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痛經」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痛經,又稱經行腹痛經前腹痛月水腹痛經後腹痛等,是婦女的常見病之一,尤以青年婦女為多見。痛經是指在每次月經期間,或行經前後出現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劇痛難忍者。

痛經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氣滯血瘀:月經是氣血在體內運行的表現,如果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導致經血不通,從而引起痛經。氣滯血瘀型痛經的患者,常常有月經量少、色暗、有血塊,小腹脹痛,經前乳房脹痛舌質紫暗,脈沉澀等症狀。
  2. 寒濕凝滯:寒濕是一種陰邪之氣,如果寒濕侵入人體,就會導致氣血凝滯,從而引起痛經。寒濕型痛經的患者,常常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小腹冷痛,得熱則減,舌質淡白,苔薄,脈沉遲等症狀。
  3. 血虛:氣血虛弱是指人體氣血不足,如果氣血不足,就會導致經血生成不足,從而引起痛經。氣血虛弱型痛經的患者,常常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小腹隱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氣短,舌質淡白,脈細弱等症狀。
  4. 肝腎虧損[1]:肝腎是人體藏精之所,如果肝腎虧損,就會導致氣血不足,從而引起痛經。肝腎虧損型痛經的患者,常常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小腹隱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舌質淡白,脈細弱等症狀。

痛經的治療方法,根據不同的病因,可以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1. 氣滯血瘀型痛經:可以用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當歸[2]、川芎[3]、桃仁[4]、紅花[5]、赤芍[6]丹參、牛膝、香附等。
  2. 寒濕凝滯型痛經:可以用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艾葉乾薑桂枝白芍、川芎、當歸、桃仁、紅花、赤芍、丹參等。
  3. 氣血虛弱型痛經:可以用補氣養血、活血化瘀的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黃芪、黨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桃仁、紅花、赤芍、丹參等。
  4. 肝腎虧損型痛經:可以用補肝腎、益氣血的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熟地黃山藥枸杞子、當歸、川芎、桃仁、紅花、赤芍、丹參等。

痛經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波動。
  2.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3. 飲食要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4.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5. 定期到醫院檢查,及時治療。

痛經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如果治療及時,可以治癒。但是如果長期不治療,就可能會導致不孕症等嚴重後果。因此,痛經患者一定要重視治療,不要耽誤病情。

參考資訊


  1. 肝腎虧損 - 百度百科

  2. 当归(伞形科当归属植物)_百度百科

  3. 川芎_川芎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及主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典标准_医学百科

  4. 桃仁,桃仁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桃仁_桃仁是什么_桃仁的用法用量_A+医学百科

  5. 红花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6. 赤芍,赤芍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赤芍_赤芍是什么_赤芍的用法用量_A+医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