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腰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腰痛的介紹與病因

腰痛是中醫的一種病名,出自《素問·刺腰痛論》,指的是腰部的疼痛感覺。在《內經》中有關腰痛的論述,常伴隨著一些症狀,如「轉搖不能」、「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顧」等,疼痛感可延伸至脊椎內側、項部背部,以及胸部以下的部位(如「腰脽痛」等)。腰痛的性質可能有所不同,其中描繪腰痛感的表現形式有「痛引如帶,常如折腰狀」、「痛感似小錘在其中」、「腰部感覺如拉弓弩弦一樣繃緊」(出現脹痛感)等。

腰部是腎臟的所在之處,許多經絡通過腎臟和腰背部,因此長期患病、老年人、過度勞累、房事不節、腰椎病,或感受外界邪氣、情緒波動、外傷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腰痛。

在《諸病源候論》中的第五卷提到了五種導致腰痛的病因:第一種是屬於少陰,即腎之病,因十月陽氣傷害到腎臟而引發腰痛;第二種是風痹,表現為風寒侵襲到腰部而引起疼痛;第三種是腎虛,長期過勞傷害到腎臟導致腰痛;第四種是月事失調,墜落損傷到腰部造成的腰痛;第五種是長期臥處潮濕環境所引起的腰痛。

王肯堂在分析腰痛的「標本」時指出:腰痛可能由風、濕、寒、熱、挫損、瘀血、氣滯、痰積等不同因素引起,這些都是病的表現;而腎虛是腰痛的根本原因。(見《證治準繩·雜病》)

在臨床上遇到腰痛患者,要仔細分辨其癥候特點、疼痛部位和病因等。通常腰痛可以區分為急性腰痛、慢性腰痛、外感腰痛、內傷腰痛、腰脊痛、腰背痛、腰胯痛、腰尻痛、腰股痛、腰腿氣(即坐骨神經痛)等不同類型。這些腰痛可能與多種疾病有關,如脊椎炎、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腎炎、腎盂腎炎、腎周圍組織炎、腎囊積水、腎結石、腎結核、盆腔炎以及多種慢性虛弱狀態(主要表現為腎陰虛或腎陽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