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臂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臂痛

臂痛為中醫證名,指上肢關節、筋肉或肌膚之疼痛。其痛處多與經絡循行相關,病因包括外感邪氣、內傷氣血、經絡阻滯或外力損傷等。

病因病機

  1. 風寒濕邪侵襲:風寒濕三邪痹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致臂痛痠重,遇寒加劇。
  2. 痰飲留滯:痰濕流注經絡,阻滯氣機,常見臂痛伴腫脹、麻木。
  3. 氣滯血瘀:因外傷或久病,氣血瘀阻,痛處固定,按之更甚。
  4. 血虛不榮筋:陰血不足,筋脈失養,臂痛隱隱,伴肢體無力。
  5. 陽虛不溫:陽氣虛弱,不能溫煦四肢,臂痛冷感,遇暖稍緩。
  6. 提挈重物損傷:勞力過度,筋脈受損,氣血瘀滯,痛如針刺。

辨證論治

  1. 風寒濕痹阻

    • 症狀:臂痛痠重,屈伸不利,遇寒加重。
    • 治法:祛風散寒,除濕通絡。
    • 方藥:蠲痺湯(羌活、防風、當歸、赤芍、黃耆等)。
  2. 痰濕阻絡

    • 症狀:臂痛而腫,麻木沉重,苔白膩。
    • 治法:化痰除濕,通絡止痛。
    • 方藥:二陳湯星香散(半夏、陳皮、茯苓、南星、木香等)。
  3. 氣滯血瘀

    • 症狀:痛處固定,夜間尤甚,或見瘀斑。
    • 治法:活血化瘀,疏肝理氣。
    • 方藥:小柴胡湯加川芎、當歸,或舒筋湯(薑黃、當歸、赤芍等)。
  4. 血虛筋失所養

    • 症狀:臂痛隱隱,肌肉萎弱,面色無華。
    • 治法:養血榮筋。
    • 方藥:蠲痺湯四物湯(當歸、熟地、白芍、川芎)。
  5. 陽虛寒凝

    • 症狀:臂痛畏寒,肢冷乏力,喜溫惡寒。
    • 治法:溫陽散寒。
    •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威靈仙、桂枝、薑黃。
  6. 筋傷瘀阻

    • 症狀:臂痛劇烈,活動受限,多有外傷史。
    • 治法:活血舒筋。
    • 方藥:琥珀散和氣飲(乳香、沒藥、當歸、赤芍等)。

循經論治

臂痛部位與經絡相關,宜按經選藥:

  • 陽明經(臂前廉痛):升麻、白芷、葛根。
  • 太陽經(臂後廉痛):藁本、羌活。
  • 少陽經(臂外廉痛):柴胡、連翹。
  • 厥陰經(臂內廉痛):柴胡、當歸、青皮。
  • 太陰經(臂內前廉痛):升麻、白芷、蔥白。
  • 少陰經(臂內後廉痛):細辛、當歸、獨活。

總結

臂痛之治,首辨病因,次分經絡,或祛邪通絡,或調補氣血,務使氣血暢行,則痛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