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風濕,病名。

1.人體感受風、寒、濕邪而致身痛[1]身重、關節[2]疼痛,屈伸不利的疾病。見《金匱要略[3].痙濕暍病脈證治》:「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4]。」「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5]主之。」「風濕相搏,骨節疼煩[6]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2.感受風濕所致的多種病癥。《諸病源候論.風病諸候》:「風濕者,是風氣濕氣共傷於人也。其狀令人懈惰精神昏憒,若經久,亦令人四肢緩縱不隨,入藏則喑啞,口舌不收;或腳痹弱,變成腳氣。」

風濕,是一種由風、寒、濕邪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症狀為全身疼痛,發熱,日晡所劇,汗出惡風,脈浮身重。風濕的治療,以祛風散寒、除濕通絡為主,常用方劑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防己黃芪湯、甘草附子湯等。

風濕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寒濕邪侵襲。 2.適當鍛鍊,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3.飲食清淡,不吃生冷油膩食物。 4.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

如果出現風濕的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參考資訊


  1. 身痛 - 百度百科

  2. 關節(醫學術語)_百度百科

  3. 金匮要略(金贵要略)_百度百科

  4.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5. "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但黃芪有"3不喝",你瞭解嗎?

  6. 古籍中的骨節疼煩_骨節疼煩_醫學百科