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項強」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項強的定義與描述

項強是指頸部連及背部的筋脈肌肉出現強直,導致無法進行前俯後仰以及左右運動。

在古代的醫學文獻中,對於項強的描述相當多,《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提到:"諸痙項強,皆屬於濕",而《傷寒論》中則有"項背強兒兒"、"頭項強痛"等記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討論的項強並不包括小兒急驚風所引起的項強和抽搐。如果想了解小兒急驚風相關知識,可參閱角弓反張條。

常見的項強症狀

外感風寒項強:

  • 症狀:項強、轉側不利、頭痛、身體痛、惡寒發熱、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

外感風濕項強:

  • 症狀:項強、轉側不利、惡寒發熱、頭部感覺沉重、肢體痠楚、關節疼痛明顯、舌苔白、脈浮。

邪熱傷津項強:

  • 症狀:項強,嚴重時會出現角弓反張、手腳抽搐、高燒、煩躁、嚴重時出現精神混亂、口噤齘齒、腹脹、便祕、尿量減少呈深紅色、舌紅、舌苔黃燥、脈搏弦數。

金瘡風毒項強:

  • 症狀:項強拘急、牙關緊閉、惡寒發熱、頭痛、煩躁、嚴重時呈現苦笑面容、四肢抽搐、角弓反張、脈搏弦緊。

鑒別分析

外感風寒項強與外感風濕項強:

這兩種項強都是由感受外邪引起的。風寒項強是指風寒邪氣入侵太陽經脈,導致氣血凝滯、經絡壅塞、氣血流通受阻而出現筋脈拘急的狀況。而風濕項強則是風濕邪氣侵入表層,堵塞經絡,阻礙氣機運行而引發。在鑒別時,需要注意的是,風寒項強通常伴隨著惡寒、無汗、頭身疼痛、舌苔薄白、脈浮緊等風寒的表現;而風濕項強則常見頭部感到沉重、肢體痠痛、舌苔白、脈浮等濕邪重濁的特點。治療上,對於風寒項強,宜選擇祛風散寒的葛根湯加減;對於風濕項強,則宜選擇祛風、擊散濕邪的羌活勝濕湯加減。

邪熱傷津項強:

這種項強多由感染炎熱的邪氣或外邪轉化內邪引起,邪熱侵犯肝經,耗竭陰液,導致筋脈失去滋養而出現。在鑒別時,常見於急性熱病的中期階段,症狀包括高燒、煩躁、嚴重時會出現神智混亂、便祕、溲赤等表現。治療上,應針對熱結進行攻下,同時關注適度的補液,可選用增液承氣湯加減方劑。

金瘡風毒項強:

這種項強是由於傷口未癒合、感染風毒邪氣,阻塞了經脈,使得營衛無法順利運行所致。在鑒別時,需要注意的是,病發於創傷之後,常見症狀包括惡寒發熱、頭痛、煩躁,嚴重時可能會出現苦笑面容、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等症狀。治療上,宜選擇祛風定痙的方劑,例如玉真散化裁。

文獻引用

《醫學心悟·太陽經證》中提到:"項脊者,太陽經所過之地,太陽病,則項脊強也。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仲景說結胸證,項脊強,如柔痙狀,是什麼意思?回答是:本來是太陽病,因為醫生誤下藥,變成了結胸,胸部脹痛,俯仰不舒,看起來很像項強,但其實並不是真正的項強,因為太陽項強的強度出現在項部後方,筋脈拘攣並伴有疼痛,而不涉及胸部。結胸項強的強度出現在項部前方,伴隨著胸部俯仰不舒,但項部本身並無病變。此外,結胸是誤下藥物之後纔出現的,太陽病則在初期就可以觀察到,兩者並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