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白朮湯

MA HUANG BAI ZH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肺經 17%
胃經 11%
大腸經 10%
膀胱經 10%
心經 9%
腎經 8%
肝經 6%
膽經 3%
三焦經 2%
心包經 1%
小腸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8

方劑組成解釋

在中藥方劑「麻黃白朮湯」中,青皮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行氣消積、疏肝解郁的功效。青皮性溫味辛,能夠行氣消積、疏肝解郁,適用於治療食積不消、肝氣鬱結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青皮能夠增強方劑的行氣消積作用,對改善消化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白朮湯」中,黃連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痢的功效。黃連性寒味苦,能夠清熱燥濕、解毒止痢,適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泌尿系統感染、熱毒瀉痢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黃連能夠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改善泌尿系統炎症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白朮湯」中,黃柏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痢的功效。黃柏性寒味苦,能夠清熱燥濕、解毒止痢,適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泌尿系統感染、熱毒瀉痢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黃柏能夠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改善泌尿系統炎症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白朮湯」中,橘紅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理氣和胃、止咳化痰的功效。橘紅性溫味辛,能夠理氣和胃、止咳化痰,適用於治療胃脘脹滿、咳嗽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橘紅能夠增強方劑的理氣和胃作用,對改善消化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麻黃白朮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麻黃性辛溫發散,白朮性溫燥,容易燥烈傷陰。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能緩和麻黃白朮的燥性,防止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傷,使藥性更加平和,利於患者服用。
  2. 增強藥效:甘草能調和諸藥,與麻黃白朮配伍,可增強其宣肺利水、健脾化濕之效。甘草還能補氣益血,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疾病康復。

麻黃白朮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散風寒,兼解肌表:升麻性微寒,味甘辛,具有疏散風寒、解肌發表的作用,可助麻黃、白朮驅散外感風寒,解除肌表之邪,使邪氣從表透發而出。
  2. 升陽舉陷,助氣行散:升麻善於升舉陽氣,有助於將體內寒邪向上宣泄,配合白朮的健脾燥濕作用,使脾陽得升,氣機通暢,邪氣得以順利排出體外。

在中藥方劑「麻黃白朮湯」中,黃耆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補氣固表、利水消腫的功效。黃耆性溫味甘,能夠補氣固表、利水消腫,適用於治療氣虛乏力、水腫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黃耆能夠增強方劑的補氣固表作用,對改善氣虛和水腫症狀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白朮湯」中,人參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大補元氣、生津安神的功效。人參性溫味甘微苦,能夠補益氣血、增強體力,適用於治療氣虛乏力、神疲乏力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人參能夠增強方劑的補氣養陰作用,對改善體質虛弱和提升整體健康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白朮湯」中,桂枝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散寒解表、溫經通絡的作用。桂枝性溫味辛,能夠散寒解表、溫經通絡,適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頭痛、項背強痛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桂枝能夠增強方劑的散寒解表作用,對改善風寒感冒和肌肉骨骼問題非常有益。

麻黃白朮湯的組成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麻黃白朮湯中,麻黃辛溫發散,容易耗傷津液,而白朮能補脾益氣,防止麻黃過於耗氣傷津,並協同利水消腫,使藥效更加協調平衡。
  2. 固表止汗:白朮能補中益氣,固表止汗,與麻黃的發散風寒作用相輔相成。對於表虛自汗、風寒濕邪引起的汗出惡風等症狀,白朮能夠起到固表止汗,防止汗出過多,加強治療效果。

在中藥方劑「麻黃白朮湯」中,厚朴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的功效。厚朴性溫味辛,能夠行氣消積、燥濕化痰,適用於治療食積不消、腹部脹滿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厚朴能夠增強方劑的行氣消積作用,對改善消化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白朮湯」中,柴胡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疏肝解郁、和解少陽的功效。柴胡性微寒味苦辛,能夠疏肝解郁、和解少陽,適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發熱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柴胡能夠增強方劑的疏肝解郁作用,對改善肝氣鬱結非常有益。

麻黃白朮湯中加入蒼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健脾: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麻黃白朮湯主治風寒濕痺,而蒼朮可祛除體內濕邪,並健脾胃,使藥物更容易被吸收,提高療效。
  2. 助麻黃發散:蒼朮性溫,與麻黃相配,可助麻黃發散風寒,使藥力更強,更快地解除風寒濕痺之症。

在中藥方劑「麻黃白朮湯」中,豬苓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豬苓性寒味甘,能夠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適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水腫、熱毒瀉痢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豬苓能夠增強方劑的利水消腫作用,對改善水腫和熱毒問題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白朮湯」中,吳茱萸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吳茱萸性熱味辛,能夠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適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關節疼痛、脾胃虛寒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吳茱萸能夠增強方劑的散寒止痛作用,對改善寒性疾病非常有益。

麻黃白朮湯方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水: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水、寧心安神之效。麻黃白朮湯以麻黃、白朮為主,旨在發汗解表、健脾利濕,而茯苓的加入可增強利水滲濕之力,協同白朮健脾,使水濕得以有效排出。
  2. 輔助利氣: 茯苓兼具利氣作用,有助於麻黃宣肺透表,促進氣機升降,使藥效更加顯著。同時,茯苓也能避免麻黃過於辛燥,減少其對津液的耗傷,提升整體方劑的安全性。

麻黃白朮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麻黃白朮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而濕邪阻滯易導致水腫,澤瀉能利水消腫,有助於祛除濕邪,配合麻黃、白朮等藥物,達到疏風散寒、利水消腫的功效。
  2. 健脾利濕:澤瀉味甘,亦入脾經,能健脾利濕。麻黃白朮湯中白朮健脾燥濕,澤瀉則利水滲濕,二者配合,既能祛除水濕,又能健脾益氣,使治療效果更佳。

在中藥方劑「麻黃白朮湯」中,白荳蔻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行氣消積、開胃止嘔的功效。白荳蔻性溫味辛,能夠行氣消積、開胃止嘔,適用於治療食積不消、胃脘脹滿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白荳蔻能夠增強方劑的行氣消積作用,對改善消化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麻黃白朮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通竅之效。麻黃白朮湯中,麻黃與白朮、茯苓等藥物配伍,能夠宣通肺氣,發散風寒,解表散寒,用於治療風寒束表,肺氣不宣所致的感冒、發熱、咳嗽等症。
  2. 利水消腫: 麻黃亦有較好的利水消腫功效,與白朮配伍,可以加強利水作用,利濕化濁,通調水道,對於風寒濕邪困脾,水濕停滯所致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亦有較好的療效。

在中藥方劑「麻黃白朮湯」中,杏仁的應用是因為其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杏仁性溫味苦,能夠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適用於治療咳嗽、哮喘、便秘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杏仁能夠增強方劑的止咳平喘作用,對改善呼吸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主治功效


「麻黃白朮湯」中藥方劑介紹


麻黃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其中,發汗解表是麻黃的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利水消腫可治療風寒表實證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止咳平喘則用於治療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之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症;此外,麻黃還能散風寒,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

桂枝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杏仁

杏仁,又名甜杏仁、苦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的種子,在中醫中常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杏仁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B羣、蛋白質等,為呼吸系統保健之品,可治咳嗽痰多;其含有的油脂具有潤滑腸道的作用,而苦味則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糞便,常與柏子仁、郁李仁等同用,具有增強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腸燥便祕;杏仁味苦、性溫,入肺、大腸經,具有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功效,用於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血虛津枯,腸燥便祕等症;杏仁中含有豐富的脂肪油、蛋白質、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具有潤肺生津、止咳平喘、滑腸通便的作用,本品味甘,入肺經,能潤肺止咳,益氣生津,為潤肺止咳之佳品。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白荳蔻

白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主要功效有:溫中散寒,緩和脾胃虛寒;行氣止嘔,疏通氣機;解暑除煩,緩解過量飲酒引起的胃腸道不適、頭痛、噁心等症狀。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蒼朮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在傳統中醫中,蒼朮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此外,蒼朮還可外用,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柴胡

中藥的傳統代功效,包括:

  1. 散風熱、發汗解表:
  • 柴胡能改善因風邪入侵人體而引起的氣血不暢、熱毒蘊結所致的症狀。
  • 可治療寒熱往來的半表半里之熱,寒熱往來熱象包括弛張熱與間歇熱。
  1. 止咳化痰:
  • 柴胡具有較強的鎮咳作用。
  1. 平肝息風:
  • 柴胡能疏散肝鬱之氣,改善肝氣橫逆所致之頭暈目眩,並能益氣清熱、調和血氣,緩解口苦口乾等症狀。
  1. 補陽:
  • 柴胡能升陽舉陷,可治陽氣下陷之疾,如久瀉脫肛。
  1. 清熱瀉火:
  • 柴胡味辛苦,氣微寒,芳香疏泄,尤善於疏散少陽半表半裡之邪,為治療少陽證之要藥。
  1. 疏肝解鬱:
  • 柴胡性微寒,味微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厚朴

中藥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厚朴性溫,辛散苦燥,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緩解腸胃脹氣、腹瀉等症狀。厚朴能降氣緩脹,增排氣排空,緩解脹氣、食慾不振。厚朴能夠增強胃腸的蠕動和分泌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厚朴含有揮發油及厚朴甲醚、乙醚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殺蟲驅蟲作用。

黃柏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能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此外,黃柏還有斂瘡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痤瘡、濕疹、皮膚損傷、擦傷、瘀傷等疾病。

黃連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黃連止嘔之功用本草皆載。黃連具有解毒功能,乃其寒涼苦燥之性使然。故黃連可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尤擅清解濕熱毒邪。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腸溜腹痛下痢。黃連止血、斂瘡、止瀉,功能更強。

黃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黃耆還具有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麻黃白朮湯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的功效,但是不宜長期服用。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體內水分流失過多,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等症狀。此外,麻黃白朮湯具有發汗解表的功效,因此不宜在感冒初期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相關疾病


小便顏色偏黃氣喘大便秘結瘧疾麻痺多痰身體沉重四肢痿軟無力怕冷怕冷顫抖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白朮湯, 出處:《直指》卷十二。 組成:麻黃(去節)、官桂、青皮、陳皮、川芎、白芷、半夏曲、紫蘇、茯苓、白朮、北梗、甘草(炙)各等分。 主治:感風發瘧。

麻黃白朮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青皮(去腐)1分,酒黃連1分,酒黃柏2分,橘紅2分,甘草(炙,末)2分,升麻2分,黃耆3分,人參3分,桂枝3分,白朮3分,厚朴3分,柴胡3分,蒼朮3分,豬苓3分,吳茱萸4分,白茯苓4分,澤瀉4分,白豆蔻5分,炒曲5分,麻黃(不去節)5錢,杏仁4個。 主治:大便不通,五日一遍,小便黃赤,渾身腫,面上及腹尤甚,色黃,麻木,身重如山,沉困無力,四肢痿軟,不能舉動,喘促唾清水,吐噦,痰唾白沫如膠,時躁熱發欲去衣,須臾而過則振寒,項額有時如冰,額寒尤甚,頭旋眼黑,目中溜火,冷淚,鼻不聞香臭,少腹急痛,當臍有時動氣,按之堅硬而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