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膝關」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膝關穴

定位: 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上髁的後下方,陰陵泉後1寸,腓腸肌內側頭的上部。

解剖: 位於腓腸肌內側頭,並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分支。深層有脛神經和脛後動脈。

主治: 主要用於治療膝痛、腳氣、鶴膝風和咽喉痛等問題。

操作: 直刺深度約為0.5-1寸。可以使用艾炷灸3-5壯,或者艾條灸5-10分鐘。

穴義: 膝關穴用來調節肝經的水流,經由此穴注入關隘。

名解: 膝關之名取自於它是屈伸的關節,而關指的是關隘的意思。膝關穴是指肝經的水在此流入關隘。

附註: 據《千金要方》記載:“犢鼻下三寸”,《針灸集成》記載:“犢鼻下一寸二分,向裏橫開寸半,下直中都,相去五寸。”

針灸穴位配伍: 膝關穴可與陰陵泉、太衝配合治療膝痛;與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配合治療腳氣;與中都、陰陵泉、太衝配合治療鶴膝風;與天突、中脘、內關配合治療咽喉痛。

文獻摘要:

  • 《針灸甲乙經》記載:“膝關,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上髁後下方,陰陵泉後一寸,腓腸肌內側頭上。”
  • 《千金要方》記載:“犢鼻下三寸。”
  • 《針灸集成》記載:“犢鼻下一寸二分,向裏橫開寸半,下直中都,相去五寸。”
  • 《針灸大成》記載:“膝關,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上髁後下方,陰陵泉後一寸,腓腸肌內側頭上。主治膝痛,腳氣,鶴膝風,咽喉痛等。”
  • 《針灸學》記載:“膝關,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上髁後下方,陰陵泉後1寸,腓腸肌內側頭的上部。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分支,深部為脛神經及脛後動脈。主治膝痛,腳氣,鶴膝風,咽喉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