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臂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臂痛是指整個上肢,即肩以下,腑以上(不包括掌、指)部位發生疼痛的症狀。

本症早在《靈樞.經脈篇》中就有"臑臂內前療痛厥"、"肩前臑痛"、"肩臑肘臂外皆痛"等記載。歷代醫書多有闡述,但總不離《靈樞.經脈篇》所論的手三陰、手三陽經脈循行部位所過之處氣血運行不暢,經行瘀滯,脈絡痹阻,不通則痛的機理。臂痛亦可出現於某些內臟病變。如《素問.臟氣法時論》曰:"心病者…兩臂內痛",乃是心脈瘀阻而引起的肩臂部放射性疼痛。可參見肩不舉條。

常見證候

風寒濕痹臂痛:臂部肌膚、筋脈、關節疼痛,或痠脹腫麻。風勝者疼痛走實,時上時下,苔薄白,脈浮;寒勝者疼痛較甚,局部膚冷,筋脈牽強,苔白,脈緊;濕勝者疼痛重著,局部微腫,苔白膩,脈濡;熱勝者疼痛焮熱,局部紅腫,苔黃,脈數。

氣血不足臂痛:臂部痠痛麻木,以痠麻為主,肢體無力,肌膚不澤,並見頭暈目眩,神疲乏力,納榖少馨,舌淡苔薄,脈細弱。

外傷血瘀臂痛:臂痛,局部腫脹,苔薄、脈弦。若久病氣虛,血行瘀滯,可見局部肌膚不仁,肌肉萎縮,舌苔薄膩,或邊有瘀點,脈細弦或細澀。

痰濕流經臂痛:臂痛肢重,膚脹微腫,並見形寒肢冷,眩暈泛惡,胸悶便溏,口不渴,舌淡胖,苔白膩,脈沉濡或濡緩。

鑒別分析

風寒濕痹臂痛:"多因外感風寒濕邪,侵襲臂部肌肉、關節、筋脈,導致經絡閉阻,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發為痹證。《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由於三氣各有偏勝,故臂痛臨床表現形式亦不相同。風氣勝者,疼痛走竄,時上時下;寒氣勝者,疼痛較重,局部膚冷,寒凝脈澀,且寒性收引,故臂部筋脈牽強;凡濕氣勝者,痠痛重著,局部浮腫,濕為陰邪,其性粘膩,故痠甚於痛。風為陽邪,易化燥熱,寒極濕遏亦可熱化,或素體陽盛,均能形成熱痹。熱痹臂痛,疼痛焮熱,局部紅腫。臨床當從疼痛的性質、程度、表現形式加以鑒別。風勝者,治擬祛風通絡,散寒祛濕,方用防風湯加減;寒勝者,治宜散寒止痛,祛風除濕,方用烏頭湯加減;濕勝者,治宜除濕通絡,袪風散寒,方用羌活勝濕湯加減;熱痹者,治宜清熱通絡,祛風勝濕,方用白虎加桂枝湯加減。

氣血不足臂痛:多因體虛久病,脾胃虧損,氣血生化之源不足,無以濡養臂部肌肉、筋脈、關節,故臂部痠痛麻木,而以痠麻為主,關節筋脈無力,肌膚不澤,神疲乏力。由於氣血不足,抗禦外邪功能減弱,每易被風寒濕邪侵襲,故臂痛之症多見。舌淡苔薄,脈細弱。治宜補益氣血,調理脾胃,方用八珍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