內動、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頭暈目眩、頭重腳輕等症狀。補舊湯中加入天麻,可兼顧治療跌打損傷所致的頭暈腦脹等症狀,提高整體療效。
補舊湯中加入蔓荊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蔓荊子味辛、性微寒,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熱上擾導致的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症狀,蔓荊子能有效緩解。
- 通絡止痛,活血化瘀: 蔓荊子還能通絡止痛、活血化瘀,對於因血瘀經絡不通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補舊湯中加入蔓荊子,可起到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通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多重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補益肝腎、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的治療目的。
補舊湯中加入黃芩,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黃芩味苦寒,性寒涼,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的功能。看似與補舊湯的補益性質相悖。然而,補舊湯主要針對脾腎陽虛、氣血不足引起的各種虛損症狀。
黃芩在此方中,主要起到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用以抑制因氣血不足而引發的內熱,避免補益過度而滋生內火,從而達到平衡陰陽、扶正祛邪的效果。
此外,黃芩還有止血作用,可以輔助補益氣血,達到更好的療效。因此,黃芩的加入,並非與補益性質相沖,而是為了更全面地調節臟腑功能,達到更好的療效。
補舊湯中包含全蠍,主要原因如下:
- 通絡止痛: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散瘀消腫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筋脈拘攣、肢體麻木等症狀,全蠍可以疏通經絡,緩解疼痛。補舊湯中加入全蠍,有助於治療因寒濕凝滯導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 祛風除濕: 全蠍還能祛風除濕,對於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補舊湯中加入全蠍,可以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祛風除濕、止痛的效果。
補舊湯中加入黃連,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 清熱解毒: 黃連苦寒,善於清熱解毒,可抑制因舊傷或舊病導致的熱毒,防止其加重病情,避免舊病復發。
- 抑菌消炎: 黃連具有一定的抑菌消炎作用,可抑制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有利於舊傷恢復。
雖然黃連性寒,但與補舊湯中其他溫補藥材搭配,可起到寒熱平衡的作用,既能補益,又能清熱解毒,達到治病和扶正的效果。
補舊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補舊湯多用於脾腎兩虛,而不同藥材性味偏寒或偏熱,甘草能有效緩解藥性相剋,使藥力協調,避免藥性過於猛烈,更易於人體吸收。
- 益氣和中: 甘草能補脾益氣,和中緩急,對於脾腎兩虛導致的氣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進而提高補舊湯的整體療效。
總而言之,甘草在補舊湯中起著調和藥性、益氣和中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補舊湯中加入薄荷,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解表止痛之效。雖然與補益之性相悖,但在補舊湯中,薄荷並非單純用於清熱解表,而是起到調節氣血流通的作用。
補舊湯補益氣血,若氣血運行不暢,則補益之效難以達至。薄荷疏風解表,可使氣血暢通,促進補益藥物的吸收利用,從而達到更好的補益效果。
此外,薄荷亦可緩解補益藥物可能引起的燥熱,使補益之效更為平和,避免副作用的產生。
補舊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羌活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補舊湯主要針對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而羌活可有效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
- 溫陽散寒:補舊湯中常用於治療陽虛寒凝的病症,而羌活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可幫助驅散體內寒邪,溫暖經絡,進一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疼痛症狀。
補舊湯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 獨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功效。補舊湯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疼痛,關節僵硬等病症,而獨活可以有效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改善肢體活動。
- 活血通絡: 獨活還有活血通絡的作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加快病竈的修復。補舊湯中加入獨活,可以更好地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疼痛,提高療效。
補舊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散風寒:荊芥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補舊湯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而荊芥可有效驅散風寒,緩解疼痛症狀。
- 活血通絡:荊芥亦具活血通絡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進而緩解肌肉僵硬、關節腫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協同治療風寒溼痺。
補舊湯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邪,解肌退熱:葛根性涼,味甘辛,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升陽解表之效。補舊湯多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表寒裏熱、肌肉痠痛等症,葛根可幫助疏散風邪,解除肌表寒邪,促進體溫下降,達到退熱功效。
- 活血通絡,舒筋止痛:葛根具有活血通絡、舒筋止痛之效。補舊湯中常加入葛根,用於緩解因寒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肢體痠痛、麻木等症狀。葛根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改善局部供血,從而達到舒筋止痛的效果。
補舊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補舊湯中加入黃柏,可有效清除因濕熱蘊結而導致的發熱、口渴、小便赤澀等症狀,同時還可解毒消腫,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病變。
- 制約補藥,防止滋膩:補舊湯以補益氣血、滋陰潤燥為主,藥性偏溫潤滋補。加入黃柏,可以起到清熱瀉火的作用,避免滋膩過度,防止補藥過於溫燥,引起或加重內熱,更好地調節人體陰陽平衡,使補益效果更佳。
補舊湯中加入威靈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祛風濕,通經絡: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補舊湯主要針對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威靈仙能有效驅散寒濕,疏通經絡,減輕疼痛。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補舊湯中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熟地黃等,偏於補益氣血、滋養肝腎。而威靈仙的加入,則能提升藥效,使補益與祛風濕相結合,達到溫補肝腎、祛風止痛的效果。
補舊湯中加入沙苑子,是基於其藥性與方劑整體功效的考量。沙苑子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利尿通淋的功效。
補舊湯主要用於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遺精滑精、小便頻數、遺尿等症狀。沙苑子能夠補腎填精,改善腎虛導致的精氣不足,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山藥、枸杞子等共同發揮補腎壯陽的功效,同時還能利尿通淋,改善因腎虛引起的尿頻、遺尿等問題,使補腎效果更為全面。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補舊湯 」:
功效:
壁泥風、血痹、血風。
組成: 苦參、牛蒡子、人參、何首烏、梔子、白僵蠶、白癬皮、防風、連翹、天麻、蔓荊子、黃芩、全蠍、黃連、甘草、薄荷、羌活、獨活、荊芥、葛根、黃柏、威靈仙、沙苑子。
組成藥材介紹: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癬皮:白癬皮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多種功效,包括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和止癢。
薄荷: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
獨活:一種中藥,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葛根: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何首烏:在中醫藥中以多樣功效著稱,涵蓋補血、補氣、祛風除濕、益精、解毒、活絡止痛、通便、強筋骨、補益肝腎等。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連翹: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
蔓荊子: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的功效。
牛蒡子:性涼、味辛、苦,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
威靈仙:味甘、辛,性溫,歸腎、膀胱經,具有祛風除濕、清熱利尿、通經絡、清熱解毒、活絡止痛等功效。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全蠍:性味鹹、寒,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的功效。
沙苑子:具有補氣固脫、澀精止遺、益精、補益肝腎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苦參皮1錢5分,牛蒡子1錢,人參1錢,首烏1錢,山梔1錢,僵蠶5分,白鮮皮5分,防風5分,連翹5分,天麻5分,蔓荊子5分,黃芩5分,全蠍4分,黃連4分,甘草4分,薄荷3分,羌活3分,獨活3分,荊芥3分,乾葛7分,黃柏7分,威靈仙8分,蒺藜8分。怯弱者,加仙靈脾5分。3年身固絕根,再以每味加10倍為末,再加乳香、沒藥、血竭、沈香各1兩,冰片、牛黃各1錢,麝香2錢,用米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100丸,酒送下,臨服
先用酒煎10帖服,再用水煎,須盡量飲酒。服之100帖,其眉須復生,腫塊漸退,手足痿頓者有力。
須戒色、省勞、避風、忌口,方能有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長期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舊湯, 出處:《解圍元薮》卷三。 組成:苦參皮1錢5分,牛蒡子1錢,人參1錢,首烏1錢,山梔1錢,僵蠶5分,白鮮皮5分,防風5分,連翹5分,天麻5分,蔓荊子5分,黃芩5分,全蠍4分,黃連4分,甘草4分,薄荷3分,羌活3分,獨活3分,荊芥3分,乾葛7分,黃柏7分,威靈仙8分,蒺藜8分。 主治:壁泥風及血痹血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