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穴位」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穴位

穴位,又稱腧穴、穴道、氣穴、孔穴、節等,是中醫學特有的一種刺激點。穴位是經絡循行的必經之所,是人體氣血流通的通道,也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孔道。穴位分佈於人體的皮膚、肌肉、筋膜、骨骼、關節、經絡等處,具有一定的固定位置和名稱。穴位是針灸、按摩、拔罐、氣功等中醫治療方法的主要刺激點。

穴位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的基礎。穴位具有傳導信息、調節氣血、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針灸、按摩、拔罐、氣功等中醫治療方法通過刺激穴位,可以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改善人體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穴位的認識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醫學的理論和方法,並更好地應用於臨床。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穴位:

  •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是人體的最高點。百會穴具有調節全身氣血、疏通經絡、醒腦開竅的作用。
  • 印堂穴:位於兩眉頭之間,是人體的氣血交匯之處。印堂穴具有疏通經絡、醒腦開竅、明目清心的作用。
  • 合谷穴:位於手背虎口處,是人體的急救要穴。合谷穴具有疏通經絡、宣肺止咳、清熱解毒的作用。
  •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是人體的長壽穴。足三里穴具有調理脾胃、補氣健脾、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這些穴位只是常見的一部分,人體還有很多其他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