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風解毒湯
ZHUI FENG JIE D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古今醫鑑》卷十五引兩川叔傳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65)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肝經 18%
心經 13%
胃經 9%
腎經 9%
膀胱經 9%
脾經 7%
大腸經 5%
小腸經 3%
膽經 3%
三焦經 1%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脾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追風解毒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血風瘡,并濕熱生黴,其形如釘,高起寸許者」。根據中醫古典文獻:
- 血風瘡:為風熱濕毒鬱於肌表,或血虛風燥所致,常見皮膚瘙癢、疹塊、甚則潰爛流水,類似於現代濕疹、蕁麻疹或過敏性皮膚病。本方所治「形如釘,高起寸許」,更傾向於化膿性感染(如癤腫、毛囊炎)或深部濕疹。
- 濕熱生黴:指濕熱鬱久,皮膚腐敗如黴菌感染,或滲液黏膩、結痂脫屑,反映濕熱毒邪壅滯肌膚。
綜觀之,此方針對「風、濕、熱、毒」四邪交織,以皮膚紅腫、癢痛、潰爛為特徵的病症,尤其偏重「熱毒熾盛」階段。
方劑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為主軸
- 連翹、金銀花:透熱解表,為瘡家聖藥,清熱散結。
- 黃芩、梔子、黃柏:清三焦濕熱,瀉火解毒,黃柏尤善下焦濕熱。
- 威靈仙:性猛善走,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助消散皮膚鬱熱。
2. 祛風止癢為輔助
- 防風、荊芥、羌活、獨活:祛風除濕,解表透邪。羌活治上半身風濕,獨活偏下半身,合用覆蓋全身。
- 蒺藜、僵蠶、全蠍:搜風通絡,熄風止癢。全蠍攻毒散結,僵蠶化痰祛風,蒺藜疏肝祛風,合用治頑固性瘙癢。
3. 活血涼血為佐使
- 歸尾、赤芍:活血化瘀,涼血解毒。歸尾偏散瘀,赤芍清血分熱,防熱毒入血成瘀。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毒性。
全方配伍思維
標本兼治:
- 治標:以清熱解毒(連翹、金銀花)結合祛風止癢(防風、全蠍),迅速緩解皮膚紅腫癢痛。
- 治本:黃芩、梔子清濕熱,歸尾、赤芍調血分,防濕熱鬱久成瘀。
風濕熱毒並除:
- 風邪主以防風、羌活;
- 濕熱主以黃柏、威靈仙;
- 熱毒主以連翹、梔子;
- 頑固癢痛佐以蟲藥(全蠍、僵蠶)搜剔絡邪。
氣血兩調:
- 清氣分熱(黃芩)、涼血分熱(赤芍),符合「透熱轉氣」思路,防毒邪深入。
此方適用於「實證為主」的皮膚病症,若見瘡瘍紅腫熱痛、滲液黏臭、瘙癢劇烈,屬風濕熱毒壅盛者尤宜。
傳統服藥法
連翹、黃芩、梔子、黃柏、防風、荊芥、羌活、獨活、全蠍、僵蠶、蒺藜、金銀花、威靈仙、歸尾、赤芍、甘草各等分。
上銼。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追風解毒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五引兩川叔傳方。 組成:連翹、黃芩、梔子、黃柏、防風、荊芥、羌活、獨活、全蠍、僵蠶、蒺藜、金銀花、威靈仙、歸尾、赤芍、甘草各等分。 主治:血風瘡,並濕熱生黴,其形如釘,高起寸許者。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