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腎瀝湯

BU SHEN SHEN L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七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腎經 19%
肺經 18%
肝經 13%
脾經 9%
膀胱經 5%
大腸經 4%
胃經 3%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心經
腎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補腎腎瀝湯:中藥方劑,溫補腎陽,調理虛勞

總論

中藥方劑「補腎腎瀝湯」,以茯苓、澤瀉、人參、五味子、川芎、甘草、黃耆、當歸、杜仲、桂枝、石斛、生地黃、肉蓯蓉、磁石等藥材組成,主治功效為腎虛勞損,會有咳嗽逆氣、氣短、四肢痠痛、腰背疼痛,臉色晦暗發黑、骨骼間疼痛、小便顏色發紅或發黃、耳鳴視力模糊、身體虛弱消瘦。

藥材組成介紹

1.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2.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可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3. 磁石:具有止咳化痰、安神、平肝息風、止血、止咳平喘、利水消腫等功效。磁石味甘、鹹、寒,歸心、肝經。具有安神養心的作用,可治療心悸、失眠、煩躁等症狀。

4.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5.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

6.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其補氣功效可幫助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強體能;強筋骨功效可促進骨骼發育和修復,增進骨密度與強度,改善肌肉痠痛、關節僵硬等症狀;補益肝腎功效可強筋骨、安胎,並對高血壓病有一定療效;安胎功效可調節女性內分泌系統,提高懷孕機率,鞏固胎氣,減少流產風險;補腎功效可增強免疫力和抗疲勞。

7.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

8.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

9. 肉蓯蓉: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可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所引起的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以及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祕等症狀。

10.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11.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

12. 石斛: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等功效。

13.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14. 澤瀉:性寒味甘,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總結

「補腎腎瀝湯」中藥方劑組成具有補氣、補腎、活血化瘀、滋陰清熱等功效,複方搭配,可溫補腎陽,調理虛勞,改善腎虛勞損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咳嗽逆氣、氣短、四肢痠痛、腰背疼痛,臉色晦暗發黑、骨骼間疼痛、小便顏色發紅或發黃、耳鳴視力模糊、身體虛弱消瘦等。

傳統服藥法


磁石5兩(燒醋淬7遍,搗碎,以帛包之),肉蓯蓉1兩(酒浸去較皮,微炙),黃耆1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芎藭1兩,肉桂1兩(去破皮),菖蒲1兩,當歸1兩(銼,微炒),熟乾地黃1兩,石斛1兩(去根),覆盆子1兩,乾薑1兩(炮裂,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五味子1兩。上為散。
每服5錢,水1大盞,以羊腎1對切去脂膜,每與磁石包子同煎至5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茯苓、澤瀉、人參、五味子、川芎、甘草、黃耆、當歸、杜仲、桂枝、石斛、生地黃為君藥,共奏補腎益精之功;肉蓯蓉、磁石為臣藥,共奏強腰健骨之功;甘草為佐藥,調和諸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小便顏色偏黃肺結核前列腺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腎絲球腎炎骨質疏鬆症咳嗽腹瀉身體消瘦呼吸氣短言語無力身體沉重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補腎腎瀝湯, 出處:《聖惠》卷七。 組成:磁石5兩(燒醋淬7遍,搗碎,以帛包之),肉蓯蓉1兩(酒浸去皴皮,微炙),黃耆1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川芎1兩,肉桂1兩(去破皮),菖蒲1兩,當歸1兩(銼,微炒),熟乾地黃1兩,石斛1兩(去根),覆盆子1兩,乾薑1兩(炮裂,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五味子1兩。 主治:腎臟久虛,體瘦骨疼,腰痛足冷,視聽不利,食少無力。

補腎腎瀝湯, 出處:《聖惠》卷七。 組成:白茯苓1兩,澤瀉1兩,人參1兩(去蘆頭),五味子1兩,川芎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耆1兩(銼),當歸1兩(銼,微炒),杜仲1兩(去粗皮,微炙,銼),桂心1兩半,石斛1兩(去根,銼),熟乾地黃2兩,肉蓯蓉1兩(酒浸,去皴皮,微炙),磁石3兩(搗碎,水掏去赤汁,以帛包之)。 主治:腎虛勞損,咳逆短氣,四肢煩疼,腰背相引痛,色黧黑,骨間多疼,小便赤黃,耳目不聰,虛乏羸瘦。

補腎腎瀝湯, 出處:《聖惠》卷七。 組成:黃耆1兩(銼),五味子1兩,沉香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巴戟1兩,人參1兩(去蘆頭),澤瀉1兩,石觸1兩(去根,銼),牛膝1兩(去苗),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桂心1兩半,石南1兩,丹參1兩,當歸1兩(銼,微炒),棘刺1兩半(銼),茯神1兩,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令乾),磁石5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以帛包之)。 主治:腎虛,噓吸短氣,腰背疼痛,體重無力,食少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