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皮內針(皮下埋針)」的解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9-15

名詞介紹


皮內針(皮下埋針),針刺法的一種。其方法是用長約一寸左右消毒短毫針撳針;傾斜刺(橫刺)入皮下(針柄外露)後,再以膠布固定,在局部不痛及不影響患者肢體活動的條件下將針在皮下置留一至七天。此法多用於治療慢性或疼痛性疾病

內針,又稱皮下埋針,是針刺法的一種。其方法是用長約一寸左右消毒短毫針或撳針;傾斜刺(橫刺)入皮下(針柄外露)後,再以膠布固定,在局部不痛及不影響患者肢體活動的條件下將針在皮下置留一至七天。此法多用於治療慢性或疼痛性疾病。

皮內針具有鎮痛、消炎、祛風濕、活血化瘀等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腰腿痛、肩周炎、坐骨神經痛、頸椎病、膝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胃痛腹痛、腸炎、痢疾痛經、乳腺炎、帶狀皰疹、神經性皮炎、蕁麻疹、濕疹等疾病。

皮內針的操作方法如下:

  1. 選擇合適的穴位

  2. 消毒皮膚。

  3. 用消毒短毫針或撳針,傾斜刺入皮下,針柄外露。

  4. 用膠布固定針。

  5. 將針在皮下置留一至七天。

  6. 取針時,先將膠布揭去,再輕輕拔出針

皮內針的注意事項如下:

  1. 皮內針應由具有資質的醫生操作。

  2. 皮內針的操作應在局部麻醉下進行。

  3. 皮內針的針具應經過消毒。

  4. 皮內針的置留時間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而定。

  5. 皮內針的取針時,應輕輕拔出針,避免損傷皮膚。

皮內針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在使用時也應注意以上注意事項,以避免不良後果的發生

以下是皮內針的古籍原文:

針灸大成》卷三十六:“皮內針,以毫針或撳針,長一寸許,斜刺入皮下,針柄外露,以膠布固定,留針一至七日。”

針灸集成》卷三十:“皮內針,以毫針或撳針,長一寸許,斜刺入皮下,針柄外露,以膠布固定,留針一至七日。凡腰腿痛、肩臂痛頭痛目痛牙痛耳痛項強胸痛、腹痛、脅痛背痛腰痛、下肢痛、四肢痛、關節痛、神經痛、痛風、胃痛、腹痛、腸炎、痢疾、痛經、乳腺炎、帶狀皰疹、神經性皮炎、蕁麻疹、濕疹等,皆可用之。”

針灸學》第十五章:“皮內針,又稱皮下埋針,是針刺法的一種。其方法是用長約一寸左右消毒短毫針或撳針;傾斜刺(橫刺)入皮下(針柄外露)後,再以膠布固定,在局部不痛及不影響患者肢體活動的條件下將針在皮下置留一至七天。此法多用於治療慢性或疼痛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