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風至寶丹

QU FENG ZHI BAO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四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6%
肝經 15%
心經 11%
脾經 11%
胃經 10%
膀胱經 7%
腎經 6%
大腸經 6%
膽經 5%
小腸經 4%
三焦經 3%
心包經 1%
肺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祛風至寶丹」中包含「防風」,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散寒: 防風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之效。該方劑主治風寒襲表所致的各種病症,防風可有效驅散外邪,緩解寒邪入侵所帶來的症狀。
  2. 疏散風熱: 防風亦可疏散風熱,對於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等症狀也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在「祛風至寶丹」中,防風的加入能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其清熱解表的作用。

祛風至寶丹中加入薄荷,主要源於其 清熱解表、疏風散熱 的功效。薄荷性寒,味辛,入肺經,能清散風熱,使表邪得以宣泄,同時亦能疏通經絡,暢達氣血,配合其他藥材,起到 驅散風寒,止痛消腫 的作用。例如,薄荷與荊芥、防風等藥材合用,可增強清熱解表的效果,更有效地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等症狀。

祛風至寶丹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解表: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祛風至寶丹作為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的方劑,荊芥可以有效地疏散風寒,解除表邪。
  2. 透疹止癢: 荊芥亦可宣散風熱,透疹止癢。若風寒感冒兼有麻疹、風疹等症,荊芥可以促進疹子透發,減輕瘙癢不適。

因此,荊芥在祛風至寶丹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改善風寒感冒的症狀,並促進疹子透發,緩解瘙癢。

祛風至寶丹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止痛止癢: 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風疹、瘙癢等症,羌活能有效驅散寒邪,緩解疼痛,達到止癢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祛風至寶丹中,其他藥材如防風、川芎等,也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與羌活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羌活作為祛風至寶丹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驅散風寒、止痛止癢方面發揮着關鍵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增強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祛風至寶丹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其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

獨活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性善走竄,能驅除風寒濕邪,疏通經絡,故可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

此外,獨活亦具止痛、消腫之效,可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祛風止痛、消腫散結的療效,達到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症的目的。

祛風至寶丹中包含連翹,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連翹味苦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尤其對於風熱邪氣引起的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效果顯著。
  2. 疏散風熱,止咳化痰:連翹能疏散風熱,並能化痰止咳,對於風熱犯肺、咳嗽痰黃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連翹在祛風至寶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並有助於消腫散結,達到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等疾病的效果。

祛風至寶丹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黃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功效。該方劑主要針對風熱邪毒所致的疾病,黃芩可清熱解毒,祛除風熱之邪,使病情得到控制。
  2. 抗炎止痛:黃芩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對於風熱邪毒引起的發熱、疼痛等症狀,黃芩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促進疾病康復。

總之,黃芩在祛風至寶丹中,發揮了清熱解毒、抗炎止痛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風熱邪毒的目的。

祛風至寶丹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可治療濕熱所致的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症狀。
  2. 瀉火解毒: 黃柏還具有瀉火解毒的作用,可治療濕熱蘊結、毒邪內侵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

因此,祛風至寶丹中加入黃柏,可有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達到祛風止痛、消腫止痛的功效。

「祛風至寶丹」方劑中包含黃連,主要源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瀉心火、除胃熱,對於風熱邪毒引起的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2. 抑菌消炎: 黃連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真菌的生長,對於一些由感染引起的風熱性疾病,如風熱感冒、濕熱瘡瘍等,起到抑菌消炎的輔助作用。

因此,黃連在「祛風至寶丹」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抑菌消炎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熱性疾病,促進患者的康復。

祛風至寶丹中包含梔子,主要因為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可治療熱病高燒、神昏譫語、口渴煩躁、咽喉腫痛、吐血衄血、目赤腫痛、濕熱黃疸、瘡瘍腫毒等症。

在祛風至寶丹中,梔子可以清解因風熱邪毒引起的內熱,並輔助其他藥物消炎止痛,達到祛風止痛、清熱解毒的效果。

祛風至寶丹中包含全蠍,主要原因有二:

  1. 通經活絡,祛風止痛:全蠍性味辛平,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等症,全蠍能有效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改善肢體活動。
  2. 散瘀止血,消腫定痛:全蠍還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全蠍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腫痛。

因此,全蠍在祛風至寶丹中起著通經活絡、祛風止痛、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的重要作用。

祛風至寶丹中包含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的作用。對於風邪入絡、筋脈拘急所致的頭風眩暈、肢體麻木、抽搐痙攣等症狀,天麻可有效緩解。
  2. 活血通絡: 天麻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不仁等症狀,也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天麻在祛風至寶丹中起到祛風止痙、活血通絡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疾病的目的。

祛風至寶丹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辛溫解表,散寒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解表、溫經止痛之功效。對於風寒襲表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細辛可發揮溫散寒邪的作用,改善患者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祛風至寶丹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芷等,也具有散風解表的作用。細辛與這些藥物相配合,能增強藥效,協同作用,更有效地驅散風寒,消除病邪。

祛風至寶丹中包含枳實,主要是因為枳實具有以下功效:

  1. 行氣消積: 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其苦能降氣,酸能收斂,寒能清熱,可消食積、行氣化痰,幫助胃腸蠕動,促進消化吸收,有利於祛除風邪。
  2. 理氣止痛: 枳實能疏肝理氣,解鬱止痛,對於風邪引起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因此,枳實的加入,有助於祛風至寶丹達到疏風解表、理氣止痛、消食化痰的功效,更好地治療風邪引起的疾病。

「祛風至寶丹」方劑中加入「桔梗」,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化痰止咳:桔梗性味苦辛,微寒,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作用。此方多用於風寒襲肺所致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桔梗可幫助宣暢肺氣,利咽開音,化解痰液,緩解咳嗽症狀。
  2. 助藥力達肺:桔梗能起到引藥上行,使藥力直達肺部的作用。方中其他藥材,如荊芥、防風等,也具有祛風散寒之效,桔梗的加入,則能幫助這些藥材更好的發揮作用,達到祛風解表,止咳化痰的效果。

總而言之,桔梗在「祛風至寶丹」中,既能起到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作用,又能幫助其他藥材發揮藥效,是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祛風至寶丹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祛風至寶丹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大黃可清熱解毒,消除病邪,輔助主藥發揮更好的療效。
  2. 通腑泄熱:大黃可促進腸道蠕動,通便瀉熱。風熱感冒常伴有發熱、口渴、便祕等症狀,大黃可通腑泄熱,使熱毒隨大便排出,起到輔助退熱的作用。

總之,大黃在祛風至寶丹中起著清熱解毒、通腑泄熱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風熱感冒、溫病初起的目的。

祛風至寶丹中添加芒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解毒: 芒硝味苦寒,性瀉下,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方劑中可能加入其他熱性藥材,芒硝可起到平衡藥性、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
  2. 通腑排毒: 芒硝能通利大腸,促進排泄,可將體內積聚的熱毒、濕毒排出體外,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芒硝在祛風至寶丹中的加入,可有效調節藥性,增強清熱解毒、通腑排毒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祛風至寶丹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之效。方中因風熱之邪易傷血,導致血熱妄行,故以生地黃清熱涼血,降火止血,平衡血分。
  2. 滋陰降火:風熱之邪往往耗傷陰液,導致陰虛火旺。生地黃可滋陰降火,補充陰液,調節陰陽平衡,進一步消解風熱之邪,防止病情惡化。

祛風至寶丹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渴之效。方中加入石膏,可清解外感風熱之邪,並解毒消腫,緩解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
  2. 涼血止血: 石膏亦具有涼血止血之功,可針對風熱傷營、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起到止血涼血的作用。

因此,祛風至寶丹中加入石膏,不僅能清熱解毒,亦能涼血止血,對於風熱犯肺、熱毒熾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祛風至寶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味甘,能調和諸藥,緩解其他藥物的燥性或毒性。祛風至寶丹中包含多種藥材,性味偏寒涼,甘草可以起到中和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的作用,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使祛風止痛的效果更顯著。

總而言之,甘草在祛風至寶丹中起到重要作用,不僅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對身體的副作用,還能增強藥效,使藥物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祛風至寶丹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疏散風寒,解肌退熱: 葛根性涼,味甘,具有疏散風寒、解肌退熱之效。其可達表解肌,適合於風寒表證,如風寒感冒、頭痛、發熱、惡寒等。

二、升陽舉陷,通絡止痛: 葛根能升陽舉陷,通經絡,止疼痛,可用於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症。

因此,祛風至寶丹中加入葛根,可以幫助疏解風寒,解除肌肉關節疼痛,達到治療風寒表證的目的。

祛風至寶丹中加入赤芍,主要是基於其 涼血活血、清熱解毒 的功效。

赤芍具有 清熱涼血 的作用,能有效地 消散體內熱毒,並 改善血瘀 的狀況。風邪入侵,往往會導致氣血凝滯,而赤芍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有效 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祛風止痛的效果。此外,赤芍還能 降低血壓,改善微循環,進一步增強祛風止痛的療效。

祛風至寶丹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發散風寒,解表止咳: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宣肺止咳的功效。祛風至寶丹主治風寒襲表所致的感冒、咳嗽等症,麻黃可有效宣肺解表,驅散外邪,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2. 促進血液循環,溫經散寒:麻黃亦有促進血液循環、溫經散寒的作用。對於風寒所致的肢體疼痛、關節痠痛等,麻黃能疏通經絡,溫煦陽氣,減輕疼痛。

總之,麻黃在祛風至寶丹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助於發散風寒、宣肺止咳,以及溫經散寒,減輕疼痛。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祛風至寶丹」

主治功效

癲癇病的發作與風熱有關。

組成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薄荷: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
  •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葛根: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 黃柏: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連翹: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
  • 芒硝: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
  • 天麻: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枳實: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全蠍: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

總結

中藥方劑「祛風至寶丹」,主要成分是:防風,薄荷,荊芥,羌活,獨活,連翹,黃芩,黃柏,黃連,梔子,全蠍,天麻,細辛,枳實,桔梗,大黃,芒硝,生地黃,石膏,甘草,葛根,赤芍,麻黃,主治癲癇病的發作與風熱有關。

傳統服藥法


防風1兩半,石膏1兩,川芎2兩半,滑石3兩,當歸2兩半,芍藥1兩半,甘草2兩,大黃半兩,白朮1兩3錢,連翹半兩,荊芥穗5錢,薄荷葉半兩,麻黃半兩(去根不去節),山梔子6錢,黃芩1兩,芒消半兩,桔梗1兩,熟地黃1兩,天麻1兩,人參1兩,羌活1兩,獨活1兩,黃連半兩,黃柏半兩,細辛半兩,全蠍5錢。發表攻里。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臨臥細嚼,茶、酒任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小兒、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癲癇癡呆智能低下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祛風至寶丹,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防風1兩,薄荷1兩,荊芥1兩,羌活1兩,獨活1兩,連翹1兩,黃芩1兩,黃柏1兩,黃連1兩,梔子1兩,全蠍1兩,天麻1兩,細辛1兩,枳實1兩,桔梗1兩,大黃1兩,芒消1兩,生地1兩,石膏1兩,甘草1兩,鹽梅50個(去核),乾葛1兩半,赤芍1兩半,細茶1兩半,麻黃3錢(臨症詳審或用或不用)。 主治:祛風清熱。主治:癲癇屬風熱者。

祛風至寶丹, 出處:《雜類名方》。 組成:防風1兩半,石膏1兩,川芎2兩半,滑石3兩,當歸2兩半,芍藥1兩半,甘草2兩,大黃半兩,白朮1兩3錢,連翹半兩,荊芥穗5錢,薄荷葉半兩,麻黃半兩(去根不去節),山梔子6錢,黃芩1兩,芒消半兩,桔梗1兩,熟地黃1兩,天麻1兩,人參1兩,羌活1兩,獨活1兩,黃連半兩,黃柏半兩,細辛半兩,全蠍5錢。 主治:發表攻裏。主治:諸風熱等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