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斜刺」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斜刺,又名斜針、斜刺法,是針刺時針體與穴位皮膚呈30度-60度左右刺入的刺法。主要用於肌肉較薄和鄰近重要臟器的胸、背部穴位,以便於進針和避免傷及內臟。有時在運用某些針刺手法進行催氣時亦使用斜刺。

斜刺的針刺深度一般為1-2寸,但根據不同的穴位和病情,深度可有不同。斜刺的角度一般為30度-60度,但根據不同的穴位和病情,角度可有不同。

斜刺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 斜刺可以避免針體直接刺入臟器,從而減少對臟器的損傷。
  • 斜刺可以使針體與穴位皮膚的接觸面積增大,從而增加針刺的刺激作用。
  • 斜刺可以使針體在穴位內的活動範圍增大,從而增加針刺的治療作用。

斜刺的適應症包括:

  • 肌肉較薄和鄰近重要臟器的胸、背部穴位。
  • 急性病症,需要快速止痛的穴位。
  • 需要深刺的穴位。
  • 需要催氣的穴位。

斜刺的禁忌症包括:

  • 皮膚有炎症或感染的穴位。
  • 皮膚過於薄弱的穴位。
  • 有出血傾向的患者。

斜刺的操作方法如下:

  1. 選擇合適的穴位。
  2. 消毒皮膚。
  3. 根據穴位的解剖位置,選擇合適的進針方向。
  4. 將針體與穴位皮膚呈30度-60度左右刺入。
  5. 根據需要,將針體刺入適當的深度。
  6. 根據需要,進行捻轉、提插、旋轉等針刺手法。
  7. 根據需要,留針或出針。

斜刺是一種常用的針刺手法,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斜刺具有一定的風險,操作時需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